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项训练

更新时间:2024-03-12 19: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择题专项训练 (物理学史.思想方法)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牛顿的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绝对的 C.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 B.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D.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下列有关物理学的史实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并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B.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贝格勒尔从含铀矿物中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库仑通过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D.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7.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便可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量q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

①微小量放大法 ②极限法 ③控制变量法 ④逐差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8.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 B.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1

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9.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的大小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说明处于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力是电场给予的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C.经典物理学也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D.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化学.物理状态有关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A②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根据氢原子光谱可知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照射时间短D.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只不过一般情况下不能观察到它的波

( 动性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w

B.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14.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促进对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下列类比不正确...

的是( ) A.点电荷可以与质点类比,都是理想化模型

B.电场力做功可以与重力做功类比,两种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 C.电磁波可以与机械波类比,都可以发生干涉现象.衍射现象,传播都需要介质

D.电场线可以与磁感线类比,都是用假想的曲线描绘“场”的客观存在

15.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并提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谢实验提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6.足球运动员在距球门正前方s处的罚球点,准确地从球门正中

央横梁下边缘踢进一球。横梁下边级离地面的高度为h,足球质量为m,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至少要对足球做的功为W。 下面给出功W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W,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W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W?12mg(h?h2?s2)

B.W?1mgh2?s2 2C.W?mgh

D.W?1mg(h22?h2?s2) 17.一位高三年级的男生骑着自行车在水平公路上以较快的速度行驶,设所受阻力为车和人 总重的0.05倍,则该同学骑车的功率最接近于( )

A.10W

B.50W

C.250W

18.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粒子流 B.库仑首次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了电场 C.麦克斯韦从实验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电子的存在 19.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2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牛顿提出的质量不变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20.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理论和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有关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或学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2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KW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α粒子散射现象表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狭义相对论认为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无关 22.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受球速度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

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

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t?v1v2g

B.t?v2g

C.t?v1?v2 D.t?v1?v2gg

23.某同学把掉在地上的普通高中课本《物理l》捡起放回课桌面,在此过程中。课本重力势能的增加约为

A.0.3 J B.3 J C.30 J D.300 J

24.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虽然出身贫寒而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下列有关法拉第的科学贡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提出场的概念解释电.磁作用本质 C.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D.用场线形象描述电场和磁场 25.据说欧姆在探索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压.电阻关系时,因无电源和电流表,他利用金属在冷水和热水中产生电动势代替电源,用小磁针的偏转检测电流,具体的做法是:在地磁场作用下处于水平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于小磁针水平放置一直导线,当该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当通过该导线电流为I时,小磁针偏转了300,问当他发现小磁针偏转了600,通过该导线电流为(已知直导线在某点产生的磁场与通过直导线的电流成正比):

m(??1)?mL A.2I B.3I C.qB2qE D.无法确定

26.为了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测量篮球从教学楼三楼自由落下时

地面对篮球的最大弹力,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甲同学认为把一张白纸平放到地面,让篮球从三楼落到白纸上,

留下印迹,然后将白纸放到台秤上,把球慢慢地向下压,当球的形变和印迹重合时,根据体重计的读数可知最大弹力的大小

B.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测量篮球的质量和落地后弹起的高度,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可求最大作用力

C.丙同学认为如果知道篮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球触地前以及跳离地面瞬间的速度可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最大作用力

D.丁同学认为可以把球直接放到普通指针式体重计上,直接读数即可,因为球对地面的最大弹力不会超过它自身的重力

27.万有引力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 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另外,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下 面的规律和结论没有被用到的是

A.牛顿第二定律

B.牛顿第三定律

C.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数 28.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密立根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29.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 B.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30.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有关波的实例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声波是横波 B.电磁波是纵波

C.光波是概率波

D.机械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31.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些微小量的变化进行放大,是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没有运用此思想方法的是( C )

32.如图所示,为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总带电荷量为Q,取球体中心为O点,设空间中任意一点为P,O到P点的距离为r(r?0),P点的电场强

度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中 (式中k为静电力

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电场强度

E,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E?kQR2 B.E?kQr2 C.E?kQR2r

D.E?kQR3r

33.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电流为I的电子束。已知电子的带电量为e,质量为m,则在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l的电子束内电子的个数是:

A.I?lmmes2eU B.I?le2eU

C.Imlmes2eU D.IS?e2eU 34.历史上认为“光是某种振动所激起的波(机械波)”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惠更斯 C.爱因斯坦 D.麦克斯韦 35.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理论都不是绝对的,相对论与经典力学适用于不同范围 B.相对论证明经典力学是错误的

C.相对论效应在研究枪弹.飞机的速度时非常明显

D.相对论与经典力学都认为:时间.空间和质量都是相对的 36.下列科学成果属于卢瑟福的是( )

A.发现电子的存在 B.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C.发现质子的存在 D.发现中子的存在

37.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

原因”的物理学家.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牛顿 C.伽利略.牛顿 D.伽利略.爱因斯坦

38.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

A.正电子 Po 铍 石蜡 B.中子

不可见粒子 C.光子 D.电子

39.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和路程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40.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斜面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下面给出了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四个事件:

①减小斜面BC的倾角(图中BC′),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仍能

4

到达原来的高度

②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沿斜面AB滚下,滚上另一斜面BC,高度几乎与原来相同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BC的倾角,最终使它水平,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对事件性质的判断及排序,正确的是( ) A.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41.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之一是 ( )

A.建立“电磁场理论” B.创立“相对论” C.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42.建立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是:( )

A.电子 B.点电荷 C.匀速直线运动 D.不可伸长的绳子 43.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建立下列物理概念时,都用到“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

A.“合力与分力”“质点”“电场强度” B.“质点”“平均速度”“点电荷” C.“点电荷”“总电阻” “电场强度”

D.“合力与分力”“平均速度”“总电阻”

44.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45.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

A.法拉第 B.奥斯特 C. 麦克斯韦 D. 赫兹

46.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47.根据速度定义式v??x?t,当?t极短时,?x?t就可以表示物

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哪种物理方法( )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微元法

48.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中不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不同的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爱因斯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49.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 (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50.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

m/s,于是他用12.3乘以0.3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5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其中不是用定义式表示的是( )

A.电流强度I=U/R C.电场强度E=F/q

52.(福州一中D.极限的思想方法2011二检)下列有关量纲的各个表达式中,正确的 是( )

A.1N=1kg·m/s B.1J=1C·V/m C.1N=1C·T·m/s D.1A=1C·s

5

53.(龙岩2011二检)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 B.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并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54.(宁德2011二检) 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55.爬楼梯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某质量为60kg的同学,从学生宿舍楼的1层走到6层要克服重力做功大约是

)。A.

900 J B.9000 J C.1080 J D.10800 J

56.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有多种方法,有关研究问题的方法叙述错误的 B.电势差U=W/q ..是( )

D.磁感应强度B=Φ/S

A.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质点,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B.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之间的关系时,保持m恒定的情况下,探究a与F的关系,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C.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的是比值法

D.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

57.如图,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列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

B.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C.在推导匀变数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58.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59.(泉州一中2011最后模拟)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Mmgsin?M?msin2?

B.

Mmgsin?M?msin2? C.

Mmgcos?M?msin2?

D.

Mmgcos?M?msin2?

60.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

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令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联线的中点

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a)。试分析判断

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

的是( )

6

E?1??kqR22A.

?kqRR?(a?r)2?R212?(a?r)2?

E?kqR1??kqR23B.

R22R221?(a?3?r)2?2?(a?r)?2

E?kq(a?r)kq(a?C.

?R2?(a?r)2???r)R2212?(a?r)?

E?kq(a?r)a?r)3?kq(D.

?R22231?(a?r)2?2?R2?(a?r)?2

【命题特点】本题考查物理学方法的使用,本题利用等效法.特殊值法和微元法综合分析比较方便。

【解析】当r=0时,A点位于圆心O处,可以把O1.O2两个带电圆环

均等效成两个位于圆心处的点电荷,根据场强的叠加容易知道,此时总场强E=0,将r=0代入各选项,排除AB选项;当r=a时,A点位于圆心

O2处,带电圆环O2由于对称性在A点的电场为0,根据微元法可以求得此

E?E1?2kqa时的总场强为

?R21?4a2?32,将r=a代入CD选项可以排

除C 【答案】D

【启示】这是近两年高考新出现的一类题目,要求考生注意去领会相

关物理研究方法。

C.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的是比值法

D.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

57.如图,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列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

B.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C.在推导匀变数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58.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59.(泉州一中2011最后模拟)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Mmgsin?M?msin2?

B.

Mmgsin?M?msin2? C.

Mmgcos?M?msin2?

D.

Mmgcos?M?msin2?

60.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

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令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联线的中点

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a)。试分析判断

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

的是( )

6

E?1??kqR22A.

?kqRR?(a?r)2?R212?(a?r)2?

E?kqR1??kqR23B.

R22R221?(a?3?r)2?2?(a?r)?2

E?kq(a?r)kq(a?C.

?R2?(a?r)2???r)R2212?(a?r)?

E?kq(a?r)a?r)3?kq(D.

?R22231?(a?r)2?2?R2?(a?r)?2

【命题特点】本题考查物理学方法的使用,本题利用等效法.特殊值法和微元法综合分析比较方便。

【解析】当r=0时,A点位于圆心O处,可以把O1.O2两个带电圆环

均等效成两个位于圆心处的点电荷,根据场强的叠加容易知道,此时总场强E=0,将r=0代入各选项,排除AB选项;当r=a时,A点位于圆心

O2处,带电圆环O2由于对称性在A点的电场为0,根据微元法可以求得此

E?E1?2kqa时的总场强为

?R21?4a2?32,将r=a代入CD选项可以排

除C 【答案】D

【启示】这是近两年高考新出现的一类题目,要求考生注意去领会相

关物理研究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