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

更新时间:2023-06-08 02: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总第141期)金融论坛

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

汪戎1,熊俊2

(1.云南财经大学,昆明650221;2.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昆明650091)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信托业恢复发展背景、动因和历次清理整顿情况,强调在缺乏信托传统的约束

下,正确合理的制度塑造和政策引导,让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相容,是信托业稳健规范发展的根本前提。

在对信托业发展现状剖析的基础上,明晰了信托业立足的根本在于信托制度及法理之上的比较优势,并指

出其将呈现出与其他金融行业高度粘舍的演进趋势。

关键词:信托业;演变历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1783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543(2010101—0086—0r7

一、引言

1979年10月4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亲自倡导和批准下,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创办成立,标志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全面废止的信托业正式复业。然而,信托业走过的却是一条跌宕起伏的发展之路,并时常陷入“异化一整顿一再异化一再整顿”的恶性循环之中,受限于是非功过众说纷纭的模糊状态,长期游离在人们的认识之外,至今尚未成为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的现代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由金融混业愈演愈烈带来的环境变化,信托业的一些深层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在业务操作和行业发展层面都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能对信托业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解析并客观评价,进而由其影响到对信托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准确把握的话,势必会对尚处于初级产业阶段的信托业的未来发展全局带来不可估量的不利影响。而且实践也一再表明,信托业发展水平与效率的高低,关乎到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安全。鉴于此,拟借中国信托业恢复发展30年之际,对其发展得失进行总结思考,明晰认识,扫除障碍,为信托业和谐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二、中国信托业演变之路回顾

(一)中国信托业恢复的背景与动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意味着中国迈向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新纪元。决定改革成败更主要的因素可能是改革次序和起点④的选择,而非改革速度。“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性改革思路,确定了由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基本路线,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减少垄断和管制,表现在:一是行政性分权,中央政府权力下放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二是经济性分权,以国企改革为出发点培养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就经济金融领域改革而言,金融制度变迁的要害既不是直接改变国有金融制度的产权结构,也不是由国家组建金融市场,而是激励足够多并具有谈判能力的新

收稿日期:2009—10—01,作者简介:汪戎(1954一),男,安徽泾县人,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

和企业组织理论;熊俊(1982一),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

济学和信托理论。

①起点是指首先改革的制度,而非改革的初始条件。 86

汪戎,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

金融产权形式的产生。¨]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在不立即改变与国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金融环境的前提下,从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寻找市场化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在为国家建立对外融资窗口探索改革手段与途径,以及为地方政府在分权制下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约束条件下,做银行系统不能或不愿做的事。在此背景下,新中国第一个涉及信托的政策文件于1980年6月出台。国务院在《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通知》中指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随后,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多份文件的鼓励下,各部委、地方政府以及银行热火朝天地办起了信托公司。于是,曾经在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销声匿迹的信托公司身负历史使命再次闪亮登场,并被赋予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等美誉,一度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鉴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信托业恢复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托制度的信用功能,引入具有一定市场调节功能的新因素,软化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旨在培育和发展市场化的金融力量,进而破解或绕过银行的条条框框以及资金规模管理,满足中央政府推进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政府、中央有关部委和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显然,信托业恢复的初衷和本意并不是从国外引入和培育信托制度,发展信托业本身,因为一无多余闲置的社会财富;二无健全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三无信托理念及其文化传统。三者的共同缺失意味着信托业不具备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客观条件,这从根本上注定了信托业是被作为一种特殊的政策工具(即体制改革、对外融资窗口以及银行和财政之外的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出现并使用的。而且从制度内生视角看,信托业是在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不相容的情况下被“预设”出来的,是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地方政府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双重效应催生下的时代产物,是政府在权衡信托制度成本与收益之后做出的一种利益调整的制度安排,呈现出一种在路径依赖和政府多元目标函数下的“财政信托”或财政与金融交织下的“混合信托”特征,官办性质相当明显。显然,信托业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没有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制度供给大于制度需求的非均衡之路,最终反映的是上层建筑的意志。

(二)中国信托业的历次清理整顿:功能定位的初始错配与强制回归

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和相关准备,信托业“横空出世”,难免会对其自身的功能定位、经营模式、业务体系等行业特征的划分确定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导致主办部门和监管层总是把信托公司视为银行系统“拾遗补漏”的准银行来运营和监管,调控和干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自身也广泛涉足于银行、证券以及各类实业投资等领域,成了“混业经营”的全能型金融机构。不幸的是,信托业就是在这样的混沌中“扬帆起航”。在经历了其他金融行业都未曾有过的若干次行业性清理整顿之后,信托公司从鼎盛时的上千家演变为现在的不足60家,“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的历程,折射出信托业兴衰成败的速度在全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都是十分罕见的。

如果将2001年以来“一法两规”①的颁布视为是对信托业根本制度基础的重塑,那么,信托业可以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或相应地称为传统信托业和现代信托业。信托业历次清理整顿的主要情况见表1。

信托业历次清理整顿折射出的是,渐进式改革并不排斥认清问题之后的重整。制度变迁过程其实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每一阶段都决定了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制度状态的一个概率分布,同时每一阶段中进行的制度博弈往往都具有多重均衡。心1因此,某一阶段的制度变迁往往会对日后制度的演化产生深远影响,是路径依赖的典型表现形式。中国信托业“希克斯一卡尔多”补偿性质由正向负转变的过程②,无疑是对上述论点的一个诠释。例如,信托业的恢复发展在当时是一

①“一法两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

暂行办法》。

②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一希克斯改进。 87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种多赢选择,但时过境迁意味着对过去的重新审视。此外,信托业前4次以堵为主的治理均未能真正.化解信托业功能错位与定位模糊的深层矛盾,使其难以摆脱“治一乱”的路径依赖困境。直到第5次“推倒重来”,才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直接导致了传统信托业的覆灭和现代信托业的诞生,使信托公司成为以收取手续费或佣金为主要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接受信托财产和处理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近年来“信托新政”的实施,当属是对现代信托业制度重塑的一种政策强化和巩固。

表l中国信托业历次清理整顿概况

宏观经济

次数

调控周期

11979—1982\内容时期\信托业清理整顿起始时间将计划外的信托投资业务统一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和固定资产1982信托业清理整顿主要内容\

投资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2清理整顿信托公司现有业务并停止审批新的信托贷款和信托1983一19861985

传统信

托业

31987—19911988投资。严格信托业务规范并对各主办单位下的信托公司进行大量撤

并,手段模式与前两次类似但力度更大。

41992—19971993停止所有银行向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借,实行“资产

负债比例管理”,开始“银信分离”。

5先后出台“一法两规”,颁发新的信托牌照,第一次通过制度重1998—20071999

塑,强制性让信托业同归本源,开始“证信分离”。

现代信

托业

6实施“信托新政”,压缩同有业务、突出信托主业,不得开展除同2008至今2007业拆人业务以外的其他负债业务,周存财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实

业投资。

资料来源:根据邢成的论文“2007年信托新政:让‘蒙尘珍珠’重现光芒”(《经济导刊)2007年第7期)等相关资料整理得到。

实际上,信托业的清理整顿特别是“推倒重来”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稳步推进,信托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颁布,总体上确立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基本框架。随着“银信分离”和“证信分离”,一些原属于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被陆续划转剥离、压缩禁止,信托公司在不知不觉中“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当传统信托业在其历史使命基本完成时,随即发现身陷生存与发展危机,“重新洗牌”以确立新的发展战略与模式似乎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主办的信托公司而言,对其历次清理整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只会在金融效率与金融控制权之间做有限度的替代,可以为了控制权而牺牲效率,而不会为了效率而放弃控制权。”1信托公司违规经营屡禁不止甚至顶风作案,与地方政府利益驱使下的保护伞不无关系,毕竟信托公司的存在和运作,有助于满足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需求。然而,随着国有企业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当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的“鱼水关系”出现微妙变化,进而使得继续维持信托公司准银行混合经营形态,以及不断强化和扭曲信托制度投融资功能的成本逐步增大,直至超过中央政府的效用函数临界值时,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最大限度地消除路径依赖效应,让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由“受人之托、代人招财”转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避免信托业无序低效的冲击,并以此健全金融业格局,完善各行业之间的“防火墙”,也是中央政府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以新制度安排来降低传统信托业过高交易费用的理性选择。 88.

汪戎,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审视

(一)横向比:金融同业

选取若干代表性指标,将信托业与其他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截止2008年底,各金融业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2008年金融同业比较

资产总额(万亿元)

\\\比较行立\

银行②

证券融资规模①(亿元)769003534.9

9784.1

1554.5净利润(亿元)5834.2482.3120.7③106.5法人机构数(个)13310613054从业人数(万人)271.910.1322.8O.544.73.1,保险信托3.31.2

资料来源:kit据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以及行业协会网站或公开报道整理得到。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资产总额达50多万亿元,是当年GDP30余万亿元的1倍多,实力与规模已今非昔比,但银行“一业独大”明显,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大一统”单极化格局的路径依赖效应至今依然强大。金融业中,占比最小的是信托业,无论是从规模总量、盈利能力,还是从机构数、从业人数等方面来看,“话语权”明显不足。而且在金融混业趋势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围绕主业做强做大的基础上,不断将触角伸向原属于信托业专属的资产管理等领域,使其面临被金融同业不断蚕食的“边缘化”尴尬局面,整个行业面临严重的外部冲击。加之监管层对信托公司开设分支机构、异地经营、媒介宣传等有严格规定,与其他金融同业相比,发展受到严重的制度束缚。相比之下可以说,信托业要成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纵向比:信托业

由表3可知,信托业近年来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和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是近年来信托业发展的一个波峰,这主要受益于证券市场的火爆行情,整个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排除2007年巨大的非常规增长因素,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内忧外患”的影响和冲击下,虽然自营资产总额、人均净利润等有所降低,但信托业表现仍然可圈町点,例如:信托资产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不良资产率持续下降、信托项目数量及规模快速扩大等,可以说,信托业整体步入上行发展通道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不利的宏观背景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信托业的信托报酬率马基本上维持在1%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信托公司整体的产品附加值或科技含量不高,也即项目多为“管道”、“搭桥”型模式。换言之,以信托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确立,难以对信托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长效支撑,信托公司的综合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从这个层面上讲,信托业按照银监会的政策导向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专业

①融资规模此处仅为统一起见,银行业是指吸收存款,证券业是指上市公司融资额,保险业是指保费收入,信

托业是指信托项目融资额。

②仅指银行业主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

③通过公开渠道未能查询到2008年保险业的净利润,仅以保险上市公司三巨头(人寿、平安、太保)2008年的

净利润之和代替。

④信托报酬率是用信托业务收入与实收信托年平均余额相比,反映的是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中所获得的报

酬。 89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化资产管理型金融机构任重而道远。

表3信托业部分行业数据的比较

——~指标、、\李勿2008盆2007年2006年2005年

注册资本金(亿兀)53948l460407

自营资产总额(亿元)871912667565

信托资产总额(亿元)12284949534431935

信托项f1数键(个)8157358220411711

信托项¨规模(亿元)1555799256108

人均净利润(万形人)245.74397.44121.9248.72

资本利润率(%)14.53%24.02%7.30%3.15%

信托报酬率(%)1.06%1.26%1.1l%1.05%

不良资产率(%)2.87%3.35%6.14%8.38%

一I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5—2009)、《中国信托公司经营蓝皮书》(2005—2009)以及部分专业网站(用益信托工作室、信托法律网等)资料整理得到。

,此外,按照信托公司的经营性质或业务属性划分,还可以从自营业务和信托业务两大类别来进一步分析信托公司运营的基本状况。由于此方面涉及的事项和数据众多,在此仅揭示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根据《中国信托公司经营蓝皮书》,从自营业务看,自营资产主要分布在基础产业、房地产、证券投资和实业领域等方面,而自营资产运用主要有货币资产、信托贷款、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等类型。虽然受限于2008年证券市场的低迷,证券领域的自营资产分布和运用较2007年有所下降(即证券规,模和占比分别减少45亿元和3.88个百分点),但可以预计的是,信托业在金融股权和金融产品方面的投资将会与日俱增。因为信托公司在“信托新政”鼓励开展私募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业务的引导下,必将对此做出进一步的积极反应。一个佐证便是,2008年,信托公司中除了5家没有金融类长期股权投资外,其余44家均不同程度地持有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的股权。而且信托公司的投资种类基本上囊括了各类金融或准金融机构,如:包含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和创投公司等等,这些优良股权投资成为信托公司自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Ho从信托业务看,信托资产与自营资产分布相类似,主要在基础产业、房地产、证券投资和实业领域等方面,而信托资产运用主要有货币资产、信托贷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买入反售等类型。最近几年的数据变化情况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信托公司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经营的灵活性。例如:在证券市场低位运行以及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宏观政策指引下,2008年信托资产在基础产业的比重大幅增加,较2007年增加了1853亿元,占比提高9.21个百分点,而在证券投资领域则明显减少,2008年较2007年减少238亿元,占比降低5.91个百分点,这在为委托人获取稳定收益的同时,也成为信托公司防御策略的一种选择。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信托贷款与证券市场行情二者之间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也即在2007年火爆行情烟消云散之后,信托贷款在2008年随即出现大幅反弹,呈现出与其他年份相一致的高位水平,由2007年的3724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7042亿元,占比由39.22%增加至57.33%。由于信托贷款侧重于信托产品的融资功能,并且融资方式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具有同质性,占比过半的行业性信托贷款,甚至少数公司高达90%的运用比例,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以信托贷款运用为主、依靠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型之路的反复、艰巨和漫长。 90

汪戎,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

(三)基本认识

近年来,信托业呈现出“横向比差距大、纵向比发展快”的特点,并已逐渐成为金融业中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但通过制度重塑让信托业真正回归本源,以此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尚处于伊始阶段,仍需不断努力。

四、中国信托业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从国际信托业的演变情况看,有三条主线贯穿其中。第一,信托业从消极被动演进到积极主动;第二,信托业从民事经营演进到商事经营;第三,信托业从个人模式演进到法人模式。可以说,今天蓬勃发展的信托业经历了巨大而丰富的产业变迁。在信托业发达的英、美、日等国家,金融混业越来越明显,信托业务多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兼营,而不被信托公司所独占,并进一步发展出诸如信托银行等具有金融控股集团特征的组织模式,导致信托业的行业形态逐渐变得模糊化,信托业依托信托制度特征向其他金融行业融合的势头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信托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本质上应有契约属性,利用信托制度特殊的双重所有权,一方面可以对信托契约关系人的权责利进行重新分解和构建,另一方面可以将丰富的信托标的物与不同的经济行为相结合,特别是在以创新为标榜的金融业中,更是能将信托制度的灵活性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将信托业视为一种与其他金融行业高度粘合的“金融契约模式”,可能更符合国际潮流和信托的本质与特性。

信托业的生命力在于紧扣制度特征的全方位深度创新。对于中国信托业而言,应当遵循“制度一功能一定位一业务”的一般逻辑,在金融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展目标和方向,早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符合信托本质与特性的体制,夯实信托产业规模化、复杂化和精细化的基础。因此,对于年金信托、公益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私募股权投资信托等能发挥信托优势的业务,在按照行业内业务分工原则并将其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基础上,当属信托公司塑造专属业务和核心盈利模式的主攻方向。而为了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信托银行或金融集团控股公司则可能是信托公司未来路径演进的一个重要可选方向。

五、结语

中国信托业在冲破金融制度束缚、弥补银行信用不足、拓宽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及贡献不容简单否定。信托业始乱终治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制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再怎样强调也不足为过。在缺乏信托制度及其法理传统的约束下,通过正确合理的制度塑造和政策引导与扶持,使其与制度环境动态相容,无疑是信托业稳健规范发展的根本前提,必将对信托业路径选择产生显著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力量尚不足以成为信托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约束时,作为制度供给的重要主体,政府必须在营建包括培育市场、完善监管模式等在内的发展基础方面扮演主角。同时,政府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自身效用函数,加快职能和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等多项改革,多层次和更大范围地接受社会和市场的约束,努力将“诺斯悖论”冲突效应降至最低。唯有如此,信托业才能避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以及三番五次被清理整顿的历史宿命。

需要指出的是,信托业走过的曲折艰难之路,例如:市场基础缺失、功能定位不明、理论研究欠缺、制度建设滞后、教育投入不够、监管政策不利等,更多的是源于“摸着石头过河”经验不足所致,而非刻意为之。而且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几乎都遵循了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凡是与新制度“不和谐”的旧制度,最终都要被废弃,而不是反之,这就意味着渐进性改革路径选择错误并引致路径依赖而最终推倒重来的成本和影响甚大。因此,避免重蹈覆辙的一个经验教训是,信托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在于与银行等金融行业相类似的融资功能,也并非所谓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灵活弹性 91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投资,而是在体现信托制度及其法理特许价值和比较优势之上的创新。‘51只有在此基础上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行业多元化与个体公司专业化并存的互动格局,最终才能把信托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现实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旭昆.制度系统演化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J].浙江学刊,2004,(7).

[3]罗得志.民营银行:注定一条坎坷路[N].经济学消息报,2001-01一12.

[4]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2009年中国信托公司经营蓝皮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9.

[5]汪其昌.信托的制度激励约束最终决定行为选择:《信托法》八年感悟[N].中国证券报,2009—

04—28.

责任编辑、校对:陆为群

AReviewontheDevelopment

ofChina’STrustIndustryfor30Years

WANGRon91。XIONGJun2

(1.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

2.ResearchInsthuteofDevelopment,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background,causesandthereorganizationoftrustindustryinthe

pastforitsrejuvenationanddevelopmentofChina,theauthorshighlightsthatundertherestriction

oflackingtrusttraditions,thebasicpresuppositionforthestableandstandardizeddevelopmentof

trustindustrydependoncorrectandreasonableinstitutionbuildingandpolicyguidance,and

onmakeinstitutionenvironmentcompatiblewithinstitutionarrangement.Basedtheanalysisofthe

statusquoofthedevelopmentoftrustindustry,theauthorsmakeitclearthatthefootholdoftrust

industryliesinthecomparativeadvantageofthesystemitselfandthelegalsystem.Inthefuture,

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willcloselyrelatewithotherfinancialindustries.

Keywords:TrustIndustry;EvolutionHistory;DevelopmentTendency

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汪戎, 熊俊, WANG Rong, XIONG Jun汪戎,WANG Rong(云南财经大学,昆明,650221), 熊俊,XIONG Jun(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昆明,650091)云南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0(1)3次

参考文献(5条)

1.张旭昆 制度系统演化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期刊论文]-浙江学刊 2004(07)

2.张杰 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 1998

3.汪其昌 信托的制度激励约束最终决定行为选择:《信托法》八年感悟 2009

4.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2009年中国信托公司经营蓝皮书 2009

5.罗得志 民营银行:注定一条坎坷路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陈荆.CHEN Jing 中国信托业发展趋势分析[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

2. 王天恩.肖珊珊.WANG Tian-en.XIAO Shan-shan 中国信托业的困境与战略选择[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科学2007,29(2)

3. 宋玮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8

4. 郗英.王墨玉.徐前华 我国信托业发展瓶颈及创新定位透视[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7(7)

5. 陈岩.CHEN Yan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6)

6. 黄思聪 浅析我国信托业的监管缺陷及其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经贸2010(22)

7. 孙飞 "入世"五周年中国信托业发展回顾及未来展望[期刊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5(2)

8. 孙飞.孙立.蒲实.SNU Fei.SUN Li.Pu Shi "十五"期间中国信托业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4(1)

9. 曹雯 我国信托业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

10. 陈铛 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及发展创新研究[学位论文]2008

引证文献(3条)

1.柯原.李良雄 提升福建信托业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基于与全国信托业比较中的不足[期刊论文]-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1)

2.于洁 新形势下我国信托业面临的机遇[期刊论文]-东方企业文化 2011(18)

3.陈岩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ncmxyxb201001013.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0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