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方史整理

更新时间:2024-02-20 11:2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2013年新疆地方史专题训练

新疆“六史”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新疆除东南联接甘肃、青海,南部联接西藏外, 从

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八国接壤,边境线长(A)公里,是中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

A、5600 B、4600 C、5000

2、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公元前(C)年,西汉中央政府在轮台设臵西域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西域从此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A、80年 B、70年

C、60年 D、50年

7、东汉相继镇守西域的父子将军是(C)。

A、司马迁父子 B、窦固父子 C、班超父子 D、张骞

父子

3、公元(B)年,班超出使西域,证明新疆自古以来

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体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A、74 B、73 C、93 D、78

4、公元七世纪,被包括西域在内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

可汗”的皇帝是(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隋炀

5、唐代“安西四镇”是(B)。

A、哈密、伊犁、阿克苏、吐鲁番 B、龟兹、于阗、

疏勒、碎叶

C、塔城、库尔勒、库车、若羌 D、尉犁、焉耆、

莎车、和田

6、(B)年,清朝政府在新疆设臵伊犁将军,伊犁将军

是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权限之大,统辖地域之广,在当时全国驻防将军中首屈一指。

A、1777年B、1762年C、1768年 D、1770年

7、博州西部文化广场的西迁广场和东归广场,反映公

元1770年冬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壮举,是十八世纪最大的惊天动地的民族大迁移事件,也是一次极为悲壮的爱国行动。率领土尔扈特部东归的首领是(D)。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拔都 D、渥巴

8、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

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A)。

A、边塞诗 B、豪放派 C、边疆派 D、新疆

9、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B)为钦差大臣,总统

收复新疆。前敌指挥是刘锦棠。

A、林则徐 B、左宗棠C、刘锦棠 D、白

彦虎

10、左宗棠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19中,曾记

载 “吐鲁番地土肥沃,尚惜渠失修,沾润不遍,林文忠公戍边时,需修伊拉里克河渠。考其遗法,亦止于渠中凿井,上得流水,下通泉脉,故引灌不穷。”请问林文忠公是指( C )。

A、林伯渠 B、林语堂C、林则徐D、林彪

11、(A)年,新疆建省,使新疆与内地行政建制、政

令一致。到1909年,新疆省下辖4道、6府、10厅、3州、21个县。

A、1884 B、1889 C、1901

12、在以下古迹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四

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的是(B)。

A、二道桥大巴扎 B、坎儿井 C、楼兰古城

13、民主革命时期,(A)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到新疆,做新

疆军阀盛世才的统战工作。

A、俞秀松B、邓力群 C、陈云D、邓发

14、中国共产党派遣党员和干部到新疆开展工作是从

(C)开始的。

A、从大革命时期开始的B、从土地革命时期开

始的

C、从抗日战争前夕开始的 D、从解放战争开始的

15、(B)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成立 ,标志着新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先后有四任党代表在这里工作过,他们是陈云、滕代远、邓发和陈潭秋。

A、1935年; B、1937年;C、1940年; D、1942

年;

16、1937年10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陈云、滕代

远等是在(B)迎接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西路军左支队被改编为“新兵营”。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对“新兵营”进行了各种技术培训,从“新兵营”走出的有汽车司机、装甲车驾驶员、炮兵、医务人员、无线电通讯人员和航空技术人员。后来这些人大部分都返回到延安,为我军机械化部队和空军部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A、柳园; B、星星峡; C、哈密; D、迪化;

17、、1941年,被盛世才杀害牺牲在新疆的主要中共

党员有(C)。

A、方志敏、瞿秋白、陈延年、蔡和森 B、夏明翰、

陈乔年、恽代英、彭湃

C、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 D、李大钊、

项英、陈延年、恽代英

18、1946年12月,一位少数民族代表借赴南京参加

国民大会之机,冒着危险两次秘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驻地拜会中共代表董必武,请求中国共产党人派人到新疆工作,并直接领导三区革命,这位新疆少数民族代表是(C)。

A、阿合买提江B、达列力汗 C、阿巴索夫 D、伊斯恰克伯克

19、中共党人帮助盛世才当局制定的“反帝、亲苏、

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中,还包括(A)。

A、民平; B、自由; C、教育; D、司法;

20、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时间是(C)。

A、1949年8月; B、1949年9月; C、1949年10

月; D、1949年11月;

21、率领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一兵团司令员是(B)。

A、彭德怀 B、王震 C、许兴达 D、徐立清

22、新疆和平解放时新疆省临时人民政府主席是(C)。

A、王震 B、陶峙岳C、包尔汉D、赛福鼎

23、进军新疆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及番号是(B)。

A、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一军、二军; B、一兵团二军、六军;

C、二兵团二军、七军; D、二兵团六军、七军;

24、1949年9月25、26日,(C)分别通电起义,新

疆宣告和平解放。

A、唐生智、卫立煌 B、郑洞国、李达

C、陶峙岳、包尔汉〃沙赫德拉D、彭德怀、王震

25、1949年10月20日首批抵达迪化的人民解放军部

队是(B)。

A、航空团; B、战车团; C、骑兵团;D、二军四师

十二团;

26、1949年12月17日,新疆军区成立,中央军委任

命谁担任新疆军区首任司令员 (A) 。

A、彭德怀B、王震 C、陶峙岳D、徐立清

27、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力争经过( )年努力,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 )年努力,确保新疆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C)

A、5、8B、4、8 C、5、10

28、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将建立起(A)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

A、人才、技术、管理、资金 B、人才、技术、资金

C、技术、管理、资金

29、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决策,是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的战略举措。

A、深化改革开放 B、贯彻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疆发展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于(A)施行。

A、2010年2月1日 B、2010年1月1日 C、2009年12月31日

31、(A)年,国家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国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考试范畴。

A、2009B、2010C、2008

32、、 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 ( A )

A、 党的思想建设 B、 党的组织建设

C、 党的作风建设 D、 党的制度建设

E、 党的政治建设

33、张春贤书记在昌吉州调研时提出:昌吉州要在全疆实现“三个率先”的目标是(C)

篇二:经典新疆地方史名词解释

1、鸠摩罗什 名词解释

东晋时期后秦著名的佛教学家,中国佛教大乘空宗奠基人。西域龟兹人,父鸠摩炎,西域高僧,母耆婆,龟兹王妹。罗什随前秦吕光入关,后秦主姚兴迎入长安,收弟子八百,率僧众三千,开创规模空前译经活动,共译出佛典74部,384卷,以其译著《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法华》、《纸摩》等经论,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宗学说。语意准确,文美意足,成为后世译经的楷模。后人以其与真谛、玄奘并称,尊为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

2、羁縻政策

唐朝统一西域后,在西突厥和其他民族聚居的一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即保留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列臵羁縻府、州、县。任命本民族大小首领担任都护或都督、刺史、县令等官职。这些官职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官员们作为唐朝命官,享受国家固定俸禄,肩负朝廷使命,行使对辖区部民的管理权。

3、《突厥语词典》

喀拉汗王朝时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作者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1074年用阿拉伯文在巴格达城编成。此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研究喀拉汗王朝及其中亚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起源、地理名词和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国已出版可维吾尔文版。

4、《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是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的。内容共17条。这个条约是近代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单方面设立领事;免税贸易权;片面领事裁判权;设立贸易圈(实为租界地)。这个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发生性质变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这个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

5、《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10月,由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等与俄方代表签定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主要内容:划定从沙宾达巴哈到浩罕的中俄西段边界;划归俄国的中国卡伦,限一月之内移空;人随地归;条约签定后240天建立界牌鄂博(俄博);增添交涉机构。1869年和1870年,又订立了《中俄科布多界志》、《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及《塔尔巴哈台界约》。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及三个子约,沙俄鲸吞了中国西北从沙宾达巴哈到帕米尔的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6.《福乐智慧》

(1)11世纪维吾尔诗人尤素福〃哈斯〃哈吉甫所撰长诗,长达13000余行,用阿鲁孜诗律,以玛斯纳维体写成。主要人物有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

圆之子“贤明”、大臣族人、修道士“觉醒”。作者通过叙事诗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劝诫贵族阶级勿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土耳其1947年出版了罗马字转写本,是较为完整的版本。

7、 “海防”与“塞防”之争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拟筹兵收复新疆,时日本出兵侵犯台湾,东南海防出现危机。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移西征粮饷作东南海防费用,这实际上是放弃新疆的论调。以左宗棠为首的部分朝臣大员认为“我退寸而敌进尺”,坚持原定西征收复新疆的方案,主张迅速出兵,驱逐外寇。这就是关系到新疆命运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在“塞防”一派的坚持下,清政府最终决定全力西征。

清政府在边疆防务问题上的一场争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初阿古柏、沙俄侵入中国新疆;日本亦构衅于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内部围绕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问题发生争论。李鸿章等持议海防空虚,亟宜切筹,而丧失新疆无关紧要,主张移塞防之饷增补海防。反之,湖南巡抚王文韶认为,“但使俄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应当专意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则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在加强海防的同时,坚决用兵西征收复失地。清廷于光绪元年(1875)三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四月命李鸿章、沈葆祯分别督办北、南洋海防事宜。旋左宗棠挥师入疆,剿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李鸿章则着力于海军的创建,但于抗御外国侵略并无显著功效。

8、六大政策

1933年4月,盛世才窃取新疆政权后,为获得苏联支持援助,打出了“亲苏、反帝”的口号。其后,他的政策不断充实完善,1934年4月提出“八大宣言”,1935年4月提出“九项任务”。到1936年,在苏联的影响和新疆进步势力的帮助下,盛世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和平(团结友爱)、建设、清廉(廉洁奉公)”六大政策,作为当时新疆省政府的施政纲领。六大政策是进步的,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建立差别化分类扶持政策体系。要改变过去的普惠制办法,并对现有针对特定区域的扶持政策进行整合,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

设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示范区的建设,应以城市为地域单元,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突出特色和重点,高起点搞好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并在投资、财税、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幅度提高均等化转移支付的比重,逐步建立以均等化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切实增强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完善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

健全西部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实行资源性产品和战略性资源出口最低限价政策;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无人区”。 ——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线标准,重新核定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范围,着力培育特色生态产业体系,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当地就业机会,集中力量重点解决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问题。

9、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横贯亚洲、沟通欧、亚、非的陆上古道。东自我国古都长安,穿越河西走廊与塔里木盆地,翻越帕米尔,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国,直达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欧洲与北非等地。自公元前2世纪以后,中国大量生丝与丝织品通过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及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10、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集团发生政权交替,内部王位争夺激烈。右贤王在老单于的阏氏(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夺取了单于位。日逐王先贤掸因与新单于争夺权位而处境危机,遂率众归属汉朝。汉宣帝令郑吉率龟兹、渠犁兵5万人去迎接先贤掸,封他为归德侯,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这样,西域就正式并入了中国中原汉朝的版图。

11、安西都护府

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之一。始设于640年,府治在西州,648年迁至龟兹,后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其辖地是安西四镇(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和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的共计20个都督府。

12、北庭都护府

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之一。658年唐朝政府设金山都护府,治所在庭州,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中亚河中地区以东的广大地区,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702年,设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711年才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分治西域。辖地是昆陵、蒙池两都护府所管辖的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里海以北的广大地区。

13、七〃七政变

刺杀杨增新事件。 1928年7月7日,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举行第一届毕业典礼,在仪式完后的学校招待会上,主张改良新疆政治的官员樊耀南等指使刺客刺杀了前来参加典礼的新疆省长杨增新。事后樊耀南等占领了省府衙署,但很快又被政务厅长金树仁召集的军队所平息,樊耀南等20多人被处死。政变平息后,金树仁掌握了新疆的军政大权。

14、策勒村抗俄斗争

于阗县策勒村俄商色依提依仗俄国领事庇护,在策勒村横行霸道,强占水源,殴打村民,还私自非法发展侨民,并从俄国领事馆领来武器,武装起100多名“俄侨”,成立所谓司令部,悬挂俄国国旗,践踏中国主权。1912年6月,策勒村人民在苏普尔格的领导下,在南疆哥老会支援下,奋起斗争,捣毁并焚烧了色依提盘踞的“司令部”。烧死29名歹徒,色依提逃脱。在沙俄的军事外交压力下,1913年在喀什开庭审判此案,苏普尔格等被判刑,中国并向“俄侨”赔偿6.9万两白银。

15、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8月26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兰州,消灭马步芳主力。紧接着,解放军向新疆挺进。在此严重的军事形势面前,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在中共和张治中将军策动下,排除了种种阻力,于9月25日率国民党驻新部队近10万人通电起义。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等也通电起义,与国民党政府脱离一切关系,归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和平解放。

16、新疆善后局

是在清军迅速收复新疆,各地百废待兴的特定形势下,于1877年前后建立的一种应急性的临时政权机构。其基本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生产,同时代行地方政权的各种职责,为新疆改建行省及各道府厅州县的建立奠定基础。

17、四〃一二政变

新疆军政官员推翻金树仁统治的事件。金树仁上台后,措臵不当,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931年春爆发了哈密农民起义,不久马仲英入新,全疆陷入战乱之中。1933年春,迪化被马仲英军队围困,城内饥寒交加。一些军政人士认为,金树仁的反动统治是造成这场战乱的根源。于是在陈中、李笑天、陶明樾等人策划下,于1933年4月12日发动兵变,归化军(指入疆的俄国白卫军,后加入中国国籍)、迪化驻军、来新的东北抗日救国军都参与了兵变。金树仁乘乱逃出迪化,图谋反攻未成,经塔城取道苏联西伯利亚返回内地。政变结束后,新疆的军政大权被握有军权的盛世才窃取。

18、火烧贸易圈

沙俄为侵占我国塔城西南境的雅尔葛图山金矿,进行外交恐吓,不准华民挖金。1855年,俄军又制造了残杀中国矿工200多人的血案。矿工控告沙俄的暴行,在沙俄的淫威下,负责通商贸易的中国官员拒绝受理。1855年8月26日深夜,忍无可忍的约600名群众,在安玉贤等人的领导下,包围了沙俄在塔城的贸易圈,火烧了贸易圈的房屋,沙俄侵略者逃回了俄国。火烧贸易圈事件是新疆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19、回鹘西迁

839年,鄂尔浑回纥汗国由于上层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加剧,加之瘟疫流行,暴风雪的袭击,汗国急剧衰落。840年,回鹘将军句莫贺引黠戛斯人攻破回鹘汗

国牙帐,回纥汗国灭亡;部众分别南迁与西下。西迁部众共三支:一支达到今河西走廊,史称“甘州回鹘”;一支到达今新疆东部,以西州(高昌)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政权;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史称“葱岭西回鹘”,后来建立喀啦汗王朝,后二支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生活,融合,发展成为近现代的维吾尔族。

篇三:新疆地方史

《新疆史纲》绪论历史论文论文

作者:本站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6-9-23 22:43:00 发布人:admin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166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他的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为界,东北与蒙古国接壤,北部与俄罗斯为邻,西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连,边界线长达5 300多公里。这里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和生机盎然的绿洲。在高山之间,沙漠之下,绿洲之中,河流之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其它各种资源。

自古以来,在这里就生活着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新疆常住人口1 846.26万人[1],包含着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世居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世代相继,不仅开发、建设、保卫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并以此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

然而长期以来,古老的新疆大地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渴望了解新疆,了解她的历史,了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此,我们编写了《新疆史纲》这本书。

一、历史上新疆的地理范围

历史上新疆被称为西域,和现在一样,属于中国的边疆地区。然而,我国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管辖范围和今天新疆区域的大小并不完全一样。这样,在编写《新疆史纲》时,如何认识和确定历史上新疆的地理范围,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西域

新疆古称西域。但“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

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乃至中亚、西亚的一部分,以及东欧和北非的个别地方,是当时汉朝人就地理知识所及对“西方”地区的泛称。狭义的西域则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地方,以及乌孙游牧之地,即汉朝有效管辖的地方。

对西域这一地理概念,汉朝人有一个逐渐认识、了解的过程。《史记·骠骑列传》说:“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犇。”匈奴浑邪王当时驻牧于今张掖、武威一带。可见汉初,人们把河西走廊地区也包括在西域的范围之内。《汉书。王莽传》援引王莽奏议说:“今西域良原等复举地为臣妾……请受良原等所献地为西海郡。”良原是西羌人的首领,游牧于青海湖周围,王莽所设西海郡就在今青海省海晏县。所以,在西汉末期,今青海省西部也包括在西域的范围之内。因而我们说,“西域”在西汉时广指汉朝郡县辖区以西的地区,它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直到东汉班固撰写《汉书·西域传》,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才开始固定下来。《汉书·西域传》说:西域“东则接汉,阨以玉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狭义的西域。

到了唐代,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乃至北非、东欧部分地区都可以称为广义的西域;狭义的西域则指东起玉门关,西到波斯(今伊朗),北抵阿尔泰山,南至克什米尔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塔里木盆地缘边诸国,阿尔泰山以西及伊犁河流域西突厥部落游牧区,阿姆河和锡

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阿姆河以南地区,上述地区分别由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管辖。 蒙元时期,随着我国西北疆域的再统一和扩展,除今新疆地区外,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以及两河下游的咸海地区,阿姆河以南的呼罗珊地区都纳入了西域的地理范围之内。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以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西域的地理范围来解释“西域”一词的。《西域图志》对当时西域的地理范围作了说明:“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直喀尔喀(蒙古),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轮广二万余里”,即指今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我们之所以以清朝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来解释“西域”一词,主要理由有三:一是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的疆域包括西北疆域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二是历史上,我国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管辖范围有大有小,但基本上是在今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以内;三是乾隆年间,近代国家观念已经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以条约的形式固定自己的国界。清朝政府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就已经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划定北部国界。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政权后,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并为邻国所承认。

二、新疆

清朝乾隆年间,历史上曾被人们称为西域的地方同时也被称作新疆。然而,当时全国有好几个新疆:一是云南省乌蒙府(在今昭通、永善一带)被称为新疆,二是贵州省的古州(今榕江)被称为新疆,三是贵州省的西部、即今安顺市和镇宁县一带被称为新疆[2],四是四川的大、小金川被称为新疆。上述四个称作新疆的地方,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这些地方历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自秦汉时期开始,历代王朝就在这里设有管理机构,行使主权;二是上述地方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三是雍正、乾隆时期,清朝政府开始委派有任期的官员(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的土司。历史上,把这种统治方式的变化称为“改土归流”。1872年,署湖南巡抚王文韶的奏折说:雍正年间,“创建六厅,曰古州(今榕江),曰台拱(今台江),曰清江(今剑河),曰都江(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曰丹江(今雷山境),曰八寨(今丹寨),谓之新疆”[3]。也就是说,所谓“新疆”,就是指改革土司制度以后,设立新的行政机关的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它并没有“新辟疆域”的意思。

清朝政府在平定准噶尔政权和大小和卓叛乱以后,对新疆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对维吾尔族地区的官制――伯克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使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的轨道。可能由于类似的原因,当时也称西域为新疆。1759年底(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陕甘总督杨应琚在一份奏折中说:“新疆效用武职人数,……遇有辟展(今新疆鄯善县)等处差务,陆续委用。”[4]第二年五月,乾隆皇帝也说:“……然现在新疆垦种,实无劳民之事。……西陲戡定,回部悉平,朕之初念,岂务为好大喜功,今亦不过辑其旧部,复其本业而已,又安肯转事劳民动众。”[5] 可能是为了区别同时存在的几个新疆,人们也称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为“西域新疆”。1764年底(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在答复有关增纂《大清一统志》事宜时说:“至西域新疆,拓地两万余里,除新设安西一府及哈密、巴里坤、乌鲁木齐设有道、府、州、县、提督、总兵等官,应即附入甘肃省内。其伊犁、叶尔羌、和阗等处,现有总管将军及办事大臣驻扎者,亦与内地无殊。应将西域新疆,另纂在甘肃之后。”[6]所以,在《大清一统志》里,称现在的新疆为“西域新疆”。但是,在更多的文献里称现在的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为西域。乾隆时期,编纂的该地方志即名为《钦定西域图志》,另外,还有椿园七十一的《西域闻见录》、徐松的《西域水道记》等。甚至到1825年(道光五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仍然称新疆为西域,写有《西域置行省议》的名作。 “新疆”作为一个固定地名并正式成为一个省,是1884年(光绪十年)期间的事情。

1865年初,浩罕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各族人民举行反清起义之机侵入新疆,并建立侵略政权。至1870年,阿古柏不仅完全控制了南疆地区,而且攻占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进而企

图染指伊犁,占领整个新疆。为了同英国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遏制阿古柏,沙皇俄国于1871年7月出兵占领了伊犁。

1875年5月(光绪元年三月),清朝政府令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从1876年7月至1878年1月,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所有地区。1882年,经过艰苦的谈判和斗争,清朝政府又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再次提出了在新疆建省的问题,并提出了“他族逼处,故土新归”[7]的论点。1884年,清朝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自此,新疆作为一个固定地名沿用至今。而其他几个新疆名称,便逐渐弃置不用了。

但是,这时新疆的地理范围与乾隆时期西域的地理范围并不完全相同,与汉唐时期的西域的地理范围则有更大的区别。

1856年10月(咸丰六年九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华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先后以“中立”和“调停者”的身份,伪装朋友,浑水摸鱼,诱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根据《北京条约》,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清朝政府又被迫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占了中国西北边疆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2月(光绪七年正月),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根据该条约及其所附的五个边界子约,沙俄又侵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等地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样,在新疆建省时,与乾隆时期西域的地理范围相比,已经少了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我们以新疆现在或建省时的地理范围叙述新疆的历史,显然不能反映新疆历史发展的全貌。所以,我们一般以清朝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为基础,上溯以往的新疆历史。那么,凡是在这个地理范围内活动过的民族,包括已经消失了的古代民族,都是新疆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凡是在这个地理范围内建立的政权,都是新疆历史上建立的政权,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地方政权;凡是在这个地理范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都应该是《新疆史纲》叙述的主要内容。 但是,乾隆年间西域的地理范围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为了客观地反映这一过程,对现在境外涉及到新疆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如汉朝与大宛的关系、唐朝对中亚、西亚部分地区的管辖、喀喇汗王朝西部情况、西辽对中亚地区的统治,以及蒙古人在河中地区设置阿姆河行省等,我们也将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地予以叙述。

二、《新疆史纲》的主要内容

新疆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要正确地了解、认识新疆的历史,必须准确地把握新疆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自然也是《新疆史纲》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都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是《新疆史纲》论述的主要内容之一。

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但是关于史前时期新疆居民的族属问题,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国史籍只是笼统地称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的古代居民为“西戎”。只是到了汉代,新疆居民的族属问题才逐渐明确起来。

汉代活动在新疆的古代民族主要有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匈奴人和汉人。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表明,塞人、月氏人、乌孙人早就活动于新疆和河西地区。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远族,战国时期羌人的足迹已经西及帕米尔高原。自公元前2世纪初时起,汉朝与匈奴的争夺日趋激烈。公元前176年前后,匈奴首先统有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朝在占有河西走廊后,与匈奴开始直接争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统

一西域,随后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汉人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不断进入新疆,并逐渐成为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民族又增加了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等民族成分。继匈奴之后,鲜卑、柔然先后在蒙古草原建立政权,并与中原王朝争夺西域,因而在这里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高车,亦称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因反对柔然可汗进攻北魏,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万余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嚈哒起于塞北,后进入西域,5世纪中叶南攻月氏,建立政权,都拔底延城(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此后,嚈哒东侵,越过帕米尔高原,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4世纪初自辽东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四川北部和青海的氐、羌等民族,建立政权。490年以后,吐谷浑从高车手中夺得鄯善、且末,大批吐谷浑人迁居罗布泊周围地区。

隋唐时期加入到新疆民族之列的主要有突厥人、吐蕃人、回鹘人等。突厥最初活动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徙居高昌北山。5世纪初被柔然征服,被迫迁至金山,沦为柔然的“锻奴”,6世纪中叶逐渐强大起来。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发兵击败柔然,建立突厥汗国,控制了东自辽海,西至西海(今里海),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583年,突厥全面爆发内战,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突厥位于阿尔泰山以西,据有乌孙故地。至统叶护可汗(619—628年)时,西突厥势力达到极盛时期,又建帐于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之明布拉克),“遂霸西域诸国”。公元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的许多部落,遂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政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占领今青海地区及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分地区,直接威胁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了“安史之乱”。为迅速平定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朝军队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回鹘原称韦纥、袁纥,为铁勒各部中的一支,初游牧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土拉河北。隋朝时期,他联合铁勒中的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落,成立同盟,总称回纥。742年,后突厥汗国发生内乱,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联合葛逻禄、拔悉密等部,在唐朝的支持下,先后击杀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白眉可汗,灭亡后突厥汗国。745年,骨力裴罗遣使唐朝,唐玄宗封其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成立,并统有整个漠北草原。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表唐朝政府,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请将“回纥”改称“回鹘”。839年,漠北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汗国内讧加剧。次年,回鹘将领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入回鹘城,回鹘诸部溃散,汗国灭亡。回鹘汗国灭亡以后,回鹘部众大部分西迁,其中一支迁入唐朝原安西都护府境内,于866年前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回鹘人,进入葛逻禄领地,后以巴拉沙衮(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南)为中心,联合葛逻禄、样磨、处月等部,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宋辽金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内部大融合的时期,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居民出现了回鹘化的局面,但新疆民族新成员的迁入并没有停止。公元1124年,曾经统一中国北方的辽朝灭亡,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部众西迁,在新疆及其以西地区建立了西辽政权。

元明时期是新的民族迁入新疆的又一个高潮时期,由于蒙古人统一了新疆及中亚地区,大量的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汉人、西夏人等进入新疆。后来,这些人大部分融入到了维吾尔人之中,为维吾尔族补充了新鲜血液。17世纪初,作为蒙古族一支的瓦刺进入新疆,并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清代,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回族,以及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由于各种原因相继迁入新疆,新疆最终形成了以维吾尔族为主、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上述历史事实表明:新疆的民族发展史是多民族迁徙流动、融合的历史;今天新疆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迁徙、融合的结果。一些民族在迁徙、融合中消失了,一些民族却得到了新生;历史上,新疆民族迁徙、融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东部,青藏高原、中原和北

方草原地区民族不断迁入新疆,尤其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不断迁入新疆,是影响新疆民族迁徙、融合的主要力量;汉族是迁入新疆最早的民族之一,始于汉代的屯田戍守,以后迁入的汉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汉人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有的则成了今天新疆汉族的先民。

二、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一方面以开放的胸怀吸收着外来文化,并不断地融合、创新,进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一方面她又向外部世界传输着中华文化,在中外和东西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使用过语言文字最多的地区。由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新疆流行过多种语言和文字。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在新疆使用过的语言有30余种,主要有匈奴语、汉语、于阗塞语、犍陀罗语、焉耆-龟兹语、突厥语、粟特语、吐蕃语、回鹘语、波斯语、蒙古语、满语等。先后在新疆使用过的文字也有20余种,主要有汉文、佉卢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突厥文、粟特文、回鹘文、吐蕃文、波斯文、察合台文、托忒蒙文、蒙文、满文等。在上述文字中,汉语言文字是汉代以来,惟一贯穿新疆历史的语言文字。汉朝统一西域以后,汉文和汉文典籍传播到了西域。在罗布泊地区汉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载有《论语》、《战国策》内容的木简。南北朝时期,高昌麴氏王国请求北魏借给五经、史籍,并派人教授。196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了唐代西州小学生卜天寿写的《论语郑氏注》抄本,抄本后载有卜天寿写的一些诗词和杂录。一个12岁的学生能够以比较正规的书法抄写《论语》,又能按平仄合辙赋诗述怀,说明了唐代汉语文的普及程度[8]。

新疆各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并以此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西汉时,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大型套曲《摩诃兜勒》,创作了28首乐曲。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乐、疏勒乐、于阗乐、伊州乐以及受龟兹乐影响的西凉乐,成为中国北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6世纪中叶,龟兹的苏祗婆从突厥到内地,检定了走调多年的七个音律,对中原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唐代,西域的歌舞在内地更是大放异彩。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或反手叉腰,或纵横腾踏,或旋转如风,节奏明快,变化多端,深受内地人民的喜爱。

西域的雕塑绘画五彩缤纷,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及其他石窟和佛寺遗址,保存着魏晋时期大量反映佛教内容的壁画。从其内容、画面人物形象、绘画风格、描绘技法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些壁画表现出了希腊艺术的观念和风格,同时又受到印度佛教艺术的强烈影响。到了唐代,在原有的基础上,西域绘画又吸收了中原地区及西方佛教艺术技巧,形成了姿态生动、线条简练、衣纹质感性强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了大量的以佛像、佛本生故事、人物、山水、花鸟、社会风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壁画、藻井画、版画以及纸、绢、布等绘画。

隋唐时期,各种文化经过长期的不断的交融、混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主要是龟兹文化、于阗文化、高昌文化和天山以北地区的游牧文化[9]。上述文化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后,又受到了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影响,使西域文化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多种文化的影响,不仅使西域文化更加绚丽多彩,而且底蕴更加深厚。正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沃土上,才产生了《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等不朽名著,才产生了由歌、舞、乐组合而成的套曲《木卡姆》,才产生了英雄史诗《玛纳斯》。

作为古代中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新疆还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外来文化或西方文化,特别是多种宗教,首先传播到了西域,然后由西域再传播到内地或其它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xr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