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商业银行重点汇总()带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3 04: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1、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

(1)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2)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2、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规定纸币发行有国家垄断,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2)规定央行发行的货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无限法偿。(3)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银行放款投入到流通领域中的。(4)信用货币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规定含金量,不与任何金属货币保持等价关系,货币发行不以金银做准备,不受金银数量的约束;(5)国家对通货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3、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所固有的功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四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4、我国货币供给量划分的标准及层次:划分的标准: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划分的层次: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二)1、简述信用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特点: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信用是

价值单方面的转移,不是对等转移,所以它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比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含义: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业票据为工具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特点: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银行信用:含义: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特点:▲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3、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的优势:☆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加强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局限性☆所需门槛高,不适合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要具备专业知识☆资金供给者的风险没有金融机构缓冲,风险较高。 间接融资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安全性较高。局限性☆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4、消费信用的功能和作用:功能: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作用1、扩大即期消费,促进商品销售;2、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 5、金融资产的特征

(三)1、利率及其分类概念: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本

金的比率。分类:按照利率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照按利率不同的决定方式分为官定利

率、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按照利率的不同作用分为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按照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按照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2、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社会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物价水平;银行

水平;国际利率水平

3、何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的变革过程。 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4、简述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5、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 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2、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四)1、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一)融通资金功能--金融市场的最基本功能(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以利率为价格信号(三)实现风险分散和转移(四)确定价格(五)提供流动性(六)降低搜寻成本和信息

成本(七)调节经济的功能:它是国家货币政策传导的必要中间环节

2、比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答:货币市场概念: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特点:1、交易期限短。以3-6个月居多 2、交易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短期资金需要3、交易的工具流动性强,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近似于货币 资本市场定义:又称中长期资金市场。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

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它由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组成(一般所讲的资本市场侧重于证券市场)特点:期限长、风险大、流动性低、收益高。 3、什么是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简述二者的关系

答:一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其首要功能是筹资二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二级市场以初级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假如没有二级市场,新发行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以致无法存在。

(五)1、简述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1)中央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国及地

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3)外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4)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即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2、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

答: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 3、政策性银行的特点特征

答:1、政府或政府机构出资、参股、保证或扶值2、微利或不以盈利为目标 3、特定领域4、特殊融资原则5、特殊法律 (六)1、商业银行的作用

答:(一)信用中介:商业银行本是一信用受授的中介机构,因而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

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二)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这就是支付中介职能。三)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四)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

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2、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种类现金资产

答:(一)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随时可用来满足客户资金需要的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

产,它通常由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存放同业款项、托收中的现金四部分组成。(二)贷款业务 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带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三)证券投资业务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四其他资产:如银行的固定资产等。 占比很小,一般只有全部资产的0.5%-2%不等。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物质基础。 (五)票据业务 票据业务是银行以商业票据为经营对象,将银行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票据业务主要包括票据贴现业务和票据抵押放款业务。

3、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种类

答:(一)自有资本(二)存款(三)其他负债业务。 4、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答:(一)按贷款是否有担保划分(二)按贷款对象划分(三)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四)按贷款期限划分(五)按贷款风险程度划分 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答: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何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以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和银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一)流动性 指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的能力。(二)安全性 指银行具有控制风险、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三)盈利性 指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力求获取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 (七)1、建立央行的必要性何在

答: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

发展演变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2、央行制度的类型

答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即全国只设一家中央银行,并下设若干分支机构的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国没有设立专司央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3.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几个国家共同组

成一个货币联盟,各成员国不设本国的中央银行,而由货币联盟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4.准中央银行制度(类似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国内(或地区)没有职能完备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几个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制度。

3、央行的性质和职能

答:性质:央行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

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或者说,它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职能:1、发行的银行:投放、调控、技术2、银行的银行:(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结算;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经办公债(发行);(3)对政府

提供信贷:(4)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6)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

央行的业务 答: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

(八)1、试举例分析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2、什么是基础货币?他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3、货币乘数及其决定因素

答:是指由中央银行创造的,处于流通领域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之和。即中

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也随着增加,社会总需求也相应增加。反之,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也随着减少,社会总需求也相应减少。所谓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决定因数:存款准备金率 (十)1、货币政策的目标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国货币当局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

中间目标:是中央银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整的指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2、公开市场操作及其作用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5、何谓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在时滞;指经济政策发生,到中央银行实施政策的时间,包括认识时间差和行政时间差。其长度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经济现象的反映速度和行动效率,并受当时经济和政治目标的影响 ?中间时滞;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作用的时

间。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对政策的敏感程度。?外在时滞;指从金融机构对政策作出反映到对实质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包括决策时间差和生产时间差。由于这段时间的不可测因素很多,因此时间长度的变化很大,不易把握。

(十一)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2、分析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相应的治理对策4、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目前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 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NP deflator)。CPI是度量不同时期消费者为生活消费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价格指数。CPI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并且可以每月公布一次,较快地反映价格趋势。许多国家直接把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 (PPI):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原始阶段、中间阶段、完成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PPI走高,说明生产成本上升,这里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也有人力资本上升的原因。 WPI是以商品批发价格作为计算依据,反映批发市场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 WPI是观测国内企业产品交易价格变动情况,把握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整个产品供求动向的一项重要指标。GNP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价格指数。它是用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

该指数包括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最广泛,与GNP核算范围相对应,不仅包括全部物质产品和涵盖计入GNP的全部服务产品,也包括进出口商品。理论上,它能最全面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化。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超过了商品与劳务供给量的增加,导致商品和劳务供不应求,物价上涨。被形象地描述为“过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财政赤字。降低政策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除了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其他福利、津贴等都将随经济的过热而压缩。增税。增税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弥补财政赤字,减少因赤字带来的货币发行。增税以后,企业收入减少,从而投资也减少,政府赤字减少。最终可以控制总需求的膨胀。发行公债,以弥补政府支出与税收之间的差额,减轻市场压力。 开征特别消费税,针对经济膨胀时期部分商品开征。 利弊分析:

有利影响: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不利影响: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三、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利率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容易导致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二利率管制直接造成资金使用上的低效率。利率市场化,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

2、试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1、再贴现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一国的信贷规模、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比较缓和的,它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在利用这一政策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它的反映。 2、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4、试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般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5、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利:(一)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三)有利于宏观调控和缓解就业.弊: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风险:首先,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其次,从国际经验看,推进利率自由化过程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经济长时间、大范围的动荡,甚至导致失去国家货币主权和经济主权。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应该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不包括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6、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对策:1、 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性货币政策)2、

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支持短期商品的生产。4、其他政策

限价:所谓物价管制,就是政府当局拟订一套关于物价的行为准则,价格决定者共同遵守,以达到限制物价上涨的目的。收入指数化就是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的措施。

7、试述通货紧缩的影响极其治理措施 。利弊分析: 有利影响: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不利因素: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治理: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二)宽松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三)结构性调整 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四)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8、试述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作用。

答:一般情况下,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靠两种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1)银行的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其中超过中央银行法定准备率规定的金额,是银行还没有依据它发放贷款的部分,因而没有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就越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越小;反之,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是没有利息的,而一笔资金用于贷款或证券投资则能获得收入。所以,保有超额准备金则等于放弃收入,这就是超额淮备金的机会成本。从这一点出发,商业银行总是力求把超额准备金压低到最小限度。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中,银行通常把超额准备金保持在1个百分点之下。我国准备存款不只有利息,而且在很长期问利率相当高,从而存款货币银行就有可能选择保持大量的超额准备金。这属于成本收益动机。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存款大量流出的现象,若无超额准备金,就得采取诸如出售证券、?催收贷款、向中央银行借款等行动,这会增大成本或减少收益;如果存款流出规模过大又无法采取措施补充资金,还可能面临倒闭的威胁。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出现存款流出苗头时,银行则必须采取增加超额准备金的行为。这属于风险规避动机。 保存超额淮备的行为,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进而对货币供给的制约。

(2)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央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显然,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相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