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家长会课程纲要

更新时间:2024-06-27 09: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家长会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荥阳市第七小学 课程名称:家长会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适用年级:一年级 总课时数:5课时 课程目标:

1、交流学生表现。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和合理的教育方法。 3、老师和家长沟通,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不好行为习惯帮助纠正,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进行诱导或鼓励,双方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课程内容:

1、让孩子自主发展

2、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 3、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信 4、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5、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第一课:让孩子自主发展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家长们认识,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应培养孩子独立资助的好习惯。

2、指导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要事事限制孩子,要给孩子留下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地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

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让孩子自主发展。(板书:让孩子自主发展)

我给家长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国内某高校的一位的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渡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

父母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要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无人照顾,他不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的父母对记者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苦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以来之后,一旦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二、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发展

我们今天所处地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

可是,我们的家长能在这些竞争中获胜吗?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玩伴发生纠纷;担心孩子玩花了心,玩野了神,玩得不想学习??不少孩子成为一家两代甚至三代得重点保护对象,上学放学大人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动手,还为孩子划出了许多“禁区”,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比如地上有一滩水、一堆沙,小孩全身心投入,可大人却大声训斥,脏水打湿了裤子怎么办,连拖带拉,还要喋喋不休地数落,儿童不是小大人,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我想,这样的孩子能够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吗?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吗?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小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三、怎样让孩子自主发展 1.给孩子发展空间

(1)下面我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是自己愿意去的,还是家长强制参加的?你的孩子对自己参加的辅导班持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家长谈看法)

(2)家长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家长望子成龙,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扼杀孩子玩的天性有很大弊端,表现在:

①高分低能 ②交往障碍 ③人格障碍 ④亲子关系紧张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板书:给孩子发展的空间)每天给孩子一定的玩的时间,鼓励孩子与朋友一起玩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家长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2.孩子的事情自己做。 下面请大家再来看一个案例。

出示案例二:妈妈,陪我做作业(家长和学生表演情景剧) (1)谈话:您陪过孩子写作业吗?陪过的请举手?您是偶尔还是经常陪孩子写作业?您遇到过文中这种情况吗?您当时怎么做的?

(2)家长讨论交流

(3)文中的那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希望大家课后读一读教材中的故事,相信那位母亲的做法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4)专家建议。

孩子让家长陪着写作业,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而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即童年期。所以,童年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长大的机会和空间。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板书:孩子的事情自己做)

3.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我在《家教博览》杂志上看到过家庭教育专家王晓春教授写的一篇文章:《妈太亲了,孩子长不大》,感触很深。他是这样写得:

镜头―

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孩子进了商店,到了楼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的看着他。

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 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

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

去厨房做好了晚饭,妈妈只吃了一点儿,就对小红说:“你吃完后,把碗涮干净,我不太舒服,先去歇一会儿。”“你不是说,什么事也不用我干,只管用心学习就行了吗?我还有许多作业要写,我可没时间刷碗。”听了女儿的话,妈妈一时愣在那儿半天回不过神来。 2.互动交流:

(1)您认为这种情况普遍吗?

(2)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哪些? (3)如果这是您的孩子您会怎么做? 3.感悟探索:

(1)有的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甚至连孩子该自己做的事也一手包办。这样做表面上是疼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因为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有的家长对劳动持蔑视态度,常常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扫大街,当民工。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从心里蔑视劳动,把劳动视为低人一等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愿意劳动。 (3)有的家长自己就非常懒惰,家里乱做一团也不愿收拾,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模仿家长,养成好吃懒惰、毫无条理的生活习惯。

(4)有的家长自己从来不做家务,家里的卫生都由保姆或钟点工来打扫,孩子自然会产生“花钱让别人替自己劳动”的心理。 4.小结:咱们大家都知道生活是离不开劳动的,没有劳动,就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家长们咱们应该清醒地认

识到,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非常必要。虽然生长在“温室”环境里的孩子对土地陌生了点,虽然稚嫩的小手对铁钯物什陌生了点,但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培养、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只有在他们享受劳动成果后,才能真正读懂劳动的涵义。 5.指导措施:

明明的妈妈非常伤心也非常震惊,于是她找到了明明的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的妈妈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

一个周末的晚上,明明一家三口在一起吃晚饭,就在快要结束就餐时,妈妈突然说:“想跟你们两个人商量点儿事。我们单位最近比较忙,晚上我还要把没干完的工作带回家里来做,那么干家务活的时间就相对少了许多。我希望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从今天开始,吃完晚饭后,自己洗干净自己用过碗,你们觉得可以吗?”爸爸首先表态:“没问题!就这点儿小事,保证完成任务,对吧,明明?”明明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吃过晚饭后,爸爸和明明各自洗干净了自己用过的碗。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爸爸、妈妈和明明都是各自洗自己的碗,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措施二

周二的中午,明明一家三口照例在一起吃午饭,吃饭的过程中,爸爸突然接到单位的电话,饭没吃完就匆匆赶回去了。妈妈和明明吃完了饭,妈妈说:“今天爸爸有事不能洗碗了,妈妈和明明一起帮爸爸把碗洗干净吧。”小红爽快的答应了!

明明在吃过午饭后去睡午觉了,妈妈在她的床头放了一张纸,上面是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的作文。 我帮妈妈做家务

妈妈每天工作都很忙,走进家门很疲劳。有一天,爸爸没回家,在外面出差,这一天正好书房很脏,我放学回家抓紧把作业做完了。吃完饭,我开始帮妈妈做家务。我拿了一块抹布,又拿了扫帚和拖把,准备清理一下书房。我拿起抹布擦书架,擦完后开始扫地,扫啊扫啊,我把垃圾都扫到了畚箕里面去了。然后拖地,我把地板拖得亮晶晶的。很快我把家务做完了,看看地上,干干净净的,书架上亮光闪闪,书也叠得很整齐,再看看钟,正好七点钟。为妈妈做了一件本来妈妈要做的家务,我真高兴,下次我一定还要帮亲爱的妈妈做一件我也能做的家务。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兔妈妈和兔宝宝比谁爱对方深,我也想到了妈妈是最爱我的,我帮妈妈做家务,我也最爱妈妈。

明明看到这篇文章后,开始主动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拖地、倒垃圾等等。看来明明的心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 结尾:

由于天气突然转冷,爸爸着凉生病了,妈妈做好了晚饭,爸爸只是勉强吃了一点儿,就去卧室休息了。妈妈和明明一起吃完了晚饭,妈妈正要收拾碗筷,明明突然说:“妈妈,你最近的工作很忙,

爸爸又生病了,你还要照顾爸爸,以后家里的碗由我来涮吧!”明明的妈妈,听了以后,激动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互动交流:

(1)您认为明明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2)您觉得他们成功的关键在哪儿? (3)您认为明明的改变仅仅是学会了涮碗吗? 四、小结: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小小的家务劳动却可以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人格品质:“做家务”可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按计划进行大扫除或做好自己分工的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在家庭中成员互相协作劳动”不仅培养了合作的精神还教会了孩子要控制好自己不能随心所欲。故而在替孩子做事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以种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其实,叠一叠被子,洗一洗碗筷,晾一晾衣服??这类轻微琐细的活儿,孩子做了,能够从中收获许多。他们会从一次次简单的体验中去思索,甚至于能从一个小小的劳动细节中感悟出生命的真谛。劳动将使他们拒绝任性与放纵;将使他们学会要珍惜劳动果实,懂得要尊重劳动者。并能从内心里真正地感受到:劳动是人的生命组成的一部分,劳动是光荣的、伟大的。 家庭是培养劳动习惯最好的地方,家长从婴儿后期就应该逐步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如果孩子到十岁左右还

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纠正起来就需要多费时间和精力了,但为时还不晚。 具体措施如下:

1.从自我服务做起。

“自我服务”既是让孩子先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桌,每天自己佩带红领巾,每周一早上升旗时,自己记得穿校服等。指导孩子先从简单的做起,家长可以列一张孩子“自我服务”的内容清单,贴在孩子的书桌旁,每晚进行清点为。家长不要承担监督工作,要培养孩子自我管理,不信赖父母的意识。当孩子做得好时,应及时表扬,积极强化孩子的好行为,让孩子将这种行为不断巩固并逐渐成为习惯。 2.给孩子分配家务活。

分配家务活应把握这样几个要给素,具体、可行、悦纳、适量。具体就是指分配给孩子的家务活要明确,比如每天早上负责取报箱里的报纸,饭前负责摆碗筷等,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可行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劳动能力,如一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打扫房间、整理书桌等,从孩子喜欢的家务做起,这样孩子做起来会有兴趣和快乐的感觉,比如:孩子喜欢给阳台上的花浇水,喜欢帮妈妈整理衣橱;适量是指给孩子分配的家务一定不要太多,不要让孩子产生疲劳感,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劳动而逃避劳动。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都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果家里要请钟点工,要对孩子讲明原因,比如工作很忙、单位离家太远、

我的孩子在学校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可是在家里却不愿见客人,见了陌生人就畏畏缩缩,不愿与人交流,平时带她出去吃饭,在饭桌上也表现不大方,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作为家长,我感到非常困惑。

我的孩子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她平时不大爱说话,总是沉默寡言。她从内心里还

是很愿意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可每到班级和学校组织活动时,她总是在既想参加又害怕参加这种犹犹豫豫的思想斗争中,最终选择了放弃,尽管我曾无数次地鼓励她,给她加油,但女儿总是迈不出这一步,因为她害怕失败。 三、教师总结:

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根据平时的调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是过分溺爱,包办代替型。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包办过多、迁就过多、使孩子事事依赖于父母,抑制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剥夺了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

2.是过分严厉,过多否定型。许多家长只能接受孩子的优异成绩,而不能容忍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对孩子常采取批评、训斥等贬抑性的评价,使孩子自信心受挫。

3.是过高期望,过分要求型。许多父母出于虚荣心或补偿心理,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制定了较高的培养目标,孩子本身能力和水平达不到,所以就会在屡次受挫中产生失败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4.是消极评价,横向比较型。父母经常性的否定孩子、习惯性的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这种消极否定性评价,会使孩子产生“不如人”的感觉,严重的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容貌、性格、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四、学生家长畅谈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成功作法。

找到了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原因,那么怎样培养和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呢?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五、总结并补充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成功做法。

非常感谢各位家长的精彩发言。刚才,大家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的成功做法,这些方法都非常好,非常值得其他家长借鉴,下面,我简单进行总结和补充:

1、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在这里我想借用李镇西教授培养女儿学习信心的事例加以说明,(简介李镇西教授)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也许朋友会说:‘‘现在中考高考应试竞争这么激烈,怎么能够不看重孩子的分数呢?怎么能够不从小就给孩子以压力呢?”

作为教师,我对应试竞争的激烈程度远比一般的家长更为清楚。但我还是认为,对于刚进小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我们一开始急功近利地就把几年后的中考高考压力拿来“教育” (实际上是“威胁’’和“恐吓’’)孩子,这无疑是毫不留情地摧毁孩子刚刚产生的学习

兴趣,摧毁他们对学习成功的憧憬之梦,把他们一下子带进一个令人恐怖的学习心境之中。在这样的心境中,孩子哪里谈得上充满乐趣和信心的学习,又哪里谈得上参与未来的中考和高考呢?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多几分少几分又怎样呢?在我看来,就学习而言,最关键的是—— 第一,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学好; 第二,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比分数更重要; 第三,要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读书的习惯,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保存收藏有关学习资料的习惯,等等。

第四,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注意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和学习都要利索,不要拖泥带水。

2.与此同时,学习信心的增强还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再来看李教授的育女经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常常对朋友说:“孩子读小学,最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好习惯。我现在依然坚持这个观点”“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话一点不错。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所以有人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我还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行为与习惯,决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也包括做人的行为与习惯。

所以,虽然女儿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平平,但我非常注重她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种养成,需要某种程度的强迫性训练,但更多的还是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些规矩,然后严格用孩子同意的规矩要求孩子。 这里,我强调了“和孩子商量”,因为在我看来,孩子虽小,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哪怕是正确的要求,也应该尽可能让孩子理解,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只有建立在孩子理解基础上的要求,才能真正变成孩子的行动。这种理解基础上建立的规矩,既是科学的也是民主的,因而更为持续有效。

下面是女儿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她反复商量制定的学习、生活常规.

(1)、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举手发言;不说小话,不搞小动作。

(2).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自觉预习功课,并且抄钢笔字帖一篇。

(3).作业必须细心, 出现一个错字,重写该字五遍;计算错一道题,重做五遍类似的题。

(4).作业、作文和试卷的书写必须字迹工整,文面美观。 (5).书籍、本子必须保持整洁,不得乱涂乱画,不得卷角,也不得有破损。

(6).自觉订正并妥善保存单元测验试卷。 二、生活:

(1).每天晚饭后负责洗全家人的碗。

(2).自己洗自己的袜子、内裤等小衣物。

(3).吃饭必须抓紧时间:早餐不超过10分钟午餐和晚餐不超过25分

(4).除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晚上睡自己的房间。 (5).除双休日外,平时下午放学回家后不能出去玩。 (6).每天应尽量挤时间读有益的书报。 三、奖惩:

(1)。每周小结,如果没有违反本《常规》,就记“小红花”一朵,连续三次得“小红花”,就利用双休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任选一个公园玩。如果全期得“小红花”15朵以上,奖一本喜欢的书或一张喜欢的动画影碟。

(2).在品德和学习上取得一次重大成绩,加记一朵“小红花”。 (3).如违反《常规》一次,就取消一朵“小红花”,直至取消有关奖励。

这份《常规》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把我们希望养成的好习惯都包括进去了。关键是,这份《常规》一旦制定出来,尽最大的努力将它变成行动,并坚持下去。每周总结一次,如果做得好。日子一长,好习惯养成了,不用奖励她也会保持好习惯。.大家听了上述事例,不妨回家试一试,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 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父母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等等。总之,父母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父母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每一位孩子,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因此,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孩子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当然,还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电克服任性的行为。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反之,将孩子毫无准备地置于新情景之中,突然推向白:之,也会使孩子受到挫折、丧失信心。因此,父母可以创设

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注意“君子动门不动手”似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当然,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控制孩子,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力,误以为获得能力是按成人意志进行这样、那样的练习和学习。同时,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孩子一切自行其是。家长必须懂得,孩子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成熟程度,而且也取决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他们的适宜程度。因此,父母从日常生活人手,适时、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用一颗平常心,培养一个“人中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戒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正常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要多进行纵向比较,少进行横向比较。当孩子出现错误和过失时,静下心来,与孩子共同查找原因,吸取教训,查漏补缺,用你的信心去激发孩子的信心,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棒。 各位家长,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携起手来,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比较,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去激励,让每一个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充满信心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到那时,你会发现,我们手中捧着的都是一颗闪亮的金子。

作业:请各位家长用写信的形式谈一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一些好的做法,或者谈一谈自己听课之后的打算

第四课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教学目的】

1、帮助家长梳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冲动、任性、撒谎等)及处理技巧。

2、通过案例分析及谈话的教学方式让家长感受到正确养育孩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弄清养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 【教学难点】

在交谈互动过程中对现场的调控及家长情绪的调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怎样影响子女成长的呢?如何判定你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促使孩子成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乃至产生相反的效果?我想,通过今天的座谈,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请各位家长听下面一个故事。 二、故事启发,激活谈话 1、讲述案例:我想要个新书包

星期六,妈妈带孩子逛商店。在文具专柜,孩子看中了一个新书包。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个书包。”妈妈说:“你的书包不是新买的吗?怎么又要新的?”孩子对妈妈说:“这个好看,我喜欢这个。”

妈妈坚定地说:“不行,不能这么浪费,书包旧了才能买新的。” 听完妈妈的话,孩子说:“妈妈真小气!连个新书包都舍不得给我买,还口口声声说疼爱我呢?哼!” 说完就生气的跑开了,妈妈急忙跟了上去??

然而,这件事并没完。孩子自有他的办法,妈妈不给我买让奶奶给我买,奶奶可疼我了,要什么就给我买什么,从来都不含糊。 孩子的行为给这位妈妈怎样的感受呢?她在想:这孩子,竟然指责起自己的妈妈来,说我不爱她,怎么会这样?唉!都是她奶奶给惯的。

2、家长谈话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样做的?(启发引导家长发言) 3、案例分析

孩子乱花钱,爱攀比跟这些行为有什么关系呢?我可以告诉你,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人的性格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跟我们家长的养育方式、家庭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孩子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用的时间越多与能说明她是一个缺少自信的孩子,越能证明他在学校遇到的困难会比一般儿童要多,也能说明他的学习情况会比较糟糕。一个缺少自信的孩子总想在其他方面获得更多的心理补偿,借此来弥补自己的自卑感,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一心里,较多的满足他的欲望,那么不仅不会促进他的健康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社会情感是衡量孩子发展的重要标尺”而检验“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开始我们谈到的案例中,那位妈妈已经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由于他奶奶的宠爱造成的。本来买个新书包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他用的书包就是刚买的,那么,他的这一行为背后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强烈的控制欲望,他想控制自己的妈妈,并用这种控制来检验妈妈是否像奶奶一样“爱”自己,他的生活目标已经开始成为控制的价值取向,即用控制别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请大家看课程中的其他三个故事——

【作业】

1、你的孩子是否缠人?面对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2、你理想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第五课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教学目的】

1.让父母了解孩子对和谐家庭环境的心理需求;

2.让父母了解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3.让父母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

4.和单亲父母共同探讨应如何处理与对方及子女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2.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以及亲子关系。 【教学难点】

1.孩子对和谐家庭环境的心理需求;

2.单亲父母应如何处理与对方及子女的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为教师 ☆为家长 ●为课件演示) 一、课题导入:

△家长朋友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赶来和我一起分享这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出示课题). 请问家长朋友们,怎样就算是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呢?请大家发表意见好吗?

☆家长一:我觉得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主要是只对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照顾.

☆家长二:我认为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必须重视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和孩子多交流.

☆家长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我的理解就是,作为我们,要处理好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尊重长辈等等,给孩子做个榜样,同时要和孩子搞好关系.

△刚才几位朋友的发言都很有道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是一个平常而又普通的话题,但是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未必所有的人都能深刻理解他的含义,请大家静心想一想,我们所努力营造的家这个港湾,在孩子的内心是否感受到了温暖?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否是流畅而快乐的呢?我们的孩子是否是快乐地生活在我们这个家里?他是否是用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对待学习呢?在我们的心目中,

往往关注的是对孩子物质上的照顾和他们在学业上的回报。许多人忘记了或者不重视孩子心理上的感受.之前,我曾经向我校20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下面就向大家总结如下: 反馈调查问卷有关数据:

我 爱 我 家

1、你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很融洽□51%一般□34%较差□15% 2、你和爸爸的关系:很融洽□ 68%一般□43% 较差□16% 3、你和妈妈的关系:很融洽□53%一般□25%较差□5% 4、爸爸每天和你在一起的时间:3小时以上□54%1小时-3小时□25% 很少,不到1小时□21%

5、妈妈每天和你在一起的时间:3小时以上□73%1小时-3小时□18%很少,不到1小时□9%

6、爸爸每周能和你一起进餐多少次? 10次以上□53%5-10次□29%5次以下□18%

7、妈妈每周能和你一起进餐多少次? 10次以上□72%5-10次□20%5次以下□8%

8、爸爸周末陪你外出游玩或在家娱乐吗? 经常□43%偶尔□43%从来不□14%

9、妈妈周末陪你外出游玩或在家娱乐吗? 经常□58%偶尔□28%从来不□14%

10、你在家里的感觉:很快乐□63%比较快乐□26%不快乐□12%二、谈话授课:

△1.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普遍意识到了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都在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是,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家庭也或多或少的带来了影响。例如:工作压力的加大,使父母减少了与孩子交流的时间,离婚率的升高,对孩子更造成了伤害.从调查问卷中,我们无可置疑地看到,有一部分孩子认为,他们在家里是不快乐的。

△家长朋友们,究竟应该怎样为孩子营造优良的家庭成长环境呢?我想,它既不是单纯地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环境,也不是单单在学习上对他们的百般关照,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能够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孩子,进一步在理念上达成共识,继续用爱和责任担当起我们育子成材的重任,让孩子不仅成材,而且是快乐的成材. 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儿童对和谐家庭环境的心理需求; 2.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

3.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单亲父母应如何处理和对方及子女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儿童对和谐家庭环境的心理需求;

△请各位家长结合身边及看到的案例谈谈在优良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表现。(请注意这里优良的家庭环境并非指优越的家庭环境) ☆家长一:优良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生活很快乐,心理比较健康. ☆家长二:家庭环境优良的孩子能容易和人沟通,情绪也很稳定 △刚才两位家长的发言很好,那么谁能结合事例再谈一谈呢? ☆家长三:我办公室有个同事,她在平时和同事以及和家里人相处的都很好,也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她的女儿性格很开朗,自理能力很强,孩子学习特别好,还与很多业余爱好.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就很好.

△通过刚才家长的谈话可以看出,●[一个健康儿童的成长需要和谐、愉快、充满爱和上进心的心理环境,]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各方面水平迅速发展,处于还没有形成独自判断是非的时期,依赖性比较强,家庭环境对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轴心,是最基础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相处和谐恩爱才能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互敬互爱,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孩子才可以无忧无虑,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格,为走上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类似的说法:你看这个孩子,家教真好;看到这个孩子,就知道家风不错,实际上所谓的家教、家风就是指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他们的家就是温暖的。

△总之,●对一个孩子来说,拥有爸爸妈妈完整的爱比什么都重要。家庭气氛,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1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