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14-15管理信息系统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29 2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 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人和信息技术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信息是信息系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人是信息技术中最关键的因素,二信息技术是工具和手段。

数据 一般是指未经加工的实施或对特定现象的描述,是事实性的数字、文本或多媒体等。信息 是指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他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状态和客观事实,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着决策具有价值。 知识 主客体之间相互统一的产物。但是知识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只是是在住课题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三者关系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区别于联系: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被鉴别的符号;只是是信息在大脑神经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信息的维度 时间维:信息的及时性与新颖性。 空间维:阐述了信息的便利性,即不管你在哪里都能获得信息。 形式维:一方面信息以适当的形式--声音文本等被提供;另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即我们需要无差错的信息。 人:最基本要求,精通细心和技术,社会责任感。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网络和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

2.信息技术的三个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二、1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入:管理信息系统用到的输入数据来自内外两方面,内部的主要数据来源是TPS,外部数据的源则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股东等。TPS主要任务是在不断运行的业务活动中手机和存储相关数据,随着业务活动的开展,各个TPS应用不断对组织的数据库进行更新,这些实时更新的数据库正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内部数据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四类输出报表:进度报表,需求(定制)报表,异常报表,常规报表。 信息系统集成的三个层次 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集成。

信息系统的三种集成模型 表示集成模型、数据集成模型、功能集成模型。

ERP发展历程 20世纪60-7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MRP阶段 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MRP II阶段 8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

三、企业门户发展的阶段1.企业网站阶段 2.企业信息门户阶段3.企业应用门户阶段4.企业只是门户阶段。

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 1.按电子商务参加主体划分 B2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也成商家对个人或商业结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B2B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也称商家对商家或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B2G企业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C2G 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2.按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划分 交易前电子商务 交易中电子商务 交易后电子商务3.按电子商务交易对象划分 有型商品的电子商务 无型商品的电子商务

四、决策的分类 1.结构化决策: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叙述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采用特定的方法总能得到最有决策方案,没有必须靠“感觉”或“直觉” 2.非结构化决策: 决策过程复杂,不可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其决策过程,更没有一种方法或者一种规则能够保证的最优决策方案。3.半结构化决策 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决策,这类决策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产生交友的解决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 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一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他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部件:数据管理部件 模型管理部件 用户管理部件

数据管理部件 负责存储并维护与决策问题领域相关的信息,由信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模型管理部件 模型管理部件负责存储和维护DSS实用的各种模型,由模型和模型管理系统构成。它是DSS最核心、最复杂和最难实现的部分。用户管理界面部件 负责与决策者与决策系统之间的沟通,在决策者、数据库和模型库之间传送命令,模型的输出结果也通过他显示。是DSS成败关键。(80年代的还有方法库部件和知识库部件)

专家系统部件:智能人工接口 自然语言处理系统 问题处理系统 知识库子系统和推理机 商务智能技术体系(BI)数据仓库(DW) 联机分析处理(OLAP) 数据库挖掘(DM) 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反映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来支持管理人员作出决策 数据挖掘:数据收集 数据预处理 数据挖掘 知识评价

五、系统开发生命周期阶段1.计划(1)界定要开发的系统(2)确定项目范围(3)制定项目计划2.分析(1)收集业务需求(2)对需求进行排序3.设计(1)设计技术框架 非集中式 集中式 分布式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2)设计系统模型4.开发(1)建立技术框架(2)建立数据库与编程5.测试(1)编写测试条件(2)实施系统测试6.实施(1)编写详细用户说明书(2)为系统用户提供培训7.维护(1)设立为系统用户服务的帮助办公处(2)提供支持系统变化的环境

原型法 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侯,利用高级软件工具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快速的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交给用户试用、补充和修改,在进行新版本的开发。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得出系统“精确解”,即用户满意为止。简言之,原型法就是通过不断的运行系统的“原型”来进行启发、揭示、判断、修改和完善的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开发过程 针对用户的初步需求,先开发一个让用户使用,然后根据用户使用情况的意见反馈,对原型系统不断修改,使它逐步接近并最终达到开发目标。 用原型法开发可分为四个步骤:用户需求描述 建立初始原型 使用原型系统 修改和完善原型

资源外包 将特定的工作按规定的期限、规定的成本和规定的服务水平委托给第三方完成。 三种方式 许多组织直接购买现成商品化应用软件包 有些要求软件制造商对软件包进行某些修改 定制开发一个完整新系统,根本不存在现成的应用软件包

资源外包过程 选定要外包系统 定义组织的逻辑需求 制定方案征询书 评价方案征询数的回复,选择开发商 测试并验收解决方案 监督和重新评估

优点 把力量集中到独特的核心能力上 利用另一个组织的智力资源 更好的预测未来成本 获得前沿技术 降低成本 改进绩效责任 缺点 降低对未来技术变革的了解程度 降低控制力 增加了战略信息的易受攻击性 增加对其他组织的依赖性

六、系统维护的类型 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1i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