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 《2 用显微镜观察》 粤教版

更新时间:2024-04-30 04: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2 用显微镜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显微镜是人类观察微观生命世界的重要工具。 (2)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组成。

(3)知道使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2.科学探究

(1)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

(2)能用文字、图画等不同形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科学态度

(1)感知人类发明、使用显微镜能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2)学习科学家对未知事物不懈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1 活动2 认识显微镜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观察和认识 能力要求 显微镜的使用 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用、模仿和操作 动植物的永久装片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在实验室里,实验台背后有一排实验仪器柜。彬彬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特写图显示的是彬彬所看到的细胞图像。

产生问题:波波对显微镜充满好奇,思考“怎样用显微镜才能看清这么小的结构”。 驱动任务:学生在使用放大镜组合的时候,已经发现放大镜组合具有放大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物体的细节。如果改进放大镜组合,设计一种新的观察工具,能否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更方便我们进行观察?这就是本课的任务,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学习其使用方法。 活动1 认识显微镜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但由于受到观察工具的限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1590年,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科学家不断设计和制造新的观察工具,利用多块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解决了观察工具的难题。人们通过显微镜逐渐发现了植物、动物等不同生物的内部构造和形态结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微小生物。

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前,应当先认识显微镜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镜座:大多是马蹄型,使显微镜放置稳定。 ·镜臂:是握镜的地方。

·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载物台:放置装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压片夹:用于固定载玻片。

·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板,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作光圈。 ·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镜筒上端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可控制镜筒升降,调节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细准焦螺旋:可控制镜筒升降,调节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目镜和物镜:分别具有不同的放大倍数,如5×表示放大5倍。常用的目镜有5×、10×、15x,常用的物镜有4×、10×、40×等。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活动2 显微镜的使用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后,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但是,光学显微镜是精密的仪器,只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出显微镜的性能,帮助学生观察到生物体的细胞。21教育网

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显微镜应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着镜座,右手握着镜臂,轻拿轻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对光。转动显微镜的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如果视野中有异物,应用擦镜纸擦净目镜或物镜镜头。在后面的观察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圈大小,使视野亮度合适。

3.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4.调焦。提示学生掌握焦距调节和物镜升降的关系。然后,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向后缓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物像清晰就可以仔细观察。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经过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上述的步骤进行操作,使用苍蝇翅膀等固定装片,看看能否观察到生物的细胞。让学生直观感受借助显微镜,人们发现了一个绚烂多彩的微观生命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显微镜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微观生命世界的了解越来越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3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