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4-03-30 0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太极武当》解说词

第一集:无形有形

引言:传说中,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庄子日,“世问万物气聚而生,气散而化。”人们在与天相交的绝顶,看有形无形幻化万象,寻求着与天地相通的契机。

目出而作,日入而息,季节的轮回中,每一个生命都祈盼着能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德国科隆)

在地球的另一边,流淌的莱茵河一直在叙述人类另一个角度的信仰解读。

这座以建筑闻名于世的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德国科隆大教堂。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戈特弗里德。玻姆先生也定居此地。此刻戈特弗里德。玻姆与小儿子保罗。玻姆正在为一项设计而兴奋地讨论着。

这是一个建筑师世家,祖孙四代都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84岁的戈特弗里德。玻姆已经少有兴起参与新的项目,究竟是什么让他再次兴致盎然呢?答案来自遥远的东方,一个道教文化发源地向大师发来邀请,希望他为中国武当山设计一座名为太极馆的道家文化中心。 【采访】德国建筑设计师戈特弗里德。玻姆

“我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道教,在那会儿我就听说了老子,而且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我还记得的是我当时有一本小书,我还把它拿到了战场前线上去了。书不大,所以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口袋之中,并且喜欢经常拿出来,读一读里面的文章,它对于我来说包含了种种生活的智慧,对我在有裨益。” (哈佛大学)

2010年4月,哈佛大学举办中国文化研讨会,人们开始探究是什么样的内在价值推动东方大国重新创造发展传奇?哈佛大这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杜维明教授,他所领导的哈佛燕京学社从费正清时代开始,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西方 主流社会研究中国的权威机构。

【采访】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教授杜维明——

“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普遍的重视,内在的价值,就是中国文之中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在中国很重要,在中国文化中很重要,那么对世界各地,特别是在21世纪人类碰到了非常重要的挑战,就是人的存活问题,在这个氛围之中,它就更重要了。” (上海世界博览会)

伴随着一抹鲜艳的中国红,中国再次成为了一个宽广而又包容的世界大舞台。世界开始好奇,这个恢弘的有形中国故事,其中亿万主角们的个体内心又是怎样一个精微的无形世界? 【采访】德国学者维尔纳。施万费尔德——

“一个中国人从小时候就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是伴随着道家思想成长起来的,倒不是说他从学校里就学到了这种思想,而是因为整个中国的社会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从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世,追求生命的永恒,崇尚精神的愉悦,每一个中国人的有形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无形熏陶。 【采访】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于连——

“我认为中国丰富的思想文化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否来自道家思想——是对生命的思考,不是以思辨精神来思考生命,而是一切从生命发展、生命能量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中文所说的‘气’,因此我认为中国思想中最成熟的部分,是所有跟生活有关的部分,生命、活着、活力、寿命等等,中国思想真的很丰富。” 道教文化正是戈特弗里德。玻姆感兴趣的题材,出于对这个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的好奇,从没有到过中国的他接受了太极馆的设计委托。

【采访】德国建筑设计师戈特弗里德。玻姆——

“我认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将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宾馆工程同富有人文精神的庙观放在一起,甚至是结合起来的想法,是一件令人惊奇的挑战,我们很有兴趣去做这么一件事情。” (法国巴黎)

然而,太极究竟是什么?戈特弗里德。玻姆并不了解。 清晨的埃菲尔铁塔下,人们在练习太极拳,它看似缓慢却内蕴饱满,有人说,太极源于一幅圆形的黑白图案。还有人说,它是所有的

价值和动力的源头——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采访】电影导演李安——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太极这种东西在我们血液里面,你不必特别去读,在你生活里面就有,它有阴跟阳。阳是很阳刚的东西,阴是??它是有阴有阳,有暗有明,有软有硬的。跟人相处也是讲究这个东西,跟天地相处??所以我们是最律的民族,我们不讲征服,讲究和平共存,讲究互生共利,所以这个世界是静止的,它就是一个圆形的,像太极一样周而复始。”

这无疑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话题,太极如此玄妙,让戈弗里德。玻姆感觉万分好奇,所有的这一切迫使戈特弗里德。玻姆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让小儿子保罗。玻姆去一趟中国。等待他的将是一次怎样的太极之旅呢? (武当山紫霄宫)

每天清晨,武当的道人们都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吟诵经咒,道教称之为早课。干百年来,修行都是以样的方式开始。 【采访】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

“道教啊,为啥这个早晚课是一定必修之课?那么道教的衣鞋,道教的衣幡,道教的寺,道的最基本理念和它的修行方式,都在早坛和晚课里面,尤其修行的方式。为警醒,他要读必修之课啊,它的早坛晚课,你每天是必修之课,不做一回你就不是个道士。”

道教信徒认为,太阳初升的时候,阳气生发,同时杂念也会萌发,如果随着欲念的游走而不加以控制,则背离了修道的目的。那么,道

教为什么认为天地时辰的变化会影响到自身呢?这来源于一个非常朴素的天人观。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你比如说人长了两只眼睛吧,天上呢,有太阳和月亮,这个是对应的,然后呢,人不是有头发嘛,有毛发,那在宇宙当中呢,自然当中有树和草啊,然后人身上有流动的血液,那自然当中呢,那就有河流啊,等等等等。”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相信人的自身小世界与外部大世界都有着阴阳五行的构成,这种天人同构的古老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探索,显示出某种联系。

【采访】哈佛大学科学哲学教授杰夫瑞——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仍然相信,人的本质是属于世界的一部分,人们受到变化的影响。比如天空、四季、月亮、时间的变化等等,就像其它的物种一样,所以才产生了这种表面性的思想变化,但最根本的观点还是,人们被变化所影响, 甚至很遥远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类。”

干百年来,武当的道人们一直寻找着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契机,在他们眼中,宇宙是人的身体的外化,它因为与人同体而与人相亲,因为与人相亲而成为诗意和审美的存在。云卷云舒间,道人们感受着天地灵气,在天人合一梦想的支撑下,他们又将怎样遵循着天地的规律休养生息呢?

晨雾散去,保罗。玻姆和助手来到了紫霄宫,对于他们来说,这

是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距今600年前,也有一个人来到武当山,他怀揣北京紫禁城的图纸,以此为模本,大兴土木,令武当成为名扬天下的皇家道场。

【采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他们虽然远隔这么万里江山,但是他们之间实际上是一个模本,这种情况正好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在历史上的这种非常非常密切的联系,或者同源。\

北建紫禁,南修武当。从开工之曰起,这座大山就和帝国的京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少有帝王对一座大山如此热情,大明王朝二百多年历史,武当山共接受了近400道圣旨。在这里,统御四海的威严皇权,被融入了更为尊崇的道法自然中,人与天地完美融合,成为了理想的洞天福地。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风水是什么意思?它实际上是指这个建筑啊,要避开风抓住水,因为风它一吹来之后,它是会把这个气给吹散的,而这个水呢,它能扑住气,所以叫藏风聚气,所以风水的最基本原则也就是阴阳中和,这就反映了那个太极原理。\

今天,当我们从空中俯瞰紫霄宫,一条笔直的中轴线贯串始终,这和明朝“皇权中轴”的审美十分吻合,它三面环山遥对五老珠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宫内的金水河、朱雀池是紫霄宫生气凝聚而不散的风水池,完美的生态环境让道人们得以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与天地相交相融

【采访】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

“中国成语说竭泽而渔,打鱼结果把水去抽于,你水抽干你就没有了,其实水是本,鱼是副的,你不能打大自然的资源全部用光,资源用光了的时候,你人类也生存不下去,所以,无限制的开发是可怕的。”

行走于武当的山林之中,感受人与天地自然而流畅的互动,远离了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包围,那些莫名的焦虑和压抑,似乎也自然消隐。

(武当山南岩宫)

当晚课的鼓声响起,这座大山让保罗。玻姆感悟良多。 【采访】德国建筑师保罗·玻姆——

“今天的游览告诉我,我做得不错,我里与我以前看到的有所不同,在建筑语言里它们不尽相同,但对于空间和房屋设计的用意上,我认为它们与这些古老的建筑有诸多相通之处。\ (武当逍遥谷)

这是一次奇妙的武当之旅,当新的一天到来,保罗。玻姆决定拜访一位在武当隐居三十多年的道医,在他看来,中医玄妙而又不可言喻,仅仅是望闻问切,不依靠任何仪器就可以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晓身体的疾患,这是许多西方人所好奇的东方智慧。 【采访】道医&保罗·玻姆—— “那你有没有看过中医?” “看过,看过我的舌头。

“看过吗?” “看过。\ “多长时间?” “我想是两年前。\

“她(中医)给我开了一些药,我在服用中药。”

这是一个快速奔跑的时代,欲望太多,速度太快,我们的身体人为地失去了平衡,被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幻着的世界,所谓大道至简,中国传统的医者就是帮助人们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万病皆由心病起,这些精心研制的良药只能治疗疾患,而不能让身体永久保持生命的活力。生活在这座大山的道医们所推崇的是因天之序,顺应着自然的节奏来生活,才能长久保有人体自身的和谐。

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王医生认为保罗。玻姆应该找全山武术总教练钟道长学习太极拳,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疏通经脉,在与天地山川的对话中体悟太极的奥妙。

大道如气,若有似无,却是生存的根本,一升一降,就是太极拳的起式,好似人生的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升降往复,道人们认为,修炼太极拳,能让人心境平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采访】电影导演李安——

“人生是一个修炼的道场,就像道家讲的一样,我们都是来修炼的,能够练一练气,知道怎么样是一个平顺的气,什么样是一个平衡的状态,逆气来的时候能够把它顺开,顺气来的时候能够知道有一种节制,让它循环不绝,绵绵不息。

古老朴素的中国哲学世界观,衍生出中国人独特的自我健康方法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太极拳在行云流水,动静结合中,生动具象地演绎着一个和字。

距今一千多年前,一位叫陈抟的传奇智者给后代留下了那一幅不朽的传世经典,古老的太极图,蕴含了宇宙间永恒不断的循环发展规律,不时与今天的文明进程发生穿历史时空的邂逅。科学一再证实,我们所了解的宇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们想更好地生存,就是要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这种理想中的状态被古人命名为太极,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几千年前的中国先贤早就以这样简单而又深奥的太极,揭示了宇宙万物间有形无形的阴阳和谐之道。 。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你要一直发展而不至于枯竭,就必须要均衡,要有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看到的是,根源是太极,而人类的世界要追求这个太极的理想,等于是说我要设法使我的有生之年,我所有的行动,所有的思维,跟别人互动的模式,都要能够符合太极的一种原则,就是你不要过,也不要不及。\

北京的第一场雪后,保罗。玻姆代表事务所向国内外的建筑专家诠释太极馆的设计方案。

【讲解】德国建筑师保罗·玻姆——

“它是一种对现代生活哲学的诠释,它也是一扇窗户,让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能够与上天交流,要把这个译成建筑语言。我决定(这个地方)随台阶层层而上。”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都是现代人对这座大山、对太极的敬畏和解读,实际上从古至今人类都渴望企及太极的美好状态。 武当山古称太和山,一个和字点出了太极的精髓,日月春秋中,这座大山巍然屹立在中国的版图中心,似乎调和着四方的风水,阴阳平和,共生共荣。

【采访】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武当太极文化体现了东方的哲学思想,这个精髓,太极的精髓就是和谐,如果人类遵循了这个和谐的思想,那么,世界就会和平,国家就会和谐,家庭就会和睦,人类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每到特殊的日子,武当的道人们都会登上最高峰金顶,去记录这一天的星象。

有人说,人离开尘世后,灵魂不灭,将化作天上的一颗星星。 今天,道人们遥望着璀璨的夜空,似乎在与无数的先白哲们对话,我们来自哪里,终将归向何处,面对人生诸多未知,如何平静身心,坦然自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二集:太和九州

引言:每天清晨,阳光照亮武当最高峰的紫金城。此时,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也从沉睡中醒来。600多年前,南北两座紫禁(金)城,同时开

工,相继建成。大明王朝几乎所有的帝王在登基之时,都会一南一北同时诏告天下。

历史的日月光华中,武当与紫禁城,承载了一个帝国的太和之梦。

这是一个帝王亲自为武当山所作的道曲,也是他一生中谱写的唯一一部乐章。乐曲幽婉华丽,表达了对这座大山的主神——玄武神的感激与虔诚之心,历朝历代少有帝王对一座大山如此之顷心,这是道教音乐史上一部巅峰之作,名为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2010年底武当山法事音乐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邀前往国外演出,道教协会决定将这部武当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演出的开篇,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只留下了极其简单的古代道人曰传心授的词谱记法。

武道长是紫霄宫管委会主任,她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武汉音乐学院的专家们一起让经典重现世间。 【采访】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史新民——

“现在据历史所查,皇帝单独为一个山制玄帝乐章,恐怕仅此一家,这个音乐能不能传下来呢?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感觉很困难,为什么呢?你首先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你不是吹一个笛子,吹一个二胡,拉一个二胡啊,吹一个笙

啊,你音调可以吹出来,但是没有它那个气氛,没有它的效果,达不到它那个张力。辉煌,使人受到灵魂的洗礼这种效果。\

在道人们心中,演奏道教音乐是在与天地神灵相交流,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要遵从其音乐的完整和神圣性,每当仙音缭绕的时候,乐由心生,音乐为修道人指引着方向,给予了力量。 【采访】武当山道人武道长——

“道教音乐的目的就是更好更完善地表达人的心愿,一方面是表达人们对神仙的向往,更好更完善地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向往,祈求上天保佑世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们一切顺心如意,祈求宇宙天地和谐。”

当年,乐章完工后,明成祖朱棣钦定其为明代宫廷祭祀音乐,在祭词中,他动情地写到:天以清,地以宁,神道难名,荷上穷诞布恩泽,永乐逢太平。

永乐皇帝真诚地希望在玄武神的注视下,神光普照,百姓安居,天下太平。皇帝为何将天下太平的梦想寄予一座大山呢?

今天,当人们登临武当,无不惊讶于它浓郁的皇家色彩。从唐太宗李世民下旨敕建武当历史第一座皇家道观后,无数的帝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这座大山的仰慕之情,无论是建制还是规模,武当的各大宫观都将帝王们的虔诚之 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采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王子林——

“南京紫禁城里面有一条金水河,北京紫禁城里面也有一条金水河,金水河,就是因为这条河从西方流过来,西方属金,故曰金水河,金水河一般都是从西北方向进来,东南方向流出去,西北方向属于天

门,东南方向属于地府,那么这叫天地相通,金水河就代表了把天和地联系起来了,这就是金水河,属于皇家独有。”

明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朱元璋的小儿子就因王府超了规制而被诬以谋反之罪,虽然责为亲王,仍落得全家自焚而死的结局。 一座大山为何被赋予如此至高权力,能和皇家具有相同的规制等级呢?明成祖朱棣在修建武当山时,特意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父皇之所以能够得天下,这是玄帝显灵佑护的结果,如今,天下太平,特来答谢。”——事实果真如此吗?

【采访】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 阎崇年— “朱元璋死了之后,没有把位子传给燕王朱橡,传给了他的长孙,传给了他的嫡长孙朱允文,就是建文帝。后来燕王朱棣不服,他从北京起兵,叫做靖难之役,率了军队一直打到南京夺取了皇权。他的侄子建文帝的下落,有说是被火烧死了,有说逃跑了,当和尚去了,不管怎么着吧,反正是皇权归朱棣掌握到了。朱棣的皇权得来之后,他曾经问过他一个史官,说将业历史怎么记载我的事呢?那史官很直率说:一个字‘篡’。”

篡位者比正常继位的人更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同,无数个不眠之夜,当朱橡打开《道德经》,都会被老子的治国理论所折服,他渴望达到那种“人民甘其食、美其服”的理想王国,这是他的父亲朱元璋的梦想,他需要实现父皇的理想,以此来告诉天下人,他才是传承父皇理想的最佳人选,这个国家就应该由他来治理。 这一刻他渴望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

(道教音乐《白鹤翅》)

这是一首用来接神的乐曲,名为《白鹤翅》,在这个细雨纷飞的时刻,武道长用音乐表达着一份虔诚之心,希望在神灵的指引下,自己能感受《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的美妙与恢弘。 (武当山榔梅祠)

永乐3年,武当山五龙宫旁的榔梅树突然开花结果,在道人心中,这意味着天降瑞兆,他们是否也奏响了一曲《白鹤翅》来答谢神灵的恩惠?消息传到京城,永乐皇帝大喜,赐重赏。千里之外的皇宫,朱棣似乎也被白鹤指引,当他仰望天空,看到了一个绚烂夺目的未来。 古人仰观天象,最亮的星是正中的紫微星,皇帝自称天子,紫微垣在人间的投影就是皇帝一家的居所——紫禁城,而玄武是守护紫微星的北方护法神。无独有偶,朱棣曾被分封为燕王,镇守北方,所有这些意象汇聚在一起,在朱橡心中共筑起对北方护神的顶礼膜拜。 【采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建文皇帝被永乐皇帝赶下台之后,永乐在南京住了一段时间,但是他总觉得他是北方起家,而且确确实实在北方有他关心的,需要把蒙元的残余势力抵御下去,抵御出国门,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所以对他来讲,对北方的眷

顾远比在南方要令他关心得多,所以他时刻相着要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方来。\

今天当我们重新梳理历史,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有了令人回味的深意。朱棣将都城迁到玄武神守护的北方,营造一个地上的紫禁城,

在玄武神坐镇的仙山武当山,营造一个天上的紫金城,如此两大紫禁(金)城,一个占据精神的至高

点,一个缔造权力的中枢,永乐皇帝终偿所愿,大明王朝从此一统天上人间,百生安居乐业,此谓太极。 (宋真武神像)(明真武神像)

当朱橡将真武供奉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的时候,他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因为贞观年间天下大旱,最终在武当山五龙宫祈雨得以灵验,唐太宗下令开始祭祀玄武神,唐玄宗时又在宫北玄武门内建玄武道观,同样是篡位,同样是企盼神助,大唐王朝的辉煌灿烂令他心驰神往。

【采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王子林——

“永乐皇帝把真武大帝请到了紫禁城里面,专门为真武大帝营建了一个玄武空间,那就是坤要宫北、玄武门里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他建了一个钦安殿供奉真武大帝,钦安殿的两侧建了七所房子,称为‘七所’,这个取象于北方天空七宿,玄武门就是玄武的象征。\ 由门开始,武当和故宫一南一北,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遥相呼应,天圆地方,太极肇始,阴阳互动,这种带着朴素辩证法色彩的世界观,正是中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武当山宫观独特的圆形莲花如意门,与故宫的方正大门相对应,就像不同的取景框,形成了妙趣横生的天圆地方视角。 【采访】二胡演奏家陈军——

“歌德就会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符,同时又把音乐比作成一个

流动的建筑,我们走在武当山这样一个大山上,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交响音乐之中,我们想象中在云间飘下来,用鹤一样的视角来观看武当,这个时候武当山就会呈

现出一个巨大的伟大的作品,而它的每一个建筑群的点都会成为这一个大的交响乐的每一个细小的乐章。\

琴瑟和鸣,每一个音符都牵引我们回到遥远的过去。永乐18年,在故宫即将完工之时,永乐皇帝在刚刚建成的天地坛设神乐署,从此这里成为教练舞生、乐生、演习礼乐的常设机构,其中凝禧殿为演习礼乐所用,显佑殿供奉玄武,皇帝下旨召全国道教音乐人才,在这里为武当培养了四百名乐舞生,钟声磬韵,金声玉振,当我们聆听这来自明清的宫廷祭祀音乐时,不禁想象当年的《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是何等的恢弘与华丽。也许只有那样的壮丽盛世才能诞生这样伟大而恢弘的音乐作品,所有的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竣工准备着,从侄儿手中夺得政权以来,朱棣北征漠北,南驱倭寇,为了这个国家从来没有懈怠过,每每入夜,孤独和寂寞如这首乐曲般随风入心。

永乐l9年,紫禁城主要工程完工,没有人知道,朱棣面对此景,是何等的感慨万千,身处巅峰的代价就是无人可以倾诉,然而,就在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完工一百日时,一场神秘的雷火,一夜之间将朱棣十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

此时,武当正进入到最后也是最艰难的工程——太和宫内的紫金城,在饱受打击之后,紫金城是否能顺利完工,成了他莫大的精神支柱。 【采访】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

“当时永乐皇帝下了七十多道圣旨,讲究其山分毫不能修动,所有的建筑群要依山就势,巧妙布局,若隐若现。现在大家看到的武当山的古建筑群,有的是在高山之巅,有的是在悬崖峭壁,都是遵循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这个规律,使自然生态非常好,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

每到重要节日,武道长都会和道友们一起举行斋醮仪式,为天下苍生祈福。六百年前的某个清晨,武当金顶的紫金城即将落成之时,道人们也在紧张的忙碌着,那将是《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穿云透雾、浩荡南北的时刻。

【采访】古建筑学家罗哲文——

“武当山的建筑很有它的特色,它最精彩的就是所谓的紫金城——北京的叫紫禁城,它的叫紫金城一那一群建筑,就是金顶,所谓的金顶,金殿也在上头,旁边用石头砌筑的高墙,围绕着这个山顶,那也是非常雄伟壮观的。\

公元l424年,一场国家盛典在大明帝国版图中央的武当之巅恢宏揭幕,诵经声中,紫金城犹如一道光环围绕金顶,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城墙上按东西南北四方建筑了四座天门,以象征天阙,四座天门凌绝云空,极力渲染天庭仙界

的威严,而武当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也恰恰应和了征服者想要彰显的神权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一

“去北京的故宫我们看的是文物,看的是建筑;但是登武当,更

多你感觉的是山林,是一种云卷云舒之间那种自由浩荡,所以其实为什么人登山会觉得身心舒朗呢?因为有些境界不在攀援之中是不能体会到的。武当山是很雄奇的,云遮雾绕,在一路攀援而上的时候,其实你能够感觉到中国的武侠和中国的哲学,中国最宁静的这种道家和无为无不为的那种思想。”

对玄武神的崇拜,从永乐年间一直待续到康乾盛世,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主殿名称的演变,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武当文化、太极文化对历代帝王们的精神支撑。从朱棣时代的奉天殿,到嘉靖年间的皇极殿,再到清代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奉天承运,皇建有极,太和九州,天地间的和谐大美,成为了数代君王们的治国理想。

公元l535年,为了便于自己举行斋醮仪式,明嘉靖皇帝在钦安殿外设天一门,与武当紫霄宫天一池遥相呼应,取义“天一生水”。大明王朝二百多年间,人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祈求着这座大山的护佑,或许只有身处其间,才能体会世人对天地是何等的敬畏,无论《大明御制玄教乐章》能否重现世间,这都是人们面对浩荡天地而内心激荡的一曲赞歌。

公元l703年,经过漫长的沉寂后,康熙皇帝为武当金殿手书“金光妙相”,三十年后,乾隆皇帝为故宫钦安殿手书“统握圆枢\。 【采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王子林——

“圆枢,就是天的中轴,他掌握着这个中轴,那么实际上他就掌握着紫禁城的中轴,紫禁城的中轴也就是全中国的中轴,天轴在不断地旋转,所有的星都绕着天轴在运转,那么真武大帝就掌握着这个天

轴,所以说他的作用非常之大,那么这尊神的地位已经尊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了,它就成了紫禁城的保护神,也成为明清皇朝的保护神。\

(道教音乐《三清宫》)

古汉语中的“和”字,最初的含义为乐器,音乐调和着欢乐和忧伤,梦想和现实,音乐也和着一个太和九州。

六百年的韶华乐章中,这座承载着朱棣和他的事业后继者们精神寄托的圣山,与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北京紫禁城,都曾经是这个国家最神秘最神圣的所在,仙音瓢渺中,人们用音乐向这座大山倾诉着自己生命的梦想。

隔着千百年时空,山水的法度万象,天地的大道显隐,从未停止与我们的回应。

第三集:众妙之门

引言:雨后,武当山陆海奔潮,恍若仙境。古往今来,无数的帝王和他的臣民都相信,这里就是神仙的居所。他们一次次来到这座大山,期望自己的生命,能与天地一样长久。

这也许是逐梦的入生,终点恰是回到起点。在无数次循环往复中,长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每天清晨,王道医都会带徒弟去采集草木上的露水,他们称之为天河水,用这种水调药是武当道家的秘传,或许今天的人们看来,这更像是一种仪式,然而,千百年来,身处于这座大山的道人们一直都在寻求巧到天地灵气的秘法。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天河水就是指天上的露水还没有落到地上,那叫天河水。它最早是源于那个扁鹊,说那个扁鹊曾经跟长桑君,跟他在学习的时候,由于他非常善待长桑君,所以长桑君为了报恩,就给了他一种药,这药告诉他,我给你这个药,你要用天河水——叫上池之水把药吞下去。”

传说中,当扁鹊用天河水服下药后就具有了透视的功能,所以他的医术才变得神奇,在敬天敬神敬自然的时代,道人们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道家一直是这么主张的,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天是跟道最接近的,那天下来的水是最洁净的,所以说你要是饮了上池之水,这个天河水的话,那你人,你就变得洁净了,按照老子的话来说,叫涤除玄览,就把体内的那些污垢的东西,那些浊气、秽气、污气全部能够洗涤掉,所以他特别重视这个天河水。\

今天,科技的发展不断告诉人类,世界很大很奇妙,我们只窥得一二,而这座大山流传至今的传说则构筑起一个真幻交织的世界。 史料记载,南北朝有一名叫刘和的武当道士,能够一天往返三四

百里地,为百姓采药治病,山高林密,健行成了武当道人一个很特别的本领,毒蛇猛兽,让采药治病成了修炼的必须,这些在道人看来似乎很平常的技能,在常人乃至帝王眼中都具有了某些神秘的色彩。传说中的医道圣贤早已无处可寻,但道人们口曰相传,武当果真有一个长生的秘方被代代珍藏,传说中它不仅可治百病,而且药到病除,无病之人服此药,可延年益寿,所以道人们将它称为神丹。 【采访】武当山道入——

“清朝顺治年间,据说皇姑,就是皇帝的姑姑病重,天下的这个名医,甚至太医都治不好她的病,那么就听说武当山的道医医术高超,那么就请了曾和宗道长到了皇宫,把这个皇姑的病给治好了,那么他用的药是什么呢?就是八宝紫金锭。”

关于八宝紫金锭的传说,王道医早听闻了不知千百遍,史书记载紫金锭在中国传统药方里又被称为万病解毒丸,它解毒的功效甚至强大到可能解河豚的剧毒,查阅清朝大内的成药和药方,可能清楚地看到,太乙紫金锭已成为宫廷常备

药。当王道医随手写下对八宝紫金锭的所感所想,他对这味药,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怀疑,三十年的时光,竟沉淀出一个似乎很不现实的想法一自己是否能配制出传说中的八宝紫金锭呢?这个想法一旦萌生,就像是私酿了一坛美酒,风雪不能将它冰冻,时光只能让它更醇香诱人,每每细细思量,他总想付诸现实,但如同一个行者打点行装准备远征,却总在开始时就发现前路错综复杂。 【采访】武当山王道医——

“做八宝紫金锭或有些养生丹,很多的药都是借用天气的灵气,五行星旺的时候,就借用它的气,这是和一般世俗医生制药上的一个不同的特点,它强调了时间,强调了天人合一,说人也是自然之中的一物,所以说生存都是靠自然之气,他才生存。\

王道医很明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药方,明代时武当山是皇家道场,各种秘方属皇家专享,清代时秘方又成为道人们谋生的依仗,八宝紫金锭代代单传,到现在完整的药方难觅踪迹。老道长们说八宝紫金锭最初的起源可能追溯到东晋,一个叫徐子平的隐士来到武当,弃官修道,寻医问药,当时的紫金锭只有九味中药,且以治疗金疮、跌打损伤、解毒为其特色。王道医决定先从这几味药入手,开始这一浩大的制药工程。

浩瀚八百里武当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药材宝库,一直吸引着众多的仙家名人、医道圣贤。史料记载,明代医圣李时珍曾数次登临武当,居住在黄龙洞内。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武当山近四百种中草药。 这是一项从一开始就可能预想其艰辛的工程,看似简单的几味药,其采摘的时间、地点、天气和季节,直接影响到药材的纯度,采集完的药材晾晒的方式,制药的时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稍有差池,药性就会大减,正因为制药过程的诸多未知,武当的道人都会遥拜最高峰金顶,希望得到天地的启示与回应。数千年前的道人们更是笃信,如果能在自然界找到某些神秘的物质,把它们调配在一起,在调温中融合,能够变成令人青春永驻的仙丹。

【采访】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卢国龙—

“他有这样一个思想逻辑就是,我是我父母生的,那么生命的链条无穷地追上去,最初发动生命的源头是什么?修炼内丹,道家追求长生,是要找出这个源头,这个源头既在远古,又在我们自己本身,我这个生命才能不断地传衍下去,

传续下去,那么我所修炼的就是要固住那个根本。” 那么什么才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永久动力呢?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当你占有某种物质的时候,你跟这个物质本身会发生感应,那么外丹其实它的很核心的一个原理就在这里。就是说,中国人认为人的生命不如树木的生命长,而树木的生命不如石头的生命长,那么这里边他就会发现,那我就要占有什么呢?我最好是要让我的生命来占有这种石头的特性,所以最初的外丹其实全是矿物质中去炼的。\ 正是皇室对长生的无限向往和盲目崇拜,烟熏火燎的炼丹活动一直持续了数千年。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就曾特派亲信到武当明察暗访,寻找长生的药方,汇集成著名的《卫生简易方》。

现代科学证实,人体组织中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大多数元素,为保有生命的活力,人体需要一些金、银等矿物质的微量元素,历史记载,八宝紫金锭中就含有包括珊瑚、贝类等众多的矿物质成分,然而对长生的渴求,使得炼丹家们早已逾越了对金石适度进服。早在晋隋时期,矿物药养生达到顶点,服食五石散几乎成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时髦。神话与科学之间的高墙始终矗立,鲁莽偏执的探求不能延年长生,反而害人送命,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往往是蒙昧催生智慧。

【采访】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卢国龙— “他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修炼,就能够提炼出天地生化万物的、最初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源头,服食外丹、金丹,其实他要服食的是天地造化万物的生生不息之力,当这样一个力融化到生命当中的时候,生命才有可能健康长寿。\

史载,金丹服用以后,轻则慢性中毒,重则立时暴亡,唐代就有七位皇帝死于服丹。今天,武当紫霄宫内仍供奉着唐代药王孙思邈,史料记载,在武当隐居的日子,药王写出了医道经典之作《千金要方》,但他另一部名为《丹经》的著作,其中“伏硫磺法”篇章已有类似火药秘方的记载,历史一再证明,谬误和失败也可以成为通向真理的起点,无数道徒抱着宗教的热忱,通过不懈的炼丹实践,开拓了原始化学、医药学和养生学。关于此,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给了积极的评价: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发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中国古代那个‘医’字的写法,它下面恰恰有两种写法,一种底下是那个巫字,其实跟道教也就很有关系了,就是后来到《说文解字》里面它解释‘巫’是说,两个女人围着火堆跳舞的意思,那么这个就跟古代的这个巫术它就有一点关系。\ (伏羲女娲交尾图)

这幅汉代名画则更形象地解释了巫字,图中伏羲持矩,女娲拿规,掌握了规矩就是掌握了天地之道和宇宙奥秘,就是通晓大道的仙人。

炼丹术虽然失败,但道家却从此通彻了人与自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开始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任何一个脏器失衡,都会累及其它的脏器,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人体阴阳失调。

这是王道医从道教导引术中提炼出的一套养生功,名为八段锦,它可以帮助人们能经活络强身健体,其实对于医家而言,自有医书以来就已经把导引、行气等作为治疗手段,其中最早和最先成系统的当属禹步和华佗的五禽戏,当今紧有名的则是易筋经。 【采访】世界养生大会秘书长郑志坚——

“世界卫生组织的许多专家们已经发现,这些年已经发现,影响人类健康与死亡的疾病谱或者死亡谱呢,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以前已经大不同了,比如说现在影响我们人类健康、尤其是都市人健康的常见病,像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这几种疾病是目前社会上最常见的疾病,但是世界卫生组织也发现,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什么好像是遗传或什么,而常常是由我们现在人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好还是更糟?我们在名利大道上一路疾行,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被远远抛在身后。

【采访】世界养生大会秘书长郑志坚——

“其实道家这个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体系,它整个文化的概念和现代的我们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我们重要关注的预防医学的体系是

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预防医学在西医上叫预防医学,中医叫什么呢?叫治未病。”

这是武当山金顶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建筑,名为皇经堂,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29年重建,大殿的阑额、隔扇上浮雕着众多道教人物,反映出清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或许正是因为它的神圣,在道人们的口口相传中,皇经堂成为了八宝紫金锭最初的诞生地。史书记载明嘉靖年间,武当道士曾抱一研制出八宝紫金锭,此时的八宝紫金锭已多达一百多味药,其中,皇家专享的珍稀药材居多,仅南洋地区进贡给明朝皇帝降真香一项,每年耗费上万斤。 不知不觉中,冬天悄悄来到,王道医的八宝紫金锭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然而让他遗憾的是他并没有配齐传说中的一百零八味药,道人们相传,当年的一百零八味药,要分成不同的八份放在武当山方圆八百里的八大宫加工炮制,配方时要根据甲子做年、月、日、时推算,并针对不同年景,不同月象,不同节候,不同气运将八味主药的先后顺序、多寡剂量不断变换,以此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那是600年前人与天地的一次近乎完美的对话,道医道药与天地阴阳五行思想的交融曾经达到了它们理想中的巅峰。

【采访】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卢国龙—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家的养生里面,始终啊包括从外丹到内丹,它都有同样一个逻辑,一个叫做顺则生人,就是顺应自然本性,他会生生不息,生化万物,一代换一代;那么还有一种道家的修炼,叫做逆则成丹,逆则成丹,要反

生,火可以反生木,水可以反生金,就可以让人长生不老,或者保持生命的生生不息。\

现在,一切诸事具备,王道医和徒弟们开始做最后一项工作——制药。当年,金顶皇经堂是负责八宝紫金锭炮制的秘密之地,八大宫送来的药,验收集中后,就在高临悬岩之上的总坛进行最后加工,研磨好的药粉,由专职道士用提前预备好的天河水滴入药粉中,轻滴慢搅,再以大中小不同容量、造型的楠木模子装进药泥,待水气挥发到一定程度,就打开模子,剥出锭胎,滚以朱砂,以金箔包裹装入特制的宝匣之中。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王道医的八宝紫金锭终于成药,三十多个春去冬来,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这一刻,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生活重归平静,梦想的完美与现实的遗憾让他不由得怅然若失,无论自己所制的八宝紫金锭药效如何,人生的心愿总算得以了结,他将制药过程汇成一本医书,留与后人借鉴,这一刻,王道医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采访】武当山道人王道医——

“神仙出于道家,它无非就是一种心理影响生理的一个过程。何为心理,你像我们常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在七情六欲,在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来源于精神这方面,你放开了这些东西,就是一种心理上的一个解放、喜悦,你心理的摧残都好了,你的五脏六腑不受到伤了,他自然就平和了,所以说呢,他的生理自然就得到了和谐这种永恒的调节。”

事实上,那些所谓的仙丹,治疗的都是我们的心病,千百年来,外在功名诱发着人们对生命无尽的贪念,却偏执地疏忽了一些简单的根本。

韶华易逝,人生苦短,天地万物间,我们的心是否合乎自然大道?也许,保持生命永久活力的奥秘,一直都在我们自己手中。

第四集:阴阳圆融

引言:致虚极,守静笃。在老子看来,致虚守静的心境,是真正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根本之道。在他们的世界里,清晨的钟声敲醒沉睡,是“开静”,黄昏的鼓声收敛杂念,是“止静”。一天之中,他们合着自然的节奏休养生息,以求人身小宇宙与天地问的对话,达到阴阳圆融的和谐境界。

每天早上,在去金殿给祖师爷上香的路上,卢道长都会顺便学学西班牙语。

几年前他就是这样学会了英语,他还想学习法语、德语,乃至其它更多的语种,以便自己能向更多的人介绍这座美丽的大山。从22岁来到这里,他已经在武当生活了15年,现在,他负责武当山金顶的道教事宣。

给祖师爷上完香后,一天的修行就从卯时开始了。 。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卯时是指的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叫天门开,天门开就是——翻译过来,其实无非就是天亮了。那么天亮了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天地之间的阳气全部都升起来了,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人们要出来,就是一定要起床,一定要工作了。所谓人与自然的相合是什么呢?就是当天地的气机都起来的时候,你自己人的气机也要起来。”

而道人大多会在此前的寅时起床,因为这个时辰适宜仙家所推崇的“寅时漱玉精。”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就是我们口中啊,有那个津液,这个津液叫琼浆玉液,这个你要经常地去漱它。漱有两种,一种是把舌头伸出来,伸出牙齿的外面,这个嘴唇在里面,这是一种;还有就是在牙齿的里面搅动舌头,这样满口生津,琼浆玉液,要给它缓

缓咽下,咽下之后于什么呢?要滋润那个肾精。”

这是一种因循了几千年的生活,在道人们心中,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苏醒,阳气生发,自身的欲念也会随之生发,此是时静坐修炼可以保养精气神,屏弃一切凡尘杂念,虔诚其心,一心向道。那么为什么道教认为天地时辰的变化会影响自身呢?

在早期中国古籍《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天”字的—天,从一,从大。在早期的象形文字中,天字是一个人张着四肢,这是一个大字,但是其上加画了一横,代表人头上的天。甚至在很多鼎文中,天字就是一个人形,在道教信徒的心中,人有耳目,天有日月,日月也就因

此成了天的耳目,人有血气,天有风雨,风雨也就成了天的血气,人有胆肾肝脾,天有云气风雨雷,云气风雨雷因此成了天的脏器,依此类推,风雨寒暑是天的四种情感,三百六十五日是天的骨节,八方加中央是天的九窍,春夏秋冬是天的四肢,金木水火土是天的五脏,圆形的星空是天的头,方的大地是天的足。当物理性的世界完成了身体性的改造后,人生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说法似乎也变得生动而玄妙。 【采访】武当山道人卢道长——

“做天上神仙的前提条件,先要做好人间神仙,先要做到自己本身身体和大宇宙的和谐,你这样搞,才能度人才能成道,才能社会更和谐,因为整个社会和谐了,人人都和谐了,人人都是人间神仙,你这个修道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种对人与自然对应关系的有趣说法,在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中还有更奇妙的阐述,《黄帝内经》甚至认为人体呼吸与天地的运行有规律可循,如果加以科学的换算,古人的一呼一吸是6.4秒,而现代入呼吸的平均值是3.33秒,也就是说,现代人比古人的呼吸频率快了近一倍。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呼吸越慢,人的这种生理的过程就越长。大家想一想那个乌龟就知道了,龟息法,它是非常非常缓慢的,所以它的寿命也很长。所以《黄帝内经》里就讲了,人要注意呼吸,叫50寅的呼吸方法,也就是说,如果你这个人你能做到一

呼一吸6.4秒,那你人就可以度过百岁乃去。\

那么,天地运行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呢?距今l000年前,一个叫陈抟的隐士到来了武当,在洞察世间万物变化的奥秘后,他留给世人一张双鱼相交的图案,后人将它称为太极图。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一

“中国的道家,最核心的道理之一,这也是武当太极给我们的一个最深的道理,就是阴阳之间的平衡,什么是阴阳呢?其实我们看阴阳鱼这个太极图,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它的分割呢,不是一个硬邦邦的直线,而是柔和的曲线,阴阳是一种流动,阴阳是一种变化,阴阳也是一种相克相生之间的平衡。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也忽略了这种阴阳的道理了呢?”

古人看山川万物,发现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地一片温暖,此时朝阳的地方更加明亮,因此便形象地创造出“阳\字,而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大地重归寂静,所以便创造出“阴”字,形象地说明了阴阳与日月的关系。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一

“人在社会角色中就应该过这种太阳下的生活,像太阳那样去发光发热,承担职责,但是大家看月亮呢,月亮没有哪两天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天天在变化,圆满到极致就开始清减,清减到月牙,又开始丰盈,日复一日的变化,每天都在让你思考什么叫月有阴晴圆缺,跟人有悲欢离合一样,这是此事古难全的,如果想明白这一点,月亮给人的是平常心,它让你接受、适应,让你有一种宁静和辽远。”

去年卢道长就读武当道教学院的研究生,他将毕业论文定为《论道教内丹修炼的现实意义》。根据天人同构的阴阳和谐理论,是否可以从人体本身的运行规律中找到生命持久的解吗呢?这就是道教的内丹养生说。长久以来,道教的内丹修炼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在以治炼金属物质为内容的炼丹术以失败告终后,道人开始以人身作炉鼎,希望经过修炼,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内丹,内丹修炼的终极境界,老子比喻为复归于婴儿,因为婴儿虽然骨弱筋柔,但握力十足。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那么这个手指啊,它是这么握的,我们打开手指一看,你会发现,拇指它压的是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叫少府穴,这个少府穴是心经上的穴位,心是主神明的,所以这个压的这个穴位,那就是说,婴儿啊,他那个神气他没有丧失掉。可

是后来,我们都知道,人临终的时候那叫撒手而归啊,那就是什么意思,就是神气握不起来,神气丧失了。”

书中老子列举了婴儿的诸多特征,虽弱小,但虎豹豺狼不去伤害他。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他(老子)就是希望说婴儿的状态是一种人类小时候圆满的状态,那么后来慢慢长大这后呢,身体发展是一回事一凸思的发展,欲望的发展就不能控制了,所以到最后造成的困难都是你不当的欲望造成的,那你修炼的时候呢,如果回到婴儿代表什么?你很少欲望,很

少多余的欲望,就是生命内在本身就有它的圆满的基础,因为它本身无所求,无所求就无所殆,无所殆就不受伤害。\

雪后初睛,道人们将自己的心愿折叠进一个个金灿灿的元宝,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供奉给神灵,日子就这样在年复一日的重复中平静度过。人的生命应该怎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和谐,是道家修炼的永恒话题,而恢复到婴儿状态,也许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

每天中午,卢道长都会打坐调息,此时为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与午时对应的器官正是心脏,修道之人认为,阳气最旺的时候,阴气开始生发,为天地转换之际,如果此时打坐调息,进入似睡非睡,半梦半醒之间,不仅可以修心养性,还能感应宇宙天地的能量,甚至悟得天机。

【采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曾仕强——

“科学已经证明,当你的脑波能够自己调控的时候,你就可以了解什么叫静坐,因为它脑波会变化,它频率会变化当你醒的时候,你是很难跟宇宙波合一的,当你睡着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跟宇宙波合一,可是在半醒半睡的时候,我 们的频率正好跟宇宙波是合一的。” 史载,元未明初,武当天乙真庆宫的修建者张守清道长就曾27年不睡,靠打坐得以休养生息,最终在悬崖峭壁之上构筑了一个人间天宫。如今石殿内,五百灵官安详静谧,仿佛从未停止向世人讲述曾经的过往。

在玄武神的深邃目光中,无数的修道者体会着打坐时人体所能感受到的奇异变化,这似乎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而开启这扇大门的密码却来自一个简单的比喻。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人固然需要运动,因为人是动物。但是呢,如果你只有动而不能静的话,你怎么可能思考呢?如果你不能思考的话呢,你怎么能发现周围的人地事物、各种真相呢?所以道家很喜欢把心比喻为镜子,镜子一定要平,平静,它的镜子必须非常干净,没有各种杂念,它才能够发挥镜子的作用,对于任何事情呢就要像镜子一样,一照就照见真相,你就不会上当受骗,所以道家讲和的时候呢,需要经过训练,不是光是那种天生一种和谐状态。”

700年前那个把信仰坚定地构筑在南岩绝壁上的人,是否正是悟到了其中的真谛,如果不是一个虚静的世界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又怎能度过27年的漫漫长夜。今天,当朝拜者拾阶而上,远方是一片洁白的世界,在白雪的覆盖下,南岩宫庄重而沉静,而它的缔造者张守清,却在宫殿建成后隐居山林,从此著书立说,不问功名利禄。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一

“人在被各种的欲望在催动着或贪婪,或愤怒,或烦恼,这个时候就像水有泡沫一样,你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也看不见内在的心灵,所以人的精神一旦安静了,就叫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间万物之静,人能安静的时候就能看得清,看清

了以后就知道怎么样去调节,所以人跟世界是需要平衡的,人跟自我的内心,包括精神跟身体也是需要和谐的。” 【采访】(英语)武当山道人卢道长——

“所以武当山必须有一个水神坐落在此,有了这样的神,我们就能达到一种平衡,像这样达到平和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我们的身体,如果打破了阴阳??阴阳必须达到平衡,这很重要。前面的金殿修建于明朝,它是在北京建造的。”

暮色苍茫,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这座大山回归宁静。多年来,卢道长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迎来了夕阳。此时天色渐暗,为一天之中的酉时,是道人们给祖师爷上香贡饭的时辰,在道人们心中,酉时为天地的气机闭合之时,人的身体与日

月的运转遥相呼应,彼此消长,起承转合,而当阳气慢慢消退,阴柔之气相生,应虔心祷告,祈求天地的指引,在晚课的鼓声中,他们反省着一天的得失,希望能平静身心,修成正果。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酉时呢,它所对应的是一个,它对应的一个动物非常有意思,又叫做鸡时,那么就跟那个家养的小鸡是一样的,那么鸡时是什么意思呢?它就告诉你,这个时候鸟是归巢了,甚至家养的这些像鸡啊这些也要归窝了,那么呢这个时候人也要收收心了,也要回家了。那么人——从修炼的人来讲,他也要整个地把大门合起,就是把对外的门要关上,一定要向自己的心灵深处走去了。”

夜色下,这座大山收敛起耀眼的光芒,静静等待长夜的来临,道医认为,酉时养肾,他们认为肾是脏腑阴阳之本,生合之源,它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肾虚则容易头晕、耳鸣,为了补益肾气,他们有一个简单的习惯,临睡之前应双手掩耳,用手指轻轻敲击脑后枕骨60下,此时耳中犹如鼓声不绝,故名亥寝鸣天鼓,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万簌俱静的时候,山里的道人都会用陈抟老祖传下的“蜇龙功”入睡,此时,身体安静,没有思虑,呼吸深、缓、匀、 长,甚至不觉呼吸的存在,达到物我两忘,混混沌沌,与天地融为一体。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子时啊,刚好是有一个经是叫做当令,或者说,拿现在的话叫出来值班,这子时是什么经呢?叫做胆经,那么丑时是肝经,那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在子时跟丑时这个时候,刚好是胆、肝胆、肝啊排毒的时候,排泄毒素的时候,那这个时候,就要在深度睡眠当中你才能完成。”

今天,当夜幕降临,却有无数人因为失眠而焦虑,人们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通道被阻塞,其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所以让我们学会放下,放下身体和心灵的负累,让生命在晨钟暮鼓的轮回中休养生息。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一

“人生会遇到很多事情,不管你欣喜若狂,还是你伤心欲绝,不管你是家国使命,还是你的个人一己悲欢,你都要经历一些事情。这样的经历如同风来梳竹,如同雁渡寒潭,它来的时候声音很喧嚣,影子很清晰,但它会过去,一个人事来心如现,来了这件事你就要面对它,你就要解决它,但是事过去呢,事去心随空,只有把心再次腾空,我们才能够装下新的事情,才能够不断前行。\

我们的现实世界与精神领地,既有重合也有分离,也许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也许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生命价值的规律。

日月光华中,深邃宁静的大山,蛰伏在天地神灵的护佑中,等待着一个新的轮回。

第五集:因天之序

引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季节的交替轮回中,生命的自由价值,昭隐在自然大势中。

顺应它,尊重它,静思它,体悟它。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因天之序,无为而无所不为。

春日的清晨,紫霄宫的道人们在准备着一天的斋饭,此时乍暖还寒,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道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自然中的任何变化,人体都必须调节适应。 杨道长在这个春天播下花种,没有了尘世的牵绊,整日与花草为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春天,对于他来说,时光的流转早已没有了长短之别,只有季节的不同。

曾经,在那个没有沙漏,没有钟表的时代,道人们只能依靠星移斗转、晨曦暮霭来确定时间,他们必须调动自己全部的器官来参悟这个世界,因此,他们也许比我们更敏锐而深刻地体会到,春夏秋冬循环交替的力量。

【采访】武当山道人杨道长——

“它可以做茶,你看他们用那个茶叶,做玫瑰茶,都是用这个。它这是一个大自然,你要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它都是比较合适一点,天地合一嘛。\

伴着采茶姑娘的歌声,生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舒展着,这也是一年中最生机盎然的季节,在自然光影的明灭中,生命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从树杈在四季风雨的变化上,我们开始了解那深藏于内部的气血变化。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中国传统文化里它有很多地方实际上是靠打比方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比如说这个春字,春字在《说文解字》当中以及《释名》当中都认为春‘蠢’也,就像那个‘蠢’字就是有几个小虫子,以三代

多嘛,三个小虫子,然后呢,这个是代表什么呢?春天的生发之机就像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一点点地生发起来的。”

《黄帝内经》中这样说到,春季白天的阳气来得比冬季要早,夜晚会迟,所以春天宜早起晚睡,春天属木,木为肝,春天应注意养肝,让肝气舒发,精神愉悦。这是一个借助大自然外部的生机,去激发人体内部生机的季节,它鼓动生命 的活力,进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动。

当知了鼓噪于庭前,夏天携骄阳如约而至,杨道长会到山里摘一种武当特有的树叶,当地人称它为神仙叶,用它能做成一种叫神仙粉的消暑佳品。

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很久以前,武当大旱,百姓颗粒无收,真武大帝于是将天庭里的一株树种撒入武当山脉间,不久,山上就长出了一种独特的植物树种,真武又托梦给百姓,先将树叶用开水搅拌,再用草木灰水点浆即成凉粉。

如今,每到夏天树叶成熟,道人们都会前来采摘,希望能借此身心舒展,好似神仙一样逍遥自在。夏字的小篆上面为页,古代读(xie),中间是两只手,下面是两个脚印,代表两只脚,这是一个象形字,似乎在告诉我们,夏天太热,我们的头、手、脚都露在外面。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夏天叫养长,你不要去怕太阳光,叫无厌于日,好多人,尤其现代人,一到夏天,天气一热了之后马上就躲在空调房间里,这个是

不好的,应该是自然乘凉,你不要去讨厌那个太阳光,也不要吃冷的东西,吃得太多了之后,有伤脾胃。”

每个夏天,蝉要经历生命的一次转换,夏字在甲骨文里面像蝉字,用蝉来代表夏天,意寓这是一个天地万物能量发生重大转换的时期。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夏天是一个天地万物之能量发生一个重大转换的时期,所以夏天在养生的当中,实际上他(古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夏天你没有养好的话,你在万物生长的时期你没有转化好的话,有可能生命会出现极大的变故,甚至在《黄帝内经》里都会说,如果没有养生养好的话,甚至到冬至那天你就会生大病。\

《黄帝内经》中,将夏至和冬至比喻为一天中的午时和子时,也就是太极图中的阳极和阴极。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那么夏至的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就叫作夏至易阴生,所以天地万物之间的生长变化为什么会在夏天突然出现这种类似蝉的飞跃性的变化?实际上就在夏至之前可以说万物都处在生发的一个阶段,所以是开花,然后等夏至这一天开始易阴生,处在变化的一个集中点上。”

夏天,在道人心中是一个主散的季节,经过了一个春天的生长,如一个少年步入了青年,此时,应纵情自然,逍遥山水,无厌于日,

不要拒绝阳光的炽烈,让身体自然发散,经脉畅通,如鱼儿在水中畅游,如荷花随风摇曳,焚香抚琴, 品茶论道,于自然中感受万物蓬勃生长。

我们的祖先认为,夏天主心,所以更要放下身心背负,心无所赘,只有让身心畅通,秋天的收获才能足可期待。

当桂花盛放于枝头,如火如荼的夏天已经过去,南岩宫被红叶尽染,道人们信步庭前,眙然自得,这座大山经历了春夏的浸润,变得厚重而从容。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副教授 曲黎敏——

“古代的秋字写得非常有意思,它就像一个火盆把虫子全部烧死了,所以你会发现,我们一年四季,从汉字上来描述,这一年四季啊它非常有意思,春蚕蠢蠢欲动的小虫子,然后夏天是什么呢?是虫子的变化时期,而秋天是什么呢?秋

天大火盛了,把虫子烧死,但这种烧死有点类似于涅槃,就是说,你现在虽然死了,你是你为了再生,为了产生再生的能量而出现的。 ” 秋天是一个变化转换的季节,杨道长开始收获小院里的瓜果,秋天主“肺\,道家认为,因为阳气下降,人的抵抗能力也随之下降,这时要守护神志,不让阳气外泄,避免外邪的侵入,此时,昼夜温差较大,一天徘徊于不同的季节间,易受风寒,所以特别要保护好“肺”气。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大家都知道,秋天的时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一种肃杀之气,叶子也落了,所以我们人应该怎么养生呢?也要跟它相适应,我们人也要平和一些,我们的情致要缓和,因为这个时候有一种肃杀之气,从养生这个角度来说,你适当地收敛,要收敛,但是也不能太过,所以总而言之,秋天一个字叫作养。\

当太子坡的桂花香飘武当的时候,正是黄精成熟的季节。《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黄精——补精气,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所以,每到秋天,杨道长都会用黄精做一种武当道人世代相传的养生佳品。现代医学证实,黄精对治疗肺结核、癣菌病、老年寒热虚损、食少体弱、筋骨不坚有较好的疗效,在道人的眼中,黄精还是辟谷的佳品,追寻道教养生的缘起,就是一部全面调动、开发人体潜能的历史。从先秦到现在,他们用各种方式来应和天地的节奏,道人虽不懂现代营养学,却已经意识到,人体负荷过重所带来的疾病威胁。从另一个角度看,辟谷或许是在做减法,它帮助我们的身体实现良性循环。 【采访】武当道人杨道长——

“这些东西也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随便,人一生没有一定的那个(规定),它都是随时随地它都可以千变万化,都死板教条的那就办不成。\

多年来,杨道长会根据身体的状况,选择是否需要服用黄精来辟谷,黄精的做法也因人而异,大多时候,杨道长会将黄精除去须根蒸

一日,取出晾干,晒一日再蒸,经过九蒸九晒,用微火烘干后研磨成粉,加上蜂蜜,便成了补气益神、 延缓衰老的蜜蒸黄精。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按照现代科学来说,这辟谷是有道理的,它至少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叫排毒,人体内你不吃粮食,那么你这个肠胃当中的毒素给清清除掉了;第二个作用叫夺气,什么叫夺气呢?就是人在辟谷的状态之下,它靠的是什么?我们

古人把它称为是气,这样就激发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无论辟谷是否是养生的法宝,它带给世人的却有另一种深意,所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许我们越来越需要保持内心的朴实和平和,来面对一个灯红酒绿的浮华世界。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于丹一

“见素抱相,少私寡欲,我理解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就是酒、茶、咖啡、各种饮料,我们都去尝试,我们这种生活其实都不要放弃,但是一切要适可而止,真正要作为自己恒常饮料的,还是清水一杯。其实人能够守住朴素,然后又能够看清并且享受当下的这种潮流,我觉得这是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自然的报复曾经无情而严峻,也许正是人类无穷尽的欲望和过度的索取,使得历史上灾难迭起。几千年来,中国人抵御瘟疫的历史虽然艰辛,却也极大地促进了古医药学的演进,直到今天,武当的道人们仍用一种古老的方法来消灾避难。

每年的元旦,杨道长都会和徒弟们一起做一种流传已久的药酒——屠苏酒。

【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

“这个屠苏酒啊,最早是华佗给发明的,后来在孙思邈的《千金方》里面记载了这个屠苏酒。什么叫屠苏呢?它两个意思,这个屠就是屠杀的意思,叫屠绝,屠绝鬼气,那个苏是什么意思呢?苏就是复苏,是苏醒的意思,是要复苏人气。”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它的名字与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医药圣者联系在一起。

据说由华佗在东汉末年创制,大致配方是将大黄、桔梗、蜀椒、白术、桂心等放入酒中浸制而成,由于瘟疫多发生在春冬之际,所以,曾在武当修行的唐代大医圣孙思邈,每到腊月,总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 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冬字的大篆,好像冬天用来捕获野兽的链球,《说文解字》中对冬的解释为“四时尽也”。这是一年四季的终结,然而,就在这白雪之下,新的生命正在萌芽。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比如说,这朵花,它如果说阳比较盛,花盛开,等到最后阴多的时候,代表它该枯萎了,它将来化作春泥护花去了,下一朵花出现了,所以,它在这样的过程里面,和代表说,每一样东西的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宇宙万物都是在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山河大地各有它的保持长久的道理,就因为它能够合于它那个情况的要求,拿我们人来说,你学老子就发现既然发现这种和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人就不要有太多的作为。”

一年之中,春是蠢蠢欲动的幼虫,是生命的开始;;夏是引吭高歌的知了,是从虫到蝉的生命蜕变;秋是孔武有力的蟋蟀,是生命的成熟;冬是虫子进入冬眠,开始新的一轮生命孕育。

四季交替中的生命演化,是否也与人类身体的运转有着某种规律的契合呢?老子说,自然无为,顺应自然的规律看待生命,看似无为而无所不为。

【采访】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卢国龙— “无为的一个本来的含义,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要以我的意志去做,不要以我的经验判断去做,把我的意志凌驾在我要做的这个事情之上,在古代的时候,我一定要按照我的意志强迫这个水往上游,那么,这样的无为在道家就是反对的。道家所说的无为,万世万物都有它的本性,你顺着它的本性而为,这个就是无为。\ 古人说,酒以治疾,古人酿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用来入药,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特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

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经过一个冬天的酿造,杨道长的屠苏洒终于酿成。

农历除夕,道人们为新年的斋饭忙碌着,古人认为,食肉者勇而悍,食谷者慧而巧,清爽质朴的素食生活使人心境平和,内心自然而智慧。现代医学则认为,恰当的素食,使身体保持适度的弱碱性,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身体各脏腑的压力,减少癌症等致命疾病产生的几率。

经历了春华秋实的更替,这座大山变得格外生动而灵秀,天地像是硕大无朋的巨大熔炉,自然法则像出神入化的大师,演化了万物生灵的生息繁衍荣枯,浑然一体也浩荡万象。

蛰伏和消隐,生发与蜕变,开始和终结,相容相生,不见规律,却是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它宽广浩瀚,却波澜不惊,生命的自由价值浮沉其中,无比崇高,也无比渺小。

第六集:我心无法

引言:这是拳与水的亲密接触。水散之成气,聚之成冰。至柔时,如薄雾若有似无。至刚时,如坚冰之锋利。而太极拳舒缓时,似水之流动,连绵不断。发力时如水之喷发,无坚不摧。

当拳与水相融相生,便能周身无处不太极,一动一静皆浑然。

这是一场大赛的前夕,钟道长穿梭于弟子间,他是武当山全山武术总教练。新一届的国际传统武术节即将召开,谁将是合适的太极拳徒手呢?无论内功心法,还是姿态体式,武当内家拳法都给人以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感和唯美享受,自

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太极拳十三式,太极拳便与这座大山共生共荣。 明初,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他们奉张三丰为祖师,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如今,又有谁能代表武当向世界展示太极之美呢?这似乎是一个难题,再三思量后,钟道长决定挑选四名弟子亲自教导,仔细考查后再决定最后的人选。

【采访】武当山道人钟道长——

“我带学生都是这样,你在那边练,突然一个人站起来了,他眼睛不准看对方,突然拳头过来了,他马上要接得上,就凭感觉,凭练那个听力,练感觉,什么东西过来他都有一点前兆的,你去练那个感觉,如果说练得非常好了,他纯粹

是应变能力好了,自然应变,什么东西来了,他随时根据对方的来势变化,这就是意,意变,最高的境界的时候,没有什么形象,也没有什么东西,那就是自然应变。\

钟道长是三丰派第十四代掌门人,这次国际比赛,第十五代传人能否脱颖而出,一举夺冠,不仅意味着荣誉,更关系着武当太极拳的未来,所以,钟道长决定带弟子们去遇真宫朝拜三丰祖师爷。

独立船头,看远处山峦叠翠,金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钟道长不禁想起了自己刚入山时的情形,那时的他与这般弟子并无异样,师父教他习拳,带他诵读《道德经》。从此,上善若水,便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头。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上善若水’,大家都很喜欢这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美,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接着还有一句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好,水对万物都有利啊,因为所有人生合都需要湿气嘛,都需要水,然后,水跟万物都不争,比如说,有一条流水下来了,它遇到山,遇见到石头就绕弯,遇到坑洞把它填满,就是顺势而行、随遇而安的一种态度。”

水神玄武是这座大山的主神,水也是流动的太极。当年的张三丰顺着水路朝拜玄武神,又将授徒之所建在太极湖边。水早已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正是从体会水开始,张三丰通彻大道。于是,一代代的三丰传人,追寻着当年祖师爷的足迹,来感悟道的真谛。 (武当山遇真宫)

史书记载,这里是张三丰最初结茅授徒的地方。公元1412年,明成祖追慕张真人的风采,特意在原址为真人修建了一座宫观,因为渴望在此与真人相见,所以将其命名为遇真宫。它坐北朝南,地势平缓,辉煌时宫里共有二百余间殿宇道房。如今,岁月的侵蚀让它只留下东西华门,和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

采日月精华,汇天地之气——这是世人对太极拳的赞美,正因为它的精妙,超乎世人的想像,关于它的来源才有类似神话般的传说,有一种记载说,张三丰为宋代武当道人,云游途中,玄武大帝梦中授拳,醒来后偶遇劫匪,他随即一展拳威,从此名震四方。

也许是这个故事太过神奇,道人们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紫霄宫张三丰塑像前,有一幅墙画,描画了当初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故事: 一日,三丰祖师在山中修炼,看见蛇雀相斗,从中明了动与静、刚与柔,太极的韵味初现端倪。

探寻太极拳的起源,没有人能够给出完美的答案,从古至今,无数的修道之人,在典籍中找寻,在修行中体悟,可望能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参悟其中的奥秘。然而,一切仍是未知,又或许,先贤们早已用另一种方式解答,而谜底则蕴含于山水之间。 【采访】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

“我们说,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我们身边的、天地间的各种现象、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是修道者应该效法的,所以说练太极拳,在他起势的时候他要气沉丹田,那么这就很像水,

在保持一个非常平衡、非常沉静的状态下,一下静下来。人在练太极拳起势那个境的时候,我们要体会到水的那种平、静、轻的感觉。” 这是钟道长独特的训练方式,水中的阻力能有效锻炼徒弟们下盘的沉稳,同时手臂在水中推手,更能体悟发力时力道的绵长。 【采访】武当道人钟道长——

“如果是随便你这个练拳,没完没了地练那个拳,拳头打出去没有一个点,那是没有什么威力的,内家拳特别注意这点,以静制动,突然爆发劲力,闪雷霹,霹雳闪电一样,那个感觉——啪——这个感觉也是非常震撼的。”

发力时如瀑布飞泻直下,势如破竹,而平缓时如流水行云,绵绵若存。太极拳崇尚积柔成刚,要求修炼者如同自然形态的水,如此,既有源源不断的后劲,又有迂回曲折之本能。

太极拳家们将太极拳比喻为空气中的游泳,初期练太极拳,如站水中至项深,姿式变换要慢匀;中期练习,如浮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晚期则身体如在水上行,如临深渊履薄冰,而这种特殊的游泳,其奥秘在于对气的理解和贯通。 【采访】台湾导演李安—— 。

“气很玄,可是又很实在,小到个人的气色,你今天气色好不好,大到这个国家的气体、气势、气韵怎么样,都可以讲。我觉得儒、释、道都讲气,所以我讲气这种东西,对中国人的文化跟沟通,跟生活的体验是很具体的一种东西。”

让我们凝神聚气,体会气血在身体的涌动。气是道生万物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心灵与肉体密不可分的纽带,对于每一个生命来说,气是活力,气是重要而又特殊的一种能量信息。

雾中练习太极拳,钟道长希望徒弟们由水的另一种形态而参悟大道如气。在自然界,没有什么物质比水更加自由无羁,此时它散之成雾亦如道,存在于有形或无形间,它让人们领悟到练习太极拳时全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0q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