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更新时间:2023-09-18 03:09: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十一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和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基础为抓手,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洪涝、干旱、病虫等各种自然灾害,积极实施新规划、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发展新产业、建立新基地,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为繁荣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做出了新贡献。

(一)农村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19.21亿元;农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487元,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二)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

“十一五”时期我市粮、果、菜、食用菌、毛竹、花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产量持续增加,总量保持全区领先。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93万吨,比2005年增加14.46万吨,规模在14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二;水果总产量达到252万吨,比2005年增加85.38万吨,规模在14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一;蔬菜总产量达到323万吨,比2005年增加34万吨,规模在14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二;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面积达到2821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821万平方米,总面积在14个地级

市中位列第一。毛竹、花卉、三木药材生产位居广西前列,毛竹立竹量31451.37万根,比2005年增加12463.71万根;花卉面积6.57万亩,比2005年增加4.58万亩,年均增长27%;三木药材面积3.31万亩,比2005年增加2.69万亩,年均增长34.1%。

畜禽规模养殖开创了新局面。“十一五”末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达1114个,万头养猪场达18个。肉类总产量达49.49万吨;家禽出笼突破1亿羽大关、达10760.51万羽,禽蛋产量4.79万吨。竹鼠养殖发展迅速,漓江甲鱼、黄沙鳖、虹鳟、鲟鱼等水产特色养殖异军突起,成为养殖业的新亮点和助农增收的新途径。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十一五”以来我市立足漓江、湘江、桂江、资江流域农业产业基础和条件,编制实施了“四大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提升规划,对“四大流域”的农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布局进行了调整和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优势水果、特色蔬菜、食用菌、速丰林、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加速形成了以临桂、灵川、雁山为主的城郊蔬菜主产区,以龙胜、资源、永福、灵川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主产区,以兴安、资源、全州、灵川为主的葡萄、提子主产区,以恭城、平乐、阳朔为主的月柿和沙田柚主产区,以阳朔、灵川为主的金桔主产区,以全州、兴安、灵川、永福为主的南丰蜜桔主产区,以灌阳、灵川为主的高山优质桃李主产区,以全州、兴安、荔浦为主的食用菌主产区,以全州、灵川、永福、资源、兴安为主的速丰林主产区,以城郊、桂阳公路沿线、荔浦、临桂为主的花卉苗木主产区,以龙胜、资源、兴安、灵川、全州为主的草

2

食动物主产区,以荔浦、恭城、阳朔为主竹鼠特色养殖区,规模效应日益显现。

(四)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钱粮双增”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十一五”以来,农业耕作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种子、沃土、植保、信息、农产品质量检测“五大工程”实施力度加大,“稻—菜—菜”、“稻—菜—薯”、“稻—灯—鱼—菇”、间套种及合理轮作等高效农业模式大面积推广,“三免”、“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猪牛品改、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网箱养鱼等实用技术大面积应用。2010年,全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范片达到196个,引进、展示、推广新品种2520个;粮食、水果、蔬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91.5%和86%;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30万亩、节水农业技术120万亩、沃土工程95万亩,推广农作物间套种技术96万亩、“三避”技术面积300万亩、水稻免耕技术185万亩,实施植保统防统治50万亩。引进养殖新品种 200多个,其中从美国本土引进美国冠军血缘曾祖代种猪135头,生猪良种覆盖率95%以上。农业科技培训累计达到485.53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3.33万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43.84万人次。

(五)农业标准化步伐加快

制定完善了涵盖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技术规程;集成推广了“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三诱”(频振灯诱虫、性信息诱虫、诱虫板诱虫)技术、免耕栽培技术、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加快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出口果园创建。“十一五”全市先后有10个县获

3

得“自治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比“十五”增加7个;通过无公害标准化基地认定面积346.81万亩,比“十五”增加171万亩;平乐县30万亩水果、8.2万亩水稻率先通过自治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恭城县10.9万亩柑桔和10万亩月柿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养殖业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养殖产品达200多个;永福源之源“雪珍玉叶”、“福寿根”,兴安黑木耳等产品通过了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市有15个果园达到了出口果园标准,通过了桂林商检部门出境水果注册登记。

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业品牌化的发展。资源县入选“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平乐县、恭城县荣获“绿色食品(水果、稻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永福龙江乡、阳朔白沙镇分别获得广西“罗汉果之乡”、“金桔之乡”称号;资源县中峰乡大庄田村、恭城县莲花乡势上村分别获得广西“红提村”、“月柿村”称号;“永福香”牌香米荣获广西粮食行业唯一著名商标。阳朔金桔、恭城月柿、茶江碰柑,荔浦芋、青山马蹄、溶江葡萄、灌阳黑李、龙胜辣椒、遇龙河淮山等一批农产品商标脱颖而出,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

“十一五”,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和产业化取得了新进展,成功引进域外项目32个,投资额达到5.32亿元,推动了种养、加工及流通领域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格局的加速形成。到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964家,其中加工型754家、种养型182家、流通型8家;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19家,比“十五”期末增加72家。重点龙头企业中,通过自治区级认定的11家,比“十五”期末增加6家,

4

通过国家级认定的2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90个,比“十五”增加925个,有10个获自治区“合作之星”称号,41个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区示范单位,4个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示范单位。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产值(销售收入)206.76亿元,上缴税金10.88亿元,实现净利润17.03亿元,带头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1443个,年生产加工本市农产品255.1万吨,订单收购农产品97亿元,就地安臵农村劳动力7.69万个,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33.31万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订单合同销售农产品180万吨,销售额达9.64亿元,带动农户14.71万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速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

(七)农业旅游功能进一步拓展

“十一五”,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我市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发展形势如火如荼。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自治区级19个,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业观光采摘园、农家乐449个,安臵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年实现旅游收入超过6亿元。策划推出了以“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题的20条农业休闲旅游线路。以“桂—阳”公路、“桂—黄”公路、机场路、遇龙河沿线田园风光以及以桂林城郊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区,以恭城绿色生态家园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区,以龙胜、资源为中心的民俗生态农业观光区,以猫儿山、花坪、千家峒、天湖为中心的森林生态观光区,以兴安溶江“南方吐鲁番”、阳朔古板金桔世界设施农业观光区建设初见成效。

(八)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农民人均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w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