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碧

更新时间:2024-02-14 08:1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社会热点梳理

1、近来团购网站办得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团购消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辩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首先辩证看待题中所给出的观点,对其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分别阐述,最后对完善不合理之处提出应对策略。

【参考要点】

1.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团购网站应运而生并大有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团购消费。

2.分析其积极方面:团购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拓宽商家的销售渠道,为求职群体提供创业机会。

3.分析其消极方面: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对于延期未消费的团购券消费者无法退款,产品售后服务也难以保证;部分非法网站利用团购进行诈骗,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团购利税难于监管,偷税漏税时有发生;部分个人利用团购网站销售违法违禁物品。

4.对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要求团购网站加强对商家资质的筛查和身份鉴别,完善售后服务;加强对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甄别能力。

2、近年来官员自杀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关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虽然官员自杀比例并不比普通民众高,但近年来频发的官员自杀现象不时地触动着公众神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2.危害:人才的损失;容易引起民众的负面联想进而削弱政府公信力;对自杀官员家庭也带来了巨大伤害。

3.原因:工作压力及人际关系压力;个人情感及家庭问题处理不善;对体制内和网络上不断扩大的监督的不适应;涉及腐败。

4.对策: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那些能够承担压力的人脱颖而出;定期进行官员心理健康方面的筛查测评,引导官员采用科学的方式应对压力;提高官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使之坦然接受监督;从制度上预防腐败,防微杜渐。

3、近日,按照国务院要求,多个中央部门陆续公布了三公消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积极意义:公布三公消费是中央为了进一步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推出的现实举措,有助于有效遏制特权腐败,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2.存在问题:部分部门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按照中央要求及时公布;公布的三公消费数据不够细化,公众无法进行明确监督;透明度不够,仅仅公布笼统的消费数据;制度层面还有待完善,对不及时公布及公布不符合标准的部门缺乏相应的惩处。

3.对策: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三公消费的公布落到实处,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官员要有具备可操作性的惩处细则;依照国情,制定三公消费的公布细则,提高透明度,对消费的具体去向和出处要依法向公众公布;进一步加强对官员的相关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对公布三公消费的重视。

4、针对购物卡实名制,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7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要求建立商业预付卡实名登记制度,这是政府抑制腐败的又一具体举措。

2.存在问题:购物卡购买实行实名制,但消费并不实行实名制,对抑制腐败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针对“不记名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卡不超过5000元”的相关措施,诸多商家不约而同以“999元充值卡”取代“1000元面值预付卡”,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监管;由于购物卡实名制会影响商家的营业收入,因此很多商家对这项政策执行意愿低,不配合政策执行。

3.对策:抑制腐败不能依靠购物卡实名制,而要从源头上做起,完善防腐制度,从思想上加强官员廉政建设;对购物卡从购买到消费都实行实名制;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对阳奉阴违、逃避监管的商家予以惩处;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5、针对故宫“盗窃门”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2011年5月8日,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故宫发生盗窃案,被广大网民称之为故宫“盗窃门”事件,由此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充分暴露了故宫的管理缺陷。

2.存在问题:首先,“盗窃门”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故宫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号称拥有“天下第一保卫处”和国内最先进安保设备的故宫竟然发生盗窃案,事后连续发生的“错字门”、“会所门”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盗窃门”的发生绝非偶然;其次,故宫安保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在盗窃事件发生当晚在发现盗窃者的情况下盗窃者依然能够成功脱逃,说明故宫安保人员的业务能力也不过关。

3.对策:完善安保制度,从管理上入手,管理层遇到问题要认真反思,勇于担责,而不是遇到问题推诿责任,针对“盗窃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认真自查自改,学习先进的安保经验,有针对性地完善安保制度;要认识到“人防”重于“物防”,再先进的安保设备也要有高素质的安保人员配合,要进一步加强对故宫安保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安保教育,从观念上和技能上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素质。

6、有些人认为,公务员最大的职业魅力在于“铁饭碗”,对此你怎么看?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观点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这种观点认为公务员最大的职业魅力就在于职业稳定,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2.由于公务员拥有相对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以及稳定的收入,在就业压力大增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公务员报考热,公务员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用人制度还有待完善,不排除一些盲目报考的考生看重的就是公务员的“铁饭碗”。但更多的考生看重的是公务员的职位平台,公务员代表政府实施公权力的崇高社会地位,公务员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成为公务

员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目前社会上盛行唯财富论、唯收入论,主流价值观的缺失难免引起对公务员职业魅力的误读,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媒体加强价值观引导,让人民群众能正确看待公务员职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用人制度改革,完善退出机制,打破“铁饭碗”,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4.结合自身简要说明自己的报考动机。

7、针对下面这幅漫画,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漫画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点题,简要描述漫画内容。

2.破题,漫画反映了垄断行业缺乏竞争机制而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垄断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3.原因:垄断行业竞争机制的缺失;现行的垄断行业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不合理;垄断行业收入分配不合理,饱受社会各界诟病;部分垄断行业依然没有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在管理上干涉过多。

4.对策: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财政分配

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8、53岁的重庆农妇吴远碧因病无钱手术 ,挥刀自剖放出腹部积水自医,引起舆论关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2011年5月,重庆农妇吴远碧因病无钱手术,挥刀自剖放出腹部积水自医,虽然后来得到政府救助,依然不幸去世。这起不幸事件背后折射的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2.存在问题:社保制度不完善,缺失一种面向底层群体的特殊医疗救治制度;公民社保意识缺失,吴远碧可以办理新农合医疗保险,但事前没有办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容忽视;医改有待继续推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3.对策: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建立覆盖城乡,报销比例满足群众需求,真正惠民利民的医保制度;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尤其在农村地区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民的社保意识不只是个人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和基层干部的宣传与落实的工作不可忽视;个人收入是居民个人生活的第一保障,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建立普惠式的无差别社会保障;落实好新医改政策,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9、近期,央视等权威媒体对国内家具高端品牌达芬奇家具造假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社会热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

【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解题思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拿出解决对策。

【参考要点】

1.达芬奇家具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近期,央视对达芬奇家具造假的曝光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篇二:班前安全活动记(钢筋班组)

表C5编号:01

注:该表以班组为单位,每班组一册,班前安全活动制度附在首页。

表C5 编号:02

注:该表以班组为单位,每班组一册,班前安全活动制度附在首页。

表C5 编号:03

注:该表以班组为单位,每班组一册,班前安全活动制度附在首页。

表C5编号:04

注:该表以班组为单位,每班组一册,班前安全活动制度附在首页。

表C5 编号:0 5

注:该表以班组为单位,每班组一册,班前安全活动制度附在首页。

篇三:时评

新京报:“敲诈政府罪”善后,要清白还要追责

检方不批捕或不起诉,只是还复了作为被害人的上访者的清白。如果那些隐身于“敲诈政府罪”背后的地方官员,不因恶行而受到惩治,类似的恶行绝难终结。

《新京报》昨日报道,两年前,河北张家口贾文等7村民被控涉嫌“敲诈勒索政府”。而今,这起“敲诈政府”案有了转折。

贾文等日前收到了崇礼县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检方认为,贾文等在未签订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以组织部分拆迁户向上一级政府上访为由,索要超过管委会定价的补偿款,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依据法律规定,对贾文等7人作出“绝对不起诉”决定。

检方撤诉本来是好事,但让人不解的是,“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竟成了“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的理由之一。依此逻辑,是否“行为恶劣、情节严重、危害巨大”,“敲诈政府”就可以成罪呢?

敲诈勒索罪的成立,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要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三要有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政府只具有拟制人格,并非自然人,当然也无法被“威胁”或“要挟”。“敲诈勒索罪”确实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罪名,但“敲诈勒索政府罪”却是崇礼县某些官员的“创造”。

但是,这样的“创造”并非崇礼县独家。仅最近三年来,至少在河北沧州,山西吕梁都曾传出“敲诈政府罪”的个案,这些个案的共同特点就是,被控者均为上访户。

曾经,一些地方官员常用“诽谤(领导)罪”来对付上访者和举报人,舆论压倒性的批评不但使那些地方官员蒙羞,也令司法权威受损、司法公信流失。鉴于此,最高检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将“诽谤罪”的批捕权上提一级院办理。之所以有此对策,在于最高检正视了基层司法机关易受当地党政主要官员干扰的现实。由地市检察院来审查区、县报送的案件,虽不能完全杜绝外来干扰,但至少增加了地方官员干涉检察独立办案的难度。今天看来,“上提批捕权”这招虽然“笨”,却有效———“诽谤(领导)罪”此后很少再现于人们的视野。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官员打击报复上访人,并非只有“诽谤(领导)罪”一个管道,在“诽谤罪”之外还不断“开拓创新”,类似“敲诈勒索罪”等不断出炉。

我们固然可以期待最高检继续因应时势变化,将“敲诈勒索罪”等案件的批捕权和起诉权也上提一级。但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你来我往,毕竟不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当上访者为莫须有的“敲诈政府罪”付出了自由甚至是血的代价,才引发媒体关注时,我们更应反思对责任人的惩处机制。

对本案来说,检方不批捕或检方不起诉,只是还复了作为被害人的上访者的清白,却并未对隐藏其后的责任人以惩戒。如果那些隐身于“敲诈政府罪”背后的地方官员,不因其恶行而受到法律的惩治,类似的恶行绝难终结。

新京报:“剖腹自医”者之死提示医改应加速

因病致贫问题,不会因吴远碧的离去而消失。相反,会因她带有极端意味的死亡,而显得更为紧迫。

6月2日21点48分,重庆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6床,在做出挥刀自剖这一惊世举动后的第26天,52岁的吴远碧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刻。其夫曹云辉表示:“社会上的好心人捐了7万多元给我们,支出的每一笔钱我都有记录,现在还剩6万元多点儿??等办完(她的)身后事,这钱还剩多少,我一分不留,全部捐出去。”(6月4日《重庆晨报》)

吴远碧走了,当初人们祈愿的好运,没降临到她身上,她没有“因祸得福”。为了“不打扰更多的人”,她的丈夫和儿子连夜把她送到殡仪馆去了,没有租悼念厅,不是怕花钱,而是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不给人添麻烦”———当初吴远碧挥刀自剖时,也有过类似想法:“这一刀下去,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

这是许多弱势人群,特别是农村人典型的心理写照。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就是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或干脆自己就是“麻烦”本身,常因担心自己会烦扰别人而不自信,常为自己可能给别人添了“麻烦”而心存愧意。是什么,让他们的心理状态如此敏感和脆弱?作为普通公民,他们本无须这么谨小慎微,也无须看着别人的脸色或等待着别人良心发现后,再给予他们平等的相待。

就个案而言,吴远碧的不自信,来自于她的病。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因病而失去了基本的自信与尊严?从根子上说,还是医疗救助体系没能真正成为人们自信而尊严地活着的硬件保证。笔者还不知道尊严生活的高标准是什么,但低标准至少应该是人们在大病缠身时,不选择用菜刀自剖式的“不打扰救助模式”自行解决。

我国当下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人类迄今为止覆盖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就像其他事一样,任何东西,经过十三亿这个分母一除,就变得单薄了。

这种单薄,不仅表现在人均医疗保障的供应不足,还表现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覆盖区域和人群的不全面等症结,表现在外来人口参保障碍和兑现的困难,表现在医保结算方式和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医保不过县”的壁垒,表现在弱势人群的大病应急机制的缺失,还表现在人们因医疗供应的紧张,而产生的强烈紧迫感。不独是像吴远碧这样的贫困人口,就是收入颇丰的城市白领,最担心的也是因病致贫。

这个问题,不会因吴远碧的离去而消失。相反,会因她带有极端意味的死亡,而显得更为紧迫。人们会因她和她的家人的善良,怀念和追忆她。但也会因这种怀念和追忆,而对医疗制度改革充满更急迫的期待。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人的生存质量标准在重写

媒体稍稍放开对问题食品的报道,我们立刻有被“问题食品”包围的感觉,我们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成了“化学实验舱”,但我们的人均寿命据说在延长,今天的中国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我们显然在经历食品安全形势最严峻、也最特殊的一个时期。以往手工作坊式的食品生产,突然遭遇现代工业的无穷能力,食品加工的滚雪球速度大大快于大食品工业道德的塑造和传播速度,法律就像一只苍蝇拍,当食品违法案件多得满屋子都是时,它怎么也打不过来。食品工业的“利益集团”效应最不突出,是最容易秉公执法的地方,但也是法律被无视最多的地方。很多人质问国家为何不用“重典”,认为只要“枪毙几个”,一切就可改观。中国能搞人类最复杂的改革,但眼前“这么容易的事”却办不来,这尤其有意思。

其实在中国,看上去最简单的事,恰恰常是最难的事。“两弹一星”都挺难,但当年穷得叮当响的中国却办成了。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公共汽车站要排队,这等容易的小事,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却一筹莫展。

食品安全从田头、生产车间、流通销售到餐桌食用,是中国全民族参与的事情,这个基础大盘又宽又粗糙,它对食品安全的觉醒时间太短,直到不久前我们还念叨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现在我们突然用世界最通行的标准要求我们的食品,这样的大转弯必然导致很多部位咔嚓嚓的断裂和擦伤。

这是痛苦,但这更是大踏步前进的自我鞭策。我们要清楚,我们在经历一场规模浩大空前的食品安全革命,这是中国人建立自尊的一个新里程碑,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标准重写。在中国大多数农村还没有下水管道、很多城镇的垃圾还到处乱堆时,这样的食品安全革命就像穿插部队一样向前突进了很远,但它已无退路。中国的大多数改革都是过河的卒子,只能往前走。

中国社会永远充满了激情,理性是它的方向盘和刹车板。食品安全革命首先要一往无前,坚决打击所有违法生产行为,清除问题食品,发现一个打一个,别怕公开曝光的负效应,别怕食品行业一时的损失。混乱之际,“重典”确实必需,这一点我们不该有任何犹豫。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和实事求是。一是中国人餐桌的重塑过程,给有责任感的民族食品企业创造了快速崛起的难得机会,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在未来中国食品市场“称王”。舆论不该因问题食品全盘否定中国食品工业,把中国的市场机会拱手让给西方公司。13亿中国人不可能都喝外国的水,吃外国的饭,批判和扶持应是舆论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并行态度。第二,对追求食品安全,中国社会应同时有具体问题上的紧迫感,以及宏观态度上的从容不迫。不批判,食品工业不会进步。但光是谩骂转化不成食品工业进步的燃料。我们应看到食品安全领域并非没有进步,新的食品问题不应被上纲上线,社会尤其不应因此而产生政治上的急躁。

我们常说中国改革的最大成绩之一是解决了吃饭问题,现在我们发现,最没有解决的还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不是中国人嘴刁了,是我们的心高了。▲

新京报社论:查塑化剂不留死角,民众才放心

之所以需要全面深入地排查塑化剂,乃是因为全世界食品常规检验都没有这个项目,我们存在同样的监管漏洞和可供黑心厂家生存的土壤。

“塑化剂”危机的应对开始发力。

昨天,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已经作出统一部署,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迅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对台湾进口运动饮料等食品及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监管,并已组织对相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另外,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列入违法添加剂“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塑化剂”危机刚刚开始之时,有关部门能够迅速发起一场“打塑”战役,显示了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标志着应对食品安全危机效率的提升。希望接下来,从上到下,各有关部门能切实全面排查,“打塑”不留死角,最终让民众放心。

塑化剂危机发源于中国台湾,问题的发现纯属偶然。一些黑心厂商作恶数十年而未被发现,与食品监管的漏洞不无关系。全世界的食品常规检验都还没有塑化剂这个项目,我们存在同样的监管漏洞和可供黑心厂家生存的土壤。

所以,塑化剂危机不可能不引起民众的担心。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塑化剂问题暴露之后,很多人自然会问:“管理严格的台湾尚且如此,大陆有没有这样的黑心厂家”、“类似食品有没有同样的问题”?

现在,有关方面已经加强了对相关企业的排查监管,民众期待,监督和排查的范围越大越好。央视引述台湾媒体报道称,现在,台湾甚至发现儿童感冒糖浆、钙片中也出现了塑化剂。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密切关注台湾以及其他地区的排查结果,及时根据情况扩大排查范围和力度。

“打塑”不留死角,让民众放心,更有赖于从根本上杜绝塑化剂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关部门已经将塑化剂列入黑名单,对塑化剂的日常监测也应尽快启动、到位。

每次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都是行业性的,从来不是点对点的那样精确。很多人在真相未明之前,会减少或拒绝消费同类产品。此时,需要信息的公开透明,发现问题即予以惩处,没有问题也给相关企业及产品以清白,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还有,人们对突然而至的“塑化剂”十分陌生,这需要用“科普”来化解民众的担心。如卫生部的专家所说,在我们常用的塑料制品里都有塑化剂,这些塑化剂会迁移到我们的身体内,人体内有微量的塑化剂是没有问题的。据报道,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一项研究也佐证了这样的观点。该研究发现,在200名香港市民的血液样本中,九成九含有“塑化剂”。但仅是这样仍缺乏说服力,因为这只是说明了塑化剂一直和民众“亲密接触”,并不能证明塑化剂是无害的,更不能说明,民众体内塑化剂的来源和含量的高低。

所以,也只有通过全面的排查,甚至包括卫生部门对居民体内塑化剂水平的抽测,以数据和事实支持的科普,才能最终说服民众。

此次应对塑化剂危机,有关部门应对果断、措施全面,希望有更多地方和部门迅速跟进,让社会尽快度过这场“塑化剂危机”。

上海商报:温州“世袭局”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

提要:像温州交通局那样在本单位本系统搞世袭制,只能说明他们的无能和身手局促腾挪不开。真正可怕的是那种集体世袭制,它阻拦了阶层流动,播下了社会不稳定的种子。

网上曝出帖子:温州市交通系统领导给子女、亲属在温州公路管理处安排工作,且都属于事业编制,前后近9年,招进60多人。称之为打造温州“世袭局”。面对曝光,温州交通局倒是迅速有了回应,可他们的回应几乎不为所有人接受。

温州交通局坚决否认“世袭招聘”, 称公管处自2007年7月以来的公开招聘都是逢进必考合法合规的,还拉出某个交通局领导女儿来说,本来她的分数是第二名,因第一名已去其他单位,所以她侥幸被公管处录取。

我们既无能力去一个个查证这几十个领导亲属是怎么进到温州公路管理处的,也无意否认某个具体的领导亲属的确是依照程序依靠公平竞争获得这个事业编制的岗位。然而一个地级市的公路管理处能有多少人,竟然在9年里招进60多个领导亲属?即使按照温州交通局所说的2005年人事改革之后招进的26人中,也有15人是领导亲属。

现在因为公务员及相关的事业单位待遇优厚,考公务员的录取率几乎达到百里挑一,事业单位总也得几十挑一吧。那么招26人,若依公正公平态度录取,能有几个相关领导亲属录取?现在有15人或者按照更小的数字7人是领导家属,其概率究有多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开后门!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然,现在的开后门与过去不一样,现在领导亲属尤其子女都有一张学历文凭,通过一下“萝卜招聘”的程序,那是不难的。

老实说,普通百姓对这种打造“世袭局”的丑事,气愤是气愤的,不过也早已司空见惯了。哪个好一点的单位没有众多各种领导的关系人?哪个有权有势的领导的亲属会像普通百姓的子女一样为找工而焦虑不堪?

老实说,温州交通局的领导真是没出息,只能把自己的亲属放在自己一个系统中。家属都挤在一块,不用说其公众观瞻一定是很难看的。这一点相信温州交通局的领导们不会不懂,可能作为一个地级市交通局的领导办法也不多,只好兔子也吃窝边草了。

老实说,权力更大一点、见的世面更广一点的官员,几乎很少把自己的子女放在自己身边。可这决不等于他们的亲属没有好的饭碗。权势大的官员亲属根本不屑于普通人眼中的金饭碗——公务员,他们直接进入那些待遇优于公务员的大型国企,而且要不了多久他们多半在那些国企里担当职务。也有当公务员的,并且从基层开始,可那是有志于仕途的,而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3i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