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背拳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4-04-26 03: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行通背拳创始人

五行通背前身——祁家门五行通背拳是由“祁家门”演化而来。据有关资料中记载:祁信,浙江人氏,生卒不详,自幼聪明过人,臂力很大。他从师学艺数十年,武艺非凡,技术超群。因性格刚强,好打抱不平,经常惹事上身,终殴伤人命。于清道光年间(约公元1821~1850年间),被迫避难于河北省固安县琉璃河尹府中。一日,尹杜二家因各自利益发生矛盾,由口角升级为大动干戈,械斗愈演愈烈。祁信闻讯后,手持长杆前去参战,遭到杜家众人围攻,祁信毫不胆怯,杆到人翻,横扫一片,如入无人之境,伤者无数。杜家招架不住,大败退去,尹家大胜而归。从此祁信名震方圆百里,被人们敬称为“杆子祁”,登门求学者四面八方而来,祁信遂开场授拳,广收弟子,称练“祁家门”。祁信之子祁太昌自幼聪慧,从小随父习武,成年之后与众师兄交手均胜,已具备传艺能力。祁信命子代其传艺,祁信病逝后,祁太昌又外出拜师学艺数年,艺业成功后,重返琉璃河授徒传艺,祁太昌晚年将通臂猿猴改为六合通臂,后来称为少祁派。“祁家门”通背拳流传大体可分为两支:一、祁信——陈庆——王占春——张策;二、祁太昌——许天和——修剑痴。张策、修剑痴都是近代通背大师,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创新,把通背拳艺向前推进了一步。通背拳传入辽宁省是在20世纪初,河

北文安人吴振东、刘恩泉,固安人修剑痴首先在大连教习通背拳,后逐渐传播到辽宁省内外,今已广泛传播至北国大地。目前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修的后人在传练。五行通背创始人——修剑痴修剑痴,原名修建池,又名修明,字燕侬,后因仰慕道家张三丰之名全一,遂改名修全一,1943年修师六十寿诞之拳照的亲笔签名即为剑痴、修全一。修剑痴,河北省固安县修辛庄人,生于1883年6月24日,自幼聪慧好学,崇文尚武,家道殷实,学文读过四书五经,学武既娴熟科举应试的马上功夫,又精通马下之拳脚枪棒。正如修师在拳序中说,余自幼好奇,喜闻人谈游侠事,稍长习武,刀枪剑戟,无所不学,觉无异能乃毅然舍之,后遨游各省,遍访名家。后得知有通背拳术,便登门拜求指授,悉心领悟其中之妙理,方知通背拳术绝非附会影射,凭空空讲之谈,不经缥渺无稽之理,纯系一种生理发挥,强大自身为其后用也。修剑痴拜河北通背名师、祁派第三代传人许天和为师学习通背拳,经过勤学苦练,武艺迅速长进。1911年,修剑痴到京津一带及辽宁沈阳广结武林高手,博采众家之长,历经名师益友之指授,专修通背拳,得其精髓。修剑痴30岁时初到直系军阀曹锟处谋事,教其子侄武术。初进曹府,曹锟引修师至练武厅,意欲看看修的身手。修师随即于厅中演练通背拳伸肩操功法,伸肩被称为通背拳之母,奇出巧人,阴阳变化奧妙无穷。曹锟先聘之武术教官在场,

见此招式一出一入,如同木匠拉锯割木一般,非常简单,便问修师练的是什么功?修师曰:“鬼拉钻”。 又问:“有什么用? ”修师说:“学会鬼拉钻,天下英雄打一半。”此教官按捺不住出手领教,双方即于厅中动手,修师一个照面,用上伸肩(即引手掌)毒蛇吐信般虚晃击其面部,随即以急浪催舟之势连发追魂掌,猛击对方三尖鸠尾穴,对方被击中后连退数步,为墙所倚,才免跌倒,当场折服退出。曹锟大喜,当即决定修师比原教官军饷多加一级,担任府内武术教官。1916年,修剑痴闯荡东北初到奉天。修师最早出名是因擅长剑术,自号“剑痴”,可见他对剑术的痴心钟情,他曾出资大洋百余请名匠精工锻成一剑随身携带,夜间藏于枕下,终生形影不离。修师去世后,修师的佩剑落在其徒弟茜永熹手中,“十年动乱”期间,茜因怕剑受牵连,而将该剑多次转移,致使剑丢失,下落不明。修师练通背舞剑“渔郎问津剑”时,确有“渴虎狞龙气,宝剑神骏鸣”的气势;练通背文剑“五行剑”时,又有“鸾凤本高翔,回雪舞腰轻”的韵致。表演时意气风发,淋漓顿挫,观者全场轰动,如醉如痴。有一次,修师应社会名流及武术界之邀在奉天(现在沈阳)大舞台表演拳术、剑术,表演完后修师即离去,有人坐马车紧追修师住处,愿出重金学习剑路,修师表示学剑可以,学剑路不行。来者问为啥?修师曰:因为这是我当场应感而发,即兴而出的。修师的“奇形剑”与“断门枪”在大连只有成传锐全部继承了下来,

且进一步创新,升华与规范。成传锐在1953年天津举行的首届全国民族体育大会中获剑术冠军。《断门枪》被选为全国甲组枪术规定项目教材,在全国普及推广。作为修师的重要传人——成传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武术运动员、教练员、专业教师和干部人才。成撰著的《通背功与通背拳》,于1987年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优秀项目。修剑痴于1917年来到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其徒弟韩鹏尧家中落脚,以教少祁派通背为主,授徒传艺,当时称练“祁家门”。1932年,修师经韩鹏尧举荐,应聘至长沙担任湖南省国术考试裁判,当时大连的《泰东日报》刊登了修剑痴南下裁判武术赛事的消息。赛会后应湖南省主席何键之邀到其部队63师中担任少将武术教官多年,专门培训营级以上的军官,诸如师长陈广忠、旅长岳耀曾等人均行拜师礼,随修师学拳。湘军中的武术教官优秀者都与修师试过手,均为修师所败。此时,王之和追随服侍修师左右,朝夕研练拳法,沙国政在长沙讲武堂亦听修师讲课授拳。王之和(1920年)16岁从天津慕名来大连拜修剑痴学艺,20岁时被修师推荐东渡日本表演、传授通背拳,回大连后仍在修师门下专一通背功夫。后经修师引荐到河北其师兄刘智学艺几年,艺成后辗转回天津,期间与沙国政结成莫逆之交。1931年,何键派其部下李丽久去天津邀请王之和到长沙县国术馆担任武术教官多年。新中国成立后,王之和任贵州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沙国政担任云

南省武术队教练。修剑痴以通背拳实用技击法训练官兵,收效甚丰。在此期间,他还对当地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种进行了研究。因为修师是满族人,自幼接触马匹,熟知马的脾气秉性,对挑选马口的技术颇为内行。何键请修师到张家口以外为其购买优等战马,初次买回数匹战马,何键看后很满意。之后又派修师再度买马,但因当地天气变化恶劣,道路泥泞难行,加之战乱频仍,修师被困张家口。于是修师便在当地广交武林朋友。修剑痴本是有钱人家出身,花钱大方,从不计算,没过多久,竟把买马的费用花得所剩无几。修师眼见无法回去交差,索性就用余下的银两作为盘缠,最终于1940年返回大连,在西岗区北京街重开武馆,继续教学,直到病逝。根据多年练功经验和在部队中的实践,修师不断探求、揣摩,对传统通背拳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创新,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军事化。特别是填补了通背拳某些空白,融会了儒家、道家、纵横家、阴阳五行家、兵家的思想精华,将原少祁派通背拳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首次提出了“先有势、法,后有理论”这一实践第一的新思想观念。根据易经理论创编了“六路站状”和“六路行状”,其动作轻捷矫健,雄浑有力,气势通贯,灵巧迅猛,刚柔相济。“祁家门”通背套路原本极少,修师在传统的根法——明堂功套路、老拆拳套路的基础上,又创编和整理出了“小连环”、“大连环”、“奇形掌”、“猿鹏奇势”、“通背三十六手”、“通背五十四手”、“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6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