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尼族服1

更新时间:2023-12-27 03: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哈尼族服饰

——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服饰

胡黎明

玉溪师范学院 成教 院 10 级 元江 班,学号:10151066

【摘要】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典型山居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技能,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哈尼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而且与其社会习俗、心理意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造型、图案、装饰。

正文:羊街乡位于滇中南部哀牢山区,元江县东南部。国土面积202.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在这片土地上主要居住有哈尼、彝、汉、拉祜等民族,哈尼族占总人口的87%,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

一、哈尼族不同年龄段的服装造型

哈尼族喜欢用自织自染的小土布做衣物。崇尚黑色,古朴庄严。6-7岁以前的儿童基本无性别之分,以护体为本。各地男子服饰发式也基本统一。上穿青色或蓝色有领对襟短衣或无领左衽短衣,袖长及腕而窄,用别致的布纽或发光的银币、银珠作扣。下穿裤腿肥大的扭裆青色长裤。老年男子头缠一条青色大“包头”,或戴旧式瓜皮小帽。青年男子多改蓄短发,身着汉装。节日期间,在青蓝色的上衣下面再配上一件白内衣,袖口和领口处均匀地露出一道白边,自制的青土布“包

1

头”缠绕于头顶。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异。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服饰主要分为糯美服饰和糯比服饰。其中,糯美支系哈尼族妇女,下穿宽长裤,裤脚锁边,脚缠绑腿,多赤足,上穿无领剪口左半大襟短衣,前后下摆略成箭头状,领前缀着一串闪闪发光的银珠;姑娘们,到了十七、八岁,身上便会佩戴上一种名叫“批甲”的装饰物,表示她已经长成大人,可以接受小伙子的爱情了。“批甲”约一市尺长,是一种以数十股蓝线缨穗特制的饰物,做工精细,形状别致大方。把它戴在身上,走起路来,随身躯的摇摆而左右摆动,使糯美姑娘越发显得体态婀娜。“批甲”除用于装饰以外,还因为糯美人有一种风俗:大姑娘背后若不系有遮盖臂部的“批甲”,将被视为不文雅不讲礼貌。年轻姑娘头戴一顶自制小布帽,帽前钉着无数小银泡,小帽四周缠绕着两股银制串珠,耳畔飘散着乌黑的长发。生育后女子改缠一块青布帕子,称“帕常”。而以“糯比支”为主的羊街乡哈尼族(女性)服饰共6种。这种多元服饰文化的特征是:人们只要看一看“糯比支”(女性)着装,便可以判断她是哪个年龄段或已婚、未婚或己生育、未生育的女人。 因远镇、咪哩乡、羊岔街乡一带的多塔、卡多妇女,上着短衣四层,青色外衣名“合比”,灰色中衣名“合甲”,青色里衣名“合胆”,白色或花色的对襟贴身衣名“合巴”,统称为“合佐”。其中仅内褂有领口,外三层袖长及腕,均为剪口无领。左半大衽以一股布带结于右腋下,使左衽在胸口呈横斜状。从外衣到内衣的摆边一层比一层约长一公分,青蓝色相间,安排有序,鳞次栉比。下穿长及小腿肚的青色白褶裙,以白布和蓝布相拼做裙腰,白裙腰在上,作结裙用,蓝裙腰在中,正好在上衣摆边亮出宽若手指的一圈,作姑娘体态美的点缀。裙子前方遮着一块与裙子等长、两侧镶有花边的围腰,上至小腹下,以一条宽约二指的蓝布带挂在脖上,带子上绣满各种草木花鸟图纹,镶嵌着各种形状的白银片。围腰前后方各缀有两条宽约二指的精美飘带。多赤足,下腿裹着饰有花纹的青布绑腿,顶端系有彩色缨穗。

因远镇浦贵、玉嘎、水桐的梭比女子上穿无领剪口青蓝布(少数也穿白布)短上衣,袖长及肘,宽窄适中,右襟在下,左襟在上,两襟相交于胸前,呈剪口状,以细棉绳将左襟系于右腋下。下穿长及膝盖的、宽松硕大的青蓝色白褶裙。年轻姑娘喜欢在发鬓边沿圆圆地箍一片宽若指的洁白素雅的棕叶圆圈,梭比语称“昌者俄帕”,类似城市姑娘的时髦发卡,以此作美的点缀、青春妙龄的象征。而

2

生育以后的妇女,头上佩戴的却是钉满银泡的青蓝布宽带子。在这一带过去时尚穿木屐(木头鞋),舞蹈时佩戴雨水帽、手持棕扇作道具,很有特色。

因远镇半昆、大龟池、小龟池、都贵下寨、哈浦、脚梯、哈梯、哈戛梯、路同、大同浦等村的梭比女子,穿长至膝盖的蓝布裤。已婚妇女臀部挂一块形似棕叶的“披齐”(相似哈尼族糯美支系的“披甲”)。未婚女子不系挂。

因远镇、咪哩乡一带的碧约支系妇女下穿青色半长裤,左大襟青蓝色上衣长及大腿,腰缠粉红色或淡绿色的彩带。卡多支系妇女头缠庞大异常的青色土布“包头”,与其它支系相区别。

西摩洛支系,少女戴蓝布绣花的圆形小帽;生育后的妇女用长约丈余、宽约两尺的黑布缠头,并把发辫由正顶盘旋成螺形的“角”,故他称为“独角”。衣服分内外两件,内短外长,外衣左右襟分别串着一块绣有各种图案的布帕,对襟不上扣,用一条两端绣有花纹的布带束腰,下穿一条长及膝盖的短裤。成年女子用白布裹小腿。

从哈尼族各支系妇女不同的服饰中,可分辨出:未成年人、成年人、已婚、未婚、已生育、未生育。这是哈尼族特定历史和生产环境的产物,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哈尼族服饰图案

图案特征: 哈尼族的装饰图案点缀于头饰、上衣、下装、以及佩件之间。装饰图案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镶嵌、拼贴与绣饰。镶嵌工艺主要用于将银泡、彩色布条按一定的构图设计拼镶在装饰部位。拼缝工艺主要用于将彩色布条或花边连接、固定于装饰部位。比较之下,绣饰是其中最精细、最复杂、最显见艺术效果的一种图案装饰工艺。哈尼族的绣饰工艺主要采用挑花(即十字绣)、吊绣、堆绣、错针绣、辫绣、包筋绣、贴绣、狗牙绣、滚边等绣法,这些工艺将五颜六色的丝线转化为精美的图案。

哈尼族各支系的服饰图案,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描摹,又有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既有对信仰崇拜的标识,又有对迁徙历史的记录。包括几何图案、动植物、自然景物图案等。总的来讲,哈尼族服饰的图案题材可

3

以分类如下:几何形图案、 花草图案、鸟兽图案、民俗图案、吉祥图案。其中几何图案与自然山水所蕴含的意义,哈尼族妇女的服饰因居住不同,服饰的图案纹样也不同。如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糯比妇女服饰,一身黑色的靛染衣裤,只在围腰、衣襟后摆底边、袖口、帽缘等绣蓝色锁边、滚边、山形、波纹形、三角形、回字形等花纹,显得庄重典雅、朴素大方。元江县羊岔乡哈尼族妇女上衣,整件上衣是用红、白、黄、绿等彩色丝线挑花,图案有方形、菱形、回纹、三角纹、五角纹、格子纹、条纹、水波纹、锯齿纹等图案,整个袖子是用红、黄、蓝、白等色布镶拼成条状,袖口绣回形纹,绑腿用色布镶拼并在色布之间绣水波纹,使得整套衣服形成色彩斑斓、繁花似锦的效果;新平哈尼族服饰,用彩色丝线挑花刺绣在衣袖、腰带、围腰、前襟、头带上,图案花纹大都是菱形、锯齿、条形、花纹、波浪纹。总之,元江县哈尼族各支系少女服饰图纹多以红、蓝、绿、白等线绣成枪托形、八角花形、凹字形、波浪形、心形等鲜艳花纹。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之一。然而从整体看哈尼族人的服饰图案相较与其他少数民族而言,可以说以纯形式为主的几何纹要多于“有机形”的实体造型。哈尼族服饰图案简约但却唯美、丰富地反映了哈尼人的生活环境和性格品质。

三、哈尼族服装配饰

配饰的整体特征: 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是非常善于装饰的,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尤其丰富,头饰、项饰、 胸饰、腰饰、尾饰、可以说其装饰语言之丰富是其他少数民族不能比拟的。如果说服装色彩的相对单纯体现了哈尼族服饰的简约之美,那么哈尼族服饰上琳琅满目的装饰物品挎包、项圈、手镯、耳环、银链、银梳、银币、银铃、银泡、银针筒、帽子、围腰、腰带等,佩饰不仅多种多样,质地也各异。银泡缀饰是哈尼族服饰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除普遍使用的银饰品外,海贝、羽毛、料珠、毛线、缨穗、骨针、绿壳虫等也用来作装饰。以上这些则充分展现了哈尼族服饰的繁复之美。哈尼族是一个非常善于装饰的民族,五彩

4

斑斓的女性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腰饰、尾饰??都充分显示着这个民族在服饰艺术上的奇思妙想。

丰富的装饰在其头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的支系其装饰造型又各具特色,就算同一支系内部也不一样。在哈尼族众多的头饰之中,傻尼人的头饰最为丰富,从银泡,银币到草珠、藤圈、绒线穗、羽毛、甲壳虫、鲜花、料珠、牛骨插、海贝等等,都可以成为她们心爱的装饰物。哈尼族女子十分偏爱银饰。银饰是一种丰俭皆宜、雅俗共赏的饰物,日常戴不觉惹眼, 重大场合中不失身份。另外,云南产银量高,银的获得相对廉价。以银为饰也兼有辟邪以 及显耀财富的心理。平常,为了便于劳动,所佩银饰不多;每逢节日婚嫁等喜庆之日,盛 装上的银饰琳琅满目,常常数以公斤计。多种银币一大清银币、云南半开、袁世凯头像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币、蒋介石头像银币、法国银币、美国银币、墨西哥银币……,大多数 直接用于装饰。最常见的是作为衣扣或以银链相串连为须缀的一部分。糯比姑娘帽子前方钉有七八排银泡,每排约20来颗。腊米妇女上衣胸前由银泡组成众多的银光闪闪的三角 形、菱形图案。白宏女子上穿对襟或右斜开襟紧身短衣,前胸部位缀有数十排银泡,数以 百计。堕塔女子包头图案间又镶有无数亮晶晶的小银泡,因随图案走向镶钉,银泡自身也 组成图案,或成彩色图案的一个组成部份。这样的装饰,自然使人想起满天繁星,想起雪 白纯洁的月亮。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中,哈尼人民对太阳、月亮和星星产生虔诚的 崇拜之情,同时也把太阳、月亮和星星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缀于衣饰之间。

四、哈尼族服饰审美内涵简析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图案,既是哈尼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角色和年龄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人物合一的生存理念。全世界近190余万哈尼族中就有20多种支系,其哈尼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每个图案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都是一个深奥而难以破译的密码。

5

生活自然之和谐美劳动创造了美,哈尼族女性在其劳动生产中,在对自然的崇敬和模仿中,发现了大自然美的规律。这种热爱与模仿,源自于本身在自然中的生活与劳动所得到的体验、感受。 崇尚自然、充满对生命本源的热爱,无疑是哈尼族女性创造服饰之美的不竭源泉。择取自然灵物为符号来表达情趣和装饰衣物。

服装的面料和染色都是取之于自然的,哈尼族服装的面料是以棉为主的天然纤维面料, 哈尼族种棉的历史很悠久。在越南莽人的创世神话里,天神阿哼从天上降下“盘先人”(现 居越南的一个民族)、莽人、哈尼族和傣族人。降人的同时,降各种工具和种子,并打成 色,让入们挑选。莽入选中了包有竹子、藤、篾的包,于是成了编织能手:哈尼族和傣族 都选中了内有棉花的包,所以成了种棉的师傅。 哈尼族之所以在服饰的染色上选用青黑色自染布料为主,是因为哈尼族以青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青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青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特别是,哈尼族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能够免除灾难,是哈尼族生命和民族的保护色。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男式服饰配以动物图案,女式服饰绣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纹和佩以银饰,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

哈尼族服饰是简约与繁复的统一体, 简繁有致的风格体现了简之隽永,繁之丰韵,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五、哈尼族服饰文化

哈尼族服饰无论在原料、色彩、款式、装饰手法等等方面,无不与梯田农耕生产密切相关。以梯田农耕生产和梯田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服饰的改良、发展均以反映梯田文化内涵、适应梯田生产需要为原则。哈尼族崇尚黑色,哈尼族无论男女,其服装均以黑色为主基调,这是其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沉重感和审美的心理要求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程度及哀牢山自然环境和梯田稻作农耕所决定的。哈尼族以梯田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6

黑色,对高山农耕生产者来说在保暖、耐脏、耐磨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另外,这一习俗也是该民族地理环境、社会。服饰,作为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族服饰的特点和优美的形式,反映了其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貌,凝聚了哈尼族人民的艺术智慧结晶,反映了哈尼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了解哈尼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对哈尼族这一山居农耕民族的渊源、迁徙及其支系变化的认识,同时更具有史学价值。

总之,哈尼族服饰既反映了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征,又具有较高的工艺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宁.《解读哈尼族服饰文化》,哈尼族文化论从 2002。 【2】、勒黑.《哈尼族服饰文化概述》, 云南学术探索,1993。

【3】、任新义 《哈尼族奕车女性服饰文化的历史原形及其衍异轨迹》, 民族艺术研究 2000。 【4】、白永芳.《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及其符号象征》, 硕士学位论文,2005。 【5】、谭洋洋 《哈尼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6。 【6】余正寿、张正新等人著《元江哈尼族史略》,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7】董菊英:《哈尼族服装类型与服饰图案艺术》,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5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