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及其关系学案(2)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1 1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一)

学习目标:能说出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学习重点:命题的改写.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法 一、新旧知识连接: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12; (3)3?12吗?(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我能自学: 1.认识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 叫做命题.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 ”和“ ”这两个条件. 所以上述6个语句中,(1)(2)(4)(5)是命题. ②真命题: 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 做假命题.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2x?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 ,q叫做 .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认识,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 课堂练习:教材 P4 2、3 2. 课后作业:教材P8 A组 第1题

1.1.2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学案(二)

学习目标:能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学习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一、新旧知识连接: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 (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条件: ;结论: . 二、我可以自学:

1. 阅读教材后写出下表中四种命题的形式:教材P6探究结论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①写出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来源:Z。xx。k.Com] ②例1:类比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③讨论:(教材P7探究)与同学讨论并写出原命题:“若x2?3x?2?0,则x?2”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出各自的真假间.

④总结③得出结论一: ;(教材P7)

结论二: .

⑤例2 若p?q?2,则p?q?2.(利用结论一来证明)

22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 2. 小结: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函数y?x2?3x?2有两个零点; (2)若a?b,则a?c?b?c; (3)若x2?y2?0,则x,y全为0;

(4)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

2. 课后作业:教材P8页 第2(2)题 第3(1)题

1.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学案

学习目标:针对具体命题,能说出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学习重点: 对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断. 学习方法:师生共研讨、生生互助。 一、新旧知识连接: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教材P7 图1.1-1) 3.请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若x?y,则x2?y2; (2)若x2?y2,则x?y;

(3)若x?1,则x2?1; (4)若x2?1,则x?1[

二、我能自学:

1.(阅读教材P9)把下列命题改写成“p?q”或“p??q”的形式: ⑴若a?b,则ac?bc;⑵若a?b,则a?c?b?c; ②例题1 说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若 x=1,q:则x2-4x+3=0;(2)p:若x=y,q:则x2=y2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2.(教材P18-20阅读材料)说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3

(1)命题p:A={1,2},命题q:B={1,3,5} (2)命题p:A={x|2x-1>0},命题q: B={x|x2-x-5>0}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总结:从集合角度去理解命题:小充分大必要 三、达标训练: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 教材P10 1、2、3 四、课堂小结:1.充分条件的意义;2.必要条件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教材P13 B组 1 1.2 充要条件学案 学习目标:能写出简单命题条件的证明。 学习重点: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 一、新旧知识连接:(阅读教材P11) ⑴“a?b?c”是“?a?bb??c?ca?????的 条件.反过来“?a?b??b?c??c?a??0”0”是“a?b?c”的 条件。 ⑵若a、b都是实数,从①ab?0;②a?b?0;③ab?0;④a?b?0;⑤a⑥a22?b?0;2?b?0中选出使2a、b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 二、例题赏析 1.要注意转换命题判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1:已知p:x?y??2;q:x、y不都是?1,p是q的什么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分析:要考虑p是q的什么条件,就是判断“若p则q”及“若q则p”的真假性 从正面很难判断是,我们从它们的逆否命题来判断其真假性,“若p则q”的逆否命题是“若x、y都是?1,则x?y??2”真的,“若q则p”的逆否命题是“若x?y??2,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4

则x、y都是?1”假的,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注:当一个命题很难判断其真假性时,我们可以从其逆否命题来着手. 练习:已知p:x?2或x?2;q:x?2或x??1,则?p是?q的什么条件? 32.要注意充要条件的传递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例2:若M是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是P的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是Q的什么条件?(师生共同分析) 分析:命题的充分必要性具有传递性M条件 3.充要性的求解是一种等价的转化 例3: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N?P?Q 显然M是Q的充分不必要?1?ax于一切实数x都成立的充要条件 分析:求一个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把这个问题进行等价转化 由题可知等价于?a?0?a?0或?a?0?a?0或0?a?4?0?a?4???0? 4.充要性的证明,关键是理清题意,特别要认清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例4:证明:对于x、y?R,xy?0是x2?y?0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分析:要证明必要不充分条件,就是要证明两个,一个是必要条件,另一个是不充分条件 必要性:对于x、y?R,如果x2?y?02 则x?0,y?0 即xy?0 故xy?0是x2?y?02的必要条件 2不充分性:对于x、y?R,如果xy?0,如x?0,y?1,此时x故xy?0是x2?y?02 ?y?02的不充分条件 2综上所述:对于x、y?R,xy?0是x?y?0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来源:Zxxk.Com] 5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三、达标训练: (一)课堂训练

1.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那么:命题丁是命题甲的什么条件.(类比例2) 2.对于实数x、y,判断“x+y≠8”是“x≠2或y≠6”的什么条件.(类比例1) 3.已知ab?0,求证:a?b?1的充要条件是:a(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后作业 教材P12 A组 4

3?b?ab?a?b?0.(类比例

3224)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学案

学习目标: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

1.逻辑联结词有那些?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 。 2.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是什么?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14-17) 问题1: 判断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假

(1)8≥7 (2)2是偶数且2是质数; (3)?不是整数;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三、师生探究

1.“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阅读教材P17)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并判断真假:

(1)p:方程x2+1=0有实数根 (2)p: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9=0. (3)p:对任意实数x,均有x2-2x+1≥0; (4)p: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6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2.“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阅读教材P14) 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正方形ABCD是矩形,且是菱形;(2)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 (3)5是10的约数且是8的约数 (4)x2-5x=0的根是自然数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3.“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阅读教材P15) 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5是10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2)5是12的约数或是8的约数; (3)5是12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4)方程x2-3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零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四、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例4:把下列命题写成p或q的形式,并判断出命题的真假: (1))4≥5 (2)对一切实数x,x例5:教材P18 A组 1 五、课后练习:

1.命题“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 )

A.简单命题 B.非p形式的命题 C.p或q形式的命题 D.p且q的命题 2.如果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则下列错误的是( ) A.“p且q”是假命题 B.“p或q”是真命题 C.“非p”是真命题 D.“非q”是真命题

3.(1)如果命题“p或q”和“非p”都是真命题,则命题q的真假是_________。 (2)如果命题“p且q”和“非p”都是假命题,则命题q的真假是_________。 4.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指出复合命题的真假.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7

2?x?1?0

(1)5和7是30的约数.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8x-5<2无自然数解. 5.判断下列命题真假:

(1)10≤8;(2)π为无理数且为实数;(3)2+2=5或3>2.(4)若A∩B=?,则A=?或B=?.

6.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教学案

学习目标:能够用全称量词符号表示全称命题,能用存在量词符号表述特称命题;能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正确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 一.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21-22)后观察以下命题: (1)对任意x?R,x?3; (2)所有的正整数都是有理数;

(3)若函数f(x)对定义域D中的每一个x,都有f(?x)?(4)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 问题1.(1)这些命题中的量词有何特点?

(2)上述4个命题,可以用同一种形式表示它们吗?

填一填:全称量词: 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的符号表示:

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你能否举出一些全称命题的例子?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8

f(x),则f(x)是偶函数;

试一试: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2)?x?R,x2?1?1; (3)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 (4)?a,b??xx?m?n2,m,n?Q?,a?b??xx?m?n2,m,n?Q?.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断全称命题的真假的? 问题2.下列命题中量词有何特点?与全称量词有何区别? (1)存在一个x0?R,使2x0?1?3; (2)至少有一个x0?Z,x0能被2和3整除; (3)有些无理数的平方是无理数.[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类比归纳: 存在量词 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的符号表示 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练一练: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实数x20,使x0?2x0?3?0; (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平面; (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三.学习诊断:(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用符号“?” 、“?”语言表达下列命题 (1)自然数的平方不小于零 (2)存在一个实数,使2X2?X?1?0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9

(1)每个指数函数都是单调函数; (2)任何实数都有算术平方根; (3)?x??x|x是无理数?,x2是无理数 (4)?x0?R,x0?0;

3、下列说法正确吗?

因为对?x?M,p(x)??x?M,p(x),反之则不成立.所以说全称命题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不一定是全称命题. 4、设函数f(x)?x2四.课后练习

1.下列命题中为全称命题的是( )

(A)有些圆内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存在一个实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和不为0;

(C)所有矩形都有外接圆 ;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2.下列全称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末位是0的整数,可以被3整除;②对?x?Z,2x2?1为奇数.

?2x?m,若对?x??2,4?,f(x)?0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③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 0 (B) 1 (C) 2 (D) 3 3.下列特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

①?x?R,x?0;②有的菱形是正方形;③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

(A) 0 (B) 1 (C) 2 (D) 3

4.命题“存在一个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的否定为( )

(A)存在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B)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0

(C)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不等于180?;(D)很多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 5.用符号“?”与“?”表示含有量词的命题“p:已知二次函数f(x)?a(x2则存在实数a,b,使不等式x?6.教材P28 A组 5 f(x)?12(x2?1)?b(x?1),?1)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写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2、会在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中,转换对应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3、掌握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及其命题的否定的真假的判断方法。 一、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24-25)

探究1: (全称命题的否定)试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教材P24探究) (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 (3)?x?R,x2?2x?1?0. (4)?x?z,2x?1是奇数。 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全称命题的否定:

?x?M,p(x)命题的否定,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从而全

称命题变成了特称命题。

练习:(类比例3)写出下列全称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性。 (1) (3)

p:直线与x轴都有交点 p: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2) p:正方形都是菱形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探究2:(特称命题的否定)试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教材P25探究) (1)有些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2)某些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1

(3)?x0?R,x02?0 (4)有些质数是奇数

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特称命题的否定:?x0?M,p(x0)命题的否定,形式为__________,从而 特称命题变成了全称命题。

练习:(类比例4)写出下列特称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大于180?(2)p:?x?R,x2?x?(3)p:有些菱形是正方形。(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二、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命题“对任意的x?R,x3?x2?1?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R,x3?x2?1?0 B:存在x?R,x3?x2?1?0 C:存在x?R,x3?x2?1?0 D:对任意的x?R,x3?x2?1?0 2、命题“正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的否定是( )

A:正多边形的内角都不相等 B:正多边形的内角不都相等 C:有的正多边形的内角不相等 D:非正多边形的内角不都相等 3、下列命题的否定是真命题的是( )

A:在?ABC中存在A?B,使sinA?sinB B:空间中任意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直线都平行

C:任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都相等 D:?x,y?R,x2?4、命题“至少有一个正实数满足方程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一切分数都是有理数; (2)p:有些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5整除; (4)存在无理数x,x2是无理数。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2

2x?2

y?4x?6y?0

2x?2(a?1)x?2a?6?0”的否定是

(5)存在实数?,?,使cos(???)?cos?cos??sin?sin?

三、课后练习:教材P26 A组 3 P28 A组 6 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写出焦点坐标、顶点坐标。 学习的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33-36) 1.演示定义: 我们把 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 ,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通常用2c(c>0)表示,而这个常数通常用2a表示,椭圆用集合表示为 。 问题(1)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定长和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大小还有哪些情况?.[ 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思考:焦点在Y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 . 3.小结:同学们完成下表(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椭圆的定义 图 形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3

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 a,b,c的关系 焦点位置的判断 二、达标训练: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在椭圆25x2?4y2?100中,a= ,b= ,焦距是 焦点坐标是 ,______.焦点位于________轴上 2.如果方程x2y24?m?1表示焦点在X轴的椭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4,b=1,焦点在x轴上. (2)a=4,c=15,焦点在坐标轴上 4.已知两定点(-3,0),(3,0),若点P满足PF1?PF2?10,则点P的轨迹是 ,若点P满足PF1?PF2?6,则点P的轨迹是 . 5.P为椭圆x2y225?16?1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6.椭圆x2y216?9?1,过焦点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则?ABF2的周长为 7.如果点M(x,y)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x2?(y?3)2?x2?(y?3)2?10,点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写出它的方程. 8.已知△ABC的一边长BC?6,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三、课堂小结: 1.椭圆的定义,应注意什么问题?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4

四、布置作业: 1.已知椭圆两个焦点F1(-2,0),F2(2,0),并且经过点P(方程. 2.椭圆的两个焦点F1(-8,0),F2(8,0),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是20,求此椭圆的标准方程. 52,?32),求它的标准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1)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能说出椭圆的几何性质; (2)能够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写出焦点、顶点坐标、离心率并能根据其性质画图; 学习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 通过几何性质求椭圆方程并画图 一、新旧知识连接: 1.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焦点坐标 ,焦距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37-41) 问题1 方程中x、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教材P38) 2.对称性 复习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问题2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①以-y代y②以-x代x③同时以-x代x、以-y代y,你有什么发现?(教材P38) 归纳提问:从上面三种情况看出,椭圆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椭圆的对称轴是什么?椭圆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3.顶点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5

问题3 怎样求曲线与x轴、y轴的交点?(教材P38) 4.离心率 定义: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记为: ;取值范围: 。 问题4 观察图形(教材P39思考),说明当离心率e变化时,椭圆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 5.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提问:怎样用描点法画出椭圆的图形呢?)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填空:已知椭圆的方程是9x2+25y2=225, (1) 将其化为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2) a=___,b=___,c=___.[来源:学#科#网Z#X#X#K] (3) 椭圆位于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所围成的________区域里. 椭圆的长轴、短轴长分别是____和____,离心率e=_____,两个焦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四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生演板,教师点评) ⑴经过点P??22,0?,Q?0,5?; ⑵长轴长是短轴长的3倍,且经过点P?3,0?; ⑶焦距是8,离心率等于0.8 3 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x?M254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求点54的轨迹. (教师分析——示范书写) 四、小结:焦点在x轴、y轴上的椭圆的几何性质对比.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6

五、课后作业 教材P习题2.1 A组6 课后思考:

1、椭圆上到焦点和中心距离最大和最小的点在什么地方?

2、点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2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a>c>0),求点M轨迹,并判断曲线的形状。

2.2.1.双曲线及标准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由标准方程写出焦点、顶点坐标。

学习重点:双曲线的方程、焦点和顶点坐标。

一、新旧知识连接: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标准方程: 。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45-48)

问题1 我们知道: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和为非零常数(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椭圆。那么,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教材P45) 双曲线上的点满足的集合: 。 问题2 类比椭圆的定义,你能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吗?定义又应注意几点? 试一试:类比椭圆的方程得:焦点在x轴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 焦点在y轴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 问题3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16x2?9y2?144①将其化为标准方程: ,②a? ;b? ;c? 。

二、达标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7

①焦点在x轴上,a=4,b=3; ②焦点在x轴上,经过(?③焦点为(0,-6),(0,6),且经过点(2,-5); 2、已知双曲线方程:x2?15y22,?3),(153,2); ?15,椭圆方程:9x?25y?225。则双曲线的焦点22坐标为: ;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观察后发现: 。 3探究:已知点A(-5,0),B(5,0),直线AM与直线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试求点M的轨迹方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942.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讨论,能说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能够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写出焦点、顶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并能根据其性质画图; 学习重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通过几何性质求双曲线方程并画图 一、新旧知识连接:双曲线的定义: ;双曲线标准方程: 。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49-53)(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1.范围:类比椭圆求出双曲线2.双曲线3.xa22xa22?yb22?1中x,y的取值范围? xa22?yb22?1的对称轴是: ,对称中心: 。 ?yb22?1的顶点为: ,求顶点坐标的方法是 。 他们是如何确立的?(教材P50,P55) 4.双曲线xa22?yb22?1的渐近线方程是: 5、 叫做等轴双曲线;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是 。 6、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取值范围: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8

1.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⑴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 ⑵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 ⑶离心率e?2,经过点M??5,3?; 39?⑷两条渐近线的方程是y??2x,经过点M??,?1?。 ?2?2、求双曲线9y2?16x23. 双曲线xa22?144的实半轴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 xa22?yb22双曲线?1的离心率为e1,?yb22??1的离心率为e2,则e1?e2的最小值是( ) A.2 B.2 C. 22 D.4 的双曲线的方程。 4.求与双曲线4x2?y25. 求证:双曲线xa22?4有共同渐近线,且过点M(2,2)22?yb??(??0)与双曲线xa22?yb22?1有共同的渐近线。 四、雾里看花:(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已知点M(x,y)与定点F(c,o)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ca(c?a?0),a2c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M的轨迹。 (双曲线第二定义:当点M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e>1)时,这个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双曲ac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准线方程:x=?线xa22a2c.其中x=a2c相应于双曲?yb22?1的右焦点F(c,0);x=-a2c相应于左焦点F′(-c,0).) 五、课后训练: 1、已知双曲线的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6,则该双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19

曲线的离心率为 . 2、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点(4,?10), 2,且过(1)求双曲线方程;(2)若点M(3,m)在双曲线上,求证:MF1?MF2;[来源:学。(3)求?F1MF2的面积。 六、课后作业 教材P53 3、4 P54 B组 1、3 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学习重点: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准线方程,焦点坐标。

一、新旧知识连接:椭圆、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准线、焦点、顶点。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56-59)(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1、 的轨迹叫做抛物线;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3、完成教材P58探究。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 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y=2的抛物线方程是( ) A、x2=-4y B、x2=-8y C、x2=4y D、x2=8y

2.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 )

A.

1716 B.

1516 C.

87D.0

3. 焦点F(3,0)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

A、y2=12x B、y2=-12x C、x2=12y D、x2=-12y

4、焦点在直线3x-4y-12=0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 。 5设双曲线

xa22?yb22?1(a?0,b?0)的离心率为3,且它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y2?4x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0

的准线重合,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x212?y224?1 B.

x248?y296?1

C.

x23?2y32?1 D

x23?y26?1.

6.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方程,并描点画出图形:

(1)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轴,并且顶点与焦点的距离等于6; (2)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并经过点p(?6,?3). 四、课后作业:教材P64 B组 2 P68 B组 2

2.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会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抛物线的位置及基本量p。 学习重点: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和准线。 一、我能自学: 1、抛物线的离心率是 .2、阅读教材P60,类比椭圆、双曲线说说抛物线具有那些性质?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60-63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并且经过点M(2,?22)的抛物线会有几条,能求出它的标准方程?(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问题2 如果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若x1+x2=6,能求|AB|的值吗?(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抛物线y=ax2的准线方程是y=2,则a的值为( ) A、 B、? C、8 D、-8 88112.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 ) A、1716 B、1516 C、 D、0 873.在抛物线y2=2px上,横坐标为4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为5,则P的值为( )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1

A、 B、1 C、2 D、4[来源:Z.xx.k.Co 212.若抛物线的距离为( ) 上横坐标为6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为8,则焦点到准线A.1 B.2 C.4 D.6 6.若抛物线 上一点到准线及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10和6,求 的横坐标及抛物线方程. 四、课后作业:教材P68 A组 4 B组 1 3.1.1.2变化率与导数的概念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瞬时速度的定义,能够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能求出简单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瞬时变化率)

学习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

一、我能自学:(阅读教材P74-79) (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问题1] 一般地,函数y?f(x),x1,x2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那么函数的变化率可以用式子 表示,我们把这个式子称为函数f(x)从x1到x2的 。习惯用 来表示,即: 。(注:上式中?x、?f的值可正、可负,但不能为0,f(x)为常数时,?f=0)

[问题2] 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________。一般地,若物体的运动规律为s?f(t),则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v 就是物体在t到t??t这段时间内,当_________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v??x?0lim?s?t=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 我们称它为函数y?f(x)在x?x0处的___,记作f(x0)或_____,即_________。 '附注: ①导数即为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②定义的变化形式:f'?x?=?limx?0 f'?y(?x)?limf(x0)?f(x0??x)?x; ?x?0?x?=lim?y(?x)x?x0?limf(x)?f(x0)x?x0x?x0;f'?x?=?lim?x?0f(x0??x)?f(x0)??x; 22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x?x?x0,当?x?0时,x?x0,所以f?(x0)?limf(x)?f(x0)x?x0 ?x?0③求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步骤:“一差;二比;三极限”。 [问题3]求函数f(x)在x0处导数三步法: ①求函数的增量: 。 ②求平均变化率: 。 ③取极限,得导数f'(x0)? 。 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自变量x从x0变到x1时,函数值的增量与相应自变量的增量之比是函数( ) A、在区间[x0,x1]上的平均变化率 B、在x0处的变化率 C、在x1处的变化量 D、在区间[x0,x1]上的导数 2、求y?x?2在点2x=1处的导数. 3、求函数y?x在x?1处的导数。 4、已知函数yA、?y?B、?y?x??f(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f(x0??x)?f(x0)叫函数增量 f(x0??x)?f(x0)?x叫函数在[x0,x0??x]上的平均变化率 C、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y? D、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 5、若质点A按规律s?2t2运动,则在t?3秒的瞬时速度为( ) A、6 B、18 C、54 D、81 6、设函数f(x)可导,则?limx?0A、f?(1) B、四、课后作业: 1、函数y?x?1x13f(1??x)?f(1)3?x=( ) f?(1) C、不存在 D、以上都不对[来 在x?1处的导数是______________ 23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已知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方程是s?(1)物体在t0到t012gt2,(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求: ??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在t0时的瞬时速度; (3)物体在t0=2s到t1?2.1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物体在t?2s时的瞬时速度。[来源:学_科_网]

3.1.3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学案

学习目标:能说出函数在某点处导数的几何意义,能求出常用初等函数的导数. 一、新旧知识连接:

问题1 导数的本质是 ,它的表达式是 问题2求导数f/(x0)的步骤有哪几步?

二、我参与学习:阅读教材P77 问题1平均变化率问题2 ?xf(x0??x)?f(x0)?x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在图中画出来吗?

?0时,割线ppn有什么变化?你能在图中画出来吗?

三、达标训练:(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1.函数y?f(x)的导数为

f?(x)?lim?x?0_______2.导数

?f?(x0)的几何意义:________

2.若f'(x0)??3,则limh?0f(x0?h)?f(x0?3h)h( )

A.?3 B.?6 C.?9 D.?12 3.若?limx?0f(x0?3?x)?f(x0)?x?1,则f?(x0)等于(

).

1 A.0 B.1 C.3 D.

3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4

4.曲线f(x)=x+x-2在p0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则p0点的坐标为(

3 )

A.(1,0) B.(2,8) C.(1,0)和(?1,?4) D.(2,8)和(?1,?4) 5.函数f(x)?x3?4x?5的图像在x?1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_。 6.已知曲线y?x?1与y?1?x23在x?x0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x0的值。

四、导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求导课后作业 已知函数f(x)=x+x-2

3(1)在p0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求p0点的坐标

(2)求函数f(x)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 (3)若在P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x=3,求此切线方程。

3.2.1、2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学案 学习目标:能够用导数的定义求几个常用初等函数的导数。 一、自学、思考、练习 忆一忆:1、函数在一点处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函数的定义;4、求函数的导数的步骤。 二、我参与学习:教材P81-84 (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试一试:1、你能推导下列函数的导数吗? (1)f(x)?c(2)f(x)?x(3)f(x)?x2(4)f(x)?1x(5)f(x)?x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y?3x,y?4x的图象,并根据导数定义求出它们的导数 (1)从图象看它们的导数分别表示什么;(2)这三个函数中,哪个增加的最快,哪个增加的最慢;(3)函数y?kx(k?0)的导数是什么,它的增减快慢与什么有关。 3、已知曲线y?x?1x上一点A(2,52),用斜率定义求: (1)点A的切线的斜率 (2)点A处的切线方程[ 三 、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如果函数f(x)?5,则f'(1)?( )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5

A. 5 B. 1 C. 0 D.不存在 2.曲线y??2x2?1在点(0,1)的切线斜率是( )[来源:Zxxk.Com] A.-4 B.0 C.2 D. 不存在 3.曲线y? A. ?12x2在点(1,12)处切线的倾斜角为( ) 4?4 B. 1 C. ?4 D. 5? 4.求函数f(x)??3x3?2x?3的导数。 四、课后作业:教材P85 A组6 1.求双曲线y?1x过点(2,12)的切线方程。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6

A. 5 B. 1 C. 0 D.不存在 2.曲线y??2x2?1在点(0,1)的切线斜率是( )[来源:Zxxk.Com] A.-4 B.0 C.2 D. 不存在 3.曲线y? A. ?12x2在点(1,12)处切线的倾斜角为( ) 4?4 B. 1 C. ?4 D. 5? 4.求函数f(x)??3x3?2x?3的导数。 四、课后作业:教材P85 A组6 1.求双曲线y?1x过点(2,12)的切线方程。 教师寄语:You may be one person to the world , but you may also be the world to one teacher

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u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