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兽医培训讲稿

更新时间:2023-10-12 21: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鸡病防治

韩克光 副教授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第一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 新城疫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及败血性传染病,又叫亚洲鸡瘟或伪鸡瘟,俗称鸡瘟。典型新城疫特征为发病急,呼吸困难,头冠紫黑,下痢,泄殖腔出血、坏死,腺胃乳头、腺胃和肌胃交界处以及十二指肠出血,慢性病例常有呼吸道症状或神经症状。虽然已经广泛接种疫苗预防,但该病仍不时在养禽业中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仍是最主要和最危险的禽病之一。

该病1926年首次暴发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故名新城疫。我国新城疫的报道最早见于1935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鸡业迅速发展,对新城疫的防制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鸡群均进行了新城疫的免疫接种,但是仍有非典型的新城疫或鸡群带毒现象。

一、病原

1.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粘病毒。病毒近圆形,具有血凝素,可与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

2.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低毒力型、中毒力型和强毒力型。

毒株对不同组织的亲嗜性不同,常见嗜内脏型和嗜肺脑型。大多数强毒株常是嗜内脏型。 (1)嗜内脏型又称亚洲型,主要引起鸡的胃肠炎

(2)嗜肺脑型又称美洲型,以神经和呼吸系统紊乱为特征,消化系统症状不明显且没有出血性病变。

(3)嗜内脏型又称强毒力嗜内脏型,引起各种年龄鸡急性死亡,消化道出血性病变是病理特征。

(4)中发型,为成年鸡呼吸系统病,咳嗽为特征,很少喘气,产蛋减少或停止,年龄较大鸡很少死亡。

(5)缓发型,任何途径感染只引起鸡只轻度或不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成年鸡产蛋下降,各

种年龄鸡只很少死亡,但幼龄鸡并发其它感染,死亡率可高达30%。

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在血清学上虽然有些不同,但在交互免疫保护试验上,未能证明有不同的毒型。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多种禽类均为新城疫病毒的天然易感宿主,包括鸡、火鸡、雉鸡、鸽、珍珠鸡、鹧鸪、鹌鹑、鹅、孔雀、鸵鸟、猫头鹰、企鹅、麻雀、天鹅、等200多种。水禽类对此病有抵抗力,人类感染新城疫病毒后,偶尔有眼结膜炎、发热、头痛等不适。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病,但以幼雏和中雏感受性较高,2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较低。非典型新城疫多发于30~40日龄的雏鸡和产蛋中后期的成年鸡。

2.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病鸡一般在症状出现前24小时,其所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就开始带毒,在症状消失后5~7天才停止排毒。多种野鸟可作为传播媒介。

3.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其次是眼结膜,也可经外伤及交配传染。

三、临床症状

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季最为严重,不同日龄的鸡均敏感。

1.典型新城疫 主要是指在非免疫或免疫力较低的鸡群中感染强毒株所引起的速发嗜内脏型和速发嗜脑肺型新城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但以30~50d龄的鸡群多发。感染鸡群可能突然出现个别鸡只死亡而无任何先兆,随后常见典型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嗜睡,嗉囊积液有波动感,倒提病鸡时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常见下痢,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发病2~3d后可见鸡只死亡数量呈直线上升,死亡高峰明显;随后可见部分病鸡头颈部出现各种扭屈姿势,也可见共济失调如转圈、前冲或后退等神经症状。

成年鸡发病时,除具有上述表现外,在发病初期产蛋量急剧下降,有时可降到40%~60%不等,蛋壳退色,软壳蛋的数量较发病前明显增多。

2.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发生于免疫鸡群、有母源抗体的雏鸡群和本病常在的鸡场,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不明显、病理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很大,缺乏典型新城疫的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动幅度很大,可从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这主要由于鸡群的免疫状态、免疫后发病的时间、病毒株的毒力及组织嗜性、饲养管理条件、各种应激以及感染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大肠杆菌、球虫等)的不同所致。

雏鸡和中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时,往往常见呼吸道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如同慢性呼吸

道病发生时一样,安静时可听见鸡群发出明显的“呼噜”声。病程稍长的出现神经症状,如头颈歪斜、脚软、站立不稳、转圈等。病鸡食欲减退或不吃料,排黄绿色稀粪。死亡率15%~25%。成年鸡因多已接种过几次疫苗,对新城疫有一定抵抗力,所以上述症状比较轻微,但产蛋明显下降,幅度为10%~30%,半个月后开始逐渐回升,但要2~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在产蛋率下降的同时,软壳蛋增多,蛋壳退色。

四、病理变化

典型新城疫病鸡剖检时,口腔有多量灰白色黏液,嗉囊内积聚带有酸臭味的液体;食道与腺胃的交界处以及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可见出血条带或出血斑点;腺胃乳头出血,有时在肌胃角质层下也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肠道黏膜面有多处枣核形的出血或坏死区,略突出于黏膜表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溃疡;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出血且较明显。成年鸡除上述变化外,可见卵巢充血、出血。其他脏器的变化不规律。

非典型新城疫眼观病变不明显,不同日龄的鸡亦有差异,必须在多剖检或连续几天跟踪剖检死、病鸡的基础上,综合观察才能作出判断。雏鸡一般仅见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水肿,并有多量黏液。除少数病例外,大多数缺乏典型新城疫时腺胃乳头出血、肠道出血和坏死等典型的特征性病变。中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黏膜有明显充血出血,小肠有轻度卡他性炎症,有时肠黏膜出血。约30%病鸡腺胃乳头黏膜有小点出血。成鸡喉头、气管黏膜出血、黏液增多,腹膜炎,个别病鸡腺胃有少量出血点,盲肠与直肠黏膜有出血性溃疡,盲肠扁桃体肿胀,并有出血点,泄殖腔黏膜出血,硬脑膜下有出血点。

五、诊断

由于急性、典型新城疫的症状和病变与高致病力禽流感十分相似,因此,仅凭症状与病变很难作出准确的诊断。可参考鸡群的免疫程序和血凝抑制抗体滴度作出判断,如已有明显的新城疫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又有新城疫免疫失败,抗体滴度很低的记录,则可初步判断为新城疫。至于非典型新城疫,由于其呼吸道症状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感染和非高致病力禽流感相似,而减蛋综合征、禽流感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产蛋下降,所以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难作出非典型新城疫的初步诊断,必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其他的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六、防制

新城疫是危害严重的禽病,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法令和规定,对疫情进行严格处理,必须认真地执行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卫生防疫措施,以便减少暴发的危险,尤其是在每年的冬季,

养鸡场均应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

按规定,怀疑为新城疫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确诊后立即由当地政府部门划定疫区,进行扑杀、封锁、隔离和消毒等严格的防疫措施。

对假定健康的鸡群及受威胁的鸡群应立即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一般可用5~10倍IV系疫苗作肌肉注射接种。紧急接种后几天,鸡群发病数或死亡数可能会有3d~7d的上升,然后会逐渐下降及至正常。对这样的鸡群,适当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可减少死亡损失。

免疫接种是预防新城疫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家许可使用的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尚未进入大生产的实际应用。弱毒疫苗中,又有毒力比较低的缓发型疫苗株,例如F株、LaSota株、(国内称为Ⅳ系)、HitchnerB1株(国内称为Ⅱ系)、Clone30(克隆30)株、V4株等;也有毒力较强的中发型毒株如Mukteswar株(国内称为Ⅰ系)、H株、Komarov株及Roakin等。虽然上述缓发型毒株毒力较低,可用于未经过免疫的鸡群做首次基础免疫,但有时接种疫苗后几天内也可能有轻度的呼吸道应激,如呼吸道啰音、咳嗽等。至于中发型疫苗,由于毒力较强,只能用于经过基础免疫的鸡群作加强免疫用,如将此类疫苗用于无抗体的鸡群或日龄较小的鸡群,则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反应和不同程度的死亡损失。

缓发型疫苗,可经点眼、滴鼻、饮水、气雾或肌肉注射等途径接种,其中以滴眼、滴鼻和气雾途径的效果较佳;中发型疫苗,则常常采用肌肉注射途径接种。

免疫程序应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要特别注意加强鸡群的局部免疫力,以下介绍的是一个在环境比较复杂和受新城疫威胁较严重的地区的免疫程序,仅供参考,在环境较干净的地区,接种次数可适当减少。

1日龄,用克隆30、Ⅱ系或Ⅳ系滴眼、滴鼻免疫。

10~15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灭活油乳剂疫苗(0.3ml~0.5ml/只),同时用克隆30、 II系或IV系疫苗滴眼、滴鼻免疫一次。

25~30日龄,用克隆30、Ⅱ系或Ⅳ系疫苗滴眼、滴鼻免疫一次。 45~50日龄,用Ⅳ系或CS2系疫苗肌肉注射。 开产前1个月,肌肉或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 开产后,每1~2月用Ⅳ系疫苗喷雾或滴眼、滴鼻一次。 开产中期(42~45周龄),肌肉或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

在免疫接种后,必须定期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由于在接种疫苗后,鸡体内形成

对新城疫有抵抗力的相关因子很多,包括与体液免疫有关的HI抗体、中和抗体、沉淀抗体,与细胞免疫有关的各种因子,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的干扰素、补体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等。因此,可以说目前仍未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能真正全面反映鸡群免疫力的评价体系。常多用HI效价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在尚未有其他更科学的评估体系出现之前,它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一般地说,HI效价在6log2以上时,可以避免大量的死亡损失,8log2以上基本上可以避免死亡损失,而10log2以上时,基本上可避免产蛋的急剧下降。

实际上,在用HI进行监测时,必须注意由于雏鸡的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反应尚未健全,所以无论采用什么疫苗、什么途径接种,其HI效价都比较低,这也是在生产中很多雏鸡群虽已接种一次或多次疫苗,但仍不时发生鸡新城疫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问题是HI抗体的均匀度问题。在评价免疫效果时,HI抗体的均匀度及平均滴度都是相当重要的,但即使平均滴度已很高,而其中仍有部分鸡的滴度很低时,则一般都必须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第二节 禽流感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家禽和野生禽类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呈无症状感染、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以至引起头冠和肉髯紫黑色、呼吸困难、下痢、腺胃乳头和肌胃角膜下等器官组织广泛性出血、胰脏坏死、纤维素性腹膜炎和100%死亡率的急性败血症。由于野禽作为流感病毒天然贮毒库的作用,以及已证实流感病毒可以由家禽直接感染人,引起人类的发病和死亡,所以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禽流感分为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非高致病力禽流感。

一、病原

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nm~120nm,平均为100nm。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病毒表面有一层由双层脂质构成的囊膜,囊膜镶嵌着二种重要的纤突,并突出于囊膜表面。这二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形如棒状,是一种糖蛋白多聚体。NA呈蘑菇状,也是一种糖蛋白多聚体。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

禽流感病毒在4℃~20℃可凝集人、猴、鸡和禽类的红细胞,这是病毒的HA蛋白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的结果,但这种凝集可由病毒的NA蛋白对红细胞受体的破坏而解除。

由于不同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有不同的抗原性,目前已发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