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
更新时间:2024-01-02 0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请下载点击学习: 20天行测83.2分 申论81分(经验)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
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
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2000〕19号、国办发〔2006〕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的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知识产权
【背景链接】
目前世界发明专利的97%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9%的企业没有专利。在这种情况下,过于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保护了发达国家的利益。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在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上,特别是在参与国标竞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
在某种意义上说,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就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它是一柄可以用于进攻、占领市场的利矛,又是一面可以用于防守、保护自己既得利益和技术优势的坚盾。知识产权方面需要制度变革。
以十七大精神为导向,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讨论稿)》;加强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配合立法部门,推动专利法修改的完成;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工作,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提高保护水平;加强专利审查综合能力建设,完善专利审查工作机制,提高专利审查质量;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全力抓好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
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开拓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标准表述】 现状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按照国际规则,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使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工作也在逐步加强,形成了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不少地区和领域仍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些还较突出。许多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对侵权行为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是“要了面子,丢了银子”,保护知识产权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执法体制不够完善,部门职能分割,监管交叉和真空并存,执法部门普遍面临着经费不足、执法手段落后等问题;保护知识产权的有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知识产权保护申诉和诉讼时间长、取证难、赔偿金额低,不利于权利人积极维权。这些都成为了当前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a。存在问题:
1.申请数量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只是日本的1/8,美国的1/5,韩国的1/2。社会公众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很多可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成果,因为不知道申请专利,白白流失。更多科技项目,立项前不进行专项年审,使成果落入他人之手,把自己的发明创造拱手让人。
2.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缺乏能够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着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3.知识产权屡被侵犯。国内盗版音响制品、印刷品屡禁不止;许多\国家驰名商标\在国外被人抢注。 b。原因:
1.人们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普遍缺乏;对国际规则了解还相当贫乏,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准备和经验不足。
2.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严重影响。这既不利于改善引进外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也不利于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匹配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3.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与服务还不能适应中国经济、贸易、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
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对现有的法律、制度执行的力度也不够。
“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知识产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
二、保护知识产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资源短缺的大国,经济增长绝不能长期依靠耗费资源来支撑。必须加快技术进步,这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所在。知识产权保护,是加快技术进步的经济动力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我国竞争能力,完成从“中国
仿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保护知识产权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靠形成良好品牌,二靠研发优质产品。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才拥有竞争优势。如果盗版、假冒等各种侵权行为泛滥,企业就不会讲信誉,重质量;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不敢买,不再买。保护是向“智慧之火”添加的“利益之油”。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终将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抛弃,是没有发展出路的。
四、保护知识产权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保护知识产权是世贸组织规则的重要内容。中国成为世贸成员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与司法状况,并以此作为评估中国兑现承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评价中国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有效地保护国内外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引进来”与“走出去”,才能保障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长期有效实施。 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坚持长期作战。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打假治劣的方针政策,坚决纠正“制假售假可使一方致富”的错误思想,澄清“有点假冒也没啥了不起”的糊涂观念,使打击假冒伪劣活动形成全社会的大气候。
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对现行法规中的不便操作、不完善、不明确之处,建议人大抓紧制定下发有关实施条件或办法,使之便于操作。要强化执法权力。建议尽快出台《工商行政管理法》或《市场管理法》,从权威性和强制性上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应有的权力,以达到职权相称。要完善执法规则。在进一步完善办案程序的同时,规范和制约执法行为,制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三、实施打假一把手工程。谁的辖区生产假货就由谁负责,谁辖区内经营假货就追究谁的责任。同时加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打假机构、人员的配置,加强打假人员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配备,为提高打假能力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四、加强商品质量检查。引导企业树立商品质量意识,堵塞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渠道。 五、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坚决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的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对打假执法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在打假过程中揭露的重点案件,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清理并及时废除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文件,绝不允许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成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保护伞。国务院将在适当时候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清理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
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对假冒伪劣商品及生产者、经营者曝光,使制售假冒伪劣者时时都处在消费者的监督之下,让其无处藏身。
七、加大联合整治力度。工商行政管理、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合整治力度,定期进行市场商品的专项治理,及时清理假冒伪劣商品,切实维护好市场的经济秩序。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潜力 【背景】
2001年奥运申办成功以来,“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使首都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台阶,2008年经济总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多,达到11115亿元,年均增长11.9%。奥运以后,“三个
奥运”到“三个北京”理念的成功转型,北京经济进入平稳较快的增长轨道。
【标准表述】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增长潜力突出。服务业规模的提升空间较大,北京市服务业所占比重虽然达到了75.8%,但是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服务业比重均在85%以上。服务业的质量依旧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服务业的集中度水平较低,比如,伦敦2002年服务业中前三位产业的合计比重达到了54.8%,纽约2000年达到了52.4%,北京2008年仅为45.9%。优势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比如,金融业、IT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都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蕴涵潜力巨大。总部经济是提高国际影响力、迈向世界城市以及区域竞争中,最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 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经济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有望优化首都知识资源,突破体制瓶颈,提高技术贡献率水平,北京市技术贡献率水平较低,2008年为28.21%,与发达国家的平均贡献率60%~80%相比相差较远,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消费经济为主的经济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时尚消费地位持续提升,按照福布斯排名,北京市位居全球第15大消费之都,第8大美食之都。外来消费持续攀升,200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6亿人次,外来消费仍将继续支撑首都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增长。新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将逐步形成和壮大,电子商务发展和网上消费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望推动消费的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为首都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潜力。从大的区域看,环渤海经济圈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腹地经济发育程度和经济比重的进一步提高为首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城南、新城、生态涵养区、丽泽商务区、首钢搬迁区等区域发展刚刚起步,有望成为扩内需、调结构的持久动力。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水平和潜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权威观点】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北京要实现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指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北京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面的要求,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要求,努力建设国家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建成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绿色经济基地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产业集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为考生总结了以下措施:
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撬动北京市经济增长新动力。在国家的统一协调下,积极争取国家对环渤海地区都市圈发展的进一步支持,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认真总结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形成京津冀各地新的比较优势,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间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沟通合作,探索科学发展的经验,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提升京津冀都市圈在提升国内经济增长的能级,在京津冀都市圈内形成区域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
积极依托国家城镇化的背景,一是创新体制,优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存量资源。探索有条件就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庭转换成城市人口。加快研究土地流转办法,提高农民的财富水平。加快推动新城建设,高标准谋划新城发展。二是拓展增量,加快推动产业和产业向新城转移,使新城成为新的产业、人力资本的集聚区,推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潜力区。促进薄弱地区发展,加快推动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
巩固和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培育精神文化消费,扩大特色和精品时尚消费,增加对高收入群体的有效供给。持续不断地丰富消费业态,引导新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完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需求。打造特色消费集聚区。通过延长时间、拓展空间和丰富业态等手段,挖掘现有商业设施潜力和培育新城消费商圈。
以大文化战略为突破口,提升北京影响力。一是加快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把首都建成创意之都。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主导力量的影响,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大型会展、国际会议在京举行。加快推动一批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展示全国、宣传北京的良好的城市名片。二是推动“人文北京”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力推动城市文化活动的发展,研究和制定与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首都文化发展战略。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入园难”
【背景】
“入园难”,是小孩上幼儿园困难,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比上大学还难。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的幼儿园已经出现入托难现象,成为社会问题引起关注。
近年来,随着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迅速上升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家长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追求“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也像“小升初”一般出现了择校现象,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对“入托难”反映强烈。 【问题表现】
(1)目前,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80后”占56.7%,“70后”占28.6%),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 89.6%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中59.1%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2)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我国,幼教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仅为1.3%,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东南亚的泰国16.4%,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投入不足,幼儿园的运营开支就不得不转嫁到社会,由家长埋单。
(3)在北京,全市1266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只有331所,在园幼儿占北京市收托总量的35.2%。现有幼儿园的接受能力约22.7万人,只能容纳一半的适龄幼儿。在南京,目前全市有440多所幼儿园,其中教育系统办园只占10%左右。 【原因分析】
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学前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前、基础教育之外,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过于强调它的非义务性质。 第二,政府的办学体制总体思路设计出现偏差,造成办学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越来越分化为:体制内为特定群体服务,体制外优质高价和一般水平的学前教育,从而导致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
第三,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了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学前教育的责任不明确,使得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保障非常薄弱。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没有单项列支,一直包含在中小学教育预算之中,总体水平很低。
第四,目前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幼儿园的成本分担机制极不合理。不同类型幼儿园中,个人和政府成本分担的模式和比例也完全不同。公办园主要是政府负担,家庭承担很少一部分费用;而大量的民办园和集体办园,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成本费用。这种由于幼儿园因性质不同,造成个人分担成本即收费差异,引起社会很大非议。 【对策建议】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办好幼儿园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组成部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二,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园安全,大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要探究并遵循学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健全幼师培养培训体系,依法落实幼师地位和权益,完善资格准入和质量监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四,健全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健全这一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学前教育的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支出比例,以促进和提高儿童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水平。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国家形象
【背景链接】
2010年11月中旬正式推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此片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公共外交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坦诚地自我介绍,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就好。——前中国驻英国大使 傅莹 [原因]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
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
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措施]
当前,我们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 一是塑造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安全形象。
国际关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来,新兴大国的崛起总是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和现有国际权力格局的调整。因此,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是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使之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二是塑造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经济形象。
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形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本原要素。
三是塑造民主、法制、平等、负责任的政治形象。 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身份,是国家形象的政治本原。 四是塑造开放、繁荣、多样、包容的文化形象。
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充分挖掘和吸取“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交利”、“包容兼蓄”等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五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公平合理的环境形象。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加以解决。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今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把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位置,既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是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中国要认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就是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温家宝 [原因]
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之间不仅在居民收入水平上差距明显,而且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行业收入差距。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垄断及不公平竞争的存在。
三是地区收入差距。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且这一差距还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 [深度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从政治问题来看,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 [措施]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势必引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问题,也会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第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整顿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 一方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消除行政性垄断。另一方面,强化劳动法令执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第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一方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以增加农村人均土地拥有量和农产品需求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或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
加农民收入。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四,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分类所得税转变为综合所得税,并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农村居民最需要的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村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要。逐步建立面向所有城镇劳动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环境保护罚款
【背景链接】
2010年5月,西安市政府收到一张由省环境保护厅开出的40万元罚单,同时宝鸡和咸阳市政府也收到这种罚单,这三个城市因向关中地区“母亲河”渭河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罚交纳70万元“环境补偿金”。 【标准表述】 [原因]
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很重要原因是:一方面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环保部门执行力偏软:一是体现在,对于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监管不力;二是环保部门碍于情面,很多时候对于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睁只眼闭只眼。 [意义]
“环保罚单”背后凸显了环保职能部门保护环境的决心。三份“环保罚单”,不仅把地方政府真正推向节能减排的“聚光灯”下,还让河流上下游地区成为环境利益共同体,这彰显加强环境处罚制度建设的威力。 [措施]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环境污染仍然较重,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潜在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我们要借鉴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道路。
第一,要坚决打好污染减排决胜战,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要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健全环评、评估、审批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
第三,要健全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不断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推进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严格环境准入。
第四,要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环保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壮大,引领技术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绿色生活助推消费模式转变。坚持把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要想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加强监督管理,并对违法者落实责任也非常重要。只有有严厉的惩戒措施,才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用方向】
对于考生来说,不管什么问题,要注意发生这些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环境出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因此,对于对策部分,也要多加重视。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交通拥堵
【背景链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正在组织开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北京的交通问题受到世界瞩目。2010年上半年,北京平均每天净增1900辆机动车,增速惊人。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仅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增加近35万辆,相当于半年增加了一个石家庄的机动车保有量。 【标准表述】 意义理解
堵车是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和副产品,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大城市级的文明素质,自律交通行为,对于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高度忍耐性。全社会应注重交通安全,文明参与,创建和谐交通社会。交通安全是交通系统运行水平的综合体现,社会各阶层应充分重视交通安全,文明参与交通,用安全的交通保障交通的畅通。 原因分析
一是交通拥堵是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组织管理和控制以及不文明的交通参与的综合作用等因素的结果。交通拥堵是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给形成交通瓶颈的结果,交通瓶颈的形成来自于城市规划。
二是世界城市的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和习惯决定了交通特性。由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如逆行、乱穿道路、闯红灯、频繁变道、越线行驶、占用紧急行车道等违法行为形成的交通秩序将杂乱无章、事故多发,是造成临时交通拥堵瓶颈的根源。
三是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每天还在以成百上千辆的速度增长。车多,路少,这是堵车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 对策措施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个世界难题。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又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堵车之“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北京应当用市场手段迎接“后限行”时代的挑战。解决北京交通拥堵,总的原则是运用市场手段迎接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的挑战,并针对高增长、高密度、高密度的特点,对症下药,给道路“梗阻”去根儿。
第一,北京13个重点区上调停车费的试点举措应当稳步扩大,在为期两年的限行结束后扩大为整个二环内的中心城区,建立起阶梯式停车价格带,四环外的小汽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点的停车价格凭当日公交车票控制在每天2元的水平,而中心城区的停车价格则按照前半小时、第一个小时、第二个小时的递增原则大幅度抬高。
第二,结合汽车税制的改革,重新分配汽车使用环节缴税的比重。比较美国、德国等国家可以发现,中国的汽车家庭在购买环节和保有环节背负的税在全球也是数得着的,这不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与之相反,我们在使用环节的税却偏低。我国的汽车税制应当降低购买、保有环节的税赋,提高使用环节的税,让多开车多缴税、少开车少缴税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打造绿色出行的另外一个突破口是发挥好自行车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在二环内中心城区的公交换乘点推行自行车租赁制度,像公交的低票价制度一样,把自行车日租金控制在合理水平。 另一方面,下大力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严查超速、违规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辅路建立有硬隔离栏杆的自行车道,使自行车出行更安全、更快捷。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政府机关开微博
【背景链接】
2010年,不少地方政府开通了官方微博与网民互动,比如:“微博云南”和“桃源县人民政府”等。2010年9月8日,人民网更是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时代。 【分析问题】
政府机关开微博实现了网络问政制度化、常态化和创新性的新举措。 一方面,网络问政的犀利姿态可以赢得民众的心,真正做到了网民意见积极收集,集中办理、落实的常态化。
另一方面,对当地执政官员起到监督、督促和执政为民的压力与鞭策,建立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的利器,倒逼官员更趋依法执政、为民执政。 【对策措施】
第一,公开、公正、公平。社会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公已经接近危机水平,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调整,逐步深化的危机有可能变成灾难。
第二,畅通底层社会的民意表达渠道,拓宽其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必须在现实中找到平民诉求表达不畅的原因,积极建立公民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
第三,善用网络话语权。正面的网络监督有利于民意的充分表达,有利于民众与政府良好的沟通。政府通过互联网引导舆论导向,可以适时消除民众对政府的潜在不信任。
第四,加强网络立法和网民的道德自律。要加强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升其自律意识。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尊重他人的权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约束网民的言论和行为,促使网络的理性、和谐发展。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发展民营经济
一、背景链接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力量。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推动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说,河北省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够高。因此,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河北省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处在中上游,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总量少。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450亿元,明显低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二是规模小。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21.3亿元,比江苏少102亿元,比广东少1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还一户没有。三是竞争力弱。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产业或产业链条的低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还不多。
三、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之所以形成这样明显的差距,最根本的还是思想不够解放、环境不够优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因此,《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2011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中重要一项就是: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就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等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准入标准和
优惠扶持政策对所有经济主体公开透明;降低经营条件,加大财税、金融扶持,搞好用地保障,等等。
(二)鼓励技术创新。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等项目安排上,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并对其科技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三)加强人才培训。推进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
(四)帮助开拓市场。鼓励省内民营企业申报政府采购项目,符合规定的自主创新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加强产需衔接,对民营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会展发生的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等给予资助。
(五)支持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联合重组,对企业兼并重组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所有权和相关股权转让,免收变更过户手续费;对兼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破产企业,符合有关规定的,免征契税。组织开展“对标行动”和“百强民营企业”、“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帮扶活动。
(六)强化激励机制。完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民营经济动态监测。每年对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综合排队,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
(七)减轻企业负担。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不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目录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停止收费。不得强迫订购书刊、乱拉赞助,取消一切摊派,严肃查处涉企乱收费行为。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全面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学前教育社区化
【政策背景】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普及学前教育”,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同时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家境经济困难的幼儿,入园甚至可以得到财政补助;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等等。
就学前教育的国际经验看,近年来,幼儿园社会功能的多样化,办园形式的小型化和家庭化,学前教育服务的社区化等,都是普遍的发展趋势,并且已经在促进儿童发展、有效利用幼教资源等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成效。实施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焕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能极大地提高我市教育水平和人口整体素质,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要问题】
问题一:政府办园比例偏低,优质幼儿园少,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及儿童的需求,导致“入园难”,“入好园更难”。
问题二:政府对于企事业单位及部门办园缺少政策扶持,导致企事业单位办园积极性不高,并且办园条件和质量问题较多。 问题三:幼师水平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化指导与师资配套空白,学前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与家长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问题四:忽略了弱势群体的子女学前教育,残障儿童的服务率及入园率偏低,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突出。
【具体对策】
第一,加速机构的建立,为学前教育供给场所。一是鼓励、扶植多种形式的社区学前教育服务机构的生成与发展,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家庭教育交流中心,以开办家长学校、家长俱乐部、亲子乐园、玩具图书馆等方式,保证每一个家庭都能及时了解到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最大限度地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和儿童相互学习的资源。二是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网络,提高父母及看护者科学培育儿童的能力,使每一个家庭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定期上门指导,让儿童享有最高标准的健康咨询、教育指导等各项服务。
第二, 加快政策的制定,为学前教育创造制度环境。一是形成对政府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把学前教育问题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对于那些举措不实、力度不够、效果不好的地区,要加强指导和问责;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好园,办优园,对违法及办学条件不成熟的要严惩,对符合标准的要奖励。二是出台托幼机构收费管理办法,收费的总体水平特别要考虑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三是建立起学前教育保障制度,对本市弱势群体、外来人口及低收入家庭提供助学金,根据生活困难程度分成不同档次,制定分层补助标准。
第三,加大物力的投入,为学前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一是市政府要对本市托幼机构进行摸底调查,根据社区居民人口确定托幼机构数量和办园规模,做好新建小区托幼机构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落实,保证社区儿童就近入托。二是要提供资金,重点扶植薄弱园,改善他们的办园条件,包括房屋维修、基本设施更换或改善、玩教具的投入等,以缩小我市托幼机构在办园条件方面存在的差距。
第四,加大师资的培训,为学前教育打造人力后盾。一是市政府要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大师资经费的投入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托幼机构的教师在地位上有所提升,在收入上有所增长。二是建立培训特教专业人员基地,加强专业人员职后培训,宣传推广“全纳教育”的新理念,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由隔离化转为一体化,保证残疾儿童依法进人普通学前教育机构或其它特殊教育机构,使他们早期受到治疗、教育、训练,尽早融入主流社会。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保障性住房
【背景链接】
在2011年元旦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严寒,在北京市实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胡锦涛总书记时时惦念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29日上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来到北京市一些基层单位,深入到困难群众家庭,详细了解民生工作落实情况,给大家带来了党中央的真情关爱。 帮助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胡锦涛一直把这件大事放在心上,这次特意前往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考察。
一路上,总书记听取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汇报。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用地供应,确保工程质量,建好配套设施,搞好管理服务,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在2008年的低迷和2009年的高潮之后,2010年的中国楼市站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调控成为年度最热的词汇之一。
从2010年1月份的“国十一条”开始,房地产调控疾风骤雨般地展开,“新国十条”、“国五条”、提高首付门槛、三套房停贷、“限购令”和“限外令”等让人眼花缭乱、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使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与以往的楼市调控相比,2010年中国楼市的里程碑意义在于,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已经被调控部门充分理解,居有其屋的概念也被重新认识,廉租房和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住房保障方式也将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继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后,北京市于4月30日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再推十二条调控措施。
作为第一个积极响应“新国十条”的地区,北京出台的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从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是全国范围内“限购令”的开山之举,旨在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实施严厉打压,成为北京楼市年内的一枚重磅炸弹。几个月后,深圳、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陆续颁布“限购令”举措。 [权威观点]
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更多实用价廉的住房。 ——胡总书记 [表现和影响]
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已经开工建设580万套,北京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相当数量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一方面可以让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中低收入者居有其屋,一方面将改变中国楼市供应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改变“只涨不跌”的预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拿出了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国土资源部再曝光土地违法,2010年年末有关部门的这些表态和举措传达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中国楼市已经开始从“价高者得”的野蛮生长走向注重普通人福祉的平民时代。 [措施]
一是完善准入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确保住房保障资源真正用于需要保障的对象。
二是完善动态监管机制。依托“数字房产”信息管理平台,与社保、税务、银行、证券等机构的信息管理平台合作,积极探索建立资格审核协查机制,实行动态监管。
三是完善退出机制。为促进房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强化退出机制的刚性和力度,对年审未通过而需要退出住房保障体系的对象实行逐步退出,并引导和鼓励退出家庭通过自行买房或租房实现“住有所居”。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高校自主招生联盟
【背景链接】
2010年,清华和北大选择了结盟其他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清华与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北大与香港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联招,初步形成网友戏称的“北约”和“华约”阵营。 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两大阵营扩军,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加入清华阵营。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加盟北大阵营。此后,其他重点高校也抱团招生,产生第三阵营。日前,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9所高校签订《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联合自主招生。
【标准表述】
高校自主招生3大阵营 “华约”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 “北约”
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同盟会”
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 [特点]
2011年自主招生的主要特点。
一是七校联考,通过初试考生方能参加复试,七校协商错开复试时间,并设置接收未获复试资格考生申请的环节,增加考生选择机会。 二是南京大学今年的推荐考试名额较去年大幅增加、自荐考生通过率提高。
三是考点遍布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30个省份33个城市。 四是优录等级做了部分调整,将使更多考生获得认定资格,最大降分幅度仍为当地一本控制线,并可同时满足第一专业志愿。 五是初试成绩优秀但未获优录等级的考生可获得“南京大学推荐报考资格”,达线可加分选择专业。
有关联盟高校招办负责人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既凝聚了高水平大学的共性,又尊重了学校个性。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多校通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考生的奔波之苦。 [优势]
高考联盟化的出现,对比之前各自为政的单个高校自主招生,有节约成本、提升考生选择面、消除暗箱操作等好处,这也是国际通行的模式,譬如美国也有“常青藤联盟”。自主招生还有以下优点: 一是自主招生所谓的掐尖其实是生源竞争的一种方式,只是提早进行了选拔。
二是相比一次考试定终身,通过自主考试,部分优秀学生多了一次机会,也方便大学识别和选拔具备个性才能和发展潜能的学生,利弊权衡,应该是利大于弊。
三是2011年自主考试的新政策更加有利于学生,统一考试时间确定,复试时间却都排开了,学生拥有了多次选择机会。
四是之所以形成联盟,初衷是为了方便学生考试,降低考试的成本,联盟成员间通过考试互认,避免了考试时间碰车,以免学生顾此失彼。 [深度分析]
目前,还没有足够理由判断这种模式就代表了中国高考的大方向,联盟化仅是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创新,而更能决定国家人才选拔制度进步程度的,是高考内容的突破。
高考联盟化所上演的,仍然是生源掐尖戏,是排斥普通考生、只针对优生的游戏,有损教育公平。
而且,还不是与国外名校竞争,体现为窝里斗,它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功利格局,更逼使考生“三选一”或之后更猛烈的“N选一”,类似不久前的“3Q之战”,让考生及家长被迫纠结于如何“站队”的艰难的选择。
所有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有门槛,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门槛,是只有某些学生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这与高考不同——高考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形的门槛,是那些农村学校的优秀学生、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到自主招生的学校参加考试。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正在阅读: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01-02
如何玩好抖音快速涨粉?02-22
L等级考试L1传输-资源L111-26
2009年4月份水利工程经济试卷11-09
第6章 点的合成运动12-20
2.南昌工程学院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函11-14
人参皂甙Re提取方法的研究05-17
关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找准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0-28
多元评价 学生乐学的04-11
六年级1班安全公约03-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申论
- 表述
- 热点
- 标准
- 单相用电设备负荷计算例题
-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 九年级英语竞赛试题
-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选择判断课后习题题库及答案
- 软件工程试题与答案2
- 县处级以上干部出国出境管理中办发23号
- 三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 钢笔字帖柳体(米字格实笔画)常用汉字2500个
- 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题第1-12讲(2)
- 五星级酒店餐饮部管理制度大全SOP PNP(67 P) - 图文
- 如何学习名师作文指导方法
- 2015年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 语文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花孩子》原文
- 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试题集
- Linux0.12内存管理学习笔记
- 热工测量及仪表2009(A)最新修改 - 图文
- 医学影像学 呼吸系统 复习题
- 监利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第四章421糖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