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更新时间:2024-07-03 22: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新课标指出“每个学生都应该习得自己的数学,数学要面向全体学 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讲解、作业的布置针对的是班里的中等生,这就形成了班级教学的普遍现象,即优等生在 课堂上不能充分利用时间,陪读现象严重,差等生一片茫然,整节课紧张慌乱听不懂。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也给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立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结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初中数学探寻最佳的教学模式打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 分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73-02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

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我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并试行了“分层次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是一种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它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的一种分层递进教学。 二、分层教学法应坚持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分层教学法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性

原则。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在变化的,无论从身体还是从心里还是从数学知识结构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都在进行动态的发展,不能因为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牢固,而对后面知识难以理解,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变化,依据学生发生的变化来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鞭策学生好好学习,在讲授新课的同时为同学复习旧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得到可持续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法是为了消灭学生的差异性而教学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差异性而教学。在中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要站在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上来对学生进行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协调和沟通好每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同时要保证班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在不同层面上做到整体性。顾名思义分层进行教学就是把班级所有学生最为一个整体,还要把每个层次上的学生分别看成一个个整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化的教学,这样就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3.个别性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无论在当前的知识水平还是在学习能力上学生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数学教师

要了解学生这些不同之处,并且还要依据这些学生的个性,分别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在最后得到一样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法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法,在符合老师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层次、有目标的教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适宜长期推广,但纵观当前的实施情况,分层教学的实施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分层教学的意义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加以探索。

1.教学目标的分层

分层教学是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此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目标的分层不是全部分层,而是科学地分清楚什么目标可以共有,什么目标需要分层,譬如在进行数学某一章节的教学时,共有的目标是学生要对所有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及基本运算能力的掌握,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深入就应该由层次性把握,譬如,对于几何教学中的一般知识点,就应该确定共有目标,采用一样的教学方式,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认识到基础好的学

生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差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在实现目标分层之余增强层次低一级的学生的信心。 2.学生的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

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3.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

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总之,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学

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天天进步”的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喜悦。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要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江波.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04(6)

[2]王国海,杨树才.改造“注入式”,寻求“导学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第7期

[3]孙宏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5期

[4]黄秋芳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年,08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7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