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3-10-04 09: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与分类 1. 概念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畅通的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发达的航运市场,及为航运服务的相关产业和服务功能的港口城市。 2. 分类

尽管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世界现有的国际航运中心仍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具体分类如下:

(1)从量级上,可以分为全球级、洲际级和地区级

全球级:航运及其信息覆盖面达到全球,如纽约国际航运中心。 洲际级:航运及其信息覆盖面达洲际,如香港国际航运中心。 地区级:航运及其信息覆盖面以区域为主,如汉堡国际航运中心。 (2)从模式上,可以分为经济腹地型和中转型

经济腹地型:该航运中心是以经济腹地的货物国际运输为主而形成的,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中转型:该航运中心是以货物国际中转运输形成的,如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

二、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

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署的研究报告口径,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大

致经历了三代,目前正向第四代发展之中:

(1)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

航运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城市产业为基础的海上运输集散型功能结构模式,它主要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自身发展所需求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量为基础,构成了连接国内外中多国家或地区的密集航线。 早期的里斯本和伦敦都属于航运中转为主要功能的国际航运中心,其中,又以早期的伦敦为代表。

(2)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加工增值型国际航运中心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港口对城市经济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城市产业经济范围逐渐向内陆腹地延伸,从时间和功能的延续上开始由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模式向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模式转变。

加工增值型国际航运中心是第二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最初是在航运中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政策建立起“两头在外”(即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的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成特殊区位优势。之后,航运中转功能又与大规模的临港制造业基地相结合,航运中心成为现代临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而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又是航运中心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政策所提供的环境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空间位移和区域经济产业集聚的重要诱导因素,为国际航运中心由航运中转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属于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典型。

(3)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

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球性资源配置是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功能,它是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航运市场的特殊要求的产物。与第一、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相比较,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具有从单一的有形物流形态与无形贸易服务相结合的资源性功能配置的基本特征。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主要建立在现代信息和全球化国际服务的基础上,一般同时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现代的伦敦、新加坡和香港是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典型。

由于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最适合贸易全球化的需要,因此,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往往也是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4)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

作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史上的最高形态,“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LISC)既是对航运中转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继承与发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关环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强调低碳,建立全球海空港智能网络。第四代港口将成为主力港口,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以“物理空间上分离但是通过公共经营者或管理部门链接”的“组合港”理念可成为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的题中之意。“虚拟组合港”和“海江陆多元直运”方兴未艾。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迈上崭新台阶。国际航运与全球航运服务将在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内被联手打造成智力密集型新兴产业,实现双赢。

三、世界级的国际航运中心

“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是世界现代航运史上编制发布的首份国际航运中心指数;也是按“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创新模式的引领,对21世纪世界各国各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强弱的考核和评价。2010年3月8日在上海浦东首次发布。从全球660多个港口城市(区域)中选出50个国际航运中心进行评测,竞争力指数分值位居前20名的依次为:1.伦敦 2.东京 3.香港 4.纽约 5.上海 6.新加坡 7.汉堡 8.洛杉矶 9.鹿特丹 10.釜山 11.安特卫普 12.圣保罗 13.温哥华 14.天津 15.巴生港 16.迪拜 17.孟买 18.大连 19.圣彼得堡 20.悉尼。

下面就GSCI位列前五的国际航运中心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 伦敦

老牌航运中心,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 2. 东京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而东京借助港口城市的有利位置,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俨然成为“东方小纽约”。 3. 香港

拥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

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条航线 4. 纽约

目前纽约港港域面积为10.5平方千米,深水码头岸线60多千米;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装卸集装化率达90%;约有100家船舶公司的300艘班轮挂靠,通达世界120个国家的370多个港口。虽有衰落,但仍是世界级的国际航运中心 5. 上海

上海港依靠优势地理区位,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发展迅速。2009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二位。201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个标准箱,同比增16%,首次超越新加坡,跃居世界第一。 四、上海港的历史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目前,上海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小组,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建设,并尽快对启运港退税政策、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和大型船舶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政策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将本区建设成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浦东明确了“一个目标、两大体系、四大区域”的发展格局——“一个目标”即“承担核心功能区的重任、发挥核心功能作用、代表国家参与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两大体系”即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一级形成航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为此浦东将积极推进沪通铁路、大芦线航道、两港大道以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航运产业;“四大区域”即洋山临港航运综合服务发展区、陆家嘴航运服务发展区、外高桥航运物流发展区和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四者呈现错位竞争的态势。

在空间布局上,浦东形成了“三港三区”的发展格局,从体制、政策、监管、功能等方面入手,推进外高桥港区、空港和洋山深水港以及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的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全市还将成立统一的管委会,负责协调各个港区,实现多方面效应的最大化,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上海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海洋装备制造、能源开发以及滨海旅游正日益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背倚长三角和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港口和岸线资源,地方政策和监管优势显著,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集中,还搭靠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优势,五大优势奠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美好未来和未来上海的经济,金融的繁华。

统本物流1002班 李洋

1071500302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0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