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你是如此美丽

更新时间:2024-01-21 10: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你是如此美丽

【摘 要】 参加初中语文观摩研讨会后,我受益匪浅。回归校园,我继续着自己的教学实践。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我尝试着把先进的、新颖的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带进课堂,焕发语文之光彩,使语文这朵美丽之花开在每一位学生心里。

【关键词】 观摩研讨 教学实践

曾经只把语文教学当做一份工作,曾经感叹其中繁杂的背诵,曾经感伤学生的语文能力难以提升。可是,去年的成都之行后,在此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却要说:语文,你是如此美丽!

曾不远千里 到成都取经

2010年11月19日,我奔赴成都,千里迢迢的去参加2010初中语文教育名家教学观摩研讨会。

看名家教学后,获启迪颇多。总的来说,几位大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朴实无华,返朴归真。两位后起之秀的课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应新潮流,让我看到了语文的另一种美——诗情画意之美。

语文名家们用他们对语文的研讨和诠释,让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语文。语言美,写作美,课堂美。我不仅得到满满的启迪与思考,还被深深的感染了。

那几天,带给我震撼的不仅是老师们的授课,还有成都七中的那些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不管是随意的诵读,信手拈来的写作,还是对文本的分析(包括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方面),能力都相当强。他们的表现常赢得阵阵掌声。

我认识到差距是存在的,所看到的东西是不能照本宣科地做的。只有回归本位,结合实际情况把适合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如注重文本的研读;钻研教材;在教学中苦练基本功;注重学生语文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等),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从此,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在上下而求索!

从此,有一个心愿:希望在我的课堂上,语文,也能如此美丽!

回归本位 默默耕耘

1

回到学校,站在那熟悉的三尺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些质朴的乡村学生,我默默告诫自己:这才是我真正的位置,这些才是我要培育的种子。或许他们更需要好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不至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我继续苦心钻研教材,浏览有关教育教学方法的书籍,并尝试把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到课堂上。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只要默默地耕耘,也会有收获的时候。 ★教学方法求精致

课堂上讲究简约朴实,高效整合。

“简约朴实”主要在于所有教学设计都体现思路简明,目标集中,训练扎实的特点。散文单元的教学,如《背影》一课,整个流程由三个学习活动组成:整体把握,简洁评说(全篇)--体味文意,课文集美(局部)--细腻品读,美句欣赏(细部)。每个活动中或评说或体味或评析,目标单一而集中,活动指向明确。

“高效整合”在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智慧。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过的,有的文章甚至影响了几代人。可以说篇篇都是美文。若每一篇都求全的去研读,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什么”及“怎么教”,要从教学过程中显现思考的精致。比如诗歌单元的教学,我围绕“读” 和“写”两个字展开,开展了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读和写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发展。

文言文单元的教学,我教给了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吟读,细读,品读??这些是真实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方法的传授,隐于精妙的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中,虽然我力求寻找一个美的氛围,却没有忘记对文本语言的关注。努力引导学生去细读文本,提醒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自己阐释的依据;并且整个教学流程围绕语言展开。在教学中,我也注重教学环节的精致,教学细节处理的精致。如《醉翁亭记》一课中,对一个“也”(文章中有21处)的细读,对文章主线“乐”(文章中有9处)的品析,我引领学生读到欧阳修透过《醉翁亭记》所表达的特立独行的人格操守。 ★充满着语文之味

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读”的作用。每上一篇课文时,都要引领学生细细的阅读课文,亲近语言。保证诵读的时间充分,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亲近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情感; 让学生享受诵读的美,领会语言的美。

《岳阳楼记》中有一名句“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我教学时,让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诗人博大的胸怀,体会作者远大的抱负。在诵读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面向自然,发出内心的呐喊和感叹。我想若没有纪律的约束,学生们定会站起来放开心胸吟诵。学生在自主的、个性化的诵读中品味、赏析、阐释,获得自我学习的愉悦与满足,心灵得到了舒展。

2

我想起,当我在办公室里放朗读录音时,有的老师会情不自禁地随声朗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当我在教室里放朗读录音时,窗外的施工人员会大声吟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许多年以后,学生会把我们所教的语文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但却永远不会忘记,对他们心灵产生过震撼的那份诗情。语言之花的种子已深深埋在了他们的心里。 ★促进了学生发展

教学时,我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散文单元教学中,我随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如:以物喻人、写物抒情、融情于景、线索明晰、卒章显志等。不要小看这些语言,这可是语文上的“专业术语”,既点明答题方向,又凝练而概括,我们的学生正缺乏这些语言的积累。记得一次语文考试,考了一道阅读题“请问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卒章显志”。结果全班只有两个同学回答了这四个字,其他学生要么回答问题时不沾边,要么罗嗦几十个字也没回答清楚问题。

教学时,我也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常常,有的老师感叹:我的学生基础差,怎么办?在去年的语文研讨会上,余映潮老师提到“训练”两字,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教学有意识的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能力一点点得到提升。初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很多老师在做了许多努力但收获不大后,只有无奈的放弃。平时讲讲千篇一律的方法,每次练习和考试打一个分数就完了。我常在想:作文真的这么难吗?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想:作文最怕“大而空”,不联系生活,无病呻吟。我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作文机会。

有一年,沱江河涨水,狮市中学山脚下的小桥被淹了,学生们被困在了山上。当时,我正在教通讯单元。我突发奇想,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吗?我让学生们学着写一篇通讯,要求格式规范(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一样不能少)。大家兴致很高,写出了质量很高的通讯稿件。最令他们兴奋的是,原来他们也可以做小记者,也可以把自己看似平凡的生活写得那么不一般。

还有一次,我正在上课,一位工人师傅“闯进”教室,旁若无人地订起了窗户玻璃。(正值寒冬,教室的窗户玻璃碎了一扇,估计工友在抢“工期吧”)学生很兴奋,课堂纪律很乱,我很气愤。后来,我灵机一动,学生们平时正苦于无文可作,为什么不让他们现场作文,写一段工人师傅的文字呢?可以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要求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动作描写时要运用准确的动词。我把要求一说,学生们非常兴奋,拿出作文本,先是一阵窃窃私语,无法下笔,不到三分钟教室里就寂静无声了,学生们正奋笔疾书呢! ★课堂点评求睿智

课堂语言有四个作用:①提醒。“你们的笔呢?”②不是老师的提问,是师生的对话。③对学生回答的修正、补充。如学生的回答冗长时,用语文的“专业术语”把学生的认知上升到一个高度。④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

上课时,有的学生忘记做笔记,或不知道要不要做笔记,甚至不愿动笔。针对这种情况,我以前会直接说“请做好笔记”,显得生硬。许多学生会非常不情愿的拿起笔。有一次,我尝试着换成“你们的笔呢?”这种提醒方式,显得亲切多了,学生也乐于接受。

教学语言要精致,点评要高妙,启迪应引领到位。在《醉翁亭记》中,分析欧阳修的性格时,我与学生有了如下对话:“你用了一个词“随便”,我建议换成“随性”“洒脱” 又怎么样呢?”这样的点拨激活了学生思考;“哦,你是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的悠然,结合作品风格来说的”这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

★举三反一,重“三”的积累,再是“一”的运用

“三”是量的积累,“一”应该是质的改变。这提示我们不能讲一点就想当然让学生练习,提升能力。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想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以前同大多数老师一样,恨不得学生举一反三、一点即通,快速的做到融会贯通,常感叹已经教了两遍了,学生还是不会用。后来,我明白了其实“质变”的产生重在量的积累,而且是一点一滴有提升、有层次的积累。一旦产生了质变,我们就轻松多了。

古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诗句,今有“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句,道理是一样的。从此在教学中,我便少了几分粗心、多了几分耐心、添了几分细心,效果显然比以往好。

我收获了什么

今年开学第一天,我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张学生送的贺卡。 那些滚烫的文字一次次的温暖着我的心:“一个个鲜活的汉字拨动我们的心弦;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陶醉我们的心灵;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扣动我们的心扉。老师,谢谢你!你用你对语文的喜爱与诠释打动了我们,激起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也要感谢那些可爱的学生,是他们让我感受到做一个语文老师的价值与幸福。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语文老师是干什么的,就是教会学生谈恋爱——和语文谈恋爱。介绍学生和语文相识——相知——相爱”。话说的很幽默,又包含着一定的道理。

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语文不仅是一门考试学科,它更是世界语言大花园里一朵美丽的奇葩。我一定会用心去呵护它,去培育它,让这朵语言之花开在每一位学生心里,永不凋谢!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w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