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最新)

更新时间:2023-12-03 0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3、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自主学习】

和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 到 、由 到 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 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构成了 。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 、 、 、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 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 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 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

是 。

提示: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原理归纳】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1

【知识拓展】

1、比较 运动、变化和发展 区别 联系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运动 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一般的变化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状态或性质的改变,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化 变,变和质变。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旧事物的灭亡。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向性 2、知识拓展: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

(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

(2)形式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3)力量强弱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

3、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 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2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于2003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4年3月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二: 辩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即发展。

探究三: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大公司的老板出门时手里总是要拿着一只“大哥大”,人们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盯着那“大家伙”过了若干年,“大哥大”又变成了小巧玲珑的模拟手提电话。后来,模拟手机又被数字手机所取代,不久又推出了可以拍照、摄像、MP3、MP4等多功能手机,并且为家家户户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

手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探究四:1、下列( )属于发展,( )属于运动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2、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有( )

A、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 B、经济全球化 C、法轮功 D、机器人抢险 E、“大锅饭”观念 F、科学发展观 G、疯牛病 H、电脑算命

3、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判断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是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构建知识体系】

【预习自测】 判断:

1、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 ) 2、 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

3、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 )

4、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普遍发展的 选择:1、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 )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 )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发展

3

【课程检测】

新华网2010年8月6日报道,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艺创作存在中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等不良风气的管理,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善于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无法做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④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随意揭示世界上任何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孙子·说符》中说:“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对该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新事物一定会代替旧事物 B.正确,因为新事物不会代替旧事物 C.错误,因为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正确,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4、2010年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上述论断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

A.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起促进作用 B.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C.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我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下列诗句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千门万户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这种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7、“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各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些观点告诉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 B、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9、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10、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

4

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C.发展观点 D.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古诗体现了 (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1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 )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14、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下列诗句或俗语中属于发展的是 (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④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D、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6、我们要大踏步地追赶知识经济,要在新的科技革命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旧必须紧紧咬住一个“新”字,要在知识经济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真正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来。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7、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因为

A、变化是数量的变化,发展是性质的变化 B、变化是直线式的,发展式曲线式的

C、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变化式旧事物的运动,发展式新事物的运动 18、核能在 20 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当时它的诸多优点为人们所公认。但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的 9.0 级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对核能的看法。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②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诗句中蕴含这一哲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如下漫画,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 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55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