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更新时间:2024-01-08 18: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教学目的 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规律及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技术,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难点 重点: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2)透镜焦距的测量。

难点:1)光学系统共轴调节; 2)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学时 3学时

一、实验简介

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元件,是构成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基础。 焦距是表征透镜成像性质的重要参数。测定焦距不单是一项产品检验工作,更重 要的是为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学习透镜焦距的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对几何光学 中透镜成像规律理解,而且有助于训练光路分析方法、掌握光学仪器调节技术。

最常用的测焦距方法大都是根据物像关系设计的,如:物像法、大小像法、辅助 成像法等。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规律;

2、学会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3、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会用左、右逼近法确定像最清晰的位置,测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

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 定度处理,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

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 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u、像距?、焦距f满足高斯公式:

111??? u?f 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

反之为负。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L 物A 像A′ M

f 自准法测焦距 光路如上图所示,若物位于焦平面上,则由平面镜反射后成一与原物等大倒立的 像于同一焦平面上。 2、物像法(选做)

f 物屏P 凸透镜L 像屏N u v 物像法测焦距

光路如上图所示,测出物距和像距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共轭法(贝塞尔法、位移法)v

贝塞尔法测焦距

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l保持不变,而且l?4f,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 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透镜在x1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x2位置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D和透镜两 次成像移动的距离L,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D2?L2f?

4D(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物像法

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得到能用像屏接收 的实像。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

u B A O1 L1 L2 O2 A′ B′ A″ B″ v 物像法测凹透镜焦距

实物AB经凸透镜L1成像于A'B',在L1和A'B'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2,就凹透镜

L2而言,虚物A'B'又成像于A''B''。实验中,调整L2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

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A''B''。因此可把O2A'看为凹透镜的物距u,O2A''看为凹透镜 的像距?,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u??111 ???(虚物的物距为正) ? f?u?fu??由于u??,求出的凹透镜L2的焦距f为负值。 2、自准法(选做)

自准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L1 L2 M O2 O1 A B B' A'f 实物AB经凸透镜L1成像于A'B',在L1和A'B'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2和平面反射 镜M,移动凹透镜,当凹透镜与A'B'的间距等于凹透镜焦距f时,经凹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变成一组平行光线,该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凸透镜会聚于箭矢物平面成一 清晰的倒立实像,测出O2到A'B'的距离,就得到凹透镜的焦距。 四、实验仪器

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 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先利用水平尺将光具座导轨在实验桌上调节成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同轴等 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行为止。 1、粗调

将箭矢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白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尽 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 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 2、细调

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

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 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 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 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B?

OA?B??A??O?

AB 图?a?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而在 图?b?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

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 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 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 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 对不允许再变动。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1、自准法

1)固定物屏,记录物屏的位置;

2)移动凸透镜,并绕铅直轴略转动靠近透镜的平面镜,看到物屏上一个移动的 像, 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使其成清晰的倒立实像于物平面上,记录此时透镜 光心在光具座上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 2、物像法(选做)

1)先用粗略估计法测量待测凸透镜焦距,然后将物屏和像屏放在光具座上,使 它们的距离略大于粗测焦距值的4倍,在两屏之间放入透镜,调节物屏、透镜和像屏 共轴,并与主光轴垂直,记录物屏、像屏位置。

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找出其成清晰倒立实像的范围坐标位置x左与x右, 重复测五次。 3、共轭法

同物像法1),固定屏的位置不动,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测成放大像时透 镜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及成小像时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 重复测五次。 (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物距像距法、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1、物像法

1)利用共轭法中得到的清晰的小像作为凹透镜的物,记下小像的位置xp1;

2)保持凸透镜L1的位置不变,将凹透镜L2放入L1与像屏之间,联合移动凹透镜 和像屏,使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A\B\,记下像屏的位置xp2;

3)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测得像清晰时凹透镜的位置坐标xo2左与xo2右,重 复测五次。 2、自准法(选做)

1)取凸透镜与箭矢物的间距略大于2f,然后固定凸透镜;

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光屏测像的清晰位置坐标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并求 取平均值;

3)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

''看到物平面上清晰的倒立实像时,记录凹透镜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求取

平均值。

六、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自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 x物?143.50cm ?x物?0.00cm x物?x物??x物?143.50cm

表一 (单位:cm) 1 2 3 4 项目 次数 5 131.20 131.30 131.25

x左 131.08 131.35 131.22 131.06 131.28 131.17 131.25 131.24 131.25 131.09 131.23 131.16 x右 xi?(x左?x右)/2 x??i?15xi131.22?131.17?131.25?131.16?131.25??131.21?cm? 55f?x?x物?12.29cm

222220.01?0.04?0.04?0.05?0.04UAx?i?1??0.022?cm?

5(5?1)20??x52i取?仪?0.05cm,则

UBx??仪3?0.053cm?0.017cm

22Uf?UAx?2UB?0.0222?2?0.0172?0.03?cm? xf?f?Uf?12.29?0.03?cm?

2、物像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x物?143.50cm ?x物?0.00cm x物?x物??x物?143.50cm

xp?90.00cm

表二 (单位:cm)

项目 次数 1 124.48 124.62 124.55 2 124.70 124.60 124.65 3 124.60 124.65 124.63 4 124.65 124.55 124.60 5 124.50 124.57 124.54

x左 x右 xi?(x左?x右)/2 x??i?15xi124.55?124.65?124.53?124.60?124.54??124.59?cm? 55u??x?x物???143.50?124.59???18.91?cm?, ??x?xp?124.59?90.00?34.59?cm?

?18.91??34.59?u?f???12.23?cm?

u???18.91?34.592?x?ii?150.052?0.062?0.062?0.012?0.052UAx???0.025?cm?

5(5?1)20取?仪?0.05cm,则UBx??仪3?0.053?0.017?cm?,从而

22Uu?U??UAx?2UBx?0.0252?2??0.017??0.03?cm?

2?f??2?fu2? ∵ ?2?u(u??)2??(u??)Uu0.0318.914?34.594??f?2??f?244u????0.01?cm? ∴Uf???Uu???U??22?u??????u???18.91?34.59?22f?f?Uf?12.23?0.01?cm?

3、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 x物?143.50cm ?x物?0.00cm x物?x物??x物?143.50cm xp?90.00cm

5x??i?1xi124.28?124.30?124.33?124.44?124.50??124.37?cm? 55x??'i?15xi'109.13?109.00?109.13?109.30?109.03??109.12?cm? 55 表三 (单位:cm)

次数 项目 1 124.26 124.30 124.28 109.10 109.15 109.13 2 124.20 124.40 124.30 109.05 108.95 109.00 3 124.25 124.41 124.33 109.15 109.10 109.13 4 124.45 124.43 124.44 109.35 109.25 109.30 5 124.45 124.55 124.50 109.25 108.80 109.03 x左 x右 xi?(x左?x右)/2 'x左 'x右 ''xi'?(x左?x右)/2 L?x'?x?124.37?109.12?cm??15.25cm D1?xp?x物?143.50?90.00?cm??53.50cm

D12?L2f??12.29cm

4D1UAx??(x?x)ii?1525(5?1)0.092?0.072?0.042?0.072?0.132??0.043?cm?

20UAx'??(xi?15'i?x')25(5?1)0.012?0.122?0.012?0.182?0.092??0.052?cm?

20取?仪?0.05cm,则UBx??仪3?0.053?0.017?cm?,从而

222UL?UAx?UAx0.0432?0.0522?2?0.0172?0.07cm '?UBx?2? L?L?UL?15.25?0.07cm

2UD1?UBx?2?2?0.0172?0.02cm, D?D1?UD1?53.50?0.02cm 2?fL?f1??L????1???? ???D4??L2D??D???1?L2?2??f?2??f?2?L?2Uf???UD1???UL???UD1??1?2?UL?0.02?cm?

16?D???D???L??2D?2222f?f?Uf?12.29?0.02?cm?

4、物像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xo1?109.12cm xp1?90.00cm xp2?86.00cm

表四 (单位:cm)

次数 项目 1 94.78 94.88 94.83 2 94.43 94.80 94.62 3 94.58 94.53 94.56 4 94.63 94.75 94.69 5 94.73 94.63 94.68 xO2左 xO2右 xo2i?(xo2左?xo2右)/2 xo2??i?15xo2i5?94.83?94.62?94.56?94.69?94.68?94.68cm

5u?xp1?xo2?94.68?90.00?cm??4.68cm

??xp2?xo?94.68?86.00?cm??8.68cm

2f?u?4.68?8.68???10.16?cm? u??4.68?8.68UAxo?2?(xi?15o2i?xo2)25(5?1)0.152?0.062?0.122?0.012?0??0.045cm

20取?仪?0.05cm,则UBxo??仪3?0.017cm,从而

2222Uu?U??UAx?2U?0.045?2??0.017??0.05cm Bxoo222u?u?Uu?4.68?0.05cm, ????U??8.68?0.05cm

Uu0.054.684?8.684??f?2??f?244Uf???Uu???U??u????0.25cm 22??u?????u???8.68?4.68?f?f?Uf??10.16?0.25cm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摸透镜的光学面。

2、透镜不用时,应将其放在光具座的另一端,不能放在桌面上,避免摔坏。 3、区分物光经凸透镜内表面和平面镜反射后所成的像,前者不随平面镜转动而 后者移动。

4、由于人眼对成像的清晰度分辨能力有限,所以观察到的像在一定范围内都清 晰,加之球差的影响,清晰成像位置会偏离高斯像。为使两者接近,减小误差,记录 数值时应使用左右逼近的方法。

5、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不能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可能是: (1)辅助凸透镜产生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2)辅助凸透镜与物的距离远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6、三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理论上讲共轭法误差最小、物像法次之、自 准法误差最大,但自准法测量最简单,常用做粗测。物像法测量时,物距和相距相等 时,误差最小;共轭法则在D,L较大、D?L较小时,误差小,如D?5f。 八、实验指导要点

1、简要说明本实验的作用。

22 2、简要介绍本实验内容、原理,主要包括: 1)高斯公式; 2)光路可逆原理。

3、介绍实验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4、示范演示共轴调节以及“左右逼近法”确定清晰像的位置。

5、查看学生光学元件的放置、排列的光路、共轴调节等环节是否正确,了解学 生对测量光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强调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以及课后思考题的解答要求。 九、课后思考题

1、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的成像条件是什么?此法有何优点?

答:此种方法要求物与屏的距离D保持一固定值,且D?4f。用这种方法测焦 距时在理论上误差最小,同时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 差。

2、实验室用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的成像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因凹透镜成虚像,因此必须借助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实像为凹透镜 的虚物以成实像于屏上进行测量;第二、近轴光线,可通过共轴调节实现。 3、(选做)如果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长度,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在光具座上 测量该透镜的焦距(要求简述实验原理、器材、操作方法与步骤,计算公式及注意事 项)

答:1)实验原理:利用凸透镜对虚物成缩小的实像,即:

uff111?由???,有:??(虚物:u?0) u?f1?fuu?f 2)实验器材:光源、箭矢物或“1”字屏、带标尺的光具座、短焦距的凸透镜(能 在光具座上成实像)、待测透镜、像屏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先调物与短焦距透镜共轴,再调待测透镜与系统 共轴);

第二步:联合移动短焦距透镜L1和像屏P在像屏上成清晰像(最好是大像),记 录透镜和像屏的位置xo1,xp1;

第三步:在L1后放置凸透镜L2,联合移动L2和像屏在屏上成清晰像,记下像屏 的位置xp2;

第四步: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凸透镜L2使其成清晰的倒立实像于像平面上,记 录此时透镜L2光心在光具座上的坐标位置xO2左与xO2右,重复测五次。 4)记录表格及计算公式: x物?cm,xo1?cm,xp1?cm,xp2?cm

(单位:cm)

次数 项目 1 5 2 3 4 5 xO2左 xO2右 xo2i?(xo2左?xo2右)/2 xo2??i?1xo2i5,

u?xp1?xo2,??xp2?xo2,

f?其它公式略。注意事项略。

附录1、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1、按规定完成预习任务。(5分)

u? u??2、测量原理清楚、光路摆放正确。(10分) 3、实验操作规范、准确。(15分) 4、光路共轴调节质量高。(20分) 5、测量数据合理、记录科学。(35分)

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10分)

7、仪器收拾整齐,仪器使用记录填写完整。(5分) 附录2、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1、实验名称、目的、仪器、原理的表述是否完整、合理。(15分)

2、实验内容与步骤的描述是否清晰、完整、正确。(15分)

3、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清楚、详尽,误差是否在允 许范围内。(40分)

4、实验结果分析是否正确、合理,有无改进建议。(10分) 5、完成老师指定的思考题。(10分) 6、文字、图和表格是否清楚、工整。(5分) 7、是否及时提交实验报告。(迟交一周扣5分) 注:

1、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评分以等级的形式给出:A?(95分),A(90分),A_ (85分);B?(80分),依此类推,D为不及格。

2、有下列情况实验成绩将作调整:

1)实验有新发现,见解独特、有创新,实验成绩评定后,提高一档。 2)迟到,操作成绩降一档。 3)缺席,该次成绩按0分记。

4)无故迟交报告,实验报告成绩降一档。

5) 篡改实验数据,实验操作或实验报告成绩降一档。 6)抄袭报告或数据、实验成绩为0分。 附录3、测量凸透镜焦距三种方法误差分析

1、三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绝对误差 1)自准法

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物屏间的距离x即为凸透镜的焦距f。用这种方法测出的 凸透镜的焦距f的误差为:

Uf1?Ux (1)

2)物像法

111u???? ? f? u?fu??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f误差为:

Uu??f???f?44Uf2???Uu2???U?2?u?? (2) 2??u??????u???223)共轭法

D2?L2f?

4D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f的误差为:

2222L2?2??f?2??f?2?L?21?Uf3???UD???UL???UD??1?2?UL (3)

16?D???D???L??2D?2、三种方法的误差比较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各直接测量值x、u、?、L、D的误差Ux、Uu、U?、

UL、UD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相同的,都记为Ux,则

Uu244Ux?Uf2?u???Ux 24?u???2?u?0,??0? (4)

21L2?22?L?21? Ux?Uf3??U?1?U?Ux (5)??DL2?42D16D4????比较(1)(4)(5)有:

Uf1?Uf2?Uf3

执笔人:田永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1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