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网院语文考试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7 00: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

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态度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端正行去影响别人,为给众人树立好榜样!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 (10分)

答:“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

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说是小事,却可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态度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端正行去影响别人,为给众人树立好榜样!

3、请全面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后说明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10分)

答:一、格律特点:

1.押韵:韵脚为身、人、春、神等

2.平仄:平起式首句入韵。类型是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甲乙丙丁。

3.对仗:颔联是平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 颈联是言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 4.全诗都是三字尾。 二、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

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4、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10分)

答: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主题: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5、曹丕《与吴质书》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0分) 答:1.慷慨任气,而且文采焕然。 2.平等谈心,从容委曲。

3.坦诚真挚的的感情,清丽婉约的风格,优美流畅的语言。 4.平易简洁,适于达意。 5.用常典,贴切巧妙。 6.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和句式。 7.对比方式巧妙。

6、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況大軱乎!良庖岁更

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请回答:该文段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出自该文段的成语有哪几条?请一一列出这些成语并予以解释。(10分)

答:哲理: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批隙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同批郤导窾。 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

喻最重要的关键。形容这位庖丁的技艺高超。后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官止神行:官:感官,主要指眼睛。止:停止。神:精神,潜意识。行;运行。意思是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

7、谈谈曹操《短歌行》中所用比兴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借用《诗经》成句而赋予的新意。(10分)

答:比兴:朝露——人生;掇月——揽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客子无所依托。

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 形势解》;周公吐哺,出自《韩诗外传》卷三。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也表明自己竭诚待贤的决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句子,诗用以表现对贤才的思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原诗是晏宾诗,曹诗中用以表示礼待贤才的态度。

8、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10分)

答: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文眼往往奠定

文章的感情基调。

好处: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文眼能使读者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并能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胯下之辱”这个词就是该文的文眼,“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天,一个为屠夫的青年在街上拦住了韩信,说:“你身上总是带着宝剑,究竟有什么用?你虽长得高大,却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用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他一番,便趴下身子从他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看热闹的人都认为韩信是个懦夫。“胯下之辱”赞扬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不与小人同识的阔大胸怀。

9、试析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的艺术特色。(10分)

答:这篇散文篇幅虽然不算长,但在艺术方面却有许多成功之处。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二,抒情色彩浓郁,语言平易流畅。

第三:者抒写情感一波三折,时而哀,时而怒,时而喜,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抒情色彩。

第四:文章无论叙事、抒情,还是议论,都不事雕琢,作者总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向读者倾诉内心的情感,字字写得真诚,句句语意真

切,具有平易中见真情,朴实中见深刻的魅力。

10、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

答:《秋夜》运用象征手法,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天空象征黑暗势力;星星象征冷酷;月亮象征白色恐怖;繁霜象征恶劣的社会环境;恶鸟象征反动派、帮凶; 枣树、小粉红花和小青虫象征着在黑暗统治下的三种人生态度: 枣树代表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小青虫代表为光明而牺牲精神; 小粉红花对美好的憧憬; 煤油灯象征革命的艰难曲折和光明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7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