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养生思想及现代应用

更新时间:2023-10-24 22: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仲景养生思想之浅见

一、养生的重要意义

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增加生命数量的行为。对人而言,世间万物,唯生命最为宝贵。人类正是通过保护生命,其平均寿命就在不断增长。原始社会的人们不会养生,茹毛饮血,巢居野处,故其人均寿命甚短,据人口学家考证,原始社会人的平均寿命仅15岁。夏商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西周、秦汉时代为20岁,东汉为22岁,唐代为27岁,宋代为30岁,清代增至33岁。195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平均寿命上升为57岁。到20世纪90年代,平均寿命增至70岁左右。专家预测,人类寿命还将会继续延长。这是养生的结果。

当今的时代似乎是一个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重视养生的年代,现代养生不仅仅是追求寿命的延长,更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从生活方式看,现代人很喜欢膏粱厚味,贪口腹之欲,以酒为桨,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但知今日甜美,哪管日后病痛。这种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形成很大的危害,且日趋严重,成为致生疾病和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既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可以危害生命,那么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就能保护生命。从这个意义上看,养生的意义更显重要。

二、中医养生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中国养生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十分重视人之生命,认为“人为万物之长”,而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养生”这一术语也有众多的同义词,如“摄生”、“厚生”、“尊生”、“卫生”、 “保生”、“颐生”、“养性”、“修养”、“调摄”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无不重视养生,只是各家的养生观点和养生方法或有不同。道家养生思想对中华养生学的影响最深,“清净、自然、无为”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养生文化的精髓。道家在养生学上的主要主张有三:一是主静;二是寡欲乃至无欲;三是顺天,即顺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形势。儒家的养生行为融合到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典籍中所记载的一些养生措施,常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考虑有显著的养生保健意义。佛家养生主要表现在禅定、推拿、素食和饮茶几个方面。

当然,在诸子百家中,医家与养生学的关系最密切,养生学的内容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养生家。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匾要略》即可看出。张仲景是一位医生,他擅长各种疾病的治疗。他同时也是一位养生家,对养生给予十分的重视,并且应当也是身体力行的。他批评那些不重视养生的人说:“怪当今居世之士,竟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这段序文明确提到“养生”一词,充分强调了养生的重要。他强调养生,抨击“轻生”。轻生就是不珍惜生命,肆意损害生命。在《金匾要略》中,仲景提出了“养慎”的观点。所谓养慎,即内养正气,外慎风邪。这正是养生的最为基本原则.张仲景还特别强调了饮食对养生的意义:“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唐·孙思邀《千金要方·食治》中,有一段仲景的语录:“仲景曰,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好将养正是指善于养生。

在仲景论著中,直接陈述养生学理论和养生方法的文字较少。《伤寒杂病论》毕竟是一部临床论著,它的重点在于论述伤寒以及与之相关的杂病的辨证论治。但是,这并

不是说仲景论著中没有养生学理论和养生方法方面的内容,更不等于说张仲景不重视养生学。仲景论著中不仅存在着丰富的养生学思想,而且其中也记述了大量的养生方法。从重视情志调理到饮食宜忌,从注意劳逸结合到注意避免邪气,中医的各种养生原则在仲景著作里几乎匪一遗漏。

此外,根据文献记载,在《伤寒杂病论》以外,张仲景还有其它著述,只可惜多已失传。不然我们对其养生思想和方法就能够了解得较为全面一些。经过考证,一般认为,张仲景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20年,享年60岁。这个年龄在东汉时期还算是高寿的,此亦当得力于养生之力。

三、张仲景养生思想及其方法

1、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养生方法是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观点认识食物,是一种宏观的方法。《内经》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泛指各种饮食物质.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人依赖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而生长。饮食营养是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中医饮食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正确选用饮食,提倡五味合和,主张节制饮食。

仲景指出,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匾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个“节”字,就将饮食应该注意质和量二个方面的合理性表达明白。“节”就是无太过不及。过食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从而生焉。仲景又日:“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这段话简明扼要:人们的食物及饮食方法,适宜则对身体有益,否则便身体有害。珍惜生命者,应该擅于通过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摄。否则就可能引起疾病,影响生命的质量和数量。

2、顺天养生

张仲景很重视天地阴阳变化、寒暑消长对人的影响,主张人应该顺应四时阴阳以养生,而不可逆之,否则便会产生疾病。如 “小人触冒(即逆天地阴阳而动),必婴暴疹。”如果不顺天地阴阳(即仲景所言“天地之刚柔”),久之也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因此,仲景提出养生要顺应自然寒暑气温变化,“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伤寒论·伤寒例》)应注意四时及一日饮食宜忌“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

3、避邪养生

宋·陈元靓说:“养生以不损为延命之术,不损以有补为卫生之经.居安思危,防未萌邪。不以小恶为无害而不去,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张仲景也提出了这样的养生原则。他在《金医要略》中说:“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善养生者,要谨慎小心,避免伤于那风。“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千怜经络”,便能防病于未萌,此是养生的最基本的措施。

4、调神养生

张仲景对“唯名利是务”是极不赞同的,也就是说张仲景期勉世人不唯名利是图,无私、寡欲才能到达清静的境界,而保持思想清静,便能获得调养精神、却病延年的目的。《素向·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七情受到不良影响,就容易损伤五脏气血。所以自古养生家都非常注重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主张调和七情。

5、爱心养生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批评当时的一部分居世之士“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仲景提出了“爱”的观念。儒家崇“仁”,“仁者爱人。”爱人即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就是仁。《论语·雍也》及《孔记·中庸》中均记载孔子关于“仁者寿”的观点,认为仁慈的人,有爱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长寿。

6、导引按摩养生 《金匿要略》说:“四肢才觉得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充分体现了仲景预防为主,重视养生的思想。仲景列举的四种方法,不仅可以作为防病治病的措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常作为养生保健的手段。

7、房事养生

张仲景在《金医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中说:“房室勿令竭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养生观念。房事,即性生活。在房室与健康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存在多种观念,其中有一种极端的观念主张禁欲。但最主要的观点是,房事不可无亦不可过,既不可禁欲,也不可纵欲,中和为宝。这是是中国古代养生学最一般原则:无太过不及,过犹不及,不及犹过。张仲景所说的“房室勿令其竭”,这短短一句话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8、守法养生

张仲景在《金匾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论述各种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方法时,提出“更能无犯王法。”对于“王法”,注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注家认为是指自然规律,包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消长、五行运布等。有的注家认为是指国家的刑法等法律(刘渡舟《金匾要略诊解》)。张仲景将遵守国法也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这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朴素的社会养生学观点。在科技水平相当发达的今日,仲景的这种养生观点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国家法令。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是社会安定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人体健康的需要,具有养生保健的意义。

9、妇人养生

《金匾要略》设妇人病三篇,分别论述妊娠病、产后病和妇人杂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妇人经带、胎、产时期各种保养调摄方法,内容非常丰富。仲景似乎有也注重妇女更年期的养生保健。

10、治未病养生

《金匿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有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张仲景也发展和丰富了《内经》和《难经》“治未病”的学说。如《伤寒论》处处体现着“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便也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仲景著作中有关治未病的内容,总结起来,大抵可分为如下四个方面:(l)未病先防;(2)有病早治;(3)防止传变;(4)防止复发。

四、仲景方的养生保健作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主要论述各种外感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匾要略》载方262首,俱为临床病症而设,而不是为养生而设。不过,善养生者,无病时要养未病之身,有病时要养既病之身。无病之身要保养,有病之身更要保养。无病防病是养生,有病治病亦是养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那就很难说仲景的哪一首方剂不是养生的方剂,仲景方皆可说具有养生作用。当然,养生毕竟与治病不同,治病只能认为是特殊内容的养生,而不是通常所说意义上的养生。以下就列举几例汤剂加以论证:

1、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由桂、芍、草、姜、枣五物组成,除芍药一物之外,其它四物都是寻常食品。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辛甘化阳;芍药、大枣、甘草酸甘化阴,五物合用,故能调和阴阳,阴阳双补.姜、枣、桂、草俱入脾胃,辛香开胃,行气运脾,甘温补中,故本方具有开胃健脾、鼓舞气血营卫生化之源的作用。本方外证得之可调和营卫以解表,内证得之可调和阴阳以和里,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本方直是一首养生保健的良方。对于表虚易感、脾胃虚弱之人,呈虚寒特征者,本方具有很好的调和补养作用。

2、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本方功能建中补虚,和里缓急。该方系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不以桂枝加味名方,是因其重点不在于解表,而在于建中。方中饴糖甘温补虚,缓急止痛,为主药。配桂枝、甘草能补虚温中,合芍药、甘草可缓急止痛。生姜、大枣配伍能健脾胃而和营卫。六药相配,温中健脾,辛卜益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缓急止痛,燮理阴阳,既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亦具有较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3、薯蓣丸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鞠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本方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甘草助之,健脾除湿益气。更以当归、川首、芍药、地黄、麦冬、阿胶补养阴血。以柴胡、桂枝、防风、杏仁、桔梗、白数发散邪气,同时理气清热,以免补而致奎。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调理脾胃之效。本方适合气血不足、虚弱赢瘦者的养生调补之用。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一些较好养生保健作用:①抗衰老作用②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的治疗作用,能提高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并能缩短凝血时间,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

4、肾气丸

干地黄八两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丹皮、茯苓各三两 桂枝、附子各一两 本方为补肾常用方,具有阴阳双补、偏于补阳的特点。干地黄为补肾要药,滋补阴血于下山茱萸补肝、肾,山药补脾土。加附子、桂枝温肾助阳,鼓舞肾气,与地黄相伍,阴阳相济,生化无穷。获答配合山药健脾,泽泻、丹皮泻相火,且监制桂、附之温燥。诸药相伍,有补有泻,有开有阖,实如尤在径所说,本方“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金匾要略》用本方治疗短气微饮、小便不利等证之属于肾气衰弱、阳不化气者。本方可以用于肾气虚者的养生保健。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一些较好的养生保健作用: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医肾脏与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本方对机体内分泌系统有较好的影响。②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③抗衰老作用。④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本方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⑤对骨痂生长的影响,本方适量可加速胶原的合成和分泌。但是过量可导致骨质疏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2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