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9 21:27: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 论 部 分

1-1.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 (D)与二者都无关。

1-2. 各向同项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1-3. 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1-4. 在下列三种力(1、支反力;2、自重;3、惯性力)中,( )属于外力。 (A)1和2; (B)3和2; (C)1和3; (D)全部。 1-5. 在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C) 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1-6. 一等截面直拉杆如图所示。在P力作用下,( )。

A横截面a上的轴力最大; B曲截面b上的轴力最大; P C斜截面c上的轴力最大; a b c D三个截面上的轴力一样大。

1-7. 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1-8. 在杠杆的某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 )。

A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平行; (B) 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方向一定平行;

(C) 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也不一定平行; (D) 大小一定相等,但方向不一定平行。 1-9. 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若正应力ζ与剪应力η均不为零,则正应力ζ与剪应力η的夹角为( )。

0

(A)α=9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1-10. 在下列说法中,( )是错误的。 (A)应变分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种;(B)应变是变形的度量; (C)应变是位移的度量; (D)应变是无量纲物理量; 1-11. 在下列结论中,( )是错误的。

A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B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必定无变形;

C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D位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变形和约束状态。 1-12. 在图示受扭圆轴上,AB段( )。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A B C (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 (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M0 1-13. 在1-12题中,轴的BC段( )。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变形,无位移;(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14. 如图示梁,若力偶M0在梁上任意移动时,则梁的( )。 (A) 支反力变化,B端位移不变; M0 (B) 支反力不变,B端位移变化; A B (C) 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不变; D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变化。

1-15. 在轴向拉压杆和受扭圆轴的横截面上分别产生( )。 (A)线位移、线位移;(B)角位移、角位移;(C)线位移、角位移; (D)角位移、线位移。 答案:(C)(A)(D)(D)(A)、答案:(D)(C)(C)(A)、(C)、答案:(B)、(C)、(C)、(B)、(C)、

拉 伸 与 压 缩

2-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伸杆轴力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 (D)轴力与杆的横阶面和材料无关。

2-2. 在图示四个轴力N1、N2、N3和N4中,( )。 (A)N1和N2为正,N3和N4为负。(B)N1和N4为正,N2和N3为负。 (C)N2和N3为正,N1和N4为负。(D)N3和N4为正,N1和N2为负。

N1 N2

N3 N4

2-3. 受拉压杆如图所示。其中在BC段内( )。

(A) 有位移,无变形; A B P C (B) 无位移,有变形; op (C) 既有位移,又有变形; (D)既无位移,也无变形。 2-4. 拉压杆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ζ=N/A的主要应用条件是( )。

A应力在比例极限以内; ( B) 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重合于杆件轴线; C轴力沿杆轴为常数;D杆件必须为实心截面直杆。

2-5. 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 )。 (A)分别是横截面、450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B)分别是450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0斜截面。

2-6. 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 A正应力为零,剪应力不为零;(B) 正应力不为零,剪应力为零; (C)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为零;(D)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

2-7. 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 )时,虎克定律ζ=Eε成立。 (A)比例极限ζP; (B)弹性极限ζe;(C)屈服极限ζs; (D)强度极限ζb; 2-8. 测定材料标距时,应采用标距范围内的最小截面尺寸。 (A)只能为10d; (B)只能为5d;(C)为10d或5d; (D)大于等于10d都行。 2-9. 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ζ=P/A,ε=△L/L,其中( )。 (A)A和L均为初始值; 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 (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2-10.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 )变形。

(A)弹性; (B)线弹性; (C)塑性; (D)弹塑性。 2-11. 设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上、下屈服极限分别为ζS1和ζS2,则材料的屈服极限ζS=( )。 (A)ζS1; (B)ζS2; (C)(ζS1+ζS2)/2; (D)(ζS1-ζS2)/2 2-12. 铸铁的强度指标为( )。

(A)ζS; (B)ζb; (C)ζS和ζb; (D)ζp、ζS和ζb 。

2-13. 在延伸率δ=△L/L×100%和截面收缩率δ=△L/L×100%两个公式中,( )。 (A)L、A均为初始值;(B)L为初始值,A为断后值;(C)L、A均为断后值;(D)L为断后值,A为初始值;

2-14.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 )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2-15. 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 )出现滑易线。 (A)横截面;(B)纵截面; (C)ηmax所在面; (D)ζmax所在面。

2-16. 关于铸铁力学性能有以下两个结论:① 抗压能力比抗拉能力差;② 压缩强度比拉伸强度高。

其中,( )。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②正确,①不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 2-17. 铸铁的许用应力与杆件的( )有关。 (A)横截面形状;(B)横截面尺寸;(C)受力状态(指拉伸或压缩); (D)载荷的大小。 2-18. 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 (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B)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 (C)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D)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

2-19. 一个结构中有三根拉压杆,设由这三根杆的强度条件确定的结构许可载荷分别为P1、P2、P3,且P1>P2>P3,则该结构的实际许可载荷〔P〕=( )。 P1; (B)P2; (C)P3; (D)(P1+P3)/2。

2-20. 一等直圆截面杆,若变形前在横截面上画上两个圆a和b(如图示),则在轴向拉伸变形后,圆a、b分别为( )。 (A) 圆形和圆形;(B) 圆形和椭圆形;(C) 椭圆形和圆形; D椭圆形和椭圆形。 2-21. 圆管受轴向拉伸时,若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则其( )。 (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B)外径和壁厚都增小;(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 答案:(C)、(A)、(A)、(A)、(A)、答案:(D)、(A)、(C)、(A)、(C)、 答案:(B)、(B)、(A)、(A)、(C)、答案:(B)、(C)、(D)、(C)、(A)、(D)

实 用 剪 切 部 分

3-1. 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 )于外力方向。 (A)垂直、平行; B)平行、垂直;(C)平行; (D)垂直。 3-2. 连接件应力的实用计算是以假设( )为基础的。 (A)剪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B)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 (C)剪切面为圆形或方行;(D)剪切面面积大于挤压面面积。

3-3. 在一传动机构中,轮子通过平键与轴相连,如图。设键埋入轮子和轴内的深度相连,若轮子、键、轴三种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ζjy,1]、[ζjy,2]、[ζjy,3],则三者只间的合理关系应当是( )。 (A)[ζjy,1]>[ζjy,2]>[ζjy,3]; 键 (B)[ζjy,2]>[ζjy,1]>[ζjy,3]; 轴 (C)[ζjy,3]>[ζjy,2]>[ζjy,1]; (D)[ζjy,1]=[ζjy,2]=[ζjy,3]。 轮

3-4. 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剪切许用力[η]是由( )得到的。 (A)精确计算;(B)拉伸试验;(C)剪切试验;(D)扭转试验。 3-5. 在图示四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 )是正确的纯剪切状态。

η η η η η η η

(A) (B) (C) (D) 3-6. 剪应力互等定理是由单元体的( )导出的。 (A)静力平衡关系;(B)几何关系;(C)物理关系;(D)强度关系。 3-7. 剪应力互等定理的运用条件是( )。 (A)纯剪切应力状态;(B)平衡应力状态;(C)线弹性范围(D)各向同性材料。 答案:(B)、(A)、(D)、(C)、(D)、(A)、(D)

扭 转 部 分

4-1. 电动机传动轴横截面上扭矩与传动轴的( )成正比。 (A)传递功率N;(B)转速n;(C)直径D;(D)剪切弹性模量G。 4-2. 根据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 )。

(A)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仍为直线; (B)形状尺寸改变,直径仍为直线; (C)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D)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

4-3. 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切力η?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的半。这一结论是根据( )推知的。

(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关系;(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 (C)物理关系;(D)变形几何关系。

4-4. 直径为D的实心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η。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 )。

(A)2η; (B)4η; (C)8η; (D)16η。 4-5. 设直径为d、D的两个实心圆截面,其惯性矩分别为IP(d)和IP(D)、抗扭截面模量分别为Wn(d)和W(。则内、外径分别为d、D的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n分别为( )。 nD)

(A)IP=IP(D)-IP(d),Wn=Wn(D)-Wn(d); (B)IP=IP(D)-IP(d),Wn?Wn(D)-Wn(d); (C)IP?IP(D)-IP(d),Wn=Wn(D)-Wn(d); (D)IP?IP(D)-IP(d),Wn?Wn(D)-Wn(d)。

4-6. 一根空心轴的内、外径分别为d、D。当D=2d时。其抗扭截面模量为( )。

3344

(A) 7/16?d; (B)15/32?d; (C)15/32?d; (D)7/16?d。 4-7. 设受圆轴中的最大剪应力为η,则最大正应力( )。

0

(A)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η;(B)出现在45斜截面上,其值为2η; (C)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2η;(D)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η。 4-8. 半径为R的圆轴,抗弯截面刚度为( )。

3 3 4

(A)?GR/2;(B)?GR/4; (C)?GR/2;(D)?GR4/4。

4-9. 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 )。 (A)8和16;(B)16和8; (C)8和8;(D)16和16。

4-10. 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1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 )倍。 (A)8和1 6; (B)16和8; (C)8和8; (D)16和16。

4-11. 一内外径之比d/D=0.8的空心圆轴,若外径D固定不变,壁厚增加一倍,则该轴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分别提高( )。

A不到1倍,1倍以上;B)1倍以上,不到1倍;(C1倍以上,1倍以上;D)不到1倍,不到1倍。 4-12. 一圆轴用碳钢制作,校核其扭转刚度时,发现单位长度扭转角超过了许用值。为保证该轴的抗扭刚度,采用措施( )最有效。 (A)改用合金钢材料;(B)增加表面光洁度;(C)增加轴的直径;(D)减小轴的长度。 4-13. 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是( )。 (A)沿横截面拉断;(B)沿横截面剪断;(C)沿450螺旋面拉断;(D)沿450螺旋面剪断。 4-14. 如希望弹簧有较好的减振和缓冲作用,则采取措施( )是无效的。 (A)减小簧丝直径;(B)增大弹簧圈直径;(C)增多弹簧圈数;(D)选用强度低的材料。 4-15. 非圆截面杆约束扭转时,横截面上( )。 (A)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B)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C)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D)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4-16. 非圆截面杆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 )。

(A)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 (B)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 (C)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 (D)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4-17. 非圆截面杆的横截面( )。

(A)在自由扭转时翘曲,在约束扭转时不翘曲;(B)在自由扭转时不翘曲,在约束扭转时翘曲 (C)在自由和约束扭转时都翘曲;(D)在自由和约束扭转时都不翘曲。 4-18. 受扭开口薄壁杆和闭口薄壁杆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 (A)分别发生在最大壁厚处、最小壁厚处;(B)均发生在最大壁厚处; (C)分别发生在最小壁厚处; (D) 分别发生在最小壁厚处、最大壁厚处。 答案:(B)、(D)、(B)、(C)、(B)、答案:(B)、(D)、(A)、(A)、(A)、

答案:(D)、(C)、(A)、(C)、(C)、答案:(A)、(C)、(D)

平 面 图 形 的 几 何 性 质

5-1. 在下列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中,( )是错误的。

(A)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形心; (B)图形两个对称轴的交点必为形心; (C)图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D)使静矩为零的轴为对称轴。 5-2. 静矩的量纲是( )。

A ML2T2; (B)L; (C)L2; (D)L3。 5-3. 惯性矩的量纲是( )。

2-2

A MLT; (B)L; (C)L2; (D)L4。 5-4. 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中,( )的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A)静矩和惯性矩;(B)极惯性矩和惯性矩;(C)惯性矩和惯性积;(D)静矩和惯性积。

5-5. 设矩形对其一对称轴z的惯性矩为I,则当其长宽比保持不变。而面积增加1倍时,该矩形对z的惯性矩将变为( )。

(A)2I; (B)4I; (C)8I; (D)16I。

5-6. 若截面A由A1和A2两部分组成,设面积A、A1、A2对某轴的静矩分别为S、S1、S2,惯性矩分别为I、I1、I2,则( )。 (A)S=S1+S2,I=I1+I2;(B)S≠S1+S2,I=I1+I2;(C)S=S1+S2,I≠I1+I2;(D)S≠S1+S2,I≠I1+I2。

5-7. 若截面图形有对称轴,则该图形对其对称轴的( )。 (A)静矩为零,惯性矩不为零;(B)静矩不为零,惯性矩为零; (C)静矩和惯性矩均为零;(D)静矩和惯性矩均不为零。 5-8. 直径为d的圆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半径I =( )。 (A)d/2; (B)d/4; (C)d/6; (D)d/8。

5-9. 图形圆截面,当其圆心沿z轴向右移动时,惯性矩( )。 (A)Iy不变,Iz增大 ; y (B)Iy不变,Iz减小 ; (C)Iy增大,Iz不变 ; o z (D)Iy减小,Iz不变 。 5-10. 设图示(a)、(b)、(c)三个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分别为Ia、Ib、Ic,惯性半径分别为ia、ib、 ic,则( )。

(A)Ia=Ib-Ic,ia=ib- ic; (B)Ia≠Ib-Ic,ia=ib- ic; (C)Ia=Ib-Ic,ia≠ib- ic; (D)Ia≠Ib-I,ia≠ib- ic。

5-11. 若截面有一个对称轴,则下列说法中( )是错误的。 (A)截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B)对称轴两侧的两部分截面,对对称轴的惯性矩相等; (C)截面对包含对称轴的正交坐标系的惯性积一定为零;

(D)截面对包含对称轴的正交坐标系的惯性积不一定为零(这要取决坐标原点是否位于截面形心)。

5-12. 任意形状图形及其坐标轴如图所示,其中Z轴平行于Z轴。若已知图形的面积为A,对Z轴的

惯性矩IZ,则该图形对Z轴的惯性矩IZ‘ =( )。

222

(A)IZ+(a+b)A;(B)IZ+(a+b)A; (C)IZ

22

+(a-b)A;(D)IZ+(b2-a2)A。

5-13. 设图示ABoF和CDEo两个矩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对y、z轴惯性积的( )。 y

(A)数值相等,正负不同; A B (B)数值相等,正负相同; C D (C)数值不等,正负不同;

(D)数值不等,正负相同。 z F o E

5-14. 任意图形,若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这一对坐标轴一定是该图形的( )。 (A)形心轴; (B)主惯性轴; (C)行心主惯性轴; (D)对称轴。 5-15. 有下述两个结论:①对称轴一定是行心主惯性轴;②行心主惯性轴一定是对称轴。其中( )。 (A)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B)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C)①、②都是正确的;(D)①、②都是错误的。

5-16. 正交坐标轴x、y为截面形心主惯性轴的条件是( )。

(A)Y1-Z1; (B)Y1-Z2; (C)Y2-Z1 ; (D)Y2-Z2;

5-17. 设图形具有三个以上(含三个)对称轴时,对某一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1,对某一对正交形心轴的惯性积为I2,则当形心轴绕形心旋转时( )。

(A)I1值不变,I2恒等于零; (B)I1值不变,I2不恒等于零; (C)I1值变化,I2恒等于零; (D)I1值变化,I2恒等于零。 答案:(D)、(D)、(D)、(D)、(D)、答案:(C)、(A)、(B)、(C)、(C)、 答案:(D)、(C)、(B)、(B)、(B)、(C)、(B)

弯 曲 强 度 部 分

6-1. 在弯曲和扭转变形中,外力矩的矢量方向分别与杆轴线( )。 (A)垂直、平行;(B)垂直;(C)平行、垂直;(D)平行。 6-2. 平面弯曲变形的特征是( )。 (A)弯曲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B)弯曲载荷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 (C)弯曲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面曲线;(D)弯曲变形的轴线与载荷作用面同在一个平面内。 6-3. 选取不同的坐标系时,弯曲内力的符号情况是( )。

(A弯矩不同,剪力相同(B)弯矩相同,剪力不同(B)弯矩和剪力都相同(D)弯矩和剪力都不同 6-4. 当横向力作用于杆件的纵向对称面内时,关于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应力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 )是错误的。

(A)若有弯矩M,则必有正应力ζ;(B)若有正应力ζ,则必有弯矩M; (C)若有弯矩M,则必有剪应力η;(D)若有剪力 Q,则必有剪应力η。 6-5.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 )称为纯弯曲。 (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和分布载荷; (C)梁只发生弯曲,不发生扭转和拉压变形;(D)梁的各个截面上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 6-6. 梁剪切弯曲时,其截面上( )。 (A)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B)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 (C)即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D)即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6-7. 由梁的平面假设可知,梁纯弯曲时,其横截面( ).

(A)保持平面,且与梁轴正交;(B)保持平面,且形状大小不变; (C)保持平面,只作平行移动;(D)形状尺寸不变,且与梁轴正交.

6-8. 设某段梁承受正弯矩的作用,则靠近顶面和靠近底面的纵向纤维( )。 (A)分别是伸长、缩短的;(B)分别是缩短、伸长的;(C)均是伸长的;(D)均是缩短的。 6-9. 中性轴是梁的( )的交线。 (A)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B)纵向对称面与中性面; (C)横截面与中性层;(D)横截面与顶面或底面。 6-10. 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绕( )旋转。 (A)梁的轴线;(B)中性轴;(C)截面的对称轴;(D)截面的上(或下)边缘。 6-11. 在梁的正应力公式中,I为梁截面对( )的惯性矩。

(A)形心轴; (B)对称轴; (C)中性轴; (D)形心主惯轴。

6-12. 若对称纯弯曲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沿杆轴为常量,则其变形后梁轴( )。 (A)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B)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 (C)不为圆弧线,但长度不变;(D)不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

6-13. 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根梁,一根为铝材,一根为钢材,若两根梁受力状态也相同,则它们的

( )。

(A)弯曲应力相同,轴线曲率不同;(B)弯曲应力不同,轴线曲率相同; (C)弯曲应和轴线曲率均相同;(D)弯曲应力和轴线曲率均不同。 6-14. 等直实体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梁有纵向对称面;B载荷均作用在同一纵向对称面内;

C载荷作用在同一平面内;D载荷均作用在形心主惯性平面内。 6-15. 用梁的弯曲应力强度条件( )。

A只能确定梁的许用载荷;B只能校核梁的强度;

C只能设计梁的截面尺寸;D可以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6-16. 矩形截面梁,若截面高度和宽度都增加一倍,则其强度将提高到原来的( )。 (A)2; (B)4; (C)8; (D)16。

6-17. 矩形截面梁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形心处的( )。 A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B正应力为零,剪应力最大; 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最大;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 6-18. 对于等直梁,在以下情况中,( )是错误的。 A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必出现在弯矩值最大的截面上; B梁内最大剪应力值必出现在剪力值最大的截面上;

C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不一定出现在同一截面上;

D在同一截面上不可能同时出现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 6-19. 在下列诸因素中,截面的弯曲中心仅与( )有关。 A横向载荷的大小; B)材料性质;(C)截面形状;(D) 杆的长度。 6-20. 当横向力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时,( )。 A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无剪力;B梁只弯曲而无扭转;

C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D梁只发生平面弯曲变形。

6-21. 在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梁的截面上,其交界处的( )。已知平面假设成立。 (A) 应力分布连续,应变比连续; (B) 应力分布不连续,应变连续; (C) 应力和应变分布均不连续; (D) 应力和应变分布均连续。 6-22. 设计钢梁时,宜采用中性轴为( )的截面。 (A)对称轴;(B)靠近受拉边的非对称轴;(C)靠近受压力的非对称轴;(D)任意轴。 答案:(C)、(C)、(C)、(C)、(D)、答案:(C)、(A)、(B)、(C)、(B)、 答案:(D)、(A)、(A)、(B)、(D)、答案:(D)、(B)、(D)、(C)、(B)、(B)、(A)、

弯 曲 变 形 部 分

7-1. 梁的挠度是( )。

A横截面上任一点沿梁轴垂直方向的线位移;B横截面形心沿梁轴垂直方向的线位移; C横截面形心沿梁轴方向的线位移;D横截面形心的位移。 7-2. 在下列关于梁转角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

A转角是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位移:B转角是变形前后同一横截面间的夹角; C转角是横截面之切线与轴向坐标轴间的夹角;D转角是横截面绕梁轴线转过的角度。 7-3. 在下列关于转角、挠度正负号的概念中,( )是正确的。 A转角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有关,挠度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无关; B转角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无关,挠度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有关;

C转角和挠度的正负号均与坐标系有关;D转角和挠度的正负均与坐标系无关。 7-4. 梁挠曲线近似微积分方程Y’’=M(x)/EI在( )条件下成立。 (A)梁的变形属小变形;(B)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C)挠曲线在xoy面内; (D)同时满足(A)、(B)、(C)。

7-5. 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在弯曲变形时,挠曲线曲率在最大( )处一定最大。 (A)挠度; (B)转角: (C)剪力; (D)弯矩。

7-6. 若梁上中间铰处无集中力偶作用,则中间铰左、右两面的( )。 (A)挠度相等,转角不等; (B)挠度不等,转角相等;

(C)挠度和转角都相等; (D)挠度和转角都不等。

7-7. 在利用积分法计算梁位移时,待定的积分常数主要反映了( )。 (A)剪力对梁变形的影响; (B)对近似微机分方程误差的修正;

(C)支承情况对梁变形的影响; (D)梁截面形心轴向位移对梁变形的影响。

7-8. 若两根梁的长度L、抗弯截面刚度EI及弯曲内力图均相等,则在相同的坐标系中梁的( )。 A挠度方程y(x)一定相同,曲率方程1/ρ(x)不一定相同;By(x)不一定相同,1/ρ(x)一定相同; Cy(x)和1/ρ(x)均相同;Dy(x)和1/ρ(x)均不一定相同。 7-9. 在下面关于梁、挠度和转角的讨论中,结论( )是正确的。 (A)挠度最大的截面转角为零; (B)挠度最大的截面转角最大; (C)转角为零的截面挠度最大; (D)挠度的一阶导数等于转角。 7-10. 在下面这些关于梁的弯矩及变形间关系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弯矩为正的截面转角为正; (B)弯矩最大的截面转角最大; (C)弯矩突变的截面转角也有突变; (D)弯矩为零的截面曲率必为零。

7-11. 若已知某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为常数,挠曲线的方程为y(x)=cx4,则该梁在x=0处的约束和梁上载荷情况分别是( )。

(A)固定端,集中力; B)固定端,均布载荷;(C)铰支,集中力;(D)铰支,均布载荷。

2

7-12. 已知等截面直梁在某一段上的挠曲线方程为y(x)=Ax(4Lx-6L2-x2),则该段梁上( )。 (A)无分布载荷作用;(B)有均布载荷作用;(C)分布载荷是x的一次函数;(D)分布载荷是x的二次函数。

7-13. 应用叠加原理求位移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 (A)线弹性小变形;(B)静定结构或构件;(C)平面弯曲变形;(D)等截面直梁。 7-14. 叠加法不能用于求( )的位移。 (A)非平面弯曲梁;(B)受扭轴类构件;(C)拉、压杆件;(D)大变形或非线弹性变形构件。 7-15. 某机器的圆轴用45号钢制成,在使用中发现其弯曲刚度不够。改善轴抗弯刚度的有效措施是( )。

(A)对轴进行调质处理;(B)改用优质合金钢;(C)加粗轴径;(D)增加表面光洁度。 7-16. 在等直梁的最大弯矩所在附近,局部加大横截面的尺寸( )。

(A)仅对提高梁的强度是有效的; (B)仅对提高梁的刚度是有效的; (C)对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都有效; (D)对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都无效。

7-17. 一空心圆截面弯曲时,若外径增大1倍,内径及其余条件不变,则其最大挠度( )。 (A)是原来的1/4;(B)是原来的1/8:(C)是原来的1/16;(D)不到原来的1/16. 答案:(B)、(A)、(C)、(D)、(D)、答案:(A)、(C)、(B)、(D)、(D)、 答案:(D)、(B)、(A)、(D)、(C)、(C)、(D)

应 力 状 态 及 强 度 理 论 部 分

8-1. 在下列关于单元体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单元体的形状变必须是正六面体。B单元体的各个面必须包含一对横截面。 C单元体的各个面中必须有一对平行面。D单元体的三维尺寸必须为无穷小。

8-2. 过受力构件内的任意一点,随着所取截面的方位不同,一般来说,各个面上的( )。 (A)正应力相同,剪应力不同。 (B)正应力不同, 剪应力相同。 (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相同。 (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同。 8-3. 在单元体上,可以任认为( )。

A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相等; B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不等; C每个面上的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相等; D每个面上的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不等。

8-4. 在滚珠轴承中,滚珠与外圆接触点处的应力状态,正确的说法是( )。 (A)纯剪切; (B)单向; (C)二向; (D)三向。

8-5. 受内压作用的封闭薄圆筒,在通过其内壁任意一点的纵、横面中( ) A纵、横两截面都不是主平面; (B)横截面是主平面,纵截面不是;

(C)纵、横两截面都是主平面; (D)纵截面是主平面,横截面不是。 8-6. 研究一点应力状态的任务是( )。

A了解不同横截面的应力变化情况;B了解横截面上的应力随外力的变化情况; C找出同一截面上应力变化的规律;D找出一点在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 8-7. 单元体斜截面应力公式ζa=(ζx+ζy)/2+(ζx-ζy)cos2а/2-ηxysin2а和 ηa= (ζx-ζy)sin2a/2 +ηxycos2а的适用范围是( )。 (A)材料是线弹性的;(B)平面应力状态;(C)材料是各向同性的;(D)三向应力状态。 8-8. 在单元体的主平面上,( )

(A)正应力一定最大; B)正应力一定为零;(C)剪应力一定最小;(D)剪应力一定为零。 8-9. 任一单元体,( )。

A在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为零;B在最小正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最大; C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正应力为零;D在最小剪应力作用面上,正应力最大。 8-10. 应力圆方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应力在比例极限以内; B)应力在弹性范围以内;(C)各向同性材料;(D)平面应力状态。 8-11. 二向应力圆心的横坐标、半径分别表示某平面应力状态的( )。 (A)ζmax、ηmax;(B)ζmin、ηmax;(C)ζm、ηmax ;(D)ζm、ζmax。〔注:ζm=1/2(ζmax+ζ

〕 min)

8-12. 设单向拉伸等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ζ,则杆内任一点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别为( )。

(A)ζmax=ζ,ηmax=ζ;(B)ζmax=ζ/2,ηmax=ζ;(C)ζmax=ζ,ηmax=ζ/2;(D)ζmax=ζ/2,ζmax=ζ/2.

8-13. 若单元体的主应力ζ1>ζ2 >ζ3 >0,则其内最大剪应力为( )。

(A)ηmax=(ζ1-ζ2)/2;Bηmax=(ζ2-ζ3)/2;C)ηmax=(ζ1-ζ3)/2; D)ηmax=ζ1/2。 8-14. 当三向应力圆成为一个圆时,则主应力情况一定是( )。

(A)ζ1=ζ2; (B)ζ2=ζ3; (C)ζ1=ζ3; (D)ζ1=ζ2或ζ2=ζ3。 8-15. 当主应力( )时,三向应力图成为一个圆。 (A)ζ1=ζ2;(B)ζ2=ζ3;(C)ζ1=ζ3;(D)ζ1=ζ2或ζ2=ζ3。 8-16. 广义虎克定律适用于( )。 (A)弹性体;(B)线弹性体;(C)各向同性弹性体; (D)各向同性线弹性体。 8-17. 在下列说发中,( )是正确的。

A在有正应力作用的方向,必有线应变;B在无正应力作用的方向,必有线应变;

C在线应变为零的方向,正应力也一定为零;D在正应力最大的方向,线应变业一定最大。 8-18. 位于深海中的一任意形状的物体,表面受到静水压力P的作用。其内部任一点的( )。 (A)剪应变为零,体积应变不为零; (B)剪应变不为零,体积应变为零; (C)体积应变和剪应变均为零; (D)体积应变和剪应变均不为零。

8-19. 材料相同的两个立方单元体a和b ,单元体a截面上的正压力为ζx=40Mpa, ζy=80Mpa, ζz=0;单元体b的主压力为ζm=150MPa,ζm=50Mpa, ζm=-80Mpa, 这两个单元体的体积应变θa和θb的关系是( )。 (A)〡θa〡>〡θb〡 ;(B)〡θa〡<〡θb〡 ; (C) θa=θb ; (D) θa=-θb。 8-20. 体积应变,即单位体积的体积改变是( )。 A只与三个主应力之和有关,而与其比例无关:

B只与三个主应力之间的比例有关,而与它们之和无关: C与三个主应力之和及其比例均有关; D与三个主应力之和及其比例均无关。 8-21. 一圆柱体在单向拉伸必变形过程中,纵向伸长、横向收缩,但其体积不变。这种现象说明( )。 (A)弹性模量E=0; B)泊松比 =1;(C)泊松比 =1/2;(D)平均应力 =0。 8-22. 在某单元体上叠加一个纯剪切应力状态后,其( )一定不变。 (A)最大正应力;(B)最大剪应力 ;(C)体积改变比能;(D)形状改变比能 。 8-23. 在某单元体上叠加一个三向等拉(或压)应力状态后,其( )一定不变。

(A)体积应变;(B)体积改变比能;(C)体积改变比能;(D)弹性比能。 8-24. 在下列论述中,( )是正确的。

A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B第一、第二强度理论只适用于脆性材料;

C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塑脆性材料;D第二、第四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塑性流动破坏。 8-25. 某机轴的材料为45号钢,工作时发生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对其进行强度计算时,宜采用( )强度理论。

A第一或第二; B)第二或第三;(C)第三或第四:(D)第一或第四。

8-26. 若某低碳钢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近乎三向等直拉伸。进行强度校核时宜采用( )强度理论。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8-27. 在三向压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下,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破坏方式( )。 (A)分别为脆性断裂、塑性流动; (B)分别为塑性流动、脆性断裂; (C)都为脆性断裂; (D)都为脆性流动。 8-28. 危险点为二向拉伸应力状态的铸铁构件,( )强度理论进行计算。 (A)只能用第一:(B)只能用第二;(C)可以用第一、第二;(D)不可以用第一、第二。 8-29. 在( )强度理论中,强度条件不仅与材料的许用应力有关,而且与泊松比有关。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8-30. 若构件内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为二向等拉,则除( )强度理论以外,利用其它三个强度理论得到的相当应力是相等的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8-31. 现有两种说法:①塑性材料中若某点的最大拉应力ζmax=ζs,则该点一定会产生屈服;②脆性材料中若某点的最大拉应力ζmax=ζb,则该点一定会产生断裂。根据第一、第四强度理论可知,说法( )。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 8-32. 铸铁水管冬天结冰时会因冰膨胀而被胀裂,而管内的冰却不会破坏。这是因为( )。 (A)冰的强度较铸铁高;(B)冰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C)冰的温度较铸铁高;(B)冰的应力等于零。

8-33. 分别依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弯扭组合变形圆轴的强度计算。设截面设计时得出的直径分别为d1、d2;求许可载荷时得出的结论分别为p1、p2。比较两个理论的计算结果,则有( )。 (A)d1>d2,p1> p2;(A)d1>d2,p1 p2;(D)d1

压 杆 稳 定 部 分

9-1. 压杆失稳是指压杆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 )。

A局部横截面的面积迅速变化:B危险截面发生屈服或断裂;

C不能维持平衡状态而突然发生运动;D不能维持直线平衡状态而突然变弯。

9-2. 一理想均匀直杆当轴向压力P=P时处于直线平衡状态。当其受到一微小横向干扰力后发生微小弯曲变形。若此时解除干扰力,则压杆的( )。

A弯曲变形消失,恢复直线形状;B弯曲变形减小,不能恢复直线形状; C微弯曲变形状态不变;D弯曲变形继续增大。

9-3. 一细长杆当轴向压力P=P时发生失稳而处于微弯曲平衡状态。此时若解除压力P,则压杆的微弯变形( )。

(A)完全消失; (B)有所缓和; (C)保持比变; (D)继续增大。 9-4. 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通过建立挠曲线微分方程,推出的细长杆临界压力的表达式( )。 A与所选取的坐标系有关,与所假设的压杆微弯曲程度无关; B与所选取的坐标系无关,与所假设的压杆微弯曲程度有关; C与所选取的坐标系和假设的压杆微弯曲程度都有关; D与所选取的坐标系和假设的压杆微弯曲程度都无关。

9-5. 两根细长杆a、b的长度,横截面面积、约束状态及材料均相同,若其横截面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和圆形,则二压杆的临界压力P ail和P bil的关系( )。

ababab

(A)P il

P il;(D)不可确定。

9-6. 圆截面细长杆的材料和杆端约束保持不变,若将其直径缩小一半,则压杆的临界压力为原压杆的( )。

(A)1/2; (B)1/4; (C)1/8; (D)1/16。 9-7. 细长杆承受轴向压力P的作用,其临界压力与( )。 (A)杆的材质;(B)杆的长度;(C)杆承受的压力的大小;(D)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9-8. 压杆的柔度集中地反映了压杆的( )对临界压力的影响。 A长度、约束条件、截面尺寸和形状;B材料、长度和约束条件;

C材料、约束条件、截面尺寸和形状;D材料、长度、截面尺寸和形状。 9-9. 细长杆的( ),则其临界压力Pij越大。

A弹性模量E越大或柔度λ越小;B弹性模量E越大或柔度λ越大; C弹性模量E越小或柔度λ越大;D弹性模量E越小或柔度λ越小。 9-10. 压杆失稳将在( )的纵向平面内发生。 (A)长度系数μ最大;(B)截面惯性半径i最小;(C)柔度λ最大;(D)柔度λ最小。 9-11. 压杆属于细长杆、中长杆还是粗短杆,是根据压杆的( )来判断的。 (A)长度; (B)横截面尺寸; (C)临界压力; (D)柔度。

9-12. 圆截面细长杆的材料及支承情况保持不变,将其横向及轴向尺寸同时增大相同的倍数,压杆的( )。

A临界应力不变,临界压力增大;B临界应力不变,临界压力不变; C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都增大;D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都不变。 9-13. 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压杆的柔度( )

?A????E 9-14. A3钢制成的两端铰支圆柱,当柱长l与直径d之比l/d至少为( )时,才可用欧拉公式计算该柱的临界压力。

(A)5; (B)25; (C)50; (D)100。

9-15. 在稳定性计算中,有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一是用细长杆的公式计算中长杆的临界压力;一是用中长杆的公式计算细长杆的临界压力。其后果是( )。

A前者的结果偏于安全,后者偏于不安全;B二者的结果都偏于安全; C前者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后者偏于安全;D二者的结果都偏于不安全。 9-16. 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随者柔度的增大,( )。

A细长杆的临界应力是减小的,中长杆不是;B中长杆的临界应力是减小的,细长杆不是; C细长杆和中长杆的临界应力均是减小的;D细长杆和中长杆的临界应力均不是减小的。 9-17. 判定一个压杆属于三类压杆中的那一类时,需全面考虑压杆的( )。

A材料、约束状态、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B载荷、约束状态、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 C载荷、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D载荷、材料、约束状态、截面形状和尺寸。 9-18. 两根材料和柔度都相同的压杆,( )。

A临界应力一定相等,临界压力不一定相等;B临界应力不一定相等,临界压力一定相等; C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都一定相等;D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都不一定相等。 9-19. 对于不同柔度的塑性材料压杆,其最大临界应力将不超过材料的( )。 (A)比例极限ζp ;(B)弹性极限ζe ;(C)屈服极限ζs ;(D)强度极限ζb 。 9-20. 在下列有关压杆临界应力ζlj的结论中,( )是正确的。

A细长杆的ζlj值与杆的材料无关;B中长杆的ζlj值与杆的柔度无关; C中长杆的ζlj值与杆的材料无关;D短粗杆的ζlj值与杆的柔度无关。 9-21. 采取( )措施,并不能提高细长压杆的稳定性。 (A)增大压杆的横截面面积;(B)增大压杆的表面光洁度;(C)减小压杆的柔度;(D)选用弹性

?p;?B????E?s;?C????E?p;?D????E?s。模量E值较大的材料。

9-22. 将低碳钢改用优质高强度钢后,并不能提高( )压杆的承受能力。 (A)细长; (B)中长; (C)短粗; (D)非短粗。 9-23. 由低碳钢制成的细长压杆,经过冷作硬化后,其( )。

(A)稳定性提高,强度不变; (B)稳定性提高,强度提高; (C)稳定性和不强度都提高; (D)稳定性和强度都不变。

9-24.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若在其长度的一半处加一活动铰支座,则欧拉临界是原来的( )。 (A)1/4; (B)1/2; (C)2; (D)4。

9-25. 若在强度计算和稳定性计算中取相同的安全系数,则在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满足强度条件的压杆一定满足稳定性条件;

(B)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一定满足强度条件;

(C)满足强度条件的压杆不一定满足稳定性条件; (D)不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一定不满足强度条件。 9-26. 用能量法判定平衡位置稳定性时,设系统处于该平衡位置的总位能为U0,稍偏离该平衡位置后的总为能为U1,若( ),则原来的平衡位置是稳定的。

(A) U1< U0 ; (B) U1> U0 ; (C) U1= U0 ; (D) U1≠ U0 。 答案:(D)、(A)、(A)、(D)、(D)、答案:(D)、(B)、(A)、(B)、(C)、 答案:(D)、(A)、(C)、(B)、(B)、答案:(C)、(B)、(A)、(A)、(D)、 答案:(B)、(A)、(B)、(C)、(B)、(B)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xp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