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30 07:5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
(二○一一年十月)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意义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是面对发展关键时期和改革攻坚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真切回应。
(一)全会议题的确定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60多年前,毛泽东就曾豪迈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两手都要硬”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从十二大到十四大历次党代会召开的15年间,中央反复重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将文化建设视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央已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对独立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正因如此,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战略部署: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5年之后,党的十七大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9年间,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的举措蓬勃展开。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作出部署……这一切使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极大地丰富了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9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焕发激情、充满活力,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健康向上、迅速发展,文化建设姹紫嫣红、开创新局。
发展过程中,我们越发认识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
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认识到: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目标任务,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认识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需要从战略上研究和部署文化改革和发展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正是放眼国际、审视国内,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凝聚共识,认为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11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在
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
(二)全会决定草案的起草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确定议题的同时,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负责决定起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具体负责起草组工作。4月28日,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明研究方向。历时近6个月的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和进行讨论,对决定稿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胡锦涛总书记为决定稿的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对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逐字逐句认真审阅,提出指导性意见,作出重要修改。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也十分关心起草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作为起草组组长,李长春多次主持召开起草组会议,讨论研究决定稿,并对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起草工作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紧紧相连,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
4月27日,中央办公厅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出通知,就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广泛征求意见。
5月6日至19日,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陈奎元分别到山西、广东等7个省市13个地区调研,深入企业、农村、高校和宣传文化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5月上旬,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天津、河南等12个省市和军队系统,就文化建设进行深入调研。
6月8日,起草组拿出决定初稿。
7月7日、7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稿,常委同志作出许多重要指示。
7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稿,政治局委员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
8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8月19日,李长春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主持召开文化界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文化界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8月1日,中央办公厅将决定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
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第三次审议决定稿。
9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
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李长春同志就决定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决定稿进行了认真审议和仔细讨论,提出123条修改意见。起草组对这些意见逐条进行梳理,在决定稿中进行了认真吸收和反映。
10月17日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会各组讨论审议决定稿的情况汇报,听取文件起草组根据全会审议意见对决定稿作出修改的情况汇报,对决定稿作出最后修改。
10月18日下午3时,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坐席前,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决定,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三)全会决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我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主要基于四点考虑: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三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四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已到重要关口。其一,由于我国人均GDP已逾4000美元,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客观上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更为扎实的社会基础。当前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期,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激活文化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这也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最好回应。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选择,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显现出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联系尚待加强,而文化领域的改革也必然将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步推进,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三,随着物质文明的提升和发展,对国人的精神文明、精神家园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整合互动、和谐发展,如何高度重视和发挥精神文化的能动作用,都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文化产业在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当前,世界诸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努力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丰厚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文化底蕴展示中国无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用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已成为了我国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组成部分之一。
正因如此,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文化强国”不单指文化产业,还包括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全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质、文化软实力等,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建设体系。
其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要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逐步提高文化素质、塑造高尚人格,这也是文化自强的重要内涵。目前,在文化资源的配置状况、文化消费的实际能力、文化需求的层次差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这正是要通过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加以改变,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加以解决,让人民共享文化发
展成果,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需要全民族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念、精神、价值、理想的重要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是我们党的一大宝贵经验和政治优势。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深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党高瞻远瞩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说,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武器,意识形态的竞争与较量从来没有“终结”,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和赞赏,但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否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来自西方的关于“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威胁论”的指责。如何更加深入地总结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关切,增强思想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是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各种形式的“文化走出去”工程旨在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在现代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建构方面,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国际上,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改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文明古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不相匹配。赢得文化的竞争与较量,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
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思想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强国,而且也是经济社会意义上的文化强国。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21世纪刚刚过去的头10年中,我们这个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国家正重拾5000年文明的自信,在文化建设领域迎头赶上,成绩斐然但忧患仍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全会《决定》从8个方面概括了文化建设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2.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用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4.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6.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7.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8.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发展文化产业这两个与大家比较密切的问题,重点解读一下。
先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潮,既是对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的积极回应,也是巩固全民族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聚社会共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指出,“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有两大怪异之处:一是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前的文化;一是那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时隔多年,这个问题或许依然困扰着今天的很多中国人。当前的社会,最稀缺的是什么?答案不是外汇、石油、钢铁,而是“文化”与“信仰”。这或许正是中国人一直看重“安身立命”的缘故。71年前,中国人走在文化与信仰的拐点,毛泽东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喊出“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他开出的药方是新民主主义。他说,这种新文化应该是大众的,民主的,应该为90%以上劳苦农工服务。
曾经激励过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新文化,现在似乎已经定格为一种信仰符号——“红色文化”。如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背景下,当以红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再度整装出发时,却意外地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讨论。讨论褒扬不一,有赞许,也有忧虑,我们先不论“红歌”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讨论本身就反映了社会价值的日趋多元化,反映了当前中国人近乎迷失的信仰。文化生活的干瘪导致的信仰缺失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正如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萧功秦所讲的:“旧的已经被打破,但新的却未建立起来。”这正是中国社会信仰和价值体系面临的现实,也是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的尴尬。
信仰缺失的表现和后果又是怎么样的呢?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哲夫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接受采访的一段感言,很能代表社会多数人的感受和看法,他说:“中国已经进入泛娱乐化时代,无道德标准,无行为准则,无是非观念,无理想追求,无英雄崇拜,无历史观念。天上地下满嘴都跑舌头,歪曲历史、调侃英雄、丑化崇高、八卦人生,贬抑真善美、褒扬假丑恶。人欲横流,人文生态恶化,自然环境高危,唯权唯利唯实唯用成为时尚。人文生态的恶化是自然生态恶化的真正根源。唯利是图造就了畸形发展的图书市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躯壳的响亮却没有灵魂的深邃,有数量却没有质量,守着江河湖海却没水喝。文学如蜗牛爬行在
商业化和低俗化的剃刀刃上。不久前看到李长春在讲话中直指“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才知道人文生态恶劣的现状早已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此次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给予特别关注,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让人感奋”。哲夫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感触或许悲观了点,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触发对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的感慨,从而强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
再看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2010年我国生产电影作品500多部,电视剧1.4万集,动漫作品22万分钟。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正在向第二大国迈进,电视剧和动漫年产量已是世界第一。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如果你到中关村图书大厦动漫柜台看一看,标价300多元的《喜羊羊》DVD合集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周围环绕着“米老鼠”“维尼熊”“一休哥”“奥特曼”等众多外国伙伴,一枝独秀的同时也略显孤单。
这也或多或少反映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精品力作少,原创能力不足、竞争力差,文化产品感染力和传播力不足。
这里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如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因此,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我国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已经提出“大文化管理”的思路,但是,由于缺乏政策系统的创新支持,预期的改革效果并未出现。也有文化产业自身的问题。如由于缺少创新型人才,文化产品创造力、生产力低,文化资源不能形成产业效益,显得被动和迟钝。文化旅游是将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化为产业实力的重要方式,但在该领域将文化遗产转化为产业的成功案例至今还极为鲜见,反而出现几乎泛滥全国的灾难性的“人造景观热”。美国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的文化资源已经由国际传媒资本之手转化为文化产品,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界的强大竞争对手。这里面还有国民文化自信、自觉方面的问题。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
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要做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关键是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吸收外来的文化成果、着眼将来的文化发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而根据国际经验测算,中国每年文化消费应在4万亿元左右,实际消费仅约1万亿元。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对于蓄势突围的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信心所在,也是巨大的挑战。
二、深入学习和领悟《决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篇与时俱进的文化宣言,一幅着眼长远的宏伟蓝图,一份关注民生的行动纲领。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9个部分,分为3个板块。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
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6个部分构成第二板块,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第九部分是第三板块,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决定》用了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来集中阐述。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
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决定》提出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
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决定》提出了6项工作部署: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决定》从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二是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三是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四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二)《决定》的三组新亮点和五个闪光点。
为了更为深入的学习掌握《决定》精神实质,我分两个部分重点阐述《决定》中出现的三组新亮点和五个闪光点。
1.三组新亮点:理论新概括,政策新突破,举措新实招。全会《决定》在理论上有“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等新的概括,在政策上有“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
有制兼并重组”等新突破,在举措上有“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等新实招。这些新概括、新突破、新实招是未来文化工作的重要指针。
(1)理论新概括。《决定》中体现理论新概括的论述主要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理论新概括中最为突出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个理论新概括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人若无魂,必然落魄迷茫、萎靡不振;国若无魂,则必然散乱无序、沉沦衰落。
正在阅读: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04-30
六年级的天空作文500字06-16
调查问卷A06-26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无答案)(新03-12
2015-2020年中国医用缝合针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07-22
2013凉山州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05-25
卢龙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01-27
大学物理上学习指导作业参考答案(DOC)06-01
县卫健委“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总结报告08-05
07暨南大学财政学试卷11-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六中全会
- 学习贯彻
- 辅导
- 深入
- 精神
- 报告
- 十七
- 《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 完全版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格
-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皮肤性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1答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同步练习C卷
- WebAccess产品使用手册_2009
- 小升初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专题讲解及训练(含试题与答案)
- 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2013版)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 最新慢性阻塞性肺(病程)模板汇编
-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综合实验指导书
- 2016年下半年台湾省注会《会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考试试卷
- 长袜子皮皮》课外阅读考级试题
- 2014/2015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双体系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及职责
- 教师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配答案)
- 电切镜手术操作步骤microsoftword文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