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础 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4-05-27 07: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动学基础》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骨骼肌运动、 运动控制、关节运动、运动障碍及代偿等基本知识;

2)熟悉运动学概论、运动力学基础、运动能量代谢、运动氧供应、制动对机体影响等知识;

3)了解运动训练基础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备规范应用运动学基本知识判断病人功能障碍部位、程度,预估恢复情况的能力; 2)具有正确指导患者运动训练的能力;

3)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4)具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能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 5)具备探讨专业知识的意识,自主学习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6)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能遵守有关医疗工作及康复治疗有关制度和法规; 2)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 3)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表1 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项目项目名称 序号 1.人体运动形式、运动类型、运动强度等基本知识 1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 2.运动学研究对象 3.运动学研究方法、发展史及学习意义 2 情境 学习内容 时 学

1.力、合力距的作用,影响平衡及稳定的因素 1、运动力学基础 2.牛顿定律在运动中的运用,骨、关节等生物力学特性 3.人体运动中受力分析 1.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变化 2、运动氧供应 2.运动时心血管和呼吸的调节 3.运动与氧耗 2 运动学基础知识 3、运动能量供应 1.三大供能系统供能过程及与26 运动的关系 2.能量来源与转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途径 3.运动时能量消化规律和特点 1.脊休克、牵张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相关知识 2.腱反射、脑干对肌紧张的调4、运动控制 节等相关知识 3.神经元的活动、大脑皮层运动区等相关知识 1.骨骼肌运动形式、运动协同关系、力学特征 1、骨骼肌运动 3 人体正常运动 2.骨骼肌类型及代谢特性、横桥理论 18 3.影响骨骼肌运动能力的因素 1.人体各关节构成、运动形式 2、关节运动 2.人体上下肢的运动模式 3.各关节运动正常值 4 运动分析与1、运动分析 1..运动分析的目的、内容、程6

训练 序、方法; 2.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运动分析。 1.运动处方制定、运动疲劳诊2、运动训练基础 断 2.运动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3.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1.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2.制动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1、制动对机体影响 统的影响 3.制动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5 1.运动神经损伤功能障碍及代运动障碍学 偿 2.骨关节、骨骼肌运动功能障2、运动障碍及运动代偿 碍及代偿 3.肌腱、韧带所致运动功能障碍

(二)学习情境设计

表2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运动学概论 学时 2 12 知识目标:掌握人体运动形式、运动类型、运动强度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熟练演示人体的各种运动 、能正确评定运动强度 、 学习目标 能正确指导患者运动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专业责任感、关爱病人、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内容 1.人体运动形式、运动类型、运动强度等基本知识 2.运动学研究对象 3.运动学研究方法、发展史及学习意义 教学方法 案例法 角色扮演法 学习方法 模拟实训 小组讨论

媒体与媒介 多媒体设备 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器械

学习情境2 学生具备能力 1.能熟练演示人体的各种运动 2.能正确评定运动强度 3.具备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指导患者运动的能力 教师要求 1.对本教学情境系统而透彻的掌握和理解。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3.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运动学基础知识 学时 26 知识目标:运动力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控制的相关理论; 能力目标:会分析运动力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控制,指 学习目标 导患者进行各种功能训练; 素质目标:具有专业责任感、关爱病人、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内容 1.力、合力距的作用,影响平衡及稳定的因素 2.牛顿定律在运动中的运用,骨、关节等生物力学特性 3.人体运动中受力分析 4.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变化 5.运动时心血管和呼吸的调节 6.三大供能系统供能过程及与运动的关系 7.能量来源与转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途径 8.运动时能量消化规律和特点 9.脊休克、牵张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相关知识 10.腱反射、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等相关知识 11.神经元的活动、大脑皮层运动区等相关 教学方法 案例法 角色扮演法 学习方法 模拟实训 小组讨论

知识 12.了解运动与氧耗 媒体与媒介 多媒体设备 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器械 学生具备能力 1.能在运动中正确运用牛顿定律 教师要求 1.对本教学情境系统而透彻2.能在运动训练中控制好平衡和稳定性 的掌握和理解。 3.能正确分析骨关节生物力学情况 4.能正确分析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各种反应 5.能正确指导患者运动 6.能正确解释不通运动时期和运动形式下人体的各种反应 7.可以解释三大营养成分代谢特点从而指导运动中的能量补充 8.能正确解释各级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控制作用,分析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 9.会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后病人内脏功能的变化 10.能指导患者做必要的运动训练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3.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学习情境3 人体正常运动 知识目标:掌握肌肉、关节运动形式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会演示肌肉、关节运动 素质目标:具有专业责任感、关爱病人、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内容 1.骨骼肌运动形式、运动协同关系、力学特征 2.骨骼肌类型及代谢特性、横桥理论 3.影响骨骼肌运动能力的因素 教学方法 案例法 角色扮演法 学习方法 模拟实训 小组讨论 学时 18

4.人体各关节构成、运动形式 5.人体上下肢的运动模式 6.各关节运动正常值 媒体与媒介 多媒体设备 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器械

学习情境4 运动分析与训练 学时 4 学生具备能力 教师要求 1.对本教学情境系统而透彻1.能正确识别骨骼肌的各种运动形式 的掌握和理解。 2.能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运动形式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3.能正确说出各关节构成 3.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4.能熟练演示各关节的运动情况 知识目标:掌握运动处方的内容,熟悉运动分析的目的、运动训练 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会给不同人制定运动处方、会做简单的运动分析 素质目标:具有专业责任感、关爱病人、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模拟实训 小组讨论 1.运动分析的目的、内容、程序、方法; 案例法 2.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运动分析。 3.运动处方制定、运动疲劳诊断 4.运动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5.了解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媒体与媒介 多媒体设备 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器械

学习情境5 运动障碍学 1.能正确为患者制定运动处方 2.能正确指导患者按处方进行运动训练 3.能做简单的运动分析 学生具备能力 角色扮演法 教师要求 1.对本教学情境系统而透彻的掌握和理解。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3.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学时 12

知识目标:掌握制动对机体的影响,运动神经障碍及代偿 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制动对机体的影响,能模拟各种运动障碍及 学习目标 代偿 素质目标:具有专业责任感、关爱病人、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内容 1.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2.制动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3.制动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4.运动神经损伤功能障碍及代偿 5.骨关节、骨骼肌运动功能障碍及代偿 6.肌腱、韧带所致运动功能障碍 媒体与媒介 多媒体设备 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器械 学生具备能力 1.能正确分析制动对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用、呼吸系统的影响 2.能运用相关知识给患者进行宣教,指导患者伤后合理运动 3.能解释并模拟各种运动功能障碍后的代偿表现 4.能根据自己所学运动学知识指导患者运动中如何克服代偿运动 教师要求 1.对本教学情境系统而透彻的掌握和理解。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3.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教学方法 案例法 角色扮演法 学习方法 模拟实训 小组讨论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本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教材《运动学基础》,本教材以教以运动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运动学基础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学基础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采用提前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本课程教学由具备医师资格并获卫生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要求为“双师”型教师,每年有1~2月时间下临床进行康复实践,专兼职教师比例1:1,职称结构为高级∶中级=1∶1,新老教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以促进年青教师快速成长。能有效保证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本课程要求校内校外实训一体教学模式,校内实训环境及设施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数间,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各项目实训设备齐全,每4~6人一组的基本实训设备,10人一组的高级实训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校外实训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康复中心,部分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

七、教学评价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从项目的专业知识准备、信息收集处理、项目方案制定实施、结果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考核。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建议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20%)、工作任务完成成绩(10%)、理论考试成绩(40%)、技能考试成绩占(30%)。在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按照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行为等综合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成绩通过提前布置工作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学习与交流,根据各组完成任务质量情况记团体成绩,对于需个人完成的内容根据个人完成质量情况记个人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学生互评可根据对方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进行评定;个人自评根据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自我评价;理论考试成绩依据期末考试卷面完成

情况进行评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4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