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抗裂构造
更新时间:2023-05-28 14: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混凝土结构抗裂构造
摘要: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运用,混凝土裂缝越来越成为工程质量通病。本文试图从设计构造等方面,减少混凝土裂缝。
关键词:裂缝构造措施混凝土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20-1/8。抗拉强度不够,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拉应力的原因很多,除荷载作用外,混凝土的收缩,温度的变化,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等,均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针对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从结构平面布置,混凝土构件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和配筋构造等四个方面,简述结构设计和构造措施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技术。
1 结构平面布置
(1)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处外横墙宜与内横墙拉通对齐,并宜在凹口处边缘设置拉梁,其截面及配筋不宜太小;凹口周边楼板宜适当加厚并加强配筋,宜考虑该处楼板负筋拉通,使其能抵抗在此处集中的温度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应力。
(2)对于连续长度较长的外墙,建筑上可以考虑设置大的落地门窗和八角窗,以减小墙端部温差应力,避免楼板切角裂缝的产生。转角窗处楼板宜加设暗梁,配筋构造如图1所示。
(3)当房屋长度大于60m时,可在房屋中部设置后浇带,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差应力的影响。后浇带内的钢筋可不截断。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为解决高层建筑与群房间沉降差异过大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应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值后,方可浇筑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后浇带的宽度以800~1000为宜。
(4)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12m时,可应按图2示意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12m。
2 混凝土构件厚度
对现浇楼板板厚≥L/35(L为单向板跨度或双向板短向跨度),一般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厨房、浴室、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屋面板厚度宜≥120mm。
对现浇剪力墙结构,外墙墙厚宜大于160mm,其中地下室外墙墙厚宜大于250mm。
就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最小厚度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在考虑钢筋锚固、耐久性等因素而确定的最小厚度,对于民用建筑单向板仅要求为60mm,对于双向板仅要求为80mm。楼板厚度越小,受力半径倒数越大,相应产生的混凝土干缩应力亦越大。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厚度低于100mm的楼板的温度—收缩裂缝很难控制。对于混凝土墙,厚度过小,支模浇筑困难,实际工程中,普遍用到≥200mm。地下室外墙外侧的保护层厚度,目前普遍要求不低于50mm,内侧的保护层厚度常取20mm,厚度过低亦难以满足受力和防水要求。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宜选用C25。现浇梁与楼板混凝土等级宜一致,梁、楼板与柱、墙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点处(见图3)可考虑特殊处理。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5。
楼板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大,强度越高,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就大,故控制在C30以下较为合适;多层建筑(4-6层)基本上选用C25就可以达到强度要求;对于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住宅(12层以下)选用C25或C30混凝土即可满足要求,采用过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则没有必要;对于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底部十几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时有可能超过C30。
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且相差大于5MPa时,梁(板)与柱(墙)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墙)相同,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界面可按图3施工。
基础底板受弯矩、剪切和冲切的作用,从经济性考虑,控制板厚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可能更经济。但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能带来过大水化热,这在大底板混凝土结构中尤为明显。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35,施工过程中水化热温差比较容易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40或以上时,设计上可考虑利用混凝土的60d或者90d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温差。
按实际工程经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用到C30,对水化热及温差和防水抗渗的控制都比较容易。如果外墙受力或抗渗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通常考虑增加墙厚,而不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只有当抗渗要求≥1.2MPa时,C30混凝土很难配置,才考虑选用C35混凝土或更高强度等级。
4 配筋构造
(1)屋面板建筑应采用保温设计,屋面的传热系数宜≤1.0W/ m²;结构配筋应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2)楼板双向板负弯矩钢筋可按分离式配筋,在板面无负弯矩钢筋区宜配置双向钢筋网与负弯矩钢筋搭接,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15%,钢筋直径不宜小于ф6或ф6.5,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板面无负弯矩钢筋区也可考虑利用受力筋,如上部钢筋每间隔一定距离拉通,贯通筋的间距应尽量与受力筋间距匹配(如受力筋间距100mm,贯通筋间距200mm),以便于施工。在有条件时,在房屋端开间及房屋中间凹口较大部位处,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即负弯矩钢筋也拉通配筋。
(3)为减小楼板角部开裂的可能性,双向板周边支座为墙、梁、圈梁时,支座弯矩宜按四边嵌固板计算,负弯矩钢筋按计算配筋,正弯矩钢筋应将弯矩增大1.2~1.5倍配筋,或者正弯矩按实际支座情况(如有简支边)计算在酌情增大配筋。
(4)在房屋屋面阳角、阴角处及较大板块的四角部位板上、下侧,宜增设直径与原面筋相同的双层双向间距为100mm钢筋,其范围为L/4(L为长跨长度),上侧钢筋放在负筋下面,下侧钢筋放在下部钢筋上面,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另外,在板面建筑层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中还可铺设ф6或ф6.5间距为150mm双向钢筋网,其铺设范围为L/4,以防止楼板四角部位出现45°裂缝,配筋构造如图4所示。也可考虑增设5根ф10放射状钢筋,钢筋长度不宜低于1500mm(见图4)。从施工便利角度考虑,建议选用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措施,为便于混凝土浇筑,增设钢筋可与楼板原有钢筋两根并在一起绑扎。
(5)在房屋端开间及中部有凹口部位,板下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长度宜在《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限定的5d(d为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基础上适当增加。
(6)框架结构较长(超过规范规定设置伸缩缝的长度),纵向梁的侧边宜配置足够的抗温度收缩钢筋。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对T形梁,hw=梁高-板厚;对矩形截面梁,hw=有效高度;对工字形梁,hw=腹板净高)时,梁的侧边也宜配置足够的抗温度收缩钢筋。抗裂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间距不宜大于200mm,具体如图5所示。此外,在设计时应考虑温度收缩对端部区段框架柱的不利影响,适当提高其承载力。
(7)现浇剪力墙结构的墙体中分布筋宜双排布置。对端山墙、端开间内纵横、顶层和底层墙体,均宜比按计算需要量适当增加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数量。对于地下室外墙,可在外侧50mm保护层内增设HPB235级ф6间距为150mm水平向分布筋,配筋构造如图6所示。
厚度大于150mm的墙体,从构造上均需配置双排分布钢筋。对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作用显著的部位,从抗裂的角度来讲,需要适当增加分布筋配置数量。地下室外墙,更容易产生垂直向的收缩和温度裂缝,沿水平向增设分布钢筋,经济合理。
(8)楼板钢筋宜选用热轧钢筋,而不宜选用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当钢筋直径≥10mm时,宜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而不宜采用HPB235级钢筋。
受力钢筋的最大间距,板中当板厚≤150mm时,不宜大于150mm,当板厚>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现浇剪力墙结构的墙体中不宜大于200mm;地下室外墙水平向分布筋不宜大于150mm。
楼板中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线管不宜立体交叉穿越。预埋管线处应采用增设钢筋网片等加强措施。楼板中强弱电预埋管建议选用国标标准焊接钢管,而不提倡采用PVC塑料管。电气埋管直径不得大于板厚 的1/3,且不得超过50mm,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mm。配筋构造如图7所示。楼板板面管线洞口应做必要的加强处理,配筋构造如图8所示。
(9)梁腰上的孔洞宜作成圆形,且尽可能布置在拉力和剪力较小处(梁跨中的2/3范围内,梁高的中间1/3范围内)。在梁两侧沿洞口周边应设置构造钢筋,配筋构造如图9所示。
(10)为防止剪力墙小洞口出现角裂,应沿洞口周边进行水平筋和纵向筋补强,并加配斜筋,配筋构造如图10所示。
5 结语
以上针对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从结构平面布置、混凝土
构件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和配筋构造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常见的结构抗裂构造。工程实践表明,如果措施得当,混凝土结构裂缝完全可以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正在阅读:
混凝土结构抗裂构造05-28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分型机理11-13
已婚男人的情书02-17
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申报报告01-08
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05-22
二维动画设计(初稿11.12)04-24
2016-2021年中国香菇茶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目录)08-26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精选12-23
一个奇怪的梦作文600字06-23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混凝土
- 构造
- 结构
- 乐曲硬件演奏电路的EDA设计
- 必修2人教1.1人口的数量变化_用2
- 实证研究方法介绍
- 浅析“90后”员工的管理问题
- My First Visit to Hong Kong
- 2013年9月份考试矿井通风与安全第一次作业
- 4S店销售经理绩效考核制度
- MBA生产管理08030405(大连南京沈阳)d3
- LU-906H智能温差控制器
- 外源基因在不结球白菜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的表达
- 金正昆讲礼仪讲座心得体会
- GPS/AGPS位置及速度测量模块
- 柯氏评估模型在儿科试用期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分类复习题整理
- (101203)2009.11.20大学物理C复习要点
-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
- xx市地税系统副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及解析
- 武汉大学体育舞蹈教案
- 新员工入职试用转正流程
- 关于临床研究方面的医学论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