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洋务运动

更新时间:2023-05-31 13: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御外侮

洋 务 运 动 历 史 作 用 的 再 审 视

靖内患

目录CONTENTS一、前言 二、洋务运动的背景 三、洋务运动的过程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对比

一、前言洋务运动,即自强运动,旧称“同光新政”,典出《易 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 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 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 一切事情。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 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 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 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 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 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 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背景(一)、内忧外患: 1、内忧:太平天国起义 2、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外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二)、清政府清朝统治者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1、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 芬的《校邠庐抗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 以诸国富强之术”以“中体西用”为理论基础,减少改革 阻力。 2、第二次英法联军结束后不久,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2014-1-16

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 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 谓“中外和好”的“和局”。 3、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 “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 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4、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 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 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014-1-16

二、洋务运动的过程(一)、代表人物: 在中央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爱新觉罗· 奕訢,文祥、沈桂芬 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 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2014-1-16

左宗棠

恭亲王奕訢

李鸿章

(二)、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安庆

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 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 工业。

2014-1-16

2、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它是洋务派 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赶上19 世纪后期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 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 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方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 极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2014-1-16

3、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 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 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 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 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 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 2014-1-16 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三)、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增加民用工业部门以辅助军事工业。 1、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 企业,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 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 “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2、汉阳铁厂: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 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共 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

2014-1-16

(四)、近代海军: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 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于19世纪 7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 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建立: 1、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南洋舰队,福建舰队 2、两大基地:威海卫,旅顺口 3、海军衙门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 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 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2014-1-16

(五)、教育: 1、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 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 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 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2、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

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 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 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 复、詹天佑等。

2014-1-16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一)、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专制的前提下,洋务派只学技 术不改制度,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 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 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2、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 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 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2014-1-16

3、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 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 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4、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 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5、缺乏领导核心,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官员中饱私囊。

2014-1-16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 1、 改变轻视科学技术的态度:洋务派的从中国被动挨打、屡 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从此打破 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 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 的根基与土壤。从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 方科技之营养,以期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贡献。铁路工程 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是留学 生中的佼佼者;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引进西方科技的实践也 培养出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就 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这种落伍必定导致国弱民穷, 而“弱国无外交”是国人以惨痛的经历所换来的结论。 2014-1-16

2、洋务运动引起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 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 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商人地位的提高,商业发展。 掀起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 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历史表明

:农业是国家的根 本,重视农业是正确的,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交流,人为抑商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了一批西学书 籍,其中大部分有关近代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内容浅近给当 时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同时19世纪七八十 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2014-1-16

3、对中国军事的影响:

(1)、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对清政府刺激很大,使其认 识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洋务派提出了“练兵、简 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具体措施的“海防 议”。李鸿章是“海防议”最坚决的支持者,他除了支持总 理衙门和丁日昌关于建立新式海军和配备海防近代化枪炮武 器外,还建议将沿江、沿海各省陆军“认真选汰,一律改为 洋枪炮队”,清政府最终采纳了这些建议,任命李鸿章、沈 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和南洋海防,又决定每年拨银四百万两作 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1884年海军—南洋、 北洋、粤洋三支水师初具规模。

2014-1-16

(2)、在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 海军建设与国防的近代化。其中北洋海军发展最快、实力最强, 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装备精良,拥有七千吨级铁甲 巨舰二艘、巡洋舰七艘、其它船舰14艘南洋舰队也拥有了二千 吨级主力舰四艘,千吨级炮舰三艘;广东、福建舰队共有千吨 级舰艇八艘。四支舰队共八十多艘,这支庞大的海军,居当时 世界第四位。 八十年代开始,还修建了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装备了最新 式的克虏伯自动回转射击大炮,以及深水军港、船坞炮台防御 体系,仅在旅顺一地,就装备了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成为 世界著名军港之一。至此清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对外国的侵 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2014-1-16

4、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国签订条约的清朝官员, 不谙外情、不懂外文,不懂国际公法,更谈不上谈判经验。 英方代表曾说:“在欧洲,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 与语法,而中国的代表们并不仔细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 看出来他们所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赶紧离开。” 洋务运动中不仅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还培养了中国了第一批 外语和外交人才,从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八人后来做 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从此中国外交官员的素质有了明 显的提高,使清政府的外交有了起色。总理各国事务衙

门从 1868年开始,陆续与西方列强进行修约谈判,2014-1-16

由于事先作了充分准备,研究了对策,使西方列强的侵略阴谋没 有得逞。如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在赴俄修约时,根据当时的国 际形势,利用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之败,又倚仗左宗棠在新疆的重 兵威胁,在长达七个月的谈判中,“反复辩论,凡数十万言”, 终于挽回了《里瓦几亚条约》给中国造成的部分损失,争回了伊 犁周围大片领土,以及有关通商、纳税等主权。 (2)、提出“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以夷制夷是清朝统治者对 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从疑忌转向依赖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所谓“以 夷制夷”就是这样一种政策:即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 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取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 中法战争中,由于近代化外交观念的影响,清政府能够比较合乎 实际地估计敌我力量对比,从而坚持定见,毫不动摇。2014-1-16

如醇亲王提出不论战争结局如何都不赔款的原则,就被政府始终 坚持。李鸿章在法将威胁进军京畿时,轻蔑地微笑回答:法军 “要晋京,先要经过津沽,有我在此,恐不易过。”如此气概, 是以自身的实力为后盾的。

在战争中,清政府利用了近代全方位外交,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 牵制法国。如清政府利用德法的世仇,令驻德使节与德国政府密 切联系,并大量从德国订购武器,制造联德制法的的气氛,迫使 法国不得不分心防备德国,不敢在远东投入太多的兵力。但 是,“以夷制夷”外交本质上讲是一种弱国策略,是弱国在夹缝中 求生存的一种手段。在自身的实力不足的情形下,利用敌人之间 的矛盾,借用别国的一些力量,也就是打外国牌,有时候会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2014-1-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