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探讨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8:46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探讨

摘 要:物理教学不只是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还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选择最合适的习题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目的。物理习题课教学是物理教学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习题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能够在思想上将教育观念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方面推进,能更好地促进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

本文针对多数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提高当前习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教学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一、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意义、地位

物理习题课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引导下,学生主动体验物理世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情感态度 ,价值观念的建构和完善。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习题与练习在物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物理习题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多数都是因为在做物理习题时出现了困难,在考试中总是不能达到期望的成绩,长期的物理“拖后腿”让学生觉得物理难学。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常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听懂了,但是做题时却不会用;讲过的习题会做了,但是出现新的习题的时候又不会了,考试的时候物理成绩总比其他科目低。”[1]而这个问题也使所有的物理老师伤透了脑筋,于是老师们开始偏重于课上例题指导,课后习题训练。“题海战术”应运而生,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不能自拔,而在高考中应用所给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也是收效甚微,尽管做了很多题还是挂一漏万,题目稍微一变就不会做。[2]

(二)物理习题教学的地位

物理习题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光靠捧着书本“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要真正掌握概念和规律,还离不开独立解答习题的实践活动。[3]也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多动笔”。当然如果把学物理认为主要就是做物理习题,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那是没有可能真正的“学会”物理的。

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正确认识物理习题教学的地位: 1、习题教学是巩固概念、规律、重难点的必要环节

物理概念、规律和教学中的重难点是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当学生在课堂上刚刚学完了物理概念时,他们还不能完整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未能深刻地理解规律中所表达的丰富内容、适用条件、实际应用原则等等。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后进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的深化和活化,通过训练和练习达到由抽象的规律上升到思维的具体。[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生动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物理知识。 2、习题教学是实现理论认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飞跃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把物理学的知识、方法、规律以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态度、科学观用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习题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题海战术,收效甚微

有些高中物理教师习惯使用大量的物理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甚至对于刚接受新知的学生进行高考原题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疲于应付,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学效率低,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畏途”。[5]这种严重不平衡的“投入产出比”使得题海战术收效甚微。虽然题海战术屡屡受到批判,但教师找不到

更好的策略,只能走老路。 (二)学情不清,针对性弱

有些物理教师在没有深入了解课程重难点甚至是不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下,随意选择题目,有些题目过难或综合性过强,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没有给学生搭建问题解决的支架,导致习题教学的针对性弱,导致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率低下。 (三)认真听讲,下笔无神

当物理教师讲解习题时,学生认真听讲,而且都能听懂。教师存在的误区是认为自己讲解清楚了,学生就应该会做。但实际情况是当学生自己动笔解答物理题时,却不会做。而不会做的原因大多是不知从哪下手,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正确运用公式。[6]目前的习题教学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以题目的讲评为主,且讲解和分析的办法过于传统,往往就题论题,缺少思维的启发诱导。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跟得上教师的步伐和课堂的节奏,但也不见得能运用自如,活灵活现。 (四)反复讲练,一做就错

有些物理教师讲过的题目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再给学生做,学生却还是做错。教师常常认为是学生没有理解,而不认为自己的习题教学策略存在问题,甚至觉得是做的太少,或是习题的过程方法还没有深入人心,教师便采用各种方法提高习题的出现频率,仅仅想占据数量上的优势,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意义。使学生陷入“一做就错,错了再做”的恶性循环。 (五)情景改变,毫无头绪

不少物理题目,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题目的情景改变了,但学生就是看不透情景,摸不清方法,解题时仍然毫无头绪。这说明学生在习题教学中并未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学会方法,导致解题时不会进行有效迁移,以致无法举一反三。[7]当前的习题教学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和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在习题解答中遇到的困难也是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教师要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特点、解题过程、思维发展阶段出发,逐步完善改进自己的习题教学策略。 (一)根据认知特点选题

在概念、规律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对物理知识加以理解,而在解答习题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对物理知识进行运用。运用要以理解为基础,但又是比理解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认识活动。但学生由于对原来在概念教学中用以引入或说明概念的典型例题所创造的物理情景十分熟悉,而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对新的题目、新的情境不能很快反应,或者错误地把新的情境按原来的典型例题情境加以处理。而教师为了引入或巩固新知所举的示例都紧密围绕着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比较简单、固定。当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学生首先进入情境,寻找熟悉的元素,进行抽象思维,简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对于较复杂、较难或比较综合的问题就容易找不到正确的迁移情境和物理模型,不能独立地对复杂的习题进行判断。[8]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后可以发现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新的具体的情境与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相互结合、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联系,提供思路。提供给学生的习题要有“心”意。 1、选题要“少而精”

为了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优的效果,教师必须精选物理习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更广泛的物理情境,整合更多的物理知识。 2、选题要有典型性

典型的习题一般在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中具有代表作用。一题多解或同一方法解决多种问题,递进式地改变或延伸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方法和结论。

3、选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选题前应对班级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心中有数,选题难易要从大多数学生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入习题,注意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选题是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缺陷,使学生通过解题纠正错误认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4、选题要注意联系实际

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总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容易进入物理情境中去,进行物理模型的构造、对物理问题的简化,更方便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例如,有这样两道题目:

(1) 将一物体从离地面10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后物体上升0.45m到达最高点,求物体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跃,举双臂直身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的过程中,他可用于完成空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这两道题考查相同的知识点,但选择第(2)个题目分析效果更好,因为第(2)题赋予了联系实际的新背景,活化了物理知识,拉近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对此进行研究 [9] (二)强调解题过程分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首先,注意引导学生对审题和题意的分析,找出题眼、关键字等。教师在分析习题时,应自觉地进行“心理换位”,多用学生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难学生所难,不能只讲“应该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样做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0]中学物理习

题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讲解物理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作图、模拟或实验等途径来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启发学生分析、理清解题思路,结合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寻找解答习题的正确方法。

其次,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易错点、失分点的分析。在习题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本质的过程,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就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诱发情境,迫使学生将潜伏在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暴露出来,引导学生对易错点、失分点的查找分析,以防再犯。

并且,在讲解的过程注意诱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分析,“反一反”、“变一变”、“扩一扩”分析与本题有关的条件、状态、过程、联系等,善于对物理过程作全面细致的分析、描述,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鲜明的物理模型,并形成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创新意识。[11]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讲解的过程总结方法和规律,学生之所以乱套公式往往就是不能在知识和问题之间架起桥梁,而这个桥梁物理解题的方法,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比较具体的方法,比较一般的方法有:识别物理现象的方法,分析物理过程的方法,形成解题思路的方法,运用数学的方法,讨论验证结果的方法,等等。比较具体的方法有:整体隔离法,极限分析法,近似处理法,抽象模型法,等等。

[12]

另外,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的影响,学生所解出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还要对解答结果进行讨论验证,另外还可以对结果的合理性、全面性加以讨论,看结果是否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答案是否具有唯一性,是否在取值范围内,以避免出现漏解、多解等情况。 (三)完善习题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三个方面来评价。对于习题教学而言,教师若想全面评价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或者拓展习题范围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观察细节,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给予总结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过程性。尽管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思考形式、解题思路、解题步骤、运算过程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思考方式也有抽象、具体的差别,运算过程也可能有简单、复杂的区别。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出错的原因则更是因人而异。在总结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好物理的信心。[13] (四)注重后续辅导工作

在习题课之后,针对学生对习题的领悟程度和不足之处,教师也可适当安排课外进行的独立的学习活动,并作出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课外制作和简易实验等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课下解决那些习题教学中需要验证或探究的物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乔际平,梁树森,赵风雨,王强: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

[2]刘恒群:重视习题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宁夏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0月第9卷增刊。

[3]段金梅、武建时:物理教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陈燕: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苏州大学,2008。

[5]张达平:优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高教探讨杂志,2008年第156期。 [6]朱斌宏: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4。

[7]曾志旺:物理新情境型问题的特性、价值和编制,物理通报,2003年第5期。 [8]郑青岳:谢凯,物理解题理论,大象出版社,1996。 [9]冯彦炜: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0]郑青岳:物理解题思维研究,大象出版社,2000.。

[11]乔际平: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12]蒋宁: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2008.。 [13]冯艳云: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