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 概述)

更新时间:2024-03-15 06: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心理发展包括:

①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②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

③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狭义的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 ①整体性、 ②社会性、 ③活动性

▲ 皮亚杰(认识心理学) 个性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活动(桥梁或中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④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

第一加速期 出生后的第一年 、第二加速期 少年期(青春期)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第五单元) ▲关键期(第六单元)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①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②发展心理学的特殊性

发展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2.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 ①横断研究

▲定义: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

人为的联结性(用不同年龄组的测试者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

组群效应(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差异易被当做随年龄增长而引发的发展变化) ②纵向研究

▲定义: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

▲缺点: 样本少且易流失

时效性差(耗费时间及人力物力)

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因多次重复测试) ③纵横交叉研究

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德国 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2.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发展这一章的标题,确立了发展心理学的地位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1.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 华 生 3二因素决定论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是主体相对于客体而作出的能动作用(人适应环境)。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5.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①人的心理: 低级心理机能(人和动物共有)、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特有,受历史文化因素制约)

②心理的实质: 社会历史文化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③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④维果斯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 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

⑤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现实外部的活动,然后才转化为内在心理活动。

⑥儿童与教育者、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源泉。

⑦儿童掌握了语言,才能真正使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 ⑧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6. 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认知发展构建理论) ①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②主体与环境的平衡的是适应的本质。 ③心理起源于动作

④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⑤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

▲平衡化:认知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重要因素)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1.心理发展的连续论(片面)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片面)

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4.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重点)

①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6、7岁) 表象思维水平

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解整体和部分、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守恒,脱自我中心,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②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埃里克森 新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社会危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婴儿前期(0~2岁)

信任感----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前期(2~4岁)

自主感----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4~7岁)

主动感----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7~12岁)

勤奋感----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岁)

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孤独感 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50岁)

繁衍感----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50岁以后)

完善感----失望感 智慧、贤明品质

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1.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性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2.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关键期是指对环境(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短时期,在这段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可能对此后的发展依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备注:人类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动作、感知能力: 0~6岁 秩序: 2~4岁 细微事物: 2~6岁

书 写: 3.5~4.5岁 阅 读: 4.5~5.5岁

2.敏感期:相对于关键期,错过之后并不一定不能弥补,也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u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