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疗法

更新时间:2023-09-15 07:53: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庭系统疗法

【近年来,家庭治疗在中国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关注与重视。许多人相信,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家庭问题的影子;当事人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也需要迁移到家庭,并在家庭中实践,而且还需要家庭做出相应改变。】家庭治疗是指以整个家庭为对象,把治疗焦点放在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家庭作为整体,从系统、动态的视角看待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展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治疗方式。

家庭:建立在婚姻、血缘或养育关系基础之上,由共同居住或生活的人群所构成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成员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共有的文化与规则,创造安全与亲密的氛围并互相提供情感与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治疗VS个体治疗

1、 治疗对象的整体性。 2、 治疗内容的全面性。

个体:心理疾病看作是个体心理作用的产物,治疗针对症状,通过对引发症状的原因的探讨或通过直接行为矫正来减缓或消除症状。

家庭:治疗不只针对症状,症状只是一个方面,家庭疗法全面的从家庭的各个方面来看待心理问题。 3、 症状原因的系统性。

家庭:症状是家庭不良交往模式的替罪羊,由于家庭成员间的不良交往模式才使得患者表现出某种症状。且患者的症状起到掩盖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模式维持家庭关系现有平衡作用。

个体:症状是个体的产物,集中于对个体的诊断、分析、干预。治疗就是寻求精神病理症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状进行治疗以消除症状。 家庭疗法的原则、目标

基本原则 【由于家庭是由一群有特殊关系的成员组成,有特别的感情基础而且长久生活在一起。其心理治疗与一般个体治疗有所不同。】 1、注重现在的“感情与行为” 2、保持中立

3、不代替作重大决定

家庭疗法的治疗目标

1、改变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 2、症状和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 1)症状改善

2)提高自我分化水平 3)增强共情能力

4)发展出成熟的依赖关系

【使用范围:家庭危机,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子女学习困难、子女行为障碍。夫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婚姻危机,夫妻适应困难、性心理障碍、性变态等均可采用家庭系统疗法进行治疗。家庭治疗同样适用于有重型精神病成员

的家庭,如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家庭。其治疗目标有两种: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减少复发和减少亲属照料负荷(心理上的压抑与苦恼)。】

一、家庭系统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家庭系统疗法的产生

【如同心理学的历史一样,家庭治疗的历史虽短,但却有漫长的过去。 多年来为了保护医患关系的隐秘性,治疗者一直反对将患者的家人纳入到治疗之中。弗洛伊德的治疗者试图揭示患者的无意识,而将真实的家庭排除在治疗之外。罗杰斯流派对当事人提供无条件的关注,但却疏远当事人的家人。同时,医院的精神病大夫也不鼓励患者家人的来访,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可能会破坏医院的良好气氛。】

家庭疗法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家庭系统疗法才开始扎根。大多数权威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间是家庭治疗研究的开始,之后的相关从业者将其注意力转向家庭在制造和维持一个或多个家庭成员的心理障碍中的影响与作用。战后家庭突然团聚,带来一系列社会、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问题,传统的个别治疗模式面对这些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社会工作者与婚姻顾问等将心理治疗的问题范围扩大到对婚姻家庭不和谐、分居、离婚、行为不良及各种不需要住院处理的情感问题。

(二)家庭系统疗法的发展 1、从家庭研究到家庭治疗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关于个体心理治疗的四个派别开始修正自己的观念,着手调查家庭 成员对患者症状表现所起的作用。这四个派别分别是:加州心理研究所的贝特森学派;华盛顿特区的文尼派;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利兹学派;门宁格诊所的鲍温学派。其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表现与患者所在家庭有很大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家庭的反应要治愈他们,就必须改变整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家庭研究将诸如“未分化的家庭自我主体”看作是系统的产物,而不是因居住在一起而分享共同特征的个体。因此,家庭系统这一新名词应运而生。

2、家庭系统治疗实践的高峰

到了20世纪60年代,家庭治疗不再局限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其研究和实践的范围扩展到违法者家庭、有症状家庭和正常家庭,包括犯罪行为、学业低下、身心障碍、婚姻冲突等。【1962年,阿克曼和杰克逊创建了第一本现在仍是 最具影响的杂志——《家庭进程》,这本杂志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众多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观察到的功能失调的家庭关系,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家庭之中。意大利的帕拉佐莉(M.S.Palazzoli,1978)在转向强调循环论的系统方法后,对儿童厌食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后,他与同事在米兰成立了家庭研究所,该对家庭治疗领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3、发展趋势

家庭系统疗法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声势浩大、门派众多、趋于综合、应用广泛。

家庭系统疗法的特点

1、 采用系统的观点与看法

家庭治疗采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在家庭系统内,家庭影响个人,个人也影响家庭。 2、 以人际关系分析成员之间的相互行为 家庭系统观点呃、认为治疗时一切以家庭整体为重点,以相互间的人际反映来了解家人的心理与行为。(如:夫妻、亲子、同胞关系) 3、 以群体的观点了解全体家庭的行为

家庭系统疗法的评价 (一)贡献

1、家庭系统疗法认为既不是个体也不是家庭该为特定的问题负起全责。 2、在多元文化架构下,家庭系统取向的贡献之一是,许多民族与文化族群极重视延伸的家庭,如果治疗者把祖父母、叔叔、姑姑、阿姨等亲人带入治疗中,很容易可以理解将比个体治疗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3、在许多方面,家庭治疗者就如同家庭系统人类学家,他们视每个家庭为独特的文化体系,其特殊的性质必须加以了解。 (二)局限

1、有些治疗者在辅导家庭时,很少去关心到个体,只要“整个”家庭可以运作的更好。被批判为丧失了个人观。 2、在多元文化咨询中的限制

有些家庭系统取向染有浓厚的价值观色彩,因而往往跟来自某些种族与文化背景的当事人的价值体系格格不入。

家庭系统疗法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 心理动力模型 代表人物:阿克曼

纳森?阿克曼(Nathan W.Ackerman1909——1971)美国精神病学家、家庭治疗专家、教育家。生于俄罗斯,4岁移民美国。192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3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35年担任堪萨斯州门宁格诊所主治医生,1951年担任精神分析医学协会主席,创办《家庭治疗进程》杂志。他最突出的业绩是开创了“家庭治疗”的先河。最早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研究家庭系统。他认为单个家庭成员内部的潜意识冲突会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一个或多个成员的异常行为。为改变家庭中的异常行为,就必须将内部的心理冲突公开,并把它提到人际关系冲突和相互作用功能失调的高度来认识。他1960年创办了家庭研究协会,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治疗问题家庭的——纽约阿克曼家庭治疗协会。 阿克曼认为,家庭功能失调是家庭成员间角色关系互补的失败,同时也是家庭中个体内部和个体之间长期未解决的冲突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替罪羊的产物。阿克曼指出,家庭在症状或问题的来源可以被看为两个水平:①个体水平。即用经典的精神分析的观点看,症状的形成可以被看做是个体内心的冲突,也是个体企图通过一系列无意识的防御机制来抵抗冲突所引起的焦虑,其后果是导致了神经病症的发展;②家庭水平。在家庭系统内部,由于家庭角色关系上的扭曲或角色互补的障碍,使得个体试图确保平衡的家庭交互作用模式的一部分受损,并最终损害家庭内部的平衡状态。就家庭而言,个体症状就成为了一个家庭共同的冲突(焦虑、防御)背景上的人际行为单元。因此,家庭动力治疗的目的在于最终摆脱症状间的病理性连锁状态,恢复家庭的正常功能。

主要概念:

1、 家庭功能 阿克曼认为,家庭功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特的人格、家庭角色适应的动力、家庭职责以及作为社会单元的家庭行为。为了保持家庭功能的稳定和良好发挥,不同家庭成员角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家庭角色的扭曲或角色互补的障碍会导致家庭的失衡,症状也会随之出现。阿克曼认为,随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家庭必须增强自身适应新经验的能力,提升家庭成员角色关系的互补性,同时发现解决冲突的新途径,并发展处应对焦虑的有效形式,以确保家庭功能的良性发挥。因此,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展开,家庭内部角色关系必须做出调整,如容许逐渐成熟的孩子获得适当的自主等,以保证家庭功能的合理发挥。

2、 互补的失败

角色互补的失败指的是家庭成员所扮演的角色特征间出现冲突或不契合,导致家庭角色的僵化、受局限,或者出现定型—巨变。阿克曼认为,家庭角色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交换过程,通常是在家庭成员的互动过程中,在成员彼此间的互补性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亦即一个家庭成员对某一角色的扮演会影响到另一个成员,很可能将另一成员塑造成与其自身打算扮演的角色相配合的角色。【如父亲是一个有权威的家长,那么子女就可能被塑造成听命于家长摆布的子女。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家庭系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提升家庭成员间角色关系互补的新水平,或发现冲突解决的新途径等,使家庭功能恢复正常。】 3、 冲突

在阿克曼的观点中,家庭失衡的原因在于冲突,冲突会对整个家庭系统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家庭冲突可能发生于以下几个水平:①个体家庭成员的内部(内心冲突);②核心家庭成员之间;③扩展家庭的各辈之间;④家庭与其社区环境之间。阿克曼指出,最初的家庭角色互补障碍可能会导致家庭系统内部的人际冲突,并最终在形式上呈现病态。因此,阿克曼的治疗目标之一是通过将内心冲突外推至家庭交互作用的更大范围,积极地打断这种病理性的连锁反应。

代际模型

代表人物:莫瑞·鲍温

他指出理论中有八项核心概念: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自我分化与三角关系、情感的割离、多代传递历程、手足的出生排行、社会性退化。其中,他的理论贡献主要在自我分化和三角关系等观念上。 (一)主要概念

1、 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emotional system)

鲍温把家庭的概念化为一个情绪单元,一个连锁关系网络。他假设所有的生物群体都有一个相似的生命程序规则——“情绪系统”。人类的情绪系统支配着人类的大多数行为,但人类还拥有情感系统和智力系统。和情绪系统相比起来,情感系统和智力系统都是第二位的指导系统。当生物遇到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时,生物的情绪系统的反应就体现为“焦虑”,焦虑将激起有焦虑倾向者的情绪系统,越过认知系统,而引起自动的或不受控

制的行为。

【焦虑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在生活中,慢性焦虑无处不在,只是表现的形式和强度不一。就家庭而言,当家庭努力去平衡指向整体感和个别化的压力时,焦虑必然激起。若整体感强而占优势,那么就会导致失衡,家庭便朝不断增强的情绪功能方向发展而压抑个人自主性。个体进而体验到逐渐加强的慢性焦虑,于是慢性焦虑便成为所有症状的潜在基础。】 2、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和三角关系(the triangle)

自我分化有两个过程,一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一是分辨理智过程(智力系统)和感受过程(情绪系统)。自我分化力高的人,能够保持情绪系统和智力系统的相互独立,并能在两者之间做出自主的选择。“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人际关系中,未分化成分过多或分化程度不高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三角关系。三角关系是指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紧张,他们会把第三个人扯进来以稀释这个紧张和焦虑。三角关系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情绪系统产生的焦虑。一个人的分化水平越高,就越能很好地控制焦虑,而不受三角关系过程的制约和驱使。鲍温认为婚姻是三角的一个边,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情感过程稳定必须要每个成员都拥有分化力。人们倾向于选择分化力相近的人结婚,如果两个分化力低的人结婚,就很容易出现融合。

3、 情感割离(emotional cutoff)

当儿童在家庭接受了太多的压力时,他们就会试图和家庭分离,这就是鲍温所说的情感割离。一个从小用情感割离来解决对父母依恋的人也可能用割离来解决对配偶的强烈依恋。

4、 多代传递历程(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多代传递过程是指祖父母、曾祖父母等对后代家庭的心理病理有影响。所以,鲍温在做家庭治疗时不仅关注现在的家庭,还注意他们的祖辈家庭成员。

(二)治疗目标

代际治疗的治疗目标在于去三角化,提高个体和家庭的自我分化水平。 治疗重点在于研究过去的一代对现在家庭功能的影响,帮助家庭成员增加分化力并同时满足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同时,鲍温认为,代际治疗的治疗师要客观化和中立化,不偏向任何一方。最重要的是,治疗师要有很高的分化水平,避免卷入家庭三角。否则,便很容易把自己的焦虑带到治疗中,显得过度负责人,成为情绪系统第一部分,结果是让家庭幼稚化。代际治疗师的人格的作用远大于任何技术,以至于治疗师被看做是治疗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技术。】 (三)治疗师的角色和功能 1、解释和澄清配偶之间的情感过程 2、使自己保持在情绪三角过程之外

【与来访者在情感上保持接触,共情。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持情绪的中立】 3、讲授情绪系统的功能

【在解释的过程中注意避免受焦虑的影响】 4、在治疗过程中证明自我分化

【在治疗过程中,找到分化程度最高的人对他进行干预,通过它来带动其他

也大不如从前了。21岁大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搬出家庭自己居住。17岁的女儿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当治疗师要求来访的这位妇女把出现的问题优先排序时,她说“失落和绝望”对她而言是最紧迫的问题。虽然在她过去的生活中有很多让她感到失落的事情,但是现在她的失落感使得她成天不起床,但又无法入睡,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同时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她表示的关心。几年前,来访者在她非常郁闷的时期曾经接受过几次咨询会谈,但她认为与治疗师的合作并不成功。她曾与自己的内科医生简要地商谈过,但是她并没有接受医生希望她进行药物治疗的建议。

这个案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治疗师和来访者商量后,决定从来访者表现出的抑郁症状入手开始治疗。治疗师诊断主要问题是周期性复发临床抑郁症。治疗师还有要考虑是否存在某些诱发问题的生理因素和具体的干预手段,同时,治疗师还要用家庭治疗或系统的观点来理解和治疗抑郁症。每一种家庭治疗理论构架能帮助治疗师清楚地认识来访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引导治疗师判断应邀请参与治疗的家庭成员,并帮助治疗师选择有实际临床意义的进一步评估工具和干预手段。 理论一:代际家庭理论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前出现的问题是过去的某些环节的循环再现。抑郁症源于某些未澄清的原生家庭事件,尤其来访者和自己母亲成为未分化的团体。抑郁症发生在家庭中的女性身上。来访者最近的失业引发了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她的母亲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她想要4个孩子),并且失去了工作,从此以后来访者的母亲便患上了抑郁症。来访者母亲在42岁时,因最大的孩子结了婚并搬到相隔几个州以外的地方而再一次患上抑郁症。 参与治疗的人员:来访者、某些家庭成员 评估工具:三代家庭发展图

部分干预手段:完善并解释家庭发展图;给母亲写信;通过询问来访者她的原生家庭的哪些模式(尤其是性别模式)是她应该继承的,哪些模式是她应该摆脱的,从而迅雷来访者学会把自己同他人分化。 理论二:结构家庭理论 结构化观点认为,家庭当前的问题源于不恰当的家庭结构、家庭等级或界限划分缺陷。抑郁症是因为不恰当的家庭等级结构导致的,在这个家庭里,妻子是家庭唯一的家长,丈夫的酗酒行为以及不稳定的工作模式严重影响了他在家庭中的权威。妻子要做大部分的家务活,并且还要 照顾孩子,而且知道最近妻子的工资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妻子的失业也就使得这种家庭结构缺陷表现得更为突出。除了这些问题之外,来访者的母亲在她们交往时对她也非常不满。 参与治疗的人员:来访者和丈夫;家庭全部成员

评估工具:介入;设定家务和金钱争议规则;设定来访者和气母亲之间相互指责的规则;家庭结构图 干预手段:重新划分家庭分工界线,让家中的青少年和父亲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样母亲就能抽出时间休息和找工作;通过减少来访者和气母亲之间的电话联系来控制她们之间扩散的界线;布置夫妻约会,从而构造清晰的丈夫和妻子间的子界线。

理论三:过程家庭理论

抑郁症源于来访者和其丈夫之间的交往行为顺序,尤其涉及理财和家务工作。也可以认为抑郁症是“内在的”认知和情感之间对话的凝固停滞。 参与治疗人员:来访者和丈夫 ;来访者个人

评估工具:通过循环提问了解夫妻之间交往行为的顺序,记录来访者在压力环境中的“无意识思维和行为

干预手段:研究夫妻共同合作而不是相互独立、指责时存在的特殊交互顺序;用理性思维代替无意识的“非理性的”思维。 理论四:经验家庭理论

抑郁症的产生是因为了负增长家庭中无法宣泄自己的愤怒和恐惧。来访者独自承受自己的感觉,她觉得很难向自己的家庭成员表达这些感觉;丈夫以“酗酒代替其情感的直接表露。

参与人员:个体和/或家庭中任何成员任意组合 评估工具:塑造、家庭制图、询问家庭发生的故事 干预手段:听取来访者家庭塑造和制图的报告;向家庭成员直接说明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确认每一个人的感受;要求家庭成员为他们家庭的故事展开新的篇章。 (二)治疗的中间阶段

在治疗的中间阶段会遇到倒退或停滞不前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打破僵局。

1、理解来访者对于改变的矛盾心理。

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家庭往往会努力使整个家庭保持原样。幸运的是,来访者前来寻求帮助的事实,表明了他们想有所改变的意愿。治疗师对家庭的治疗会促进这一改变的发生。然而,真正的改变往往又不被那些希望改变 的人们接受。所有的人都有回到惯常的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倾向,也就是保持静态平衡。对一般人而言,熟悉的事情或行为方式会让他们感到更舒服。 阻抗是治疗的正常组成部分,并不是一种例外。

阻抗是指在家庭治疗的过程中有所阻止治疗系统达到其最终目的行为的总称。治疗系统包括所有家庭成员、治疗师,以及治疗发生的环境,也就是实施治疗的机构或者研究所。阻抗在治疗中往往是成功的,也就是说,当治疗系统的三个要素同时发生阻抗并产生相互作用时,阻抗往往会导致家庭治疗的失败或终止。 在任何一个案例中,阻抗都是将要出现改变的先兆。根据阻抗的定义,治疗师必须同时清楚理论上的定义和来访家庭的目标 ,以便更准确地去理解阻抗。阻抗是由于治疗的干预而产生的,绝对不能被看做是一种失败,而应该看做是治疗工作中必然遇到的一种情况。 对于来访者来说,改变旧有的,感觉舒适的应对和交流方式是可怕的,困难的。治疗师应该给予来访者明显的情感支持,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矛盾的存在。 2、督导

在遇到停滞不前的情况,可以和督导商量,寻求督导的帮助。 3、自我指导

除了在督导那获得帮助之外,治疗师必须学习一些自我指导的技巧。学会一些反思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反思提问。看自己的治疗录像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治疗中发生的事情,会对自己的治疗有更加深刻的洞察。 4、文献检索

当面对一些棘手的案例,或遇到比较罕见的问题或者来访者的时候,阅读文献将会弥补经验不足的缺憾。 (三)治疗结束阶段

成功的结束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结束治疗既能影响来访者,也能影响治疗师。

2、成功结束治疗应该能巩固或强化来访者在治疗中获得的好处。

3、对于那些需要转接的来访者,成功结束治疗可以增加来访者见新治疗师的信心。

4、成功的结束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怎么做才会对来访者最有帮助,也可以建立治疗师的信心。

结束阶段包括三种结束治疗的类型:来访者结束治疗;治疗师结束治疗和共同结束治疗。来访者结束治疗是指来访者单方面想要结束治疗。治疗师结束治疗是治疗师决定应该停止治疗了。共同结束治疗是指来访者和治疗师都赞同结束治疗,这时治疗师和来访者都认为治疗目标已经实现了。 可以认为来访者和治疗师结束治疗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共同结束治疗表示连续体的中点,因此,组织了结束时具体采取哪一种结束治疗类型取决于具体情境。

1、共同结束治疗

大多数治疗师都会努力寻求共同结束治疗,治疗师和来访者都认为问题已经得到了恰当的解决,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治疗了。在很少的情况下,也可能治疗师和来访者都会认为治疗不应该再进行下去了,但这并不一定是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

如:当来访者已经度过了一段特别困难的时期,治疗师和来访者都同意来访者应该停止接受治疗。当来访者度过了他的艰难时期并且有更多的力量来进行个人成长时再来接受治疗。 何时结束治疗

一般情况下治疗师会发起讨论结束治疗,因此,治疗师明白合适开始结束治疗很重要。

共同结束治疗一般是在成功地达到治疗目标之后。如果能清晰地确定治疗目标并对其进行操作化,那么就比较容易确定什么时候开始结束治疗。如果来访者不知道在治疗中和治疗师再说些什么,这常是治疗需要结束的一个信号,同样,如果治疗师和来访者在咨询时间内花许多时间进行非治疗性的谈话或闲聊时,治疗也应该结束了。

遇到的困难:1)并非所有家庭成员都对结束治疗有所准备。这时,就应该等到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对结束治疗充满信心时再结束治疗。

2)家庭成员对通过治疗要达成的目标不同,而无法对结束治疗达成一致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对治疗保佑不同的期望,治疗师也面临两难选择。治疗师要帮助夫妻或家庭成员相互妥协。例如可以减少咨询次数,一周一次可改为隔周一次。

结束治疗的目标

1. 帮助来访者巩固在治疗中取得的进步。

结束治疗应该强化来访者在治疗中学习到的新技能,行为和思维方式。

2. 鼓励来访者,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去应对他们将来的问题。

这一目标的结果是让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的力量得到平衡,减少来访者对治疗师的依赖,增强来访者的自信。

3. 对因治疗结束而产生的失落感保持敏感。

结束治疗是一个过程

如果将结束治疗看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那么结束治疗就会更加成功。从这个角度看时,结束治疗就不会仅局限于最后一次治疗,相反,它实际上是更早就开始的一个过程。 结束治疗的治疗干预

治疗师需要用几个干预方法来达到结束治疗的目标。常用的方法是开始延长两次治疗单元间隔的时间。

这种策略可以给来访者一些时间来巩固治疗中取得的进步,也可以建立来访者减少与治疗师的联系后应对问题的自信。

在帮助来访者的治疗取得效果时,治疗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治疗师可以问来访者他们已经发生的改变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改变的原因,或者将来访者放在专家的位置,强调来访者在面对问题时所取得的成功,同时让来访者给与他们面临同样问题的人提建议。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加来访者的力量,而且还能巩固效果。 治疗结束时的特殊问题

1、治疗师是否接受来访者的礼物。

2、来访者想与治疗师继续保持治疗之外的关系。 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避免结束治疗后与来访者保持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让来访者能够在需要时继续接受治疗。

3、来访者不想结束治疗,但又希望以较低频率继续治疗。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达出了来访者对治疗师的依赖;这时,治疗师应该帮助他发展他们的支持系统来减少对治疗师的依赖。另一种情况是来访者希望能定期见治疗师来帮助他们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对于这样的来访者,治疗就像半年的保健性的牙医检查。来访者的确想要继续成长。因此,治疗师定期见他,定期对他进行测量和评价,治疗师会感到开心,这样也有利于来访者继续成长。 2、治疗师结束治疗

这是治疗师认为治疗应该结束了。 当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应该给来访者一些提示。突然结束治疗会给来访者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存在被遗弃问题的来访者。提前告诉来访者,可以让治疗师和来访者有时间在情绪上有所准备。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提前2~3个月通知那些治疗师预计可能会对结束治疗产生矛盾心理的来访者,这样做可以让治疗师有时间征求来访者的意见,并能够处理来访者对更换治疗师而出现的恐惧情绪。提前通知来访者也可以促发来访者在治疗中更积极努力而避免更换治疗师。 3、来访者结束治疗

无论是由来访者还是由治疗师单方面的结束治疗都会让人产生挫败感。如果治疗没有事先通知,来访者也不对结束治疗提供任何解释,就会使结束治疗更困难,来访者可能仅仅在治疗时不来,或取消约定以及从不提前做约定。治疗师对来访者结束治疗会做多种反应,包括:责备来访者,感到轻松,接纳,或是自责。 来访者结束治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对一些来访者来说,结束治疗是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不在需要继续治疗了。 2.还有的来访者可能仅仅是因为没有时间前来治疗。

3.一些来访者可能会因为继续治疗代价太高而结束治疗。 4.一些来访者是因为他们对治疗不满意而不再来了。 基本咨询技巧 1.运用问题

治疗初始,治疗师就必须通过睿智的提问发现必须的临床信息。特别是组织了关系形成的早期和中间阶段,提问能够使治疗更关注来访者的认识和需求。 2.正常化

正常化技术要求具备什么是正常的有关知识。意思是说治疗师理解来访者的症状表现是与个体或家庭生活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正常行为的一部分。如:将14岁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更注重隐私的行为说成是“青春期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经常就能缓解家庭的担忧。当把这些正常化之后,治疗师经常能看到来访者系统立即表现出平静。

提供心理教育的资源,如有关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自主小组或者阅读有关材料对将问题正常化都非常有帮助。 3.认知重构

有时可以通过认知改变而不是行为改变使来访者发生变化。认知重构需要依赖治疗师的创造性对表现出的症状重新作出解释。正常化是重构的一种,因为他可以通过把某一特定问题看做是正常的来降低焦虑。

认知重构使来访者用另外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而有可能作出新的反应。 例如:一位单身母亲因为6岁女儿大发脾气前来咨询。妈妈把女儿的行为看做是“故意不服从和自作主张”。在了解了发脾气常伴随的情况之后,治疗师指出孩子很少得到母亲全身心的关注,从而重新界定了孩子发脾气是为了“从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注意”,并且,“她大哭是因为她内心感到孤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这样的认知重构之后,也许就会改变母亲对孩子的反应方式。也许这个孩子可以通过新的方式从她的妈妈那里获得关注。 .提供支持

当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变幻莫测的时候,为来访者提供一种稳定、前后一致的支持关系就像为一个溺水的人抛去一件救生衣。治疗师为来访者提供这种支持关系的重要方式就是专注和积极地倾听来访者。随着治疗师开始对来访者所讲的事情做出反馈并理解来访者所讲的事情,以及许诺探讨来访者所有的感受或想法或经历的时候,来访者就会感到放心,这为建立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坚固的基础。“全身心地倾听和支持来访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5.对质

为了促进改变,在治疗中的某些时候,治疗师 需要问来访者是否真的想改变。有时可以直接问,但有时就不能直接问。一些治疗师基于策略性的治疗模型,不会花很多时间提供言语支持,而是运用策略式或反思式提问直接进行对质。例如:问题解决取向的治疗师问的第一个问题也许是“在我们今天的第一次会谈中,需要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才能对你在电话里提出的问题有所帮助?”

这表达了要求做出改变的期望,如果来访者不能对改变取向的探寻做出反应的话,来访者就会从治疗中被“淘汰”。尽管可以通过体贴和关注的语言来表达对质,但对质通常会立即开始。

对于一些治疗师和一些来访者而言,治疗一开始就进入对质是不合适的。这些治疗师和来访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时间,才能进入更倾向引起改变的活动。 6.节奏

进行治疗的节奏是指来访者暴露相关资料的快慢。治疗师可以通过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把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增加讨论的深度或广度,讨论与问题有关的情绪等来调整干预的节奏。

治疗师应该调整治疗的节奏。假如在太短的时间里暴露了太多的资料,也许会没有充裕的时间来跟随重要的事件或问题,或者家庭对某一特定担忧的情绪反应也许就会被忽视。

事实证明在治疗中放慢节奏会有助于来访者跟随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如果节奏太慢,来访者或者治疗师就会变得洋洋自得或者对治疗感到困倦。治疗师也许需要他年该国提问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者关注现在,即“此时此地”的行为,来推进治疗。大多数的治疗会交替使用要么跟随来访者担忧的事情,要么引导来访者探索新的方向。

在决定治疗的节奏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如果家庭已经有很强烈地做出改变的动机,治疗的节奏就可以快些。如果有较强的阻抗,那么可能意味着节奏要放慢些。治疗的时间长度也是一个因素,短期治疗也许会限制探索的深度。在确定治疗的节奏时,来访者的焦虑水平也是一个因素。如果焦虑水平很高,治疗师需要放慢速度帮助来访者处理恐惧。如果来访者焦虑水平非常低,也许是因为来访者缺乏做出改变的动力,治疗的节奏则要加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1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