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0 0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加快我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联合调研组

(2006年6月19日)

县域工业是全市县域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板块,是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县域经济发

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市奋力崛起的战略选择。为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按照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调研计划要求,组成由市发改委、经委、市财政局、科技局、统计局以及市政府经研室人员参加的联合调研组,在怀远、五河、固镇三县政协的密切配合下,对县域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及估价

我市县域工业在“十五”期间有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县县委和政府审时度势,把“工业强县”

作为重要战略提出,三县工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县域工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09.5亿元,比2004年增长20.1%,占全市工业比重为35.2%,比“九五”末绝对数增加45亿元,年均增

速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势强劲。2005年,三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产值31.56亿元,比

2004年增长50.43%,与“九五”末相比,年均递增19.9%。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县域经济

三次产业比例为42.4:30.2:25.4;工业化率为20.9%,比2004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二)工业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发展信心和决心增强。近年来,各县都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发展

战略。怀远县县委、政府按照“一个核心,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以工业化为核心,一手抓招商引资、激活民资、优化环境、创新机制,一手抓班子、带队伍、尚清廉、树正气,去实现在皖北县域经济崛起中率先发展的目标。五河县县委、政府坚定“工业立县”思想,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按照“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产业第一”的原则,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工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三酒一塑”,培育特色经济。固镇县县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先后制定了《关于扶持县内私营企业发展的十项规定》、《关于对重点扶持私营企业实行扎口收费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展宣传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活动,制定《主攻工业年活动方案》,营造了“工业强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2005年,怀远县,民营工业企业344户,

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4.7%;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占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7%。五河县,民营工业企业117 户,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5%,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为6.5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6%。固镇县,民营工业企业160户, 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亿元,,

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4%,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为6.2%。

(四)抓重点、强龙头,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各县在发展工业经济中,注重扶优扶强,一批有

影响力、带动力、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如:怀远县有年产值超3亿元的华润啤酒蚌埠分公司和浙泰不锈钢公司,有雁湖面粉、威斯食品、成果石榴酒、大宏纺织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河县国企改制后成立的皖啤公司、淮酒公司、江达公司、永丰化工、恒源技研、兴河水泥和鸿雁塑料等传统老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固镇县以丰原油脂、固东面粉、大成肉鸡、金华食品等为代表的一批食品工业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五)以资源、地域、龙头企业为纽带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链条正在延伸。如:怀远县通过近几

年的努力,已形成以荆芡为中心,以225省道为中轴的100余家大米加工产业群;以龙亢农场为中心,以

307省道为中轴的面粉加工产业群;以县城为核心的啤酒、石榴酒、蔬菜加工、饮料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

业群;以大宏纺织为龙头的轧花、纺纱、织布产业群。固镇县形成了以瓦疃和刘集为中心的数十家板材加工企业集群;以华生集团为龙头的王庄花生加工产业群;以美辰食品和兆丰卤制品为骨干的新马桥肉食品加工产业群等。

(六)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正在成为三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三县经济开发区,作为县里招商引资的

重要载体,各县都全力以付打造这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三县自建立开发区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4.7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04亿元,入驻企业115家(2005年底数),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1.3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829万元,实际到位内资9.6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399万美元,区内就业人数12059人。

(七)政府服务意识增强,经济发展环境有改观。近几年,各县都在建设硬环境、整治软环境上做了许

多工作。固镇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清费治乱,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扎口收费、限时办结”制度。五河县花大力气改善政策、服务、治安三大环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坚持未取先予,坚持算大帐、谋长远,让小利、求大利”。怀远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意见》等文件,着力整治越级收费、多头收费、超标收费和“吃拿卡要”等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有效工作,三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八)扎实推进企业改革,改制企业获得新生。近年来,各县都采取措施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步伐。

固镇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成民营企业整体收购县硫酸厂、麻纺厂、化肥厂和面粉厂,重新组建了天原化工、金源纺织、固德木业和金禾面粉等新企业。五河县在企业改制中本着“不求所有求有为,不求形式求效益”的原则,以构建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为手段,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突破口,细化改制方案,妥善解决企业债务消化、国有资本退出、干部职工安置、各类保险接续、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等难题,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任务。

二、我市县域工业发展的问题与困难

(一)发展速度不快,县域工业化水平低。与自身比——2000年,市辖三县累计实现GDP85亿元,工

业化率为20.5%;2005年,三县累计实现GDP144.9亿元,工业化率为20.9%。五年间,工业化率仅提高0.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比——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7.8:41.6:40.6;工业化率为34.1%;我市三县一产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26.6个百分点(比2000年又提高5.9个百分点),二产比例低于全省平均值11.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省平均值13.2个百分点。与全省10强县相比——以2004年为例,我省10强县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0.8:40.1:29.1,我市三县一产高于省10强县平均值16个百分点,二产低于10强县平均值13.1个百分点。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二)产业层次低度化,县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市县域工业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

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全市2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8个高新技术产品中,县域工业仅有1个高新技术产品。与地处皖东南的宁国市相比,宁国市2004年已有8个国家“双高一优”项目、32个省重点项目、5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家省级技术中心、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民营科技企业;80%的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姻,全市有高新技术产品25个。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表现为“三个为主”,以资源型为主、以粗放型加工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多为米、面、油、棉、菜、肉等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三是企业规模小,规模企业总量少,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尤其少。我市辖三县人口250余万,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户。其中,有近20户企业停产或不能按时报送报表,超亿元企业仅3家。而地处山区的霍山县,人口36.7万,2004年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其中,超亿元企业5户,超5000万元企业8户。相比之下,差距可见一斑。

(三)企业融资困难,县域工业投入总量不足。2005年,三县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入9.67亿元,占三

县全社会总投入的比重为45.39%。相对于基础薄弱的我市县域工业,投入明显偏低。而且,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扶持能力弱,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从2003年以来,我市工业贷款一直呈下滑态势,三县工业贷款更是少得可怜。2005年,三县工业贷款余额合计仅为4743万元,只占全市工业贷款余额的

1.19%。其中,怀远、五河、固镇工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048万元、1031万元和2664万元。杯水车薪,

严重限制了三县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管理粗放,县域工业人才匮乏。我市县域工业企业仍主要停留在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阶段,

血缘、地缘、人缘管理代替了科学管理。且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给金融部门信用评估、发放贷款制造了障碍。科学管理需要各方面人才。由于我市县域工业规模小,效益低,收入报酬不高,发展空间不大,所以引不来也留不住人才。据统计,2004年,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为9854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分别为43人和180人,高级技师、

技师分别为19人和39 人,高、中级工分别为102人和202人,总计585人,占职工总数的5.9%,比全省、全市平均依次低7.4个和8.9个百分点。在调研过程中,三县普遍反映企业招工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县农村有效劳动力大批奔赴外地务工,新办企业招进来的人员,多是有家庭拖累走不开或文化程度偏低的,素质不高。人才问题不解决,职工素质得不到迅速提高,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五)经济管理部门力量不足,管理体制需要创新。“十五”初期,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市、县两级都撤

销了工业局,将原行业管理职能划入经委或计经委运作。事实上,由于各县工业规模逐年扩大,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增多,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尚未组建,机构不适应、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已经突现出来。我市县域工业目前尚处于蓄势聚能的起步阶段,企业迫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管理体制创新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六)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优劣,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招

商引资成果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最为关心的大事。企业做大做强,既需要硬环境支持,更需要软环境优化。目前,基层反映最多的环境的问题是:政府招商承诺不兑现,失信于民;财政支持力度不大,引导无力;某些部门执法随意,就高不就低,企业有苦难言;企业周边环境恶劣,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影响企业建设;商业信用环境不佳,交易、融资困难等。所有这些,追根求源,还是由于政府某些部门对“工业强市”、“工业强县”战略认识不到位,亲商富商观念有差距,执行政策有偏差,工作方式守旧、力度不够所致。

三、加快我市县域工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理清工业发展思路

1、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机遇,一般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出现的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可能性。

能否善于发现、抓住并创造、利用机遇,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是我们与发达地区,在观念上的根本差距。三县各级领导同志,应该汲取我市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民营经济和园区经济,因屡屡丧失机遇而发展滞后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清并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省里打造“两淮一蚌”城市群、加快淮河流域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强化机遇意识,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勇于面对用地紧张、资金短缺等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加大工作力度,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2、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三县已制定出“十一五”规划,但尚无详尽的“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出台。

为此,我们建议,在编制具体工业发展规划时,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1)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排除立足县情,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办工业,大力发展粮棉油农产品加工业。这样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但也易于陷入经济学所讲的“比较优势陷阱”。即:资源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企业进入门槛

低,易导致企业间过度竞争,最终使企业丧失比较优势,造成投资损失。而且,产业初始选择的低度化,还会导致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阻滞产业提升,造成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实行产业扩展与升级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继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扩大产业覆盖面;同时引导企业跳出初加工的圈子,走“名特优新深”的发展路子,提高加工深度、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把它们做精、做透、做高、做强,做出特色。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无中生有”,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增大后劲。

(2)各县产业定位应根据中央对中部地区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建设的要求,利用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突出产业特色,是江浙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一要准确定位,突出优势,尽量避免三县之间和县市之间产业同构,以防导致过度竞争两败俱伤。二要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一县一业、一镇一品,树立区域特色品牌。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企业合理分工协作,不仅可以获得集小成大的集聚效应,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竞争和协作中加速科技进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三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要引导县域中小企业主动出击,加入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网,承接其产品扩散、委托加工,甘当大厂配角,通过为大企业配套服务获得市场份额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支持,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四要汲取“义乌经验”,配合特色经济的发展兴办大市场,实行贸工农联动,吸引四面八方客商上门购销,构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

(3)在产业布局上,宜采取“园区工业-县城经济-乡镇企业”并举的模式,而不应顾此失彼。从某种意

义上说,园区工业重在保“财政”,县城经济重在保“城市繁荣”,而乡镇企业的发展除二者兼而有之外,更重要的是保“富民”。因此,要对三者合理定位,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4)发展县域工业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三者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编制县域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园区发展规划,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本县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名录,坚持“高能耗低技术、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企业不进园区的原则,大力发展“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决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来发展工业。

(二)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针对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建议:

1、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定位,积极营造特色园区。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园区的主导

产业特色,注意引进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主动衔接、延长产业链,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二要加速培育品

牌园区,精心设计、谋划,把园区做精、做大、做强。三对招商引资来的项目,产业交叉的,可以在园区内设立园中园,相对集中加以解决。四市里要制定利益分享政策,鼓励各县工业园区相互推荐、交换不适合本园区集聚发展要求的工业引进项目,通过项目置换,保持园区的定位特色。五对投资小的项目,应推荐给中心乡镇落户、建设。

2、盘活园区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抓住国家和省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机遇,及早做好园区土

地增用项目计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以争取上级的支持。当前可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解决园区用地紧张的问题。一是要盘活土地存量。对已批供而久未动工的项目闲置土地,要清理整顿,根据不同情况,或按政策收回,或督促开工建设,坚决杜绝围墙圈地现象再度发生。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新引进的产业项目,要强化土地投入产出强度要求,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建设二层或多层厂房,不再提建设“花园式”工厂浪费土地的要求,三是要审核、调整园区道路、公共设施和绿化等规划指标,防止指标过高、过度超前造成土地闲置浪费。四是积极探索园区特别是乡镇工业发展用地模式。采用向农民租用宅基地,或由农民带地进厂入股,村镇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等方式,解决县、乡镇办工业用地困难问题。

3、创新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园区机构设置,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体现“小

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理念。一是在服务上,要从目前比较单一的招商引资服务,向多层次、全方位服务转变。二是要建立园区信息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政策、市场供求信息和相互交流的网络服务,提升园区对外宣传和联络水平。三是筹建代办企业一切事务的园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可吸纳法律、公证、技术咨询等中介组织参与运作。四是建议有条件的县域工业园区,筹建入园企业共用的教育培训中心和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中心,杜绝入园企业重蹈“国企办社会”的覆辙,帮助企业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后顾之忧。五是要注意发展园区第三方物流,为园区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标准化服务。六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构建、诚信、平安、和谐园区。

4、破解融资难题,打破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制约。一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实行市场化运作,吸引

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尽快改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现状。二是各园区都要创造条件,成立园区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中心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股份制和市场化运作,独立承担融资担保责任。各县也应成立再担保公司予以支持。这是园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5、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园区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园区要搭建好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充

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和国家、省级驻蚌科研单位多的优势,实行园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院企联合体,以迅速提高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创新县域工业发展机制,增强“工业强县”发展动力

当前是加快我市县域工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机不

可失,时不再来。各县都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

步放宽、放活政策,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善于以创新求提高,努力开创县域工业发展的新局面。

1、创新县域工业领导机制。面对国企改制、民企蜂起的新形势,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条件,对千家万

户企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有效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议: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市县两级建立县域工业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市、县工业加快发展问题。二要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行业协会,使政府部门联系企业有桥梁和纽带,对行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服务有助手。

2、创新社会性招商机制。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是县域工业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是解决县域工业发展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最佳路径选择。招商引资不仅要靠领导、靠政策、靠环境,还应该创新招商机制,从目前较为单一的行政招商,向以企业招商、社会招商为主转变。一是各县要抓紧建立面向社会的招商指导目录,公开项目招商用地和引资政策,建立招商公共网络;二是要建立公众招商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招商的积极性;三是要强化产业招商,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招商活动,建立园区与企业互动招商奖励机制,吸引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进园共同发展;四是要加快市县、乡镇互动招商步伐,建立互动开发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市直部门积极参与县、乡(镇)招商活动,五是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日常性工作,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为全社会招商创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环境。

3、创新乡镇工业化发展机制。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在乡镇。抓住一批经济强镇(中心镇),采取得力

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县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目前,我市已涌现出诸如怀远龙亢、马城,五河沫河口,固镇刘集、王庄等,有一定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的经济强镇(乡)。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市”、“工业强县”战略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它们的发展,指导、帮助它们制定好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实施政策倾斜,把这些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和工业基地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予以强力推进。要积极培育中心镇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通过土地置换、厂房互换、租赁经营等多种措施,促使分散在乡村的各类企业向中心镇工业小区集中,在提高产业聚集度的同时,带动人力聚集和人居聚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加大对重点乡镇的考核、奖罚力度;建议借鉴省里每年评10强县的办法,评奖我市10强镇,促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乡镇学习、赶超的示范。

4、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一要优化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市县乡镇干部

交流的力度。每年从各县选派经管部门和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市直部门挂职锻炼,选派其中的优秀人员,回到乡镇和县的经济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二要加强对县、乡(镇)、村、园区干部的理论和专业培训,着力提高他们领导经济建设、适应市场的能力。三要支持、鼓励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倡“人人学一门技术,家家创一个产业”,不断提高县域工业企业全员文化、技术素质。四要重视“打工者”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召回使用,要重奖“创业能人”。五要拓展“阳光工程”,加大高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实

用技术培训;六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解决县域工业发展对某些特殊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市县域工业发展起步迟、基础弱、底子薄,县域工业生产经营条件相对落后于城市。因此,市里要更

加重视县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县域工业加速发展。各县也要有比城市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高效的服务、更加诚信、宽松、开放、包容的良好环境来支撑自身的发展。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的运行

状况,特别是为了在世界金融危机波及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我县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全面摸清我县企业目前的运行状况,近日,县政府安排组织人力,深入我县矿山、工业园区等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应对对策和建议。

一、2008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虽然全球经济危机波及到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第四季度以来,我县部分工业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但总体来看,由于今年我县工业经济承接去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工业经济的高位运行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不会影响今年各项主要指标的完成,可以如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我县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上年。

一是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增长速度保持高位运行。1—10月,全县134户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46

亿元,同比增长1.35倍;完成增加值5.93亿元,同比增长1.37倍。其中,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1.4倍;完成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1.44倍;完成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21倍;实现利税14125万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8021万元,同比增长64.1%;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83.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3%,拉动经济增长27.4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全县可完成工业总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工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利税1.6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将达到85%以上。

二是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助推经济作用明显。矿产品加工业、新型能源和金属制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产业推动瓜州工业快速发展。1-10月,四大产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收入总额的92.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3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9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7.7个百分点;四大产业已占据瓜州工业的主导地位,成为瓜州工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风电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新型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加大衔接争取力度,今年5月,“十一五”期间在我县建设的15个风场300万千瓦,被国家发改委一次性打捆核准。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县风电项目装机总容量将达到820万千瓦。

中广核一期、二期和中电投二期3个5万千瓦风电场已并网发电,国投华靖、中国龙源等风电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0万千瓦。风电产业配套建设的瑞尔力、顶松等风机塔筒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年风电发电量达到4.5亿千瓦时,完成销售收入8600万元,上缴税金650万元,风电产业促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步显现。

四是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固定资产大幅增长。今年全县新、续、扩、改建工业项目52项,同比增加11项。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4亿元,同比增长1.3倍。其中新建3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续建8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技改1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29项,当年完成投资21.83亿元。20万平方米板材、路口湾水电站、钻井沟金选、生铁铸造、番茄酱加工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全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以上。

五是引强做大战略稳步推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积极参加“兰洽会”、全国硅产业年会等节会,成功策划并举办了2008甘肃瓜州投资促进峰会,签约项目44项,签约金额22亿元。围绕“做大工业盘子,做强工业龙头”这一目标,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新型能源、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预计到年底,我县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可达6户,新增5户,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工

业企业可达15个,新增8个。

六是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立足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在原有两大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及时规划建设了硅产业区、冶炼区、石材区等产业园区,不断加大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至目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399万元,其中本年投入1145万元;累计入驻企业85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其中本年投资2.96亿元;“两园”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9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9.1%,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集聚地。

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县工业经济的影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自第三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金融危机已开始向实体经济波及,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虽然整体上看我国总体经济运行形势良好,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稳步增长,但金融危机已开始在国内蔓延,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了波动,全国投资连续下滑,国内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企业停产停工,就业出现危机等现实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我国有色金属、钢铁等出口量减少,再加房市打压,造成内需减少、市场萎缩、产能过剩,“八钢”、“宝钢”、“酒钢”等周边钢铁企业减产都在30-40%。由此波及到我县铁精粉、铁球团、铁合金及有色金属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对我县铁产业造成

了重大的冲击。今年8月份以来,硅锰合金、硫酸、电铅、粗铅、锌精粉等我县工业的主要产品价格与上半年相比,跌幅达50%左右。矿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对我县铁产业造成的冲击致使几乎全部企业目前因原料和产品价格倒挂、利润空间狭小、处于亏损状态而被迫停产。我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产品库存积压严重。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但受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在8月份以后不断下滑。县内最大的传统矿产品加工企业西脉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主要产品电解铅生产属于生产外向型经济,销售主要是在广州沿海等地,自5月份价格持续下跌以来,企业也积极采取一些措施组织销售,但是由于产品发到销售地需要1-2月时间,产品发到后产品价格已经下跌,电解铅由去年年底高峰时期价格2.5万元/吨降至今年5月份1.8万元/吨,后又降至目前8300元/吨,而且是有价无市,企业效益大幅受损。截止10月底,企业利润为1200万元,与去年同期3798万元利润相比,减少2598万元。企业其它产品如铅冶炼附加产品硫酸,采选厂矿生产的锌、黄金、白银等产品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生产效益也大幅受损。目前产品积压严重,企业库存电解铅3349吨,硫酸2400吨,锌精粉2000吨,白银3吨,按照目前产品价格如果产品全部销售,仅电解铅一项就将给企业造成6000万元损失,而企业产品库存的严重积压目前占用企业近1亿元的流动资金。除西脉公

司外,宝海、聚兴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也存在产品库存严重积压的问题,全县积压电铅铁精粉5万吨,铁球团2万吨,冰铜330吨。同时,由于此次经济危机波及面广,全国经济普遍受损,受原材料骤然下跌,群众购买力下降等大环境因素影响,我县禾麟粮油、龙兴畜牧、神舟棉纺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遭受较为严重的损失,目前禾麟粮油公司库存积压棉籽油3600吨、棉绒843吨,如果按照目前价格出售,将给企业带来损失2700多万元;龙兴畜牧今年屠宰6000只羊的肉品全部积压,其中羊肉160吨,其它副产品40余吨,由于产品积压时间长会导致变质,企业最迟今年12月20日前就必须将肉品全部出售,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将给企业造成126万元损失。

2、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出。 目前企业在原料和产品价格均已下降的情况下,继续投入生产仍然具有较好的利润,但企业由于产品严重积压却导致企业生产所需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融资只能靠银行贷款,然而,目前虽然中央制定出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态度出于自身风险及对今后经济发展态势不太乐观的判断,实际操作中对中小企业仍然实行较高的放贷标准。信贷额由过去企业抵押资产额的60%降至目前的20%,而且规定只能用专用设备抵押贷款,致使企业用于贷款的抵押物减少,贷款比例降低,贷款额度减少,无法满足企业资金周转。被信贷部门评为“三A”级企业、一向在贷款手续上畅通无阻的安北铁矿2000万

元的贷款手续也被银行搁臵。部分新建企业由于银行门槛较高,不能取得银行授信等级,加之不能提供抵押担保等因素的影响,只能被银行拒之门外而望“贷”兴叹,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严峻形势。企业流动资金的严重不足,致使企业生产萎缩甚至逼迫停产。目前铁产业只有安北矿业采选生产线、宝海矿业选厂还在继续维持生产,其余24户铁精粉、铁球团生产企业和2户合金冶炼企业均处停产状态。而西脉公司目前的流动资金只能维持企业生产至12月底,企业正常运转约尚需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维持至2009年1月中旬,企业也将面临停产。同时,企业在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还要承担银行较高的贷款利率,国土、环保、水务、草管等行业主管部门收取的各项费用,致使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因资金困难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3、企业停产、停工现象突出,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由于经济危机影响,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严重,而且目前市场低迷,导致部分企业停产、停工的现象比较突出。目前除部分自有资源企业,如西脉矿业、安北矿业采选生产线、宝海矿业选厂等正常生产,还有古堡泉矿业等个别企业属按季节性正常停产之外,其余铁精粉、球团加工企业已于10月底前全部停产。神舟棉纺因产品价格骤然下降(11月初至11月20日仅20天时间,棉纱由20000元/吨下跌至16000元/吨),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倒挂,企业亏损严重拖欠电费30余万元而被迫限电拉闸停产。部分企业因资金困难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

突出,尤其是进入10月份后,企业产品普遍大幅下跌,效益严重受损,部分企业出现了拖欠职工工资、统筹金的情况,拖欠最长时间达4个月,最短的1个月。我们调研的几户企业当中,西脉公司职工工资发到8月底,三金拖欠未缴,铅冶炼二期土建工程拖欠民工工资款至今未付,已有民工越级上访现象发生;神州棉纺厂10月29日停产,120多名职工全部放假,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拖欠4个月,技术人员工资拖欠3个月,车间工人工资欠1个半月,累计拖欠职工工资30万元,目前由于银行贷不到款,企业无钱支付职工工资,部分职工企业停产后住在厂里等发工资,厂里承诺的发薪日期已三次推后,个别职工已到县政府上访;龙兴畜牧公司目前虽能维持生产,但职工工资拖欠也已1个多月,企业继续维持经营较为困难。而目前根据企业提供情况,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目前还在维持生产的宝海、西脉两家企业也将会陆续停产,宝海矿业已计划于12月20日停产放假,为了不使技术工人流失,公司承诺放假期间给公司130名职工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费,直至生产恢复;而西脉公司停产将会导致1000余名职工失业。因此,如果经济危机造成的市场低迷持续时间过长,不仅影响全县经济增长,也将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4、增值税转型改革影响较大,财政税收形势不容乐观。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改革。由此,矿产品加工企业将承担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调整之后库存积压产品税率由13%调整至17%,额外负担4个百分

点,这无疑对目前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在新政策出台之后,企业在设备投资、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越大,增值税转型的受益也就越大,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部分企业无力投资实施改造。同时,风电企业由于获税收政策优惠,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并且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也大幅减少。预计我县2009年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将各种不利因素计算在内,按照最差情况考虑,据近日县财政和国、地税部门的最新数据测算,预计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4847万元,较2008年预计完成数下降4.21%,较翻番升位目标相差1753万元,占翻番升位目标任务的89.44%。其中国税2009年预算收入7000万元,较2008年预计完成数减少1100万元,下降13.58%;地税2009年预算收入6647万元,较2008年预计完成数增加797万元,增长13.6%;财政2009年预算非税收入1200万元,较2008年预计完成数减少388万元,下降24.4%。

5、特种材料垄断经营问题严重,柳园工业硅产业区供电等问题较为突出。矿产品开采加工企业反映,企业生产用民爆物品、氰化钠等,以前由公安部门出具使用证明,核准使用量,企业凭证明到厂家提货。现在由于公安部门指定专门供应机构相对垄断经营,造成价格成倍上涨。炸药由原来的5000元/吨,涨到11600元/吨,上涨132%;氰化钠由原来的1万多元/吨,涨到2.8万元/吨,上涨1倍多;普通雷管原价0.5元/个,现在电雷管5.5元/个;导火线原价0.5元/米,现价1.5元/米。特种材料价格的上涨致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负担

进一步加重。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柳园硅产业园区供电问题较为突出,现已入驻企业3户,原仅有1条10千伏线路供电,目前在柳园镇和电力部门的支持协调下,架通了山河工贸工业硅项目35KV专线供电线路,该项目今年建成8000立方炉子1台,下年再建8000立方炉子,用电可基本得到满足。其他两个工业硅项目由于供电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业主等待观望,建设进度缓慢。按目前项目用电负荷,工业硅产业园急须架设330KV供电线路方可解决用电问题。此外,由于铁产业市场低迷,部分企业目前有转产计划,但采矿证未及时办理,影响了企业发展,安北铁矿新上石灰石开采加工项目,现在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采矿证申办手续已上报市国土部门审批,至今未予办理。辉铜山新金厂金矿采矿证12月28日到期,但由于受新老金矿整合政策的影响,新证省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企业的发展计划。

6、供热企业价格倒挂,亏损经营。在对县上部分工业企业走访调查的同时,我们还走访了群众反应强烈,矛盾问题较为突出的县城供热企业,发现目前供热企业运营困难,亏损严重,经营状况令人担忧。我县供热企业价格是2007年调整核定的,由于煤、电、水、管材及人员工资的价格不断上涨,供热管网老化,维修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严重亏损。核价时煤价为230元/吨,现已涨到350元/吨,与核价时相比每平方米增加成本5.46元;电价经2次上调0.447元/度,每平方米增加成本2.23元;水费从2.2元/吨,上涨到2.55元

/吨,每平方米增加成本0.07元;钢材从3800元/吨,上涨到6800元/吨,每平方米增加成本0.9元;供热企业员工工资在现行工资基础上平均上浮10%,每平方米增加成本0.23元。以上因素造成供热成本每平方米增加10.19元,按现在实际的供热面积计算,2008年将亏损400万元以上,企业账面累计亏损1205万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9.44%。供热公司现有职工310人,下岗失业人员68人,离退休人员12人,职工年人均工资7200元。止目前,欠发职工工资88.8万元,拖欠职工“三金”180万元。目前,供热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今年采暖期用煤储备只能保证3个月供热,企业因资金缺乏不能及时采购原煤;职工工资拖欠严重,将导致无法维持正常运行的困难局面。

三、2009年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经济危机对我县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客观分析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工业梯度转移效应的显现和省上“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风电基地规划的推进,以及我县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加上国家一些重大建设项目也会在我县境内相继开工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周期的谷底,处于调整期和变化期,这种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把所有的变化都当成计划的一部分,超前谋划明年的工作,找准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增长的着

力点。

1、大力推进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要按照已确定的“风电强县”战略,在充分发挥已建成风电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已核准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力度,尽快完成向阳5万千瓦、国投华靖10万千瓦、中国龙源30万千瓦三个风电场建设,促成国家打捆批复的15个20万千瓦风电项目按期开工,力争到2009年底,全县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0万千瓦,累计达到100万千瓦,积极做好测风、测光等前期工作,尽快促成热电、核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相关产业快速起步,并形成规模效应。尽快形成风电强工业、促三产,带动传统产业化升级的新格局。同时,大力推进装备制造项目建设,促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确保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全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充分显现风电产业大规模投资拉动的集聚带动效应。

2、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保持投资高速增长。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力,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一是抓好新上项目建设。对列入计划的拟建项目,特别是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工业项目,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如期开工建设,主要抓好晶磊矿业、河北龙凤山、湖南宏宇宙三个工业硅加工,石材加工,石灰石加工等项目;二是抓好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早日建成投产并达产达标发挥效益,主要抓好电解铅、铅酸蓄电池、山河工贸工业硅、鑫海森宝石材加工、塔筒加工等项目;三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规模,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跟踪问效机制,

促进已签订协议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尽快到位,尽早开工建设,吸引更多的县外资金投资创业、兴办实业,着力推进一批产业延伸型、技改创新型、刺激消费型等优势项目落地建设。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投资高速增长,以投资的高速增长推动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着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一是加大瓜州和柳园两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园区吸引和承载能力,更好的发挥聚集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抓好瓜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柳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北汇友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锁阳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二是大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县的硅矿石、花岗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硅石资源作为发展航天、电子集成、太阳能发电等高端领域的基础原料,其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大、产业链长。板材作为新型建筑和装饰材料,其发展前景一直看好,且市场价格较为稳定,在当前金属市场低迷的形势下,非金属矿产开发可为全县矿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进一步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快速推进非金属产业规模发展,承接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三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要抓好铁球团扩容改造、新老金场资源整合、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等项目,做大工业盘子,做强税收企业,有效抗御经济风险。四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汇报争取力度,着力

促成瓜州330KV扩容、柳园330KV建设项目、750KV输变电项目、白墩子-柳园输水工程、瓜州火车站货场建设项目等国家和省上投资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化解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4、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区域竞争力。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支持企业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认真做好桥湾水电站、棉加企业等技改项目,鼓励扶持西脉公司、安北铁矿禾麟粮油、古堡泉铁矿、三元冶炼、宏光铁冶、盛会石材、风机塔筒加工等规模以上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企业产能效益,促进县域工业全面提档升级。同时,抓住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的机遇,认真进行研究和梳理,找准契合点,再策划包装一批可行性强的新建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促其建成投产,不断提高县域工业经济的竞争实力。

5、努力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瓶颈制约,加快矿产品加工业整体复苏。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都有组织生产的强烈愿望,而且如能生产也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目前制约企业生产最大问题是生产的资金问题。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县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贷款贴息,同时,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

政府要充分发挥银行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在加强银企合作上下功夫,继续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宣传信贷政策,向银行介绍企业情况和推介重点项目,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企业要抓住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寻求与各专业银行接洽合作,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抓紧新上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生产原料的购进、储备,周密安排,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大环境下市场产品价格回升的节点,尽快组织恢复生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考虑行业性转产,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目前,应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召开主题座谈会,帮助企业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使企业渡过难关,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保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态。

6、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存在的机遇,我们2009年财政税收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此,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调整财政工作思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税收征收入库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的收入预算任务;二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地方财源项目建设,保证职工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和重点支出到位,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税源管理,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大力清缴欠税,严格控制新欠发生,加强征管,将各项税收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加快建立健全政府

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制定排污费、水资源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重点非税收入年度征收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奖励办法,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五是切实加大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减少财政赤字,确保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平衡。

城固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调研安排,我县组成由县级领导带队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对县域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结工作、梳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经济的对策与思路。

一、我县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壮大县城工业发展为主题,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工业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49.3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销售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14.5%;产品产销率达95.7%,同比减少1.69%。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平稳,工业经济仍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二)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目前全县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绿色食品、能源工业、矿产加工等为主的八大支柱产业和20多个工业门类、100多种工业产品的工业体系。“张骞”牌尿素、“城固”牌系列酒、“ZHSW”牌皂素系列产品、“中交”牌硅酸盐水泥等主要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08年底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4亿元,增长34.1%;产销率达92.5%,增长O. 23个百分点;盈亏相抵赢利3117.96万元,增长6.9%;实现税金2950.04万元,增长16.2%。今年1-4月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40.8%;销售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8.5%。

(四)民营企业成为主角。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9456户,私营企业1153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上升到53%,提供地税3519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全县民营企业中年产值或收入过亿元的有2户,过千万元的企业有15户,500万元以上的33户,100万元以上的有258户。涌现了城化股份公司、白云制药公司、城固酒业公司、丰泰纺织公司、振华生物科技公司、张蓦丝绸厂、公路建材公司、三星建材等一批大型骨干民营企业。

(五)固定资产持续增加。2008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23亿元,同比增长37.2%。3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98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36.8%,全县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分别为1.3亿元,增长72.68%。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振华生物科技公司通过新上项目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由2000年的221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1000.4万元,增长近10倍;城化股份公司通过工艺设备改造、节能技术改造、挖潜增效,生产能力增强,产值由2000年的12826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0184.1万元,增长近2.4倍;白云制药公司通过新产品开发和GMP认证,产品附加值增大,产值由2000年的886万元增长到2008 年的9248万元,增长近11倍。 二、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加快工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一是主攻工业的共识普遍形成。县委、县政府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之后,工业立县兴县富县强县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人关心工业发展、人人谋划工业发展、人人促进工业发展,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信念。全县各级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业战线干部员工对工业经济快速崛起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劲头更大。全县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各种力量,将汇聚成为主攻工业、加快发展的合力。二是主攻工业的区位优势明显。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心地带,阳安铁路、京昆高速、316国道、108国道四通八达,便利快捷;石天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西成高速铁路和柳林军民合建机场已批准建设。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汇集,有利于优先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主攻工业的资源优势凸显。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形成了以柑桔为主的果业和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已拥有3万亩猕猴桃,4万亩茶园,15万亩柑桔基地,同时畜牧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以果、猪、药、菜、茶、蚕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建成“中国柑桔之乡”和西北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尤其是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19种,产地60处,尤其是石灰石、大理石、硅石、花岗石、蓝晶石等非金属矿,贮量大,品位高,极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这些优势资源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主攻工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城固全县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总人口52.67万,各类培训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工人5.6万人次,创业培训1500人次,为工业发展集磊了大批急需人才;境内驻有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燎原公司、核工214大队、空军航测团、试飞大队、61090部队等多家中省单位,军工企业多,技术力量雄厚,有助我县工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二)、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在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的条件下,发展新型工业化具有相对难度。2008年我县GDP总量52.86亿元、财政总收入1.27亿元,经济总量偏小,意味着总体经济实力偏弱,难以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工业经济的大投入、高起点、高增速发展。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强势增长效 力。城固工业企业的产业门类虽然比较齐全,布局广泛,却全 而不重,散而无力。县内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有的甚至可以 说是“手工作坊”式企业,真正起到骨干带动支撑作用的企业 数量较少,严重缺乏能以一个企业壮大一个行业、带动一个产 业的规模大、发展快、势头好的大型产业龙头企业,未能真正 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和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就2008年

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户,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 3.5%,完成产值34.14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69.22%。经济增长仅靠少数重点骨干企业来支撑,新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很难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其对工业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较弱。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全县工业企业99%以上都已经改制,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但在企业的决策、营销、管理、监督机制方面,仍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存在先天性缺陷的家族制管理方式。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工业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微乎其微。开发的新产品中,缺少高质量、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城镇化水平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成为工业长期长不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五是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经济弱、财力薄,导致工作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并由此直接导致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特别是优秀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术工人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实现工业率先突破发展的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突破发展为主题,在科学谋划城固工业发展思路上取得突破。一是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城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基础,决定了在近期内,只能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着力发展资源加工型、配套协作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尚难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但是,从中长期发展看,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我县应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个先导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以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二着力搞好三个调查、摸清三个底子。搞好资源保有量的调查,摸清可供工业开发的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底子;搞好资源流向的调查,摸清别人利用我们的资源生产了什么产品;搞好资源项目的调查,摸清我们可能引进什么项目来开发现有的资源。通过这些具体、扎实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研究制定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配套政策。对买走原材料和搞粗加工的,进行严格限制;对开展深加工、再利用、再循环、形成产业链条的,给予优惠扶持。三是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资源与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赖以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开发也不能滥开发的发展理念,加大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更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壮大支柱产业,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突破。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强县”战略和工业经济 “十一五”规划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切入点,积极整合我县优势工业行业和重点工业,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打造一批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群,进一步壮大现有产业。加快建设以城化公司、宏达公司为骨干的化工工业产业集群,以酒业公司、阳光食品公司、顺鑫鹏程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工

业集群,以丰泰公司、张蓦丝绸厂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产业集群,以白云公司、振华公司为支撑的医药加工工业产业集群、以三星建材公司、公路建材公司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产业集群,以陕飞公司、燎原公司为依托,壮大机械加工工业集群和以泰华油脂公司、龙宴公司为主体的粮油加工工业产业集群,积极 发展“绿色”能源工业(水电开发利用)和资源性产业(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加速推进以胥水河梯级水电开发为重点的绿色能源工业产业和以光荣炉料公司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集群。经过几年努力,使全县真正发展形成机械、医药、化 工、纺织、建材、绿色食品、能源开发和矿产加工等优势突出、支柱作用明显的产业集群和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公 司、大企业集团。

(三)加强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立创新能力,在挖掘特色资源和创建特色优势产品上取得突破。 产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认真研究市 场,着力开发一批有鲜明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的 特色产品,充分利用城固现有的水利、矿产、生物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把潜在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后发优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对工业优势产品要区别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扎实推进外延系统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名牌开发步伐,做强做大一批龙头产品,做精做专一批优势产品,升级换代一批传统产业,积极推 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特色产品的包装、宣传力度、尽量打响城固牌、张蓦牌,使城固更多的特色产品、名牌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尽快建立全县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坚持扶优扶强不动摇,加快现有产业的整合完善, 在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上取得突破。 骨干龙头企业是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实现工业突破发展 的主导力量。要实现城固经济跨越式发展,必要进一步强化措 施,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支 柱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引导扶持城化股份、城固酒业、振华 生物、白云制药、丰泰纺织、泛亚食品、张骞丝绸、宏达塑 化、光荣油脂、顺鑫鹏程等骨干龙头企业努力扩大规模、提高 质量、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坚持扶优扶强不动摇,支持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优先安排扩大再生产的工业用地,帮助骨干龙头企业在产业项目建设上申请贷款贴息,促进龙头企业大上产业项目,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支持骨干龙头企业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施强强联合和业务重组,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兼并、存量资产优化的配置。全力支持军工企业开发民用产品,充分利用其技术、人才、科研和品牌优势,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围绕化工、医药、纺织、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工业、矿产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增强其在工业突破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动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在不 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上取得突破。 大力创办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等各类中小企 业,充分利用县域丰富的农产品、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突 破性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水电开发利用、矿产加工和生物资 源开发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积极调整产 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 方向发展,主动参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产品生产,培育发展 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群体。同时,设立中 小企业发展基金,

支持中小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和服务体系建 设,引导民间资本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创办各类中小企业,不 断扩张城固工业经济总量。

(六)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工业经济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在扩大工业资金投入上取得突破。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是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推荐会,相互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发挥商业银行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成长性企业和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建立信贷资金投入激励机制,制定商业银行增加工业贷款奖励政策,激励各商业银行不断扩大对工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同时,建立我县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 极为企业开展贷款担保服务。建立工业发展促进专项基金,支 持重点产业项目贴息、技术引进、重点纳税企业奖励和创名牌 等活动,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 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促进工业 经济快速发展。

(七)狠抓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增强工 业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上取得突破。 产业项目既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业持续增长的 动力源。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 突破发展必须有抓产业项目的意识,牢固树立“项目第一、发 展第一”思想,把主要精力用在议项目、跑项目、上项目和促 项目上,努力形成全县上下狠抓项目、多跑项目,上大项目推 动工业发展的新局面。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做好产业项目 近、中、远期规划,按照“储备一批,筹划一批、建设一批、 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产业 反展项目,建立完备的产业项目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着力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上市公司企业、沿海地 区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上取得突破,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网上 招商等现代化新型招商方式,努力扩大引资总量,通过招商引 资上项目,上大项目。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抢抓省市扶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机 遇,加快柳林、五郎、三合三个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尽快组织 实施机构,完善配套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西进提供良 好的投资环境,为县内外企业入园投资提供良好机会,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高起点招商引资的平台,使其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八)强化协调服务,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在营造特 色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 首先,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力度。 建立工业发展领导机构,研究确定本部门、本行业、本区域工业突破发展和支持工业突破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密切配合、交流协作,形成合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建立工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将工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工业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考核部门、单位和干部个人政绩的主要内容。实行工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具体研究全县工业发展重大问题,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w1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