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人大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8-24 18: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乡镇人大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张永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党的主张,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乡镇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又是农牧业战线上的主力军,他们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最广泛的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同时,乡镇人大代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乡镇人大代表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乡镇人大代表生活在农村,他们贴近群众,与广大农牧民关系密切,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才能更好地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个农牧民心中,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能深入理解各级党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参与新农村建设。另外,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对新农村建设有些什么要求、有什么看法、当前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急需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急需了解的问题。而这一切,通过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的这种优势,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从而也能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最心底的声音,更了解农牧民在关心什么,盼望什么、需要什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能够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乡镇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

乡镇人大代表是由农牧民选举出来的在农村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里面人民群众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代表人物,其一言一

行,对人民群众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带动和感染群众,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参加新农村建设,把广大农牧民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积极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外一个安定和谐的新环境,同样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客现因素。而人大代表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自己做好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还可以发挥调解员的作用,协同广大基层组织依法及时地调处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减少农村不稳定的因素,维护农村稳定团结,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

乡镇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能发挥监督作用,是他们的权利,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因而,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是否深入到农村牧区,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更有切身的体会和了解。如果真正地注重发挥其监督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勇于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为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国家各项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贯彻实施,保证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得到真正实惠。因而,乡镇人大代表在基层民主法制、新农村建设及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真正地把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必将对该地区政治、经济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积极地推动作用。可见在新形势下,乡镇人大的工作不是减弱了,而是愈来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逐步加大了,

乡镇人大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更高、更好地提升,“有为才有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

呼和木独镇关于对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

调研报告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近年来,全镇干部群众围绕旗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部署,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强“三农”工作,使农牧民收入获得较大提高。但当前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牧民增收较缓、不平稳。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使全镇经济社会及农牧民收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镇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呼和木独镇基本情况及农牧民增收现状

呼和木独镇位于杭锦旗西北部,北跨黄河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相距17公里,阳巴线横穿全镇,交通便捷,地理位臵优越。全镇2200户,9294口人,辖5个嘎查村一个社区。总耕地11.2万亩,其中水浇地7.5万亩,有60万亩待开发土地。以种植葵花闻名,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

2006年全镇播种面积达到11.2万亩,其中葵花播种面积达到4万亩;粮食总产3300吨,亩产571公斤;葵花亩产160公斤,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到14.2万头只,建设养殖小区39个,棚圈覆盖780户。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去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今年经过测算达到5840元,比上年增长10.2%,创历史新高。从农牧民收入的构成要素来分析可以看出,在农牧民生产经营收入

方面,去年4500元,今年4900元,增长400元。其中农业收入3100元,比去年增长200元,由于油葵涨价增收200元。在工资性收入方面,去年600元,今年700元,增长100元。其中农牧民外出务工增收100元。在转移性收入方面国家给予农牧民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良种补贴和购臵新大型农机具补贴,去年每亩补贴10.2元,今年增加化肥、柴油补贴达到19.4元。在财产性收入方面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牧民家庭生产经营收入中,农牧业生产经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农牧民收入的60%以上。在工资性收入方面,渠道衬砌工程贡献较大,人均增收200元。转移性收入占农牧民收入较低,虽然增长较快,但对于农牧民增收贡献率不是太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起重要作用。我镇虽然建立了不少中介组织如葵花、玉米等种植协会,但这些组织不规范不完善,真正还起不到农户与市场相联系的纽带作用,致使产业链条低,农牧民增收乏力。

2、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牧民主要以销售初级产品增加收入,而来自产业化经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的收入很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农畜产品的深加工跟不上。农牧民在结构调整中,不能稳定产品,导致结构调整没有安全感。

3、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牧民的科学种田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文化较高的农牧民却流向城里,留在农村的农牧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文化偏低致使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措施难以推广。

4、农业信息建设滞后。

我镇虽然在部分村嘎查建立了远程教育网,但由于缺乏人才,这些技术设施未能有效利用,致使信息不畅通,农牧民在生产经营中只能随大流,结果落在了市场调节之外,缺乏与市场对接的要素。

5、基础设施薄弱。

村嘎查基础设施较差,比如道路、文化教育设施、信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商品的流通和产业化进程,从而也影响了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

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确立畜牧业的主导地位,靠品种、特色、质量、规模寻求新突破,大力建设按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逐步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良种繁育步伐。大力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特色养殖,从规模、技术上做好文章。大力优化种植业结构,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做到为养而种,把发展订单农业,制种玉米、番茄等特色种植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走绿色、品牌、高效农牧业之路。

2、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争取完成马头湾浮箱桥架设,完成镇村、社三级砂石路建设,

有条件的村嘎查道路要进行黑色化建设和水泥硬化。实施宽带入村工程,为农牧民提供更多的致富信息。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加镇区人口完成集贸市场建设,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整修农田浇灌渠道,实施衬砌。

3、抓科技兴农兴牧,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动力源泉,农畜产品的市场竟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农牧业科技的竞争。只有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和示范成果的推广,以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来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有效控制牲畜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突出抓好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牧区职业培训,逐步提高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科技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推广种植油葵澳33、花葵黑大片、玉米陕单911。全面推广以肉羊人工授精为主的牲畜改良工程和劣质种公畜淘汰为主的绒山羊改良工程,大力培养科技示范户,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收缩转移战略。

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农牧业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要加强禁牧措施,转变农牧民粗放经营模式,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遏制草场退化。逐步将生活在干旱沙区的牧民通过实施整体转移的方式,安臵在生活条件好、基础设施好的沿河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既富裕了农牧民,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抓市场建设,促进农畜产品流通,为农牧民增收疏通渠道。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组建农牧业信息服务站,为农牧民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服务,避免群众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为前提,引导规范经营队伍,使其真正成为搞活流通的生力军。增强农牧民的市场意识,通过信息互动使农牧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培育城镇和大村庄集散能力,吸纳劳动力就业,引导农牧民获取经济效益。

6、抓观念转变,为农牧民增收清除思想障碍。

思路决定出路,在具体工作中要帮助农牧民增收,关键之一就是要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采用实例引导、典型引路、参观学习、现身说法等措施,帮助他们摆脱传统思想束缚,把致富愿望变成自觉行动。千方百计使农牧民的脑袋“富”起来,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使农牧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拓宽农牧民的视野,使他们有较高的科普知识和技能,抓住机遇,结合实际,不断走出新的增收路子。

7、抓土地整合、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陆续出台的大好形势下,要积极争取涉农项目和资金,不断完善节水配套及排水网络的建设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的步伐,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8、引进龙头企业,就地消化农畜产品,形成产业链条。

要大力引进带“农”字头的龙头企业,建立农畜产品浑加工和

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争取就地消化农畜产品,带动农牧民在种植、养殖业上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产业链条,使农牧民的结构调整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整、减少盲目性、增加安全感、从而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有很好的保障。

呼和木独镇调研组

二00七年三月十二日

土地整合效益浅分析

土地整合是提高土地质量的最有效途径,这也是它的最大效益,按照“水、田、林、路、机”五配套实施后,再按照“统一作物种类、统一机耕机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机收”的“五统一”方式经营,土地的单位产出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具体来说土地整合的效益有以下几点:

一、减少灌溉用水,降低水费,降低生产成本。以玉米为例,在作物生长期需灌四轮水,亩用水量约750立方米,每方0.054元,亩均水费45—60元左右,在推行地整合和节水衬砌后,以1—2亩为一小畦,缩小地块,就可减少灌溉用水,加之渠道畅通,科学管理,一亩玉米一年灌溉3—4次,亩用水量在400立方米左右,亩均水费约20元左右,这样通过土地整合和节水衬砌,每亩地节约用水50%左右,节省水费20—40元,也就增收了20—40元/亩。

二、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理论上讲,通过土地整合后,通常会增加15%—20%的耕地,过去由于排水不畅,生产费用高,荒地盐碱地,弃耕地较多,这次通过土地整合,这部分土地将被改良,而改良的关键是疏通排干、降低地表水,而排干是主要占地工程之一,以沙海子村北三尖子地为例,过去社员耕种的土地780亩左右,通过土地整合后,毛面积达到了921亩,补过沟渠路占地141亩外,净耕地面积相持平。再比如林场地,在施工前测量亩数为993亩,整合后测量净亩数为871.9亩,减少了121.3亩地,减少的原因是挖排干、修渠修路。再比如福茂西杨平社土地施工前测量土地490

亩左右,土地整合后净面积达到562.6亩,新增加72.6亩,增加15%。增加的原因是项目区内有大量的盐碱地、大土堆、大堰子。

三、由于大型机械作业的推广,能够起到省时省事作用,提高部分产出。大型机械的好处,一是能深耕深松土壤;二是精量播种更精量;三是效率高;四是省时、省事、省工。大面积推行,加之国家政策补贴,生产费用总体减少,农户能从中受益。

四、土地整合后通过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收入。原则上50亩耕地以下以户子至少有一个劳动力要外出务工就业,可以搞副业,可以打工。一年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

此外,土地整合还有一个好处是便于耕作。由于农户之间相互整土地,便于集中经营、管理,同时田间路的修通,也便于作业。

农田防护林既能起到生态美观作用,也可改变田间小气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li.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浅谈乡镇人大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