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24 22: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

主备人:孙寿玉 2009.12.25 《09考试说明——哲学部分》总共44个考点 【A】16个考点 【B】21个考点 【C】7个考点(有3个考点由C变为B等级)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含义(A)

(1)从本义上看: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典型例题】

1、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 2、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B 3、【08】判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 4、【07】判断: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答案】正 5、【09】判断: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答案】正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

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8、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

9、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4、哲学的基本问题(A)(变化:08——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两个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典型例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问题。B

2、【07】选择: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 B.物质和运动 C.世界观与方法论 D.对立和统一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代表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气者,理之依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

【典型例题】

1、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B 2、【09】选择: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2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气者,理之依也 C.理生万物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

(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代表观点: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现实中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理生万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心外无物等。

【典型例题】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

2、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观点与此相同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心外无物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属于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 (1)标准: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2)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典型例题】

1、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B

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B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

(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2)理解:

①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明了物质的客观性。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 ④“客观实在”指明了物质的惟一特性。

【典型例题】

1、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B 2、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就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9、世界的物质性(A)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神创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典型例题】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A 2、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B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

10、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

(1)运动概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典型例题】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 2、【09】判断: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答案】误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4、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4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1)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①第一,含义不同: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第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运动与静止的联系: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反对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典型例题】

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 2、静止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B

3、【07】判断: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正

4、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13、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变化:08——等级为C)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

【典型例题】

5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1、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改造和消灭规律。B 2、思维规律是主观的。B 3、【08】选择: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规律具有客观性 B. 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 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4、【07】选择: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5、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这说明( )

A.人类可以改变并创造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规律是普遍的

6、为保证国庆60周年的庆祝大典的顺利进行,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开幕式当天两次成功拦截云雨。这说明( )

A.人们能够能动地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B.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合并考点:08年为两个考点) (1)意识的本质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注意:

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产生要具备三大条件:人脑、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实践。

(2)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③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6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典型例题】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B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只要有了人脑,就能够产生意识。B 5、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 6、【07】判断: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答案】误 7、【08】选择:2008年春节前后发生的雪灾中,有的地区和部门有比较成熟的应急预案,损失就比较小。这说明( ) A.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预料的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09】选择:《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广大航天人发扬载入航天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说明( )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10、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目前迫切需要重建信心!”这是因为( )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对人们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1、意识的本质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2、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这一情形表明( )

①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③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④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来某种物质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07】探究:第二小组在社会调查中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的

7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金钱观各不相同,引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艰苦创业,成功后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有人生活并不富裕,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人们赞扬;有人金钱至上,搞权钱交易,受到法律的制裁。

(2)这组调查材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1)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现实意义:

①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4)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典型例题】

1、物质与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B

2、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B

3、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某一问题。 4、【09】(2)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16、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A)(合并考点:08年为两个考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典型例题】

8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1、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

2、人类认识的来源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B 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B

6、【08】判断: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正 )

7、【09】判断: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答案】误 8、【07】选择: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恰如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1、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这表明( )

A.客观事物是相对静止的,认识是绝对变化发展的 B.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积极推进社会的发展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正确到正确

12、由于珠峰特殊的气候环境,实施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工作的时间跨度为3个多月。这样安排既照顾到珠峰登顶时间的不确定性,又不影响各地传递活动。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实践是人的本能活动 B.实践具有社会性

C.实践具有历史性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13、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A.世界 B.客观世界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 14、“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句话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5、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涉及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名工作人员,这说明实践具有( )

9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16、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三思而后行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真理的含义(B)(删减:08年:A: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9、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典型例题】

1、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的。B 2、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B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B 4、有用的就是真理。B 5、【07】选择: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无条件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主观性

6、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在问国家地震局为什么没有能够准确预报这次地震。事实

10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上,地震预报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 )

A、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C、真理是无条件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 B.①④ C,①② D.①③④ 8、“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9、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10、真理,没有不被突破的特权。其哲学依据是( ) A.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B.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D.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真理具有发展性

1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体现了( )

A.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B.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C.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D.真理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1、联系的含义(B)

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的普遍性:

11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②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①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②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法论:

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典型例题】 1、【08】判断: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关系。( 错 )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A 3、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B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 6、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甚至取消客观联系。B

7、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表明( )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能为力的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8、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

A.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直接的、具体的

9、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这说明 ( )

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10、下列观点和做法符合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12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A.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呈吉祥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D.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11、【07】(2)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的理解。 12、【09】探究:(1)你是否赞成高中文理分科?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道理,加以分析说明。

2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变化:08:等级为C)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

①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指导意义(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在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典型例题】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 2、所有事物的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B 3、【07】选择:思格斯说过,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哲学上 的关系 A.物质与意识 B.共性与个性 C.同一性与斗争性 D.整体与部分 4、【09】选择:下列一组漫画表明了 ( )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

13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C.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5、钟表由各种零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因为任何一个零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这说明( )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是相等的

6、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4、发展的实质(B)

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方法论: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典型例题】

1、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B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其经历的道路是笔直的。B 3、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B 4、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B 5、【0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6、发展的实质是 (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 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D.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 7、“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主要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

14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①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错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典型例题】

1、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质变就是发展。B 2、有量变就会有质变。B

3、事物的质变促进事物的发展。B 4、【07】选择: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 ) A. 运动与静止 B. 物质与意识 C. 量变与质变 D. 整体与部分

5、下列俗语中,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6、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 )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08年12月15日,随着首架东航MU2075航班由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前往台北桃园机场,宣告两岸“三通”时代的来临,然而,这次直航却走过了一个不平坦的历程,其间经历了春节包机、中停港澳、飞经香港飞航区等几个阶段,最终才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跨越。直航走过的不平坦的历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5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2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变化:08: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8、矛盾的含义(B)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典型例题】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是否承认联系。B 2、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B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B 4、【07】选择: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5、【09】选择:右边的漫画主要体现了( )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既克服叉保留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C.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废为宝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

①同一性 ②斗争性 ③普遍性 ④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面对国际性金融危机,有人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危”中抓“机”,就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6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9、矛盾的普遍性(A)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用全面地、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典型例题】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

2、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B

3、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4、“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这—观点违背的哲理主要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物质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5、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是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否认( )

A.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6、【08】(2)结合小明爸爸的投资经历,说明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家庭投资理财的指导意义。

30、矛盾的特殊性(A)

(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 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 )

17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 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2、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是( )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下列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唇亡齿寒 D.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想问题、办事情。

(3)具体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A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 3、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B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种联结表现在 ( )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生,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④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目前,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迁移省级试点正在江苏、广东等省份进行。在试点的基础上,将制定出跨省市的转移和接续办法,并向全国推广。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B.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8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3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主要矛盾的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次要矛盾的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

①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原理) ②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原理)

(5)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又反对只抓重点不顾其它的“单打一”的一点论。

3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矛盾主要方面的含义:每一个矛盾中有两个方面,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矛盾次要方面的含义:每一个矛盾中有两个方面,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有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4)方法论要求:

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②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与重点论含义: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非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非一点论)。

(4) 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5)反对两种错误观点:既反对不分主次的均衡论,又反对只抓重点或主流的一点论。

【典型例题】

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B 2、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B

19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3、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5、【09】探究:(1)你是否赞成高中文理分科?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道理,加以分析说明。 6、“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 ) A.矛盾的主要方面 B.矛盾的次要方面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7、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看法( )

A.坚持了量变质变的原则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了两点论,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8、下列提法中,体现抓主要矛盾道理的有( ) ①十个指头按跳蚤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 ③牵头要牵牛鼻子 ④狡兔三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取趋其轻。”这启示我们(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要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10、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总的来看,国际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上述论断体现( )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1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科技的民营企业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华为公司紧紧抓住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关键技术,来带动其他产品开发。这种的做法,所蕴涵哲理的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规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事物的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性质

35、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

(1)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20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正确方法。

(2)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重要性(作用):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典型例题】

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重要原则是 (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求真务实 D.创新 2、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树立创新意识 3、【07】“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哲理是( ) A.一分为二看问题 B.重视量的积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重视质的变化 4、【08】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等成语都强调要坚持(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一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 C.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6、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B) (1)辩证否定的含义: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3)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既反对认为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又反对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观点。

37、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C) (1)为什么:

①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A、唯物论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

B、辩证法依据: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C、认识论依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D、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21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②现实意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怎么样: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

A、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但不迷信。

C、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

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典型例题】

1、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实现事物的发展。B 2、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A

3、党的十七大报告近60次提及“创新”一词。以下关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C.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D.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4、【07】选择: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A.否定 B.抛弃 C.扬弃 D.肯定 5、【07】选择:“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否定一切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B. 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C. 彻底抛弃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 辩证的否定就是要简单地否定切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B)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22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方法论:坚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典型例题】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B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B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A 4、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辙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B 5、【09】胡锦涛同志在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变迁的流行词,如“下海”、 “再就业”、“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7、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和谐文化。上述对和谐文化的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发展具有普遍性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 (1)原理内容: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0、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观点(B)(变化:08:等级为C) (1)坚持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②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3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2)坚持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典型例题】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A

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4、【07】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4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B)

(1)人的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4)方法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典型例题】

1、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主要看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满足。B 2、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B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一切索取都是不道德的。B

4、【08】选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看( ) A. 他的社会地位 B. 他获得的劳动报酬

C. 他为社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 D. 他是否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5、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这说明(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理想信念

C.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24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D.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4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B)

(1)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方法论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典型例题】

1、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 2、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B 3、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B

4、燃油税改革方案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方案的实施将引导人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实现科学发展,这表明( )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B.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价值观

C.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D.价值观决定社会存在

4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B)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叫做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叫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评价标准: ①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典型例题】

1、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人们的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B 2、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A

3、【09】选择: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站在 的立场上。

A.青少年学生 B.最广大人民 C.中国公民 D.集体利益

4、【08】(2)结合人们对塑料购物袋态度的变化,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进行价值判断

25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和价值选择?

5、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正确,主要是看它( ) A、是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C、是否承认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D、是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6、右边漫画《今日武松》体现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4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C)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典型例题】

1、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A 2、“时势造英雄”,有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B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A.个人没有自由 B.强调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 C.追求个人个性发展是不可能的 D.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四、哲学核心原理、方法论归纳(简表) 哲学原理(关系) 方法论要求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从实际出发 唯 物质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 意识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论 辩证关(意识对认识、改造世界具有指意识 系 导作用) 26

江宁高级中学高二政治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辩 证 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尊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重联系的客观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观点 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的普遍性及发展的实质原理 坚持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观点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想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问题、办事情 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 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想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题办事情。 坚持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统筹兼立统一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的观点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主流;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关系原理 论与一点论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树立创新意识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重视实践;树立正确的认识,坚持以科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学的理论为指导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真理是客观的、具体、有条件的 理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识 坚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观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价人生价值的内涵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值观 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v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