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2017年单

更新时间:2024-05-04 01: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7年单元

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 ) A.分子的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的质量增大 D.分子的个数增多

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化学性质

3.如图所示是氧化汞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氧化汞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5.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6.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8.下列有关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分子

原子

物质

C. D.

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确定元素的种类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解 释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 B 6 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D A.A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B.B

C.C

D.D

分子的体积很小 水分子体积变大 11.对于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1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3.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B.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C.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1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组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 B.第②组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第③组的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 D.第④组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15.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46分) 16.(12分)用元素符号表示:

(1)1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

(2)铜元素 ,铁元素 ,钙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红磷 ,氧气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三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

17.用原子、分子(微观)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18.(6分)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三种粒子的结构示

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2)氯化钠由 (填符号,下同)和 构成.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19.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6分)

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

“得”或“失”)电子变成 (填“阴”或“阳”)离子,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离子带 个单位正电荷,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 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 关系最密切.

20.(5分)某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请根据此图填写下列空白:

(1)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则x的一般取值范围是 ,该结构表示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2)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则x的一般取值范围是 ,该结构表示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3)若该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则x应为 . 21.(8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名称已省略).

请依据该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2)认真阅读上表,原子序数为 的元素符号错误,应该写成 . (3)仔细观察上表,你会得到某些规律.请根据得出的规律推测Cl元素的原子序数n的数值是 .

(二)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22.(5分)如图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再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属于原子的是 .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3.(12分)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

氨水呈碱性):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 ,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 .

24.(12分)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 .图2反应的实质是 和 结合成水分子.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7

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 ) A.分子的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的质量增大 D.分子的个数增多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时,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知识.

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化学性质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来解答,电子的得失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

【解答】解: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会发生改变;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的得失没有关系,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均不变.原子失电子后,会形成阳离子,会带上一定数目的正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

间的联系.原子核很稳定,核外电子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数目上的变化.

3.如图所示是氧化汞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氧化汞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观察氧化汞分解示意图,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和构成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等.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A描述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氧化汞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B描述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C描述正确;

D、由图示可知: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D描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其物质的分类方面的知识,以及由实验所得的结论,可以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进行解题.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以及微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原子核中一定含义质子,正确;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 C、核电荷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错误;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原子的结构进行.

5.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质量)这一概念解决此题. 【解答】解:

=16 则有:碳原子质量的

=

作为标准,任何一

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

=32 则有硫的原子质量是=32×

故选B

=2m

【点评】此题借助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对求解的公式进行了变式训练,强化了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6.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在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离核最远的电子层称为最外层;圆圈内的数字为微粒的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为原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一般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根据以上知识,对四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X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结构为阴离子结构,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因此,判断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动.故B正确;

C、由X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17,则核电荷数为17.故C不正确;

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的电子数比核内的质子数多1,该粒子可表示为X﹣.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钠离子的质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间有间隔,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分子

原子

物质

C.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分子不能构成原子,错误; B、分子不能构成原子,错误;

C、分子不能构成原子,错误;

D、原子能构成分子和物质,分子能构成物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确定元素的种类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知道: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元素的种类、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解答】解: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

B、利用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的种类,故B正确;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不能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故C错误; D、利用元素周期表,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解 释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A 快 B 6 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C D A.A

B.B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C

D.D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分子的体积很小 水分子体积变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对于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根据由图示可知: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由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分子的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等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故A正确;

B、可用表示由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故B正确; C、氢气由大量的分子构成,但不代表“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离子构成,故C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分析】根据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粒子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B.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C.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根据图中所示.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结构,氯原子得到电子变为稳定结构,形成化合物氯化钠.

【解答】解:A、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而氯原子得到电子,即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所以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故B正确. C、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故C正确.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而不存在氯化钠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学生应正确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教材所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1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组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 B.第②组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第③组的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 D.第④组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离子化合物一般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A、第①组的原子中碳原子不易得电子,故A错;

B、第②组的氦已达到稳定结构,镁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B错;

C、第③组的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氧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故不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故C错;

D、第④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排满了,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时,元素种类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①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①和②是同种元素. ①和③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稀有气体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所以②不属于稀有气体.

11号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选B

【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但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镁原子和氦原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46分) 16.(12分)用元素符号表示:

(1)1个氧原子 O ,2个氢原子 2H .

(2)铜元素 Cu ,铁元素 Fe ,钙元素 C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3)红磷 P ,氧气 O2 ,二氧化碳 CO2 .五氧化二磷 P2O5 ,三氧化硫 SO3 ,四氧化三铁 Fe3O4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1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O;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

(2)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铜元素、铁元素、钙元素的元素符号可分别表示

为:Cu Fe C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3)红磷的化学式为:P;氧气的化学式为:O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

O 2H Cu Fe Ca Al P O2 CO2 P2O5 故答案为:(1)(2)(3)SO3 Fe3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

目难度较易.

17.用原子、分子(微观)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

(2)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氧原子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分子不断运动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1)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水的构成分析回答;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分析不变的微粒;

(3)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 (4)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回答.

【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故答为:(1)水分子;(2)氢原子,氧原子;(3)(水)分子不断运动;(4)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点评】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8.(6分)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7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

(2)氯化钠由 Na+ (填符号,下同)和 Cl﹣ 构成.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氯(或Cl) 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A (填字母).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7;不同原子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 17;质子数不同;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而形成第一层2个电子,最外层8个电子的钠离子;故填:Na+;Cl﹣;氯(或Cl);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元素周期表中信息的了解和应用,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出的信息和意义.

19.(6分)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 阴 (填“阴”或“阳”)离子,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离子带 3 个单

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 13 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最密切.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带负电荷,变成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的图示中核内质子数是13,而核外电子数是10,故该微粒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13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故答案为:得;阴;非金属;3;13;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5分)某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请根据此图填写下列空白:

(1)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则x的一般取值范围是 6≤x<10 ,该结构表示 阴离子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2)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则x的一般取值范围是 10<x≤13 ,该结构表示 阳离子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3)若该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则x应为 10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由图示,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8=10,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由图示,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8=10,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解答】解:(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由图示,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8=10,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x=5时,为硼,为非金属元素,则x一般取值范围是6≤x<10,属于阴离子.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由图示,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8=10,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则x一般取值范围是10<x≤13,属于阴离子.

(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该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则x应为2+8=10.

故答案为:(1)6≤x<10;阴离子;(2)10<x≤13;阳离子;(3)1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8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名称已省略).

请依据该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核中有 7 个质子.

(2)认真阅读上表,原子序数为 13 的元素符号错误,应该写成 Al . (3)仔细观察上表,你会得到某些规律.请根据得出的规律推测Cl元素的原子序数n的数值是 17 .

(二)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 4 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二氧化碳 .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

化”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化学变化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物理变化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一)(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其质子数;

(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13号元素符号错误,注意“一大二小”;

(3)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可推测Cl元素的原子序数n的数值,总结规律; (二)(1)根据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化学式的含义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3)根据图示中的分子种类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解:(一)(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其质子数为7;

(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13号元素符号错误,注意“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应为“Al”;

(3)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可知,可以得出的规律: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可推测Cl元素的原子序数n的数值是17. 故填:(1)7;(2)13;Al;(3)17;

(二):(1)由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是由钙、磷、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铜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因此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

(3)从图可以看出,变化I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变化II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1)4;(2)二氧化碳;(3)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用到了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变化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2.如图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再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②③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⑤ ,属于阴离子的是 ③ ,属于原子的是 ①②④⑥⑦⑧ .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③④⑤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2)根据结构示意图找出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即可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属于原子的有:①②④⑥⑦⑧;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⑤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⑤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③中质

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③是阴离子;

(2)根据结构示意图可找出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为:③④⑤;

故答案为:(1)②③;⑤;③;①②④⑥⑦⑧;(2)③④⑤.

【点评】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结构示意图.会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3.(12分)(2016秋?河东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氨水呈碱性 .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产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 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没有 请阐述你的理由: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1)根据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分析回答;

(2)通过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可知,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溶解在水中时能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据此回答;

(3)根据实验Ⅲ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I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 【解答】解:(1)氨水显碱性,能是酚酞试液变成色.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

象是: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使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3)实验Ⅲ的目的是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然而在实验I中已经可以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了,因此实验Ⅲ没有必要再做. 故答为:(1)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氨水呈碱性;

(2)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3)没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12分)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的结构不同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的为 氢气+氧气

水 ,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

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 和 氢氧根离子 结合成水分子.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书写文字表达式.

【分析】(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构成分析回答;

(2)根据氢气燃烧的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解答】解:(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金属Na、Mg 性质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物CO与CO2的分子结构不同,质的性质不同,即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

(2)图1中反应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从图2可知,反

应前后氯离子和钠离子不变,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图2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结合成水分子.

故答为:(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子的结构不同;(2)氢气+氧气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

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v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