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空调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9-29 20: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题目:

X X空调工程设计

二、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室内设计标准

(一)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由《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夏季33.5oC 冬季5 oC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夏季27.7oC (二)室内空气设计标准

夏季 空气温度26 oC 相对湿度<65 风速<0.35m/s 冬季 空气温度18 oC 相对湿度>40 风速<0.35m/s 二、负荷计算

1、得热量与冷负荷。房间的得热量包括,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透过玻璃窗的日射热量和人体、用电设备等的发热量,以及由于进入室内的湿量带来的潜热量。房间的冷负荷是指为保持所要求的室内温度,必须由空调系统从房间带走的热量。当得热量中含有时变的辐射热的吸热、蓄热和放热效应,这部分辐射得热量在转换成冷负荷的过程中要随着房间热工特性的不同的而发生不同的衰减和延迟。因而任一时间所有室内瞬时得热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房间冷负荷。

2、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室外计算温度宜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⑴对于外窗,采用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⑵对于外墙和屋顶,可采用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有关数据可在[1]或[2]中查阅。

3、确定空调房间的计算冷负荷时必须根据各项得热量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房间的蓄热特性,分别逐时计算,然后逐时叠加,找出综合最大值。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不稳定传热量、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以及非全天使用的设备、灯具的散热量等形成的冷负荷、应按不稳定传热方法计算确定,不应把上述得热量的逐时值直接作为各相应时刻冷负荷的即时值。

4、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系数可取1.0: ⑴当照明为全天24h使用时;

⑵空气调节供冷系统仅在有人的时候才运行;

⑶若在全天24h内室温不能保持恒定,例如空气调节供冷系统在下午下班之后关闭。

5、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系统类型和调节方式,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房间计算冷负荷的累加值确定,并应计及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水泵、风管、水管等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6、由于各个空调系统的负荷峰值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对于多系统共用同一冷源的建筑物,不应采用各系统冷负荷的总和作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一般应乘以0.7~0.8的参差系数。

采用冷负荷系数法:

1、外墙冷负荷:按CL=FK(t1- t2)计算各朝向逐时冷负荷。 2、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确定各朝向窗逐时冷负荷。

3、透过窗玻璃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CL=FCZDJMAXCCL,分朝向逐 时计算。

三、空调系统的选择

(一)空气处理方式的确定:

1、空调房间较多或空调面积较大,室内的空调要求基本一致时,宜采用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且应优先考虑单风道低速送风方式。当室内负荷变化的随机性较高且辐度较大时宜选择变风量空调系统。

2、空调面积较少,且位置分布较分散,或使用要求与时间各不相同者,宜采用整体式空调器。当室内要求全年进行空调而又无集中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热泵型整体式空调器。

3、空调规模较大、房间较多、室内环境较干净、且要求各个房间能单独进行调控时,宜选择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的空调系统。

4、各层有分别调节与运行要求的高层建筑,当建筑空间较小,无法布置大断面风管时,宜采用各层机组方式。

5、建筑的层高较小、无多余房间作为机房,或要求在已建或使用的旧建筑物中加装空调系统时,宜选择采用制冷剂容量可调的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即VRV空调系统。

6、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的空调方式时,宜配置单独的新风和排风系统。新风系统不宜划分过大。当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时,新风系统宜沿建筑竖向划分。

7、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含尘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大型商业建筑的营业场所,不宜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和VRV系统。

(二)水系统设计

1、空调冷、热媒水的供、回水温度,一般宜取下列数值:

夏季 供水 7~10℃ 回水 12~15℃ 冬季 供水 55~60℃ 回水 45~55℃

2、空调冷媒水和热媒水的循环水泵,不宜冬夏共同使用同一水泵,一般宜分别单独配置。

3、空调冷媒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在高层建筑中,冷媒水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并应设置膨胀水箱。

4、水系统的管路设计,宜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其制式:

⑴支管环路的压力降较小,主干管路的压降起主导作用者,宜采用同程式; ⑵支管环路上末端设备的压降很大,支环路的压降起主导作用者,宜采用异程式;

5、全年使用的空调系统,当仅要求按季节变化统一进行冷却或加热工况转换时,宜采用两管制供水方式;当加热和冷却工况交替变换比较频繁,或在同一季节里会有同时要求加热和冷却工况时,宜采用四管制供水方式。一般不宜采用三管制供水方式。

6、输送冷媒水的管道,可采用焊接钢管。有条件时,宜采用镀锌钢管。冷、热媒水的供、回管应采用非燃或难然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温层外应复以如铝箔之类的隔汽层。冷、热水管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其保温层与隔汽层应保持连续,严禁断开。

7、为了减少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承压,在高层建筑中,当冷水机组安装在低区时,冷媒水循环泵宜装置在蒸发器的出水端。

8、当空调冷媒水系统的规模和总压力损失均不太大,分区供水彼此间的压力损失相差不甚悬殊时,冷媒水循环水泵宜采用单级泵。

9、空调水系统管路中可能积聚空气的高点,应装置自动或手动放空气阀;管路中的低点,应设置排水管并装置阀门。

10、冷(热)媒水在管道中的流速,宜按以下数值采用:

水泵吸水管 1.2~2.1m/s

水泵出水管 2.4~3.6m/s 一般供水干管 1.5~3.0m/s 室内供水立管 0.9~3.0m/s 集管(分水器和集水器) 1.2~4.5m/s

11、排除风机盘管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等冷凝水的泄水管,宜顺水流方向保持不小于0.01的坡度,泄水管宜采用镀锌钢管或塑料管。并应进行防结露验算,必要时应对泄水管保温处理。泄水管的直径宜根据机组冷负荷Q(kW)按下列数值选用:

Q≤7kW DN=20 mm Q=7.1~17.6kW DN=25 mm Q=17.7~100kW DN=32 mm Q=101~176kW DN=40 mm Q=177~598kW DN=50 mm Q=599~1055kW DN=80 mm Q=1056~1512kW DN=100 mm Q=1513~12462kW DN=125 mm Q>12462kW DN=150 mm

12、空调水系统的管道,应认真的进行水力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按相关教材进行。

四、冷源、空调设备选择计算:

冷源采用电制冷机组。

各风柜需进行选型计算,确定设备性能参数,如风量、冷量、热量、水量、阻力等。 五、气流组织

1、空调系统夏季送风温差,应根据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和气流射程长度以及是否贴附等因素确定。在满足舒适条件下,应尽量加大送风温差。舒适性空调一般可按下列规定确定送风温差:

⑴送风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不超过10℃; ⑵送风高度在5m以上时,不超过15℃;

⑶送风高度在10m以上时,按射流程理论计算确定。

2、为了防止送风口附近产生结露现象,一般应使送风干球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2~3℃。

3、空调房间的送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一般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进行侧送风。全年使用的空调系统一般应根据气流组织计算来确定采用上送上回或上送下回方式。仅为夏季降温服务的空调系统,且房间层较低时,可采用上送上回方式。以冬季送热风为主的系统,且房间层高较高时,宜采用上送下回方式。

⑵房间高度较低,且有吊顶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可采用圆形、方形或条缝型散流器平送。特别要求较高的,可采用孔板送或条缝风口等建筑装饰的均匀顶送方式。

⑶会堂、体育馆、影剧院等高大空间的空气调节场所,有条件时可采用喷口侧送或顶送,也可以采用旋流式风口顶送。

⑷窗式空调器的送风射流,不应直接吹向人体或工作区。

4、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均布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m。圆型或方型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度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的比值,宜保持0.5~1.5之间。

5、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⑴回风口不应布置在送风射程区内,也不宜布置在经常有人活动的地区。 ⑵送风方式为侧送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一侧的下部。

⑶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的空调系统,宜利用走道进行回风,走道内的断面风速不应大于0.25~0.35m/s。

⑷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1℃的空调系统,回风口可布置在房间的一侧。

⑸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的空调系统,宜采用房间四周下部回风或两侧下部回风的方式。

⑹散流器和孔板送风时,回风口宜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六、设计深度要求

1、空调系统平面图

平面图应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及轴线尺寸、与本专业有关的房间名称,有关的工艺设备位置及编号。

用双线绘出风管,单线绘出冷冻水等管道。标注风管及风口尺寸(圆管注管径、矩形管注宽×高),各种设备的定位尺寸,与风管风口安装有关的墙体厚度尺寸,管道、异径管、弯头、检查口、测定孔、调节阀门、防火阀、送排风口位置及详图索引编号,系统编号,气流方向及弯头的曲率半径R值等.

2、机房系统图

系统中冷水机组、风机盘管、热交换器、水泵、分水器、冷却塔等设备用图例表示,或绘出细线轮廓。所有管道应注明管径、坡度、坡向、标高及各设备编号、系统中阀门等配件应全部绘出。

3、计算书内容

计算书应文字整洁、条理清晰、数据可靠、结果正确。文体简捷,但应包含有以下主要内容:

⑴空调房间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

⑵人体、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及散湿量计算;

⑶焓湿图上绘制空气处理过程线,确定送风量、回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计算空调系统冷负荷。

⑷空调系统的设备选择计算。 ⑸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⑹风道尺寸及阻力计算。 ⑺水管直径及水力计算。

七、学时分配

1、熟悉设计任务书、指导书、收集资料 8学时 2、负荷计算 24学时 3、设备选择计算 8学时 4、水力平衡计算 16学时 5、图纸绘制 32学时 6、计算说明书整理 8学时 7、小结、交流、答辩 4学时

八、参考资料: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J50155-92) 3、《民用建筑工程与设计规范》(GB50176-93)

4、《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 5、《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五)-78)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8、《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82) 10、《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6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