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8

更新时间:2024-04-17 12: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同步练

习试题【8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8分) 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

②③

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直道:直率的方式。

【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外官不易为 (2)适人辄送其一 (3)师颔其首曰 (4)语人曰 【小题2】 下面句子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A.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B.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C.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D.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小题3】 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答案】

【小题1】(1)做官(2)碰到,遇见(3)点头(4)告诉(4分) 【小题2】B (2分)

【小题3】爱听好话,喜欢奉承(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注意词义变化,如本题中“颔”为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文字,了解内容,结合短文标题即可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负箧曳屣 (2)以中有足乐者 (3)乃时吞纸以实腹 (4)卒成学士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

【小题4】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答案】

【小题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小题2】拖;拖着 因为 时常;经常 终于

【小题3】(1)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2)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

【小题4】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

【小题5】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几个小句子组成的,在应点标点的地方停顿即可。根据句意,“寓逆旅”写住的条件,应停顿。“主人日再食”写吃的顿数,后面的句子写吃的饭菜如何。因此正确的停顿应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2】试题分析:“曳”根据语境用动词代替即可,“以”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在此句应译为“因为”,“时、卒”用法基本固定,分别译为“时常”“终于,最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且”“资”等,根据语境这两个词分别译为“和”“钱财”。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前向后寻找“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可见,“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这样的语句,根据分值可分两点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出来作答。

【小题5】试题分析:理解文章的大意,比较两文中主人公的表现可知,两人均家境贫寒,甲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乙文中“家贫无资,累日不爨”。另外,都写了两人求学的艰辛,一个无书借书抄书,远行百里求师,一个“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切题的关键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共同之处概括出来。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3分)

昔吴起出遇故人_____ 明日早_____ 方与之食_____ 【小题2】请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3】这个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从前; 第二天; 才

【小题2】老朋友到傍晚不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 【小题3】做事要讲诚信,讲信用。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昔→从前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有时“昔”通“夕”,“夜晚”的意思,如“通昔不寐矣”中的“昔”就如此;明日→第二天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时理解为“不远的将来”;方→才的意思,不能与“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方”(这里的方→区域、地方的意思)相混。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本题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故人→老朋友;至→到;暮→傍晚;食→吃;之→他,指老朋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对吴起的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征即可。“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故人来,方与之食。”由这两句可知:吴起说话算数,坚守信用。吴起说话算数,坚守信用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关键在于抓住文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例,根据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如吴起的形象,根据他等待朋友吃饭这件事来分析即可。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小题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答案】

【小题1】(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小题1】(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小题1】(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1)注意关键词“空明”“盏”“盖”等字的翻译。(2)注意关键词“由是”的翻译。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甲文抓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抓住“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来感知“苏轼”所展露的共同的胸怀即可。(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5.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

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

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划线字:(4分)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 (3) 但当涉猎___________ (4)盲臣安敢戏君乎 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小题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 (2分) 【小题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1)当权当道(2)推辞(3)粗略阅读(4)戏弄

【小题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刚初升的太阳

【小题1】年已七十,欲学,恐已暮;军中多务 【小题1】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小题1】(1)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后天学习很重要。(从吕蒙角度)⑵以自身经历委婉向别人提出建议或批评。(从孙权角度)⑶看待事情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鲁肃角度)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晋平公”“吕蒙”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文中包含的成语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言之有理,表达流畅即可。

6.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④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貙(chū),兽名。②罴(pí),兽名。③罂(yīng),瓦罐。④捽(zuó)搏挽裂,揪住撕裂。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字义。(4分) ①伺其至: ②为鹿鸣以惑其类: ③趋而至: ④因为虎而骇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小题3】从这则寓言故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①伺:等候;②惑:引诱;③趋:快速地跑;④骇:吓唬 或“使……害怕”(4分) 【小题1】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而且伤害人很厉害呀。(2分) 【小题1】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即可。

7.马说(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其真无马邪(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虽有千里之能食之不能尽其材 C.安求其能千里也或遇其叱咄

B.不汲汲于富贵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马之千里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2分)

【答案】

【小题1】①是马也(这 ) ②其真无马邪( 加强反问语气 ) ③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相同,等同 ) 【小题1】C

【小题1】喂养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小题1】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识别、赏识人才的人”,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埋没、摧残人才的人”。

【小题1】示例:我曾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可他们不会赏识我,不知道我的才能,每天让我驮重物,我饱受他们的摧残之苦啊!谢谢你的理解和关心,我终于遇到了一个懂我的人,我死而无憾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A.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能够),B.不汲汲于富贵(对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C.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 或遇其叱咄(代词),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代词)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无意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联想来写马的话即可。

8.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0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 ④入门不顾: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昂首观之 C.项为之强

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D.使之冲烟飞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

【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1】(2分)B

【小题1】(4分)①(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掌握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加强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词语,需重点掌握。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2】B、助词,的。题干和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3】(1)藐小:微小,察:观察。(各一分) (2)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各一分)

9.(一)陈涉世家

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句中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亦死(逃亡)会天大雨(适逢,恰巧)

B.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皆刑其长吏(惩罚)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卒中往往语(处处)

D.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楚人怜之(怜惜,可怜)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下去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C.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小题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C.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陈胜的斗争才智。

D.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小题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答案】

【小题1】D(2分) 【小题1】B(3分) 【小题1】D(3分)

【小题1】(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或: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略

10.(一)文言文阅读(12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C.其妻献疑/其真不知马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D.始一反焉/窥谷忘反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用原文的话回答,(3分)

愚公以三个理由来反驳智叟:① ② ③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意在衬托移山之艰难,愚公品质之可贵。

B.写邻家小孩“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与智叟的言行形成强烈的对比。

C.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地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愿望,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也隐喻愚公的理想是不现实的,是凡人不可能实现的。

【答案】 【小题1】D

【小题1】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小题1】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②子又生孙,孙又生子③而山不加增 【小题1】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略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2)名之者谁 名: (3)云归而岩穴暝 归: (4)佳木秀而繁阴 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4】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2分 )

【答案】

【小题1】(1)靠近(2)给……命名(3)聚拢(4)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或茂盛(繁茂)(每答对一个得1分) 【小题2】A

【小题3】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句意对即可得1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小题4】峰回路转:比喻经历挫折失败后,事情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事情真相大白。(写出其中一个成语得1分,解释正确得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2)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义以及用法的能力。 A.在,介词;

B.特指,可译为“……的人”/表判断的语气,不译; 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代词,指“诸峰”; D.表并列/表顺承。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句子时注意到“乎、寓”等字,还要注意到语句的流畅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概括成语并写出本义以及比喻义即可。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

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当铺。

③詈(lì)语:骂人的话。 ④事:量词。件,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小题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

(1)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通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2)凡是无理取闭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小题4】夏翁没有为难将龚倒向自己的的,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修养和大度值得找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闲,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顶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害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判断正误。D“反”意为“反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犯”“非理”“加”“忍”“死”“祸”“立”,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

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

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果:果断。②顿舍:停止。③为: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卒破得丹 ( ) 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 ) ③于是引兵而西 ( ) ④李信果辱秦军 ( )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C.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B.始皇以为贤勇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