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26 17: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 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4.确定了349个腧穴的著作是( )

A.《针灸逢源》 B.《针灸问对》 C.《针灸甲乙经》 D.《外台秘要》 E.《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5.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 A.6寸 B.5寸 C.8寸 D.9寸 E.10寸 6.下列哪个不是灸法的作用( )

A.调和阴阳 B.扶阳固脱 C.温经散寒 D.消瘀散结 E.防病保健

7.针灸被传到朝鲜、日本( )

A.大约在公元7世纪 B.大约在公元6世纪 C.大约在公元17世纪 D.大约在公元16世纪 E.大约在公元19世纪

8. 经络在躯干分布的原则是“腹为阴,背为阳”但有一条例外,是( )

A.足少阳胆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阴肾经 E.足太阳膀胱经

9.足太阴脾经穴名有( )

A.20个 B.14个 C.21个 D.45个 E.28个

10.八会穴的骨会是( )

A.绝骨 B.太渊 C.阳陵泉 D.大杼 E.膈俞

11. 月经先期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温经散寒 B.清热调经 C.调补肝肾 D.和血调经 E.活血化瘀

12.创用“夹脊穴”的医家是( )

A.孙思邈 B.华佗 C.杨继洲 D.滑伯仁 E.王惟一

四、多项选择题

1.最基本的行针手法有 ( )

A.提插法 B.循法 C.刮法 D.摇法 E.捻转法 2.中府是( )

A.募穴 B.在肺经上 C.任脉的经穴 D.在前臂 E.肺经的终止穴 3.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 A.《素问》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脉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

4.手指同身寸包括( )

A.拇指同身寸 B.食指同身寸 C.中指同身寸 D.横指同身寸 E.小指同身寸 5.骨度分寸为12寸的是( )

A.肘横纹至腕横纹 B.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 C.腘横纹至外踝尖 D.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 E.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6.下列几组穴位中,属俞募配穴的有( )

A.肝俞配期门 B.胃俞配章门 C.大肠俞配天枢 D.心俞配膻中 E.肺俞配中府

7.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 )

A.阿是穴 B.肾俞 C.腰眼 D.伏兔 E.委中

8. 下列腧穴中属脾经的是 ( )

A.太白 B.头维 C.公孙 D.归来 E.三阴交

9.行针的辅助手法有( )

A.循法 B.提插法 C.震颤法 D.搓柄法 E.摇柄法 10.《十四经发挥》增加循经列穴的经脉是( )

A.阴、阳跷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冲脉

11. 三棱针常用的操作方法有( )

A.点刺 B.刺络 C.散刺 D.叩刺 E.挑刺

12.肾经联系的脏腑是( )

A.肾 B.膀胱 C.肺 D.肝 E.心

五、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归经、特定穴类别

1.列缺: 2.郄门: 3.鱼际:

4.丰隆: 5.肝俞: 6.支沟:

7.三间: 8.膻中: 9.关冲:

10.偏历: 11.梁丘: 12.至阴:

13.胆俞: 14.章门: 15.昆仑:

16.然谷: 17.外关: 18.曲泉:

1.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和技术,运用针灸防治疾病,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2.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彼此衔接、相互联系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复杂系统。

3.十二经脉;系指隶属于十二脏腑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

4.砭石:是指将石头精细磨制成具有点刺、切割、压按、刮摩等作用的治疗工具。

5.“阳脉之海”: 是指督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之。

6.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7.“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背部正中、腹部正中和腹部两侧上行,故称为“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之为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系。

10.“六合”:十二经别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按阴阳表里关系十二经别汇合成6组,称为“六合”。

11.“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径路。

12.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个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13.“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喉咙,兼指气管

14.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

15.“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当气虚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v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