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猜想

更新时间:2024-04-08 0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合理的、科学的猜想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实施渠道。

科学教材以前叫自然,“自然”,顾名思义就是大自然,即大自然中的现象,大自然中的知识,大自然中的规律,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而科学则是科学地猜想、科学地探究和科学地发现。本次课改把过去的“自然”改为“科学”,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基础知识很扎实,但缺乏创新精神,而《科学》就是扭转这现象的最好教材。

一、科学教材重视猜想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中,教材先呈现以下两个问题:“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不断交替出现呢?”“地球、太阳在怎样运动时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进行猜想。猜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当然,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不是凭空臆断,不是胡乱瞎猜,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初步的判断。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所以猜想会有多种多样,有的合理,有的不着边际,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材上列举出四种猜想,第一种: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第二种:太

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第三种: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第四种:地球自转。 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为了知道答案,下一步当然就是模拟实验。经过模拟实验,同学们发现四种猜想都得到模拟实验的支持,无法判断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哪种猜想是错误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同学们只得寻找新的证据。一节课结束了,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答案,只知道“只要太阳围着地球或地球围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从表面上看,这节课好像一无所获,但实质上收获很大,学生在这节课里学会了猜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猜想的意识;学生学会了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想。这不是比知识的结论更重要吗?这不就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呢?

二、 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

科学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猜想的意识。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过程中,我拿出两个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和两杯水(两个杯子大小一样,里面水的高度相同,其中一杯是盐水),问: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有的学生说大的马铃薯在水中会下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会上浮;有的学生说两个马铃薯在水中都会下沉;有的学生说两个马铃薯在水中都会上浮??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纷纷猜想。看着学生争论不休,我

觉得这是做演示实验的最好时机,当学生看到演示实验结果即不管怎样放两个马铃薯,马铃薯在一个杯子里总是上浮,在另一个杯子中总是下沉时,满脸疑惑不解。我忙追问:马铃薯在水中有时上浮有时下沉,这与什么有关呢?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可能与杯子的大小有关 ;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 可能与马铃薯的大小有关;可能与两杯水不同有关??

三、科学探究、验证猜想

在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我让学生分组来验证以上的猜想,最后学生发现马铃薯在水中沉浮与杯子的大小无关,与水的多少无关,与马铃薯的大小也无关,那最有可能与两杯水不同有关,那马铃薯上浮的那杯水里加了什么呢?这时聪明的学生马上想到:如果马铃薯在盐水、味精水、白糖水中是上浮的,那可以在本来下沉的清水中,慢慢加盐或加味精或加白糖,看马铃薯是不是通过加盐、加味精、加白糖会浮起来,于是学生又分三组做起实验来。第一组做加盐实验,第二组做加味精实验,第三组做加白糖实验,第一组通过慢慢往清水里加盐,学生欣喜地发现: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而且现象比较明显。而其他两组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立即得出马铃薯在味精水、白糖水中是否上浮的结论。但学生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四、延伸猜想、深层探究

本节课,由于只有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的现象比较明显。而其他两组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立即得出马铃薯在味精水、白糖水中能否上浮的结论。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可

以继续做实验、继续猜想,不甘心的学生课后会继续去做实验,继续去猜想:马铃薯在味精水、白糖水中是否能上浮?马铃薯在酒精、白醋、香油、酱油等中是否能上浮?如果换成苹果呢?环形针、铁钉呢?有了猜想,就想知道结果,想知道结果,就会去询问、去查找、去探索。这就是猜想的作用、猜想的魅力!有了大胆的猜想,就会制订合理的计划,并按计划勇敢地去探究,去寻找答案。在猜想中、探究中、寻找答案中已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比使学生直接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

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能正确运用“猜想”进行有效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教学价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提高学生探究科学能力出发, 巧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p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