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精选试卷∥广州市2018-2019中考化学联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06-02 14: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 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解析】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选项A错误;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负极快,正极慢,选项B错误;

C、气体M、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选项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选项D 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植物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

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

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错误;

B、植物油倒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错误;

C、对于某固体物质来说其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溶剂的量无关,故C错误;

D、饱和溶液在恒温的条件下,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3.概念之间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3种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一组概念是 ( )

序号X Y Z

A 氧化物纯净物物质

B 硫酸盐铵盐盐

C 有机物单质纯净物

D 碱酸化合物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如图中,X、Y是交叉关系,X、Y和Z是包含关系。

【详解】A、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含有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种,Y和X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

B、硫酸盐和铵盐都属于盐,硫酸铵既是硫酸盐又是铵盐,Y和X是交叉关系,B正确;

C、有机物和单质都属于纯净物,有机物和单质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C错误;

D、酸、碱都属于化合物,酸、碱属于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B。

4.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一定析出晶体

B.N点对应的ZnSO4溶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

【答案】B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点升高温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M点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M点对应的MgSO4溶液降温可能析出晶体,故A错误;

B、N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C错误;

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5.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CH4)和乙烷(C2H6)互为同系物。则下列物质中与乙醇C2H5OH互为同系物的是

A.C3H8B.C4H9OH C.HCHO D.CH3COOH

【答案】B

【解析】同系物必然属于同一类物质,乙醇(C2H5OH)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醇类,CH3COOH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羧酸类,HCHO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醛类,C3H8属于烯烃,且C4H9OH与C2H5OH相差2个“CH2”,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为Na2Cr2O7、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Na2Cr2O7大于Na2SO4

B.20℃时,Na2Cr2O7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D.30℃时,将210g 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150g Na2Cr2O7

【答案】A

【解析】A、由图像可知:60℃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Na2SO4;故选项正确;

B、2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80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0g

100%44.4% 80g100g

?≈

+

故选项错误;

C、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先变大,再变小;故选项错误;

D、3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90g,将210g Na2Cr2O7饱和溶中溶质质量=210g90g

99.46g

100g90g

?

+

,溶剂

质量=210g-99.46g=110.54g,降温到10℃,Na2Cr2O7的溶解度为60g,则110.54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质量

为=110.54g60g

60.324

100g

g

?

=,析出Na2Cr2O7质量为99.46g-60.324g=39.136g;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初中生小昆同学出现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的情况,所以妈妈在其午饭中加入芹菜和海产品。

B.每人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瘦肉等含纤维素较多的物质。

C.由于碳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所以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D.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和其他物质混存,为了避免爆炸,堆放时不能留有通道,防止易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引起爆炸。

【答案】C

【解析】A、青少年生长缓慢、食欲不振是缺乏锌元素,应该补充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等,芹菜中富含维生素,锌元素含量较低,故A错误;

B、瘦肉中富含蛋白质,不含纤维素,故B错误;

C、由于碳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所以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故C正确;

D、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爆炸,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通道,故D错误。故选C。

9.从安全的角度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饮食中,氯化钠和碘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B.房间内燃煤时,等闻到CO气味再通风

C.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D.熟石灰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要合理摄入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人体摄入过多的氯化钠易引发高血压,摄入较多的碘元素也会引起甲状腺疾病,选项A错误;

B.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房间内燃煤时,即使生成一氧化碳,也不能闻到气味,选项B错误;

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窜,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选项C正确;

D.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也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选项D错误。故选C。

10.《茉莉花》是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菜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

B.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 10: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9

100%=72% 129110162

?

?

?+?+?

,故B正确;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9):(1×10):(16×2)≠9:10:2,故C错误:

D、乙酸苯甲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B。

11.表示三个氧分子的是( )

A.3O B.O3C.3O3D.3O2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一个氧分子用O2表示,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

故选:D。

【点睛】

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

①Cu ②N ③H2O2④K2CO3⑤CH4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

③H2O2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

④K2CO3是碳酸钾的化学式,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⑤CH4是甲烷的化学式,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

故③⑤符合要求。故选C。

二、填空题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表(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参考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

根据④和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两元素

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

子才有NMR现象。表中①~⑦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有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甲、乙是由表中①~⑦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①甲是一种氧化物,常用作某些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作干燥剂的原因______。

②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且两元素的质量比为6:1,如图2是丙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最外层电子数H、N、K CaO+H2O=Ca(OH)2C2H4+3O2?

2CO2+2H2O

【解析】(1)由④和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二者位于同一族,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①~⑦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有1号元素氢、7号元素氮、19号元素钾;故填:H、N、K;(3)①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氧化物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故填:CaO+H2O=Ca(OH)2;

②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且两元素的质量比为6:1,则乙是C2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

2CO2+2H2O。

故填:C2H4+3O2?

2CO2+2H2O。

14.我国高铁、航空航天、手机制造等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根据下列材料的应用回答问题。

应用

“复兴号” 高铁车

“鲲龙”水陆两栖飞机零部件华为折叠手机屏幕

用到的材料高速钢钛合金、铝合金聚酰亚胺塑料

(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飞机外壳用钛合金、铝合金的优点是_________。在对高铁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时,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和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

________。

【答案】聚酰亚胺塑料;高速钢或钛合金或铝合金抗腐蚀性能好(或密度小、硬度大等)

2Al+Fe2O32Fe+Al2O3 ;置换反应

【解析】(1)聚酰亚胺塑料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高速钢、钛合金、铝合金含有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2)钛、铝合金能用做飞机外壳,说明它们的抗腐蚀性能较好、密度小、硬度大;

(3)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

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5.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依据_______的现象可以确定水样是硬水;

(2)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

(3)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和隔绝氧气。

【答案】产生浮渣多、泡沫少2:1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解析】(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是2:1;

(3)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和隔绝氧气。

16.化学与生成、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慢慢消失的原因是血液中的乳酸(C3H6O3)与吸

C H O+3O=3CO+3R,则R的化学式为_____,乳酸(C3H6O3)属于_____(填“无入的氧气反应:36322

机物”或“有机物”)。

(2)新能源“共享汽车”已走进城市,环保,节能,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

(3)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从营养均衡角度请你为小明较合理的安排午餐食谱_____。

(4)2018 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H2O 有机对环境无污染①③④或①②⑤(合理答案也可)可燃性通风、严禁烟火(合理答案也可)

C H O+3O=3CO+3R,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R中含有6个氢原子、3个氧【解析】(1)由方程式:36322

H O,乳酸(C3H6O3)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原子,则R的化学式为2

(2)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

(3)从营养均衡角度,食谱应包含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较合理的安排午餐食谱为:①③④或①②⑤(合理答案也可)。

(4)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可燃性;

②面粉可燃烧,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通风、严禁烟火(合理答案也可)。

三、实验题

17.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写出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位置合理的是_____(填“C”或“D”)。B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此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____(写物质名称)。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_____(写出一种气体的化学式)。小明发现,他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88.7%,可能的原因_____。

【答案】酒精灯2KMnO4

K2MnO4+MnO2+O2↑ D 过氧化氢溶液CO2没有等到气泡均

匀连续的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等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A装置的试管中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Δ

K2MnO4+MnO2+O2↑;刚开始冒泡,是从装置中排出的空气,等到气

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内开始收集,才能收集到较纯的气体,选D;

(3)过氧化氢法制氧气可用B装置,此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也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合理即可);(4)小明发现,他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88.7%,可能的原因: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就收集或者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等。

【点睛】

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1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

___ 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_______ (填“B”或“C”)相连。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 ___;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____;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本题共7分)

(1)稀硫酸(1分);C(1分)

(2)氯化氢气体(1分);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1分)

(3)水(1分);CaC2+2H2O = C2H2 ↑+Ca(OH)2(2分)

【解析】(1)制取氢气常用的液体试剂是稀硫酸,并且不挥发;因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A应与C连接,氢气浮在瓶口,随着氢气的增加,空气被从B端排出。故答案为稀硫酸;C;(2)稀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饱和的NaHCO3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乙中放入浓硫酸可以吸收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水分。故答案为氯化氢气体;干燥气体;(3)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但非常接近。乙炔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根据反应物X是水,Y是CaC2固体,生成物是乙炔和一种碱,写出化学反应式,然后配平即可。故答案为水;CaC2+2H2O=C2H2↑+Ca(OH)2。

四、计算题

19.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同学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取15g样品,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再加入217g 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得到10g沉淀。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所加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0.6g

(2)5.1%

(3)5%

【解析】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 CO+CaCl=2NaCl+CaCO

2323

106111117100

x y z10g

106111117100

===

x y z10g

x=10.6g,y=11.1g,z=11.7g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所以所加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

217g

×100%≈5.1%;

(3)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其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其质量为:11.7g+(15g-10.6g)=16.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g+100g+217g-10g=322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1g

322g

×1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z0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