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义经》略讲

更新时间:2024-01-26 22: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量义经》 略讲

目 录

序 .................................................................................................. 1 《无量义经》 .............................................................................. 3 德行品第一 ............................................................................ 4 第一品之讲习提示 .............................................................. 32 说法品第二 .......................................................................... 34 第二品之讲席提示 .............................................................. 56 十功德品第三 ...................................................................... 56

一心现万法,万法皆一心。『一心』者,本源心性也。盖心无住故,妙用无量。妙用虽无量,归源却还一。世尊开演《无量义经》者,正是显此本具无量妙用之真心也。

而我芸芸众生,不明此本具之妙心。以无明故舍本逐末,遇境逢缘无非住着,误以幻妄为真实,致使浮尘为桎梏。由是惑业苦循环往复,摩尼珠没于四生——实乃枉生五趣,堪怜悯也。诸佛如来出现于世,应机化导无疲无厌,唯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善知识怀大悲、秉佛旨,开演此大

- 1 -

《无量义经》 略讲

乘经典,愿《无量义经》之甚深法义昭彰于后末世,俾一切有情豁开翳目,不再自囿于娑婆囚笼,得悠游于自性净土。

我同志于解脱者,既承宿昔之缘皈依三宝,闻此究竟、圆满之一乘大法,自当依于诸佛如来之教诫,“如理思维、如说修行,觑破假相、化解情执”——斯乃本分事也。奈何无始劫来,凡夫众生惯于『虚妄攀缘』,今虽发大心,以一期人生匆匆数十载,欲断见思惑而出轮回,往往力有未逮。由是之故,善知识殷殷关嘱:“生净土与归本源,一如不二也。末法众生欲求解脱,应觉了心地,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古德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知分别、取舍非至道。既承教已,学人当知若非以大智慧力透脱幻缘,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则出离轮回更待何劫?面对解脱之径路(念佛法门),若还拣择、徘徊,岂止是辜负、岂止是愧对,更是背道矣。弃舍凡夫知见、依于佛知佛见,撩起便行也!

芬陀利学员以具缚之身闻解脱大法,法喜之余不揣愚劣,将讲席所闻整理成册。既抒不退之志,复愿一切众生有缘得闻此经皆蒙受法益。既闻是经已,仗佛力加持及此经不思议功德力,心开意解、勇猛精进,信愿念佛、截生死流,临终蒙佛接引往生无量光佛刹,得不退转、乘愿再来。普愿一切有情同生西方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 2 -

《无量义经》 略讲

南无观世音菩萨!

芬陀利学员 仁聖 至心顶礼

2013年9月30日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量义经》

萧齐 天竺 三藏 昙摩伽陀耶舍 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听闻佛法因缘殊胜,百千万劫难以得遇,犹如盲龟浮木也。而今既得人身,又闻到佛法,能否获益之关键就要看当人是否真正明白佛法、运用佛法,能否一心皈命、如说修行。《无量义经》是法华三经之一。经名『无量义』者,一切皆在本源心性中显现,心无所住故展现妙有,圆满无尽也。

- 3 -

《无量义经》 略讲

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比丘比丘尼及优婆塞优婆夷俱。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轮之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遶。来诣佛所头面礼足遶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供养佛已退一面坐。】

第一品是德行品,我们学菩萨道、行菩萨道,德行尤为重要。

如是我闻。『如是』即信成就,让一切众生信受《无量义经》乃世尊如是亲口宣说。『我闻』即闻成就,表至诚恭敬、一心投入。『一时』即时成就,表师资道合,即佛陀说法的因缘和法会大众闻法的因缘成熟。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以大悲愿化导一切众生,故称主成就。『王舍城耆阇崛山』即处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即众成就。『比丘』表严持戒律,表出离心。『大比丘』即无漏比丘,证得阿罗汉果。菩萨摩诃萨八万人。『菩萨』乃佛之真子。一切众生皆是佛子,『凡夫』是外子,『声闻』是庶子。此经的当机众是菩萨摩诃萨,即法身大士。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 4 -

《无量义经》 略讲

诸比丘比丘尼及优婆塞优婆夷俱。在法会上还有天龙八部诸护法及四众弟子。

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轮之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遶。转轮圣王、国王、国臣、大长者??皆具有福报、具足德行,带其眷属自来佛所。『围遶』者,与佛的教授教诫相应,与佛的大悲愿力相应。来诣佛所头面礼足遶百千匝。『来诣』即到达。他们来到佛的面前五体投地礼佛。『遶百千匝』,表至诚恭敬到极处。烧香散华种种供养。供养佛已退一面坐。『香』表戒定,表真实的信心。『持戒』与无上菩提心相应,『定』与无相三昧相应。『散华』即是弘扬佛法,把金刚种子流布给众生、融入众生的心田。印经是弘扬佛法;以智慧和愿行感化众生,亦是弘扬佛法。法会大众至心供养后,即各各就位聆听世尊开示——唯愿得闻正法故。

【其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辩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华幢菩萨、华光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毗摩颰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

1

1

2

2

四众弟子:即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 无相三昧:三三昧门之第二。即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

- 5 -

《无量义经》 略讲

来的因缘。以陀罗尼无阂辩才,根据众生的因缘,应机施教、随缘化导,以四无碍辩直下针对众生之心念而教化之。诸佛转法轮,随顺能转。诸大菩萨与诸佛的心完全相应,『诸佛转法轮』,诸大菩萨亦随顺能转法轮,共同化导众生。

下面一层是依四谛法而化导众生。四谛即苦集灭道:知苦思断集,慕灭乃修道。微滴先堕以淹欲尘。深知人生八苦,发心断除贪欲等烦恼。『以淹欲尘』,由闻法修行的力量,能够化解我们对五欲六尘的贪着。众生的特质就是执着假相。由闻法思维故,深知世间无常、八苦交煎,则痛下决心调伏烦恼。开涅槃门扇解脱风。佛陀转正法轮,宣说四谛义理,众生依苦集灭道四谛法修行而趋解脱、入涅槃。这是声闻乘的涅槃,可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除世恼热致法清凉。我们的热恼从哪里来?因为有贪欲故,想得到而未得到,心里热恼之;因为有贪欲故,得到了又怕失去,心里热恼之。还有一层,对看不惯的一切会生气乃至愤怒,炽然如火烧般。克实而论:我们认为有外境、有顺顺逆逆的一切,斯乃自己的情执,迷于假相而产生烦恼。当我们觑破假相、了悟一心,贪瞋烦恼随之化解——觉了事实真相,心地清凉自在也。

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然苦聚日光。了悟十二因缘之法而成就缘觉的果位。过去生之二因:无明、行。现在之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由过去

5

5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 11 -

《无量义经》 略讲

生的业因,感得这一生之果报。现在之三因:爱、取、有。凡夫迷而不知,面对这一生的果报,又不断地贪爱取着而造业,从而感得未来之果报——又一次的入胎,又一次的在轮回中翻滚。佛陀告诉我们十二因缘的法门,『用洒无明老病死等』。正法的力量如甘露雨般,可以化解无明、老、病、死等苦。『猛盛炽然苦聚日光』,众生一直在惑业苦恶性循环中,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犹如『日光』,能够化解此『猛盛炽然』的轮回苦痛。妄想业力化解故,轮回之苦报就化解了。

前面介绍声闻乘、缘觉乘的成就,现在就告诉我们菩萨乘的成就。从声闻乘、缘觉乘,升华到大乘法。尔乃洪注无

- 12 -

《无量义经》 略讲

上大乘。『洪注』——佛法如甘露般灌溉我们众生枯槁的心田。『大乘』者,觉了万法一心,发大菩提心、行六波罗蜜

6

,其中智波罗蜜为根本。由是故润渍众生诸有善根。众生皆

具如来藏性,当然有善根,问题是都被妄想业力给迷惑、障盖住,此大乘法可以使我们众生的善根萌发出来。布善种子遍功德田。佘师说:“根本之善即是唯善——般若智慧。”大乘菩萨广行六波罗蜜,与众生结菩提缘,为使众生蒙佛光所照、从生死大梦中觉醒。普令一切发菩提萌。众生得闻大乘佛法、契入般若智慧,本具的如来藏性就显发,菩提种子自然萌芽。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智慧之光明如日月,殊胜不可思议。行人谛信大乘义理,念念相应,时节因缘成熟必趋解脱。菩萨利益众生,应机施教、随方化导,觉了众生即吾一心所现,悲愿无穷尽也。扶踈增长大乘事业。与众生结缘要有诸多的善巧方便,同时要有次第、层层递进,依众生的因缘慢慢扶助他,使他内心的般若智慧能够抬头。对于各种不同根机之众生都发心化导,由是愿行故而『增长大乘事业』——不仅自己解脱,还可以利益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一切众生疾速成就菩提果,唯有依于般若智慧、依于大乘实相印。

【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隐

6

六波罗蜜:即六度,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盘岸之义。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 13 -

《无量义经》 略讲

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作大良医导师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颠狂荒乱作大正念。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游戏菩萨诸波罗蜜,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斯不思议德。】

此品是《德行品》,告诉我们八万法身大士所具足的德行。

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此中『常住快乐』即依于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常』即超越无常的常;『乐』即超越苦乐相对的乐;『我』即是无我之我;『净』即是湛然明澈。契入于此所产生的力量和德能,即是无量大悲救苦众生。『苦众生』是指六道轮回中的凡夫众生。诸菩萨彻底觑破假相、回归本源,了悟万法唯是自己一心所现,生起彻底的大慈悲、发愿救护一切众生。是诸众生真善知识。能使众生了悟一心、得佛法根本利益者,乃真善知识也。是诸众生大良福田。真善知识者,是众生之不可思议的大福田。真善知识者,是诸众生不请之师。佘师云:“知众生受苦,悲愿以赴感;知众生缘熟,应时即现前。佛不度无缘众生,我们的因缘成熟故,善知识自然会来。”何谓因缘成熟?对佛法生起坚定信心、

- 14 -

《无量义经》 略讲

具解脱志、念念依教奉行,则善知识不请自来——随众生之因缘而显现。是诸众生安隐乐处。究竟的安稳、究竟的妙乐,即涅槃大乐。这是一切六道凡夫众生所最渴仰的。『安隐乐处』在何处?透达缘生幻相,契入本源心性。克实而论,吾等众生始终不离本源心性。关键在于当下的醒悟。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善知识就是众生的依怙。『大依止处』,即根本所依处。我们众生的自心本源是根本所依,弥陀愿力是根本所依,大乘佛法、般若智慧是根本所依。若我们执着缘生幻相,纠缠于五欲六尘中,则难以出离生死海。谛信佛语、契入佛知佛见,乃是修行之关要。

处处为众作大良医导师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我们凡夫众生的通病就是见思惑、三毒烦恼,诸佛如来以智慧和慈悲医治我们这些病根,使之离苦趋解脱。『大导师』,引导众生破迷开悟、回归本源者也。『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菩萨摩诃萨能够为众生作眼目。因为我们无量劫来在妄想业力中打滚,此生虽然得到人身,却依然迷于假相、被情执所缠??诸佛菩萨弘宣佛法,使我们化解情执、澈见宇宙人生真相。吾人深深感报佛恩也。聋劓哑者作耳鼻舌。沉迷在幻化中,听不到真实法音,谓之『聋』。在假相的染污中,而无力呼吸、感到痛苦和窒息,谓之『劓』。因为没有明白自己的心,所以心地的真实音声透发不出来,谓之『哑』。菩萨摩诃萨作我们众生的『耳鼻舌』,让我们听闻般若智慧,

- 15 -

《无量义经》 略讲

陀,以表内心之诚敬。愿行恳切到极处,自然得佛力加持。法尔如是。天幢天幡天轩盖天妙乐具。一一供养,如理如法——为报佛恩,为正法久住,为使一切众生皆沐浴在佛光中。『天妙乐具』即天上之美妙音声。处处安置作天伎乐。娱乐于佛。以天乐供养佛,愿一切众生皆能得闻佛法音声。 【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大哉大悟大圣主,无垢无染无所著。天人象马调御师,道风德香熏一切。智恬情泊虑凝静,意灭识亡心亦寂。永断梦妄思想念,无复诸大阴界入。】

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法身大士共同赞叹佛法。『大』表法身本体。大悟大圣主。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无垢无染无所着。与本源心性相应故,情执化解而无垢无染,透脱假相、无住而行。天人象马调御师。佛为人天导师,能调御化导一切。道风德香熏一切。『道』者,本源心性也。出离心、菩提心是入道之基础。『德香』即是契入无生后的利生之德,可以普熏一切、利益一切。

智恬情泊虑凝静。佛陀为什么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呢?因为觉了本源、心地透脱故。『智』即般若智慧,『恬』即安然寂静。『情泊』者,情执化解已。『虑凝静』,我们凡夫众生在轮回中总是虚妄贪求而上下颠簸,圣人乃是凝静、安住本源心性。意灭识亡心亦寂。分别意识完全透空,能所双亡也。『心亦寂』,这个『寂』即是与大涅槃相应。

- 21 -

《无量义经》 略讲

永断梦妄思想念。众生为什么轮回?因为执着梦境故。克实而论,三界六道乃是妄想业感之大梦也。吾等迷而不知,一直在虚妄中分别执着,一直在六尘缘影中企盼追求,虚妄造业而感得虚妄的轮回果报。觉悟者梦醒故,则是『永断梦妄』。无复诸大阴界入。『诸大』即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阴』即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执着五蕴幻身而遮蔽真心,谓之『阴』。『界』即是十八界,『入』即六根攀缘六尘。觉悟者梦醒故,则七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融入本性光明中,转成菩提心之妙用——自在无碍也。

【其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非方非圆非长短,非出非没非生灭。非造非起非为作,非坐非卧非行住。非动非转非闲静,非进非退非安危,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来。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戒定慧解知见生, 三明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 众生善业因缘出。】

其身非有亦非无。克实而论,本源心性是超越二元对立,真空妙有是同体的。非因非缘非自他。克实而言:因缘与本源心性不二;自他与本源心性不二——念念觉悟、念念无住也。佘师云:“修行中的因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因缘中的透脱而无所住。”所谓的『自他』当下即是一体的,直

7

7

十二处: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也。即合六根六尘以言。处者方所也,所依之义也。言根在内,尘在外,眼唯对色,耳唯对声等,各有所依一定方所也。亦言十二入,入即涉入之义,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之故。如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等。乃至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等是也。六根为内,名内六入;六尘为外,名外六入。合『六识』便成十八界。

- 22 -

《无量义经》 略讲

下即在本源心性中。非方非圆非长短,非出非没非生灭。本源心性非凡夫意识所能测度。所谓的长短方圆、出没生灭,在本源心性中了不可得。正如古德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非造非起非为作。圣人的作为直下即是“无作而作,作即无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非坐非卧非行住,非动非转非闲静,非进非退非安危。一切皆是本源心性之展现,真空与妙有同时。因为是完全透脱假相的,所以非世间的语言所能描绘。若我们依凡夫知见、仅在事相上论,则永远不会认识佛陀,也不会明白佛法的。

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来。所谓是非、得失,所谓彼此、去来,乃是凡夫知见的产物,乃是六尘缘影的幻相。本源心性周遍一切,而始终湛然常寂。非青非黄非赤白, 非红非紫种种色。青黄赤白等各类现像,乃是业感中的幻影。了悟本源心性,必须觑破假相、化解情执,澈底放舍凡夫知见、突破二元对立的观念。

戒定慧解知见生。修行解脱依于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祖大师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内心不起染念即是『戒』;内心无乱、不为外境所惑即是『定』。何谓般若智慧?珍惜当下的一切,以无住心与众生结菩提缘,斯乃智慧力也。契

- 23 -

《无量义经》 略讲

入般若智慧能透视假相;由智慧力故,我们内心情执的绳索会松开——觉悟事实真相故,豁然开朗。『解脱知见』是以般若智慧为见地,念念透脱、处处安然。《首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修行到一定阶段,法执也要破除的。古德云:“以无住为本,切莫金屑遮目。”

六祖大师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离相』就是让我们觑破假相,即与本源心性相应。『内不乱』,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妄想烦恼所动,所谓妄想烦恼是幻化不可得,其本体直下就是法身实相。了悟事实真相,我们在行住坐卧中皆可以修禅定。一切时处皆依本源心性,称性起修也。愚迷、贪瞋、嫉妒、狂妄??皆是由执着假相而生。学习大乘佛法,以智慧心透脱假相、化解情执,则能截断烦恼之根。三明六通道品发。『三明』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道品』即三十七道品。学习大乘,了悟事实真相,奠定解脱道、菩提道之基础。慈悲十力无畏起,『慈悲』即利益众生、拔苦与乐。佛陀悲智双运,具十力、四无所畏,慈威并济,于十方世界化导一切众生。由是故,众生善业因缘出。

8

8

910

三十七道品:道者能通之义,到涅盘道路之资粮,有三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 9

十力:1、知是处非处智力,2、知三世业报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天眼无碍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 10

四所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也。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也。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也。四、说

- 24 -

《无量义经》 略讲

【示为丈六紫金辉,方整照耀甚明彻。毫相月旋项日光,旋发绀青顶肉髻。净眼明镜上下眴,眉睫绀舒方口颊。唇舌赤好若丹果,白齿四十犹珂雪。额广鼻脩面门开,胸表卍字师子臆。手足柔软具千辐,腋掌合缦内外握。臂

肘长指直纤,

皮膚细软毛右旋。踝膝不现阴马藏,细筋锁骨鹿腨肠。表里映彻净无垢,净水莫染不受尘。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种好似可见。】

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是慈悲智慧和愿力之展现,包括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垂手过膝相、广长舌相等,表示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能够救度一切众生;身色黄金相,即佛陀全身放金光;常得上味相,即佛口常得诸味中的最上味,表佛陀的妙法能满足众生之心愿;声如梵王相,表佛清净的梵音如天鼓响??总之,佛陀的相好庄严,能摄受一切、感化一切,使我们众生生起欣喜爱乐之心,而皈依佛法僧三宝。

【而实无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对绝。无相之相有相身,众生身相相亦然,能令众生欢喜礼,投心表敬诚殷勤。因是自高我慢除,成就如是妙色躯。我等八万之等众,俱共稽首咸歸命。善灭思想心意识,象马调御无著圣。稽首歸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见聚。稽首歸依妙种相,稽首歸依难思议。梵音

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也。见智度论二十五、法界次第下之下文。

- 25 -

《无量义经》 略讲

雷震响八种,微妙清净甚深远。四谛六度十二缘,随顺众生心业转。】

而实无相非相色。佛陀的身相是三十二相,透到本体即是当下空、即是本源心性。我们不要停留在色相上,应深深了知,如来之身乃真空妙有也。一切有相眼对绝。佛陀看到一切直下就是法身,清净寂然。我们凡夫众生看到色法就被迷惑住,而佛陀是透脱一切如幻的色相、念念安住本源心性。无相之相有相身。佛陀的身相是在『空』中影现之庄严相(法身光明的显现),以摄受我们众生。众生身相相亦然。佛陀的身相是『真空』中的妙有,众生亦然——没有离开法身,没有离开本源心性。只因吾等众生迷失本源心性,虚妄造业而招感生死轮回之苦报。

能令众生欢喜礼,投心表敬诚殷勤。因是自高我慢除。恭敬殷勤礼拜故,能化解我们的贡高我慢之烦恼习气。真礼佛者,必恭敬一切众生——众生皆具佛性,是未来佛也。古德云:“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至心礼佛,并代一切众生礼佛,观想一切众生皆在佛光中至心顶礼,仗佛力加持消业障开智慧。成就如是妙色躯。至心礼佛,发心放舍凡夫知见、谛信佛知佛见,念念如说修行,斯乃解脱之正因,亦是成就妙色身之正因。

我等八万之等众,俱共稽首咸歸命。以大庄严菩萨为首之八万法身大士,皆五体投地礼拜世尊。我们要学习菩萨之

- 26 -

《无量义经》 略讲

恭敬恳切之心。善灭思想心意识。即于当下一念觉醒,化解情执、调伏烦恼。象马调御无着圣。『象马调御』,佛陀以种种方便化导众生,悲智双运也。『无着圣』,虽度化无边无际众生,而心地湛然常寂、无住而行也。

稽首歸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见聚。我们皈依佛陀之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本源心性;『报身』,圆满的智慧;『化身』,随机施教之应化身。真正的『皈依』就是放舍凡夫知见,由是故具足戒定慧、契入佛知佛见。稽首歸依妙种相。至心顶礼,融入佛陀智慧心中,入大悲愿海。稽首歸依难思议。至心顶礼,将佛法作为生命的根本,所得利益殊胜难思也。

梵音雷震响八种,微妙清净甚深远。『梵音』表清净。『雷震响八种』即八种梵音声。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获大利益。四谛六度十二缘。『四谛』,声闻乘之教法。『十二因缘』,缘觉乘之教法。『六度』,菩萨乘之教法。随顺众生心业转。佛陀说法完全是随着我们众生的根机而施设教法,应病与药也。

【有闻莫不心意开,无量生死众结断。有闻或得须陀洹,斯陀阿那阿罗汉。无漏无为缘觉处,无生无灭菩萨地。或得无量陀罗尼,无碍乐说大辩才。演说甚深微妙偈,游戏澡浴法

11

11

梵音雷震响八种:即如来所得之八种音声也。一、极好音。二、柔软音。三、和适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误音。七、深远音。八、不竭音。

- 27 -

《无量义经》 略讲

清渠。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如是法轮相如是,清净无边难思议。我等咸复共稽首,歸依法轮转以时。】

佛陀讲法具有殊胜力量,凡有闻者,莫不心开意解。我们发心听闻大乘般若法义,决定念念不空过。至于利益得到多少,全凭当人之信心和愿力。无量生死众结断。我们一心谛信佛法、依教奉行,即可化解烦恼、出离生死轮回。有闻或得须陀洹,斯陀阿那阿罗汉。这是声闻乘的四个果位,初果是须陀洹,二果是斯陀含,三果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罗汉。到阿罗汉的果位断除见惑思惑,出三界分段生死。

无漏无为缘觉处,无生无灭菩萨地。如来宣说十二因缘法,以使众生了悟『无漏无为』甚深法义。如来宣说一乘大法,为使众生了悟『无生无灭』实相义理。或得无量陀罗尼。『陀罗尼』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无碍乐说大辩才。以大悲愿力化导众生,应机施教、乐说无碍。『无量义』者,依于本源心性展现菩提妙用,自在无碍也。克实而论:吾等凡夫亦本具佛性。由深重之情执故,障盖了我们的如来藏性,使我们一直在轮回中漂泊,枉受煎熬也。

演说甚深微妙偈,游戏澡浴法清渠。这首偈的主旨即是告诉我们要透脱幻相、无住而行。『微妙』者,空有圆融、性相一如也。若我们心外取境、在事相上打转,就不是『微妙』了。澈底觑破假相,以无我心利益众生,如是『微妙』、自在也。『游戏澡浴』者,透脱假相后的自在任运。『游戏

- 28 -

《无量义经》 略讲

澡浴法清渠』,以大乘甘露水洗刷我们的心垢、化解情执。以菩提愿力故,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若我们明了外在的一切如幻不可得,内在的情执亦是如幻不可得,念念安住本源心性,则所谓的顺逆境皆障碍不了你——一切时处皆自在也。

如是法轮相如是。整个佛陀的教法就是告诉我们『如是』——『如』就是真空,『是』就是妙有。『法轮相如是』即是真空妙有。克实而论,吾人所见的一切皆是本源心性之示现。清净无边难思议。透脱幻缘、化解情执,心念自然无有边际,具足不可思议的力量。我等咸复共稽首。八万法身大士皆五体投地向世尊顶礼。歸依法轮转以时。『歸依法轮』者,皈依佛陀的教法、契入般若智慧。『转以时』,佛陀说法契合众生根机、随顺时节因缘,法音周遍也。 【稽首歸依梵音声,稽首歸依缘谛度。世尊往昔无量劫,勤苦修习众德行。为我人天龙神王,普及一切诸众生。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于法内外无所悋,头目髓脑悉施人。奉持诸佛清净戒,乃至失命不毁伤。】

稽首歸依梵音声 。“此方正教体,清净在音闻”。佛陀的音声具有不可思议的摄受力,应全心力投入也。稽首歸依缘谛度。『缘谛度』含摄三乘教法:『四谛』,声闻乘教法;『十二因缘』,缘觉乘教法;『六度』,菩萨乘教法。世尊以八万四千法门教化我们众生,唯愿一切有情了悟一

- 29 -

《无量义经》 略讲

心、回归本源。其力量从何而来?世尊往昔无量劫,勤苦修习众德行。为我人天龙神王,普及一切诸众生。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为了教化人道、天道及幽冥界一切众生,世尊无量劫来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以身为桥梁、以心为大地,拯济负荷一切众生,愿皆出离轮回、直趋解脱。

于法内外无所悋,头目髓脑悉施人。布施财宝、妻子、国城,亦奉献身肉骨血、『头目髓脑』,内外悉皆施舍也。奉持诸佛清净戒。持戒是修行之基础。戒律住世,正法住世。戒律中最根本的是金刚基地戒——谛信一切众生皆具足佛性,谛信我与一切众生是同一法身体,谛信吾等众生一切时处皆在诸佛如来之法身光明中。乃至失命不毁伤。谛信佛知佛见,在顺逆境缘中不疑不退——顺境中不会迷惑、逆境中不会畏惧,始终提起正念。解脱长者云:“念念观想弥陀光明、念念不离本源心性,斯乃修行之根本所依。”

【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在禅。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是故今得自在力,于法自在为法王。我复咸共礼稽首,皈依能勤诸难勤。】

12

12

解脱长者:即佘雷长者之师,程公叔彪居士。

- 30 -

《无量义经》 略讲

【“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

大庄严菩萨问得很细:“世尊,这个法门是什么?其义理是什么?我们应怎样来修行此法门?”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受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

佛告诸菩萨:“这个法门就是『无量义』。”亦即了悟本源心性而展现智慧和慈悲——妙用无尽也,称『无量义』。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应觑破六尘假相,谛信一切诸法皆缘生幻化、直下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从现象上看,似有种种差别。从本体而言,唯是如来藏性、湛然常寂也。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虚空遍含万法而始终一尘不染,万古常恒也。

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受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众生为什么沉沦生死海中,其原因何在?因为迷失真心、追逐假相,所以虚妄造业、轮回无尽。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谛观』即是了悟心地本源,深深了知一

- 36 -

《无量义经》 略讲

切众生轮回之根本原因。看到芸芸众生迷失本源心性、执着六尘幻影而虚妄造业,在迷妄中不知回头,所以生死无穷无尽??谛观于此,菩萨生起怜悯心,以大慈悲救拔众生。如何救拔?让众生真实的觉悟,让众生回归本源。我们念佛生净土即是回归本源的一个最切实的方法。

【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这就是告诉我们世间的现象不外乎生住异灭,唯是依于一心而展现。如是因,如是果,法尔然也。山河大地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也有生住异灭的过程。法相如是。透到底即是本源心性。生如是法。所谓的『生』是如幻的。『如是』即是当体无生、直下空寂。我们因为迷失本源、追逐心外之境,在缘生幻化中造如是业、感如是果。法相如是,能生恶法。迷失本源心性,随情而起惑造业,必感招生死轮回之恶果。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了悟本源心性,发菩提心,透脱幻我、利益众生,则必趋向解脱、成就菩提道。解脱长者云:“修行之关键,在于当下一念心。心迷惑故即生恶法,心觉悟故即生善法。”『生』是这个道理,那么『住、异、灭』也是这个道理。贵在真实醒悟,善用当下一念心也。

- 37 -

《无量义经》 略讲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菩萨观察所谓的生住异灭四相的过程,原来是如幻不可得的,原来当下即是本源心性。悉遍知已。菩萨完全透脱、内外明澈。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一切法皆依于本源心性,随众生之心而循业发现也。复观即时生住异灭。以空观、假观、中观,了悟当下的一切。当下所面对的一切直下空寂,随业缘而如幻显现,总不离本源心性。

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菩萨依佛知佛见,正观当下的一切、融入众生的心——澈底放舍自我,以众生心为心,应机化导、弘扬佛法,利益一切众生。『诸根性欲』,众生的根机和习性皆不同,菩萨说法随顺时节因缘,贴着众生之心,因病与药、契机说法。菩萨依本源心性展现妙用,义理无量也。无量义者,从一法生。『一法』即是本源心性。依于佛知佛见、契入本源心性,一即无量也。其一法者,

14

14

四相:生住异灭也。又名四有为相。

- 38 -

《无量义经》 略讲

即无相也。本源心性直下空寂、妙用无尽。澈底透脱假相、化解情执,本源心性直下显现。

如是无相。体悟性空,契入本源。无相不相。我们所面对之根尘世界,都在如来藏性中。解脱长者云:“了悟本源,以智慧心面对当下,则一切都是佛法、所处皆是道场。”不相无相,名为实相。『实相』者,无相无不相也。本源心性能展现世间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直下即是本源、直下空寂。世间所有的一切相都是佛法,皆不离本源心性。谛信佛知佛见,如说修行,则处处皆自在无碍。所谓『实相』是圆融的,不落空有两边——即真空即妙有。正如《心经》所云:“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亦如《首楞严经》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菩萨摩诃萨安住在本源心性中,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缘生幻化,直下空寂。众生由妄想业故,显现三界中梦幻的一切。一切众生乃是虚妄造业、虚妄的感受生死之苦,由是菩萨发起真实的慈悲心,弘宣佛法、应机化导,愿令众生离苦得安乐、直趋解脱道。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菩

- 39 -

《无量义经》 略讲

萨了悟万法一心,生起同体大悲,全心力救护众生。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先让众生现前安乐,最终是让众生澈底觉悟心性本源、成就菩提道果。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为我们指出了转凡成圣的根本法要:修一法门无量义,必得成就菩提道果。此『一法门』者,觉了一心、全性起修也。正如《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一法门』即指归本源心性,与无量义是圆融不二的。我们应遵循世尊教导,『修一法门无量义』,觉了一心、如说修行,以成就道业。

【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这部经是佛陀在法华涅槃时的教诫,最为直捷、最为根本,和盘托出也。若我们与此《无量义经》相应,则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谛信佛知佛见,三世诸佛皆来加持我们,天龙八部皆来拥护。信入本源心性、觑破五欲六尘假相,则众魔外道不得侵入。了悟本源、念念善用心,周边的有情皆转成菩提眷属。

- 40 -

《无量义经》 略讲

为什么修行会进一退九呢?我们执着假相的情见不肯放舍,即会形成种种障碍而退失道心。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与『一法门无量义』相应、了悟本源心性,不仅不被邪见所动摇,还能突破生死的边界。生死乃是如幻的。克实而论:吾人亘古至今皆在本源心性中。应直下醒悟!

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即是本具的如来藏性。这是世尊对八万菩萨的教诫,也是对我们后末世一切众生的教诫。要成就无上菩提果,应当修学《大乘无量义经》。《无量寿经》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我们都有宿昔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才有今天殊胜之一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好自为之;我们更要感报佛恩、感报一切众生之恩。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难。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相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须

- 41 -

《无量义经》 略讲

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

此时大庄严菩萨向世尊提问。这里提到三个不可思议。一者:说法不可思议——法力不思议。二者:众生的根性不可思议——众生根性有上等根性、中等根性、下等根性之种种不同。三者:法门解脱也不可思议——对机说法才能令众生得解脱。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难。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谘问。世尊开示最上乘法,我等菩萨摩诃萨是没有疑问的,而当来后末世的众生因为心地的迷惑故,未能信入。所以我们代众生问法。

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大庄严菩萨提问:“世尊得道以来,说法四十多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一切诸法虽然有种种之差异,但毕竟是苦、空、无常、无我。”苦义:三界火宅,有漏皆苦。空义:缘生法皆无自性。无常:世间的一切都在无常生灭之中。无我:一切皆在缘生幻化中,乃是彻底的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相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透过现象直达本源,当下的一切悉皆空寂。我们要从根本上觑破这个生灭如幻的缘生假相。『一相无相』,世间上种种之变化,其共相即是无常。世间上种种之变化,透到底就是『一相』,即本源心性。『一相』就是『无相』。古德云:“缘

- 42 -

《无量义经》 略讲

生如幻,直下空寂。”『法性法相本来空寂』。所谓『性相一如』。『法性』和『法相』是不二的,真空妙有也。透到底就是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克实而论,来去出没皆是幻相,幻相的本体就是空寂,这就是『无生』。解脱长者云:“生即无生,无生而生也。”又云:“非有而有,有即非有也。”

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若有闻者』,即听闻般若大法者。暖、顶、忍、世第一法,乃是修行中的位次。『暖法』就是无漏智慧之火现前、心中的智慧光明起发,即有一股暖气。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深入、智慧不断增上,达到顶点的时候,称之为『顶法』。『忍法』,觉了苦集灭道四谛之义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疑。『世第一法』,突破凡夫业系。依四谛法修行,成就声闻乘的四个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依十二因缘法修行,成就缘觉乘之果位。『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依大乘法修行,成就菩萨乘之果位。 【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唯愿世尊,慈哀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 43 -

《无量义经》 略讲

大庄严菩萨请问世尊:您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所说之三乘佛法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与您今天所说《大乘无量义经》有何等差异?已说了三乘佛法,为什么还要说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您一再开导,劝诸菩萨修行此无量义,必得疾成无上菩提。如此殊胜大法,其根本义理何在?愿世尊哀悯一切,为我们分别解说《无量义经》与三乘教法有何差别?以令法会大众及未来一切众生化解内心疑网、信受般若大法。

【于是佛告大庄严菩萨:“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提。”】

这是佛陀对大庄严菩萨为首的八万法身大士问法的赞叹!佛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大庄严菩萨了悟一心,为一切众生而问法,愿正法久住、一切众生皆破迷开悟,斯乃澈底悲心也。如是代众生问法,将众生的疑惑都托显出来。法会大众及当来众生因其所问,而得蒙佛陀甘露法雨,能利益一切众生,拔苦与乐、得究竟解脱。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提。世尊深深地赞叹问法者。大庄严菩萨如是请法,乃由真实信心和大悲愿力所显发。由如是信愿力故,

- 44 -

《无量义经》 略讲

当来必得成就无上菩提。此一问,实乃功德无量,也令今世及当来的一切众生成就道业。故知请转法轮、听闻佛法乃是不可思议大因缘也。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种种说法,性欲不同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显真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

佛陀说自己在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后,夜睹明星而悟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直下空寂,唯是本源心性。为什么佛陀悟道而不能宣说呢?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种种说法。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欲求不同,而不便于直下开示最上乘法。克实而论,本源心性唯证乃知。当众生处于迷妄中,难以信受一乘大法。性欲不同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因为众生的欲求不同、根机不同,如来应机施教故,所说之法就有种种不同。世尊开示五乘教法,乃权巧方便,唯为摄化不同根机之众生也。四十余年未显真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佛陀四十年来未显真实。在五乘教法中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为了摄化各类众生,未曾托显本源心性。『四十余年未显真实,是故

- 45 -

《无量义经》 略讲

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由是故知,若不了悟本源心性,难以成就菩提道果也。

【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天台云:“『四谛』中具有藏通别圆四教义理。”六祖大师云:“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因众生的根机不同,佛陀为了应对众生之根机,有三藏十二部经的种种开演。佛法能化解众生情执,譬喻水能洗除垢秽。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八万四千法门犹如井水、池水、江水、河水、溪水、渠水、海水,虽各各差异,而其共性即是皆可洗涤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佛说三乘法,种种权巧方便。念念如说修行,皆

1516

1516

天台:即天台宗。

四教:指天台宗之化法四教。以佛陀教化内容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等四种,与化仪四教并称为天台八教。即:1.藏教:全称三藏(经、律、论)教之小乘教。为三乘人各别演说生灭四谛,以析空观同断见思惑,令入有余涅盘。2.通教:指诸部义通大小,包括深奥与浅显道理。乃为三乘人说体空无生四谛,令同入有余涅盘。3.别教:指不共二乘人,专为大菩萨说无量四谛,以次第三观破三惑,令证“但中”理。4. 圆教:指法华教义。亦即为菩萨说无作四谛,以圆融三观同断三惑,以证悟本源心性。

- 46 -

《无量义经》 略讲

能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众生的根机虽各各不同,只要听闻佛法、依教奉行,皆能消除业障。

我们的本源心体是平等不二的,然而众生的根机各各有别。佛陀应机施教,以种种方法开导众生,化解我们的情执和污垢。三法四果二道不一。所说之『三法四果二道』皆各各不一。三法:教、行、证。『教法』即三藏十二部经。『行法』者,声闻乘依于四谛法修行,缘觉乘依于十二因缘法修行,菩萨乘依于六波罗蜜修行。『证法』即是证得大涅槃(心地本源)。『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二道』即有漏道和无漏道。『有漏道』者,着相修行,未离烦恼。『无漏道』者,见道开悟以后,全性起修。

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水性虽相同,而池渠江河之容量不同。如来的教法皆依于本源心性,然而众生的根机各各不同,所以在如来的教法中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种种差异——唯是应机施教也。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如来大慈大悲大雄力,于法任运自在。『法』者,依于本源心性展开的教法。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是为了应对众生的根机,展开种种不同的教法。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

- 47 -

《无量义经》 略讲

异。声闻乘当中的教法不同于缘觉乘,缘觉乘当中的教法不同于菩萨乘。佛陀慈悲,应机施教也。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后说,文辞是一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佛陀初成道时,在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亦说诸法本来空寂,并指出轮回之业因和出离轮回之方法。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佛为缘觉根机者演说十二因缘,为菩萨根机者演说六度法,也说诸法本来空寂。今天在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还是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都是在说这一个『空』。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后说,文辞是一而义别异。虽然皆是说『空』,而『空』的义理各各不同。小乘是『分析空』、『无常空』。大乘是『当体空』,即缘起即性空。最上乘的就是『第一义空』,空有不二,直下即是本源心性。义异故,众生解异。

1718

1718

分析空:缘聚则有、缘散则无,谓之空。 无常空:迁流变化、无常生灭,谓之空。

- 48 -

《无量义经》 略讲

学声闻乘,仅在声闻乘法义中认识空性;学缘觉乘,就在缘觉乘法义中认识空性。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众生的根机不同,对佛法的了悟有深有浅。因为见地和愿行不同,当来所得的果位亦各不相同。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空,宣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住辟支佛因缘法中。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佛陀根据不同根机的众生演说不同的法:为声闻乘众生演说四谛法,八亿诸天亦来听法。众生听法后受益,皆发菩提心。为缘觉乘根机的众生演说十二因缘法,无量众生闻法受益,发菩提心。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空。『方等』就是大乘经典,开演摩诃般若智慧。宣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住辟支佛因缘法中。佛说大乘经典,无量众生皆发菩提心,并证入果位。

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佛陀虽然说空,而义理的深浅有所不同。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由是而知,得闻大乘法、解第一

- 49 -

《无量义经》 略讲

义谛,了悟一心、如说修行,当来必能成就无上菩提道果。解脱长者云:“听闻一乘大法,应作难遭遇之想,具足渴仰之心、念念如说修行,则必蒙佛力加持成就道业。”

【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生,今亦不灭,一相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

佛开示苦、空、无常、无我,是为化解众生之情执。更深一层: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所谓的真假、大小皆在二元对立中,皆是滞于假相。超越假相、透脱假相,始能体悟真实。本来不生,今亦不灭。当下即在本源心性中。六祖大师云:“本来无一物。”直示心地本源也。一相无相,亦即《大般若经》所云:“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法相法性不来不去。性相一如,无有来去。而众生四相所迁。众生迷失本源心性,随情造业而四相迁流——执着假相,枉受轮回也。

- 5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