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主要原料的品质判断及注意事项小册子

更新时间:2023-12-21 18: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主要原料的品质判断及注意事项

成品的品质不可能高于原料的品质,没有好的原料,再好的配方也是枉然,所以唯有选择优良的原料,才能确保饲料品质。 一、动物性原料 1、鱼粉

(1)、 —般性,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鱼杂所制者;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另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份。 (2)、掺假:由于鱼粉是高价格产品,掺假的可能性较高,任何稍具化学知识的人,均可经由鱼粉的混合,生产完全符合规格的产品,如果遇上不法商人,可能会掺用廉价的劣等原料鱼目混珠,因此购买鱼粉时必须提高警觉,更不能过分依赖所订的规格。

掺假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树脂、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之禽畜肉、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酸氨、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质。 (3)、感观鉴定

1

视觉:优质鱼粉颜色一致,呈红棕色、黄褐色等。细度和均匀度都好。劣质鱼粉呈黄白色或红黄色,细度和均匀度较差。“褐色化”是鱼粉中鱼油氧化酸败、鱼粉变质产生的三甲胺等有色物质所致。

嗅觉:优质鱼粉烹烤过的鱼香味、咸腥味;劣质或掺假鱼粉有淡腥味、腐臭味、氨味和油脂味等。“焦化气味”是指鱼粉中高含量磷因在船舱中长期运输引起自燃,造成的烟或高温使鱼粉呈烧焦气味。 触觉:优质鱼粉手捻质地柔软呈鱼松状,无砂砾感;劣质或掺假鱼粉则较差,质地粗糙,手感较硬。 (4)、品质分析 4.1、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①、水分:应合乎规格,含量愈低愈好,但太低 (7% 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含有肌胃糜烂素的可能性亦大。

②、粗脂肪量:含量宜低,超过15% 的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③、粗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之高低并不完全代表品质之优劣,但不失为判断指标。一般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含量应在63%-70%之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致,太高则可能掺假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 ④、灰分、钙、磷:灰分高即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钙、磷比例应—定,钙含量高可能加人廉价钙源,灰分20% 以上可能非全鱼所

2

制。

⑤、胃蛋白酶消化率:评价蛋白质之重要依据,此法简易可行,正常应在90% 以上,否则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质。 4.2、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分析 4.3、鱼粉新鲜度的检测

挥发性盐基氮(VBN):包括氨和低级胺类,是腐败鱼粉恶臭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繁殖、氨基酸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产物,在鱼粉中会随鱼粉新鲜度下降而增加。VBN沸点低、具挥发性、呈碱性。一般认为VBN测定较适宜于细菌刚开始繁殖、初期腐败时,因此其作为鱼粉品质指标不那么贴切。鲜度好的鱼粉VBN小于100mg/g。

三甲胺(TMA):是腐败鱼粉的主要成分,一般在新鲜鱼粉中不存在,一旦红细菌繁殖,鱼粉中氧化三甲胺还原成TMA,因此TMA比VBN可更清楚的测定因细菌作用引起新鲜度下降的情况。一般以TMA为5mL/100g作为鱼粉初期腐败的界限。

组胺(Ha):组氨酸脱去羟基后形成的一种胺类物质,其是一种毒素,动物摄入一定量的组胺后会引起中毒。因此组胺可以作为鱼粉新鲜度下降的重要指标。新鲜鱼粉组胺含量小于100mg/kg。

酸价(AV)和过氧化物价(POV):鱼粉中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容易氧化酸败,其是造成鱼粉新鲜度下降和营养价值降低的重要原因。未饱和脂类自氧化后能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过

3

氧化物、醛和酮等。测定其含量就可衡量脂类氧化程度。酸价(AV)表示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数量,过氧化物价(POV)则指油脂氧化后产生的过氧化物数量。一般认为,鲜度好的鱼粉酸价小于20,过氧化物价小于5。

生物胺指数(BAI):鱼粉腐败变质后会产生一系列毒素(如组胺(Ha)、腐胺(Pu)、尸胺(Cd)、酪胺(Ta)、草丙胺(Fea))。生物胺指数=(Pu+Cd+Ha*10+Ta*20+Fea*10)/CP。用BAI比其它指标更直观、准确的反应出鱼粉新鲜度的变化。新鲜鱼粉BAI小于100。

2. 鱼溶浆、鱼溶粉、混合鱼溶粉 ①鱼溶浆的 pH 值一般在 3.5-4.5 之间。

②鱼溶浆、混合鱼溶粉的氨态氮含量应在0.2%-0.6% 之间,超过 0.8% 可能已变质。

③脂肪含量越低越理想,脂肪含量高的产品易导致氧化、酸败。 ④含盐量若在6% 以上则有人为添加的可能,鱼溶浆、鱼溶粉的钠、钾比例应为1:1,如果钠比例高则可能掺盐。

⑤鱼溶浆、鱼溶粉的成分随鱼种、原料来源及制造方法而不同,通常含内脏的产品,其蛋氨酸及赖氨酸含量略高。

3. 虾粉、虾壳粉、蟹粉、蟹壳粉

4

①此类产品的成分随原料、品种、处理方法及鲜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需检测各项成分再做配方计算。

②有些虾壳粉和蟹壳粉是经日晒干燥而成的,易受细菌污染细菌,腐败氧化问题严重,应注意。

③有些产品为防腐而采用盐浸,再加以干燥,含盐量较高( 约7% ),设计配方时应留意。

④虾肉易变质,原料若未经立即处理,或处理过程不良,对品质影响很大,选购时须注意。

4. 肉骨粉、肉粉

①肉骨粉及肉粉是品质变化相当大的饲料原料,成分与利用率好坏之间相差相当高,故成分与效果掌握不易。

②影响成分与品质的因素主要为原料的品质与成份、加工方法、掺杂及贮存期等。

③腐败原料制成的产品品质必然不好,甚至有导致中毒的可能,过热产品会降低其嗜口性及消化率,溶剂提油者脂肪含量较低,温度控制较容易,含血多者蛋白质较高,但消化率 低,品质不良。

④肉骨粉及肉粉受细菌污染的可能性极高,尤以沙门氏菌污染最受瞩目,平常应定期检查活菌数、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数。

5

值可通过合理搭配、添加蛋氨酸以及对抗胰蛋白酶值高的生豆粕进行适当的热处理(110℃,3 分钟)等途径来实现。

⑶ 、购买豆饼时,除需作粗蛋白分析外,还需注意检测抗胰蛋白酶值,对抗胰蛋白酶值超标的生豆饼要先热处理再利用。由于豆粕蛋氨酸含量低,且无粘性、无香味、诱食性差,宜与其他动物性饲料搭配使用。 (4)、品质测定 4.1、感官鉴定

颜色:淡黄色至深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加热过度导致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及其它必须氨基酸的变性反应而失去利用性; 颜色太浅表示加热不足,烘烤不足就不足以破坏抗营养因子,蛋白质利用性差。色泽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不可有腐败,霉坏,焦化等异味,也不要有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良好的粗粉状物,不可过粗或过浅,粒度大小不一。

密度:0.55-0.65kg/L。 4.2、显微特征

视镜下观察:可见豆粕皮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可看见明显凹痕和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绵状组织。颗粒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颗粒无光泽,不透明。

11

生物镜下观察豆粕皮,是鉴定豆粕的主要依据,在处理后的大豆种皮表面,可见多个凹陷的小孔及向四周呈现的辐射状。

4.3豆粕品质主要受原料及制造过程影响.豆粕中的蛋白质品质主要决定于加热程度是否适宜。 豆粕品质的测定方法: 最低 蛋白质溶解度70% (PS) 尿素酶活性0.05 (pH增植法) 蛋白效率比 4周龄鸡体重 (玉米与豆粕>500g 配方,热能中等含量) 维生素2 B1(mg/g) 胰蛋白酶抑制约2.57*104 因子(每kg中2.57*104 12 约9.3*104 2 10 1 - - - >2.3 - - - 0.3 1.75 <0.05 85% >85% <70% 正常 最高 异常(供参考) 生大豆

加热过度 1.78*104 活性) 有效赖氨酸含>2.5 量(%) 尿素酶活性的检验方法很多,美国AAFCO饲料标准,以pH增值法来检验。原理是将粉碎的大豆制品与中性尿素缓冲溶液混合,在30℃下保持30分钟,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氨,用过量盐酸中和所产生的氨,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回滴。

蛋白质溶解度(PS)能密切的反应过热处理的豆饼,豆粕与生产

- - -

性能的关系。当PS大于85%时,为过生;PS小于70%时,则为过热。

6. 葵籽饼

⑴ 向日葵的外壳厚实,壳占籽实的 35-40%。粗蛋白含量主要取决于去壳情况。去壳较完全的葵籽饼含粗蛋白35%-37% ,而带壳榨油的葵籽饼含粗蛋白仅22%-26%。部分带壳的葵籽饼粗蛋白含量为27%-32% 。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高于大豆饼,达 1.6%。

⑵ 向日葵饼粕适口性好,蛋白质消化率高(与豆饼相当),是鱼饲料中的优良蛋白源,但由于目前生产完全脱壳葵籽饼很少,多为带壳产品,粗纤维含量较高, 因此用量也不宜太大。

三、油脂类

13

油脂选择注意要点:

油脂含有高量热能,故对饲料效率的改善效果显著,但劣质油脂的使用,不仅影响生长,还会导致鱼体中毒,故必须慎重选择,表1中为各种油脂的规格。 表1各种油脂的规格

此外,在选择上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有没有加抗氧化剂:油脂属于容易氧化的饲料原料,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成品贮存性及品质影响很大,抗氧化剂一般使用 BHA、BHT 等。 ⑵ 有没有氧化:油脂在室温下易氧化,初期产生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为酸类及酮类,因而产生臭油垢味。氧化后的脂肪品质变差。 ⑶ 应防止在鱼油中掺有其它油脂。如:鲸油、米糠蜡、蓖麻油、桐油、菜籽油、蚕蛹油、变质鱼油等。

⑷ 总脂肪酸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总量,油脂能量大

14

部分由脂肪酸提供。因此把总脂肪酸量作为能量值的指标。 ⑸ 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所以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作为鲜度判断指标。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表示油脂原料不好,会降低适口性。

⑹ 鱼油中含有水分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而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的酸败,并降低脂肪的能量含量。 ⑺ 不溶物或杂质应小于0.5%。

四、谷类和块根类 1. 玉米

⑴ 玉米与其它谷物一样,品质随着储存期、储存条件而逐渐变劣,储存中品质的降低大抵可分为三种:①玉米本身成份的变化;②霉菌、虫、鼠污染产生的毒素;③动物利用性降低,尤其进口玉米经长期储存,品质亦随之减低。

⑵ 来源、季节与品质: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广,完全采用机械收割、机械运输与机械干燥,加之美国玉米易碎,故玉米不易保持完整,粉率较高,霉菌污染机会亦大;泰国玉米受地理环境影响,高温多湿,加

上储存设备不良,故褐变多,黄曲霉素高;南美、南非玉米一般而言,外观纯净、粒子完整;中国东北产玉米水份低于美国玉米,品质尚可;同一产地不同季节里亦有不同品质,以美国玉米为例,1-2月上市者

15

水份较高,7-9月则较低,粗蛋白质含量亦随之相对变化,冬低夏高。 ⑶ 受霉菌污染或酸败的玉米均会降低动物食欲及营养价值,若已产生毒素则有中毒的可能,所以进口或购买玉米应制订黄曲毒素限量,有异味的玉米应避免使用。

2. 小麦的品质判断

⑴ 小麦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配方计算上应注意。

⑵ 小麦皮部灰份含量高,故小麦粉灰份含量多的话,显示皮部较多,依此可做小麦品质判断的项目之一。

⑶ 小麦亦有污染麦角毒的可能,籽实生长异常者,应注意检验。

五、谷物加工副产品 1. 麸皮

⑴ 本品呈片状,故掺假时容易辨识,粗细则受筛别程度及洗麦用水多少的影响。

⑵ 成份含量受小麦品种影响很大,冬小麦所制成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春小麦所制成的,则粗蛋白含量较低;白小麦制成的比红小麦制成的低,此外,小麦筛出残留物含量、小麦粉混入量及研磨阶段的不同均会影响麸皮的成份。

⑶麸皮易生虫,故不可久贮。水份超过14% 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

16

易变质,购买时应注意。 2. 次粉

⑴ 本品成份受研磨程度、小麦不同部位比例及小麦筛出残留物混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⑵ 本品市场需求高,经常缺货,所以供应商掺假的可能性较大,因次

粉呈粉状,辨识不易;一般掺假的原料有麦片粉、燕麦粉等低价原料,可依风味、镜检、外观及成份变化等方式辨识。

⑶ 所含淀粉及筋蛋白太低,或纤维太高时会影响粘和效果。

3.玉米胚芽粕

⑴ 所用原料的品质对成品品质影响很大,尤其含霉菌毒素的玉米,制成淀粉后其毒素均残留于副产品中,玉米胚芽粕中的霉菌毒素含量约为原料玉米的1-3 倍。

⑵ 本品不耐久贮,很容易发生氧化。采购原料及验收时应考虑鲜度与贮存性能。

⑶ 溶剂提油的玉米胚芽粕脂肪含量低,过热情形少,品质较稳定,亦较不易变质。

4. a-淀粉

17

⑴ 供鳗鱼、甲鱼料使用的a-淀粉其品质关键在于其粘弹性的强度上,必须严加控制。

⑵ a化程度影响品质,因为肉食性水产动物对生淀粉的利用性很差,如果a-淀粉糊化程度不够或掺加β-淀粉时,对消化影响很大。 ⑶ 制造方法、制造条件、生产设备及原料来源对淀粉品质影响也很大。一般而言,转性淀粉要用薄滚筒、低蒸汽压的机械,产品的粘性、伸展性均佳;硬性淀粉要用厚滚筒、高蒸汽压的机械,所得成品粘性好,但伸展性较差。

六、食品工业副产品 1.啤酒粕:

①在高温、高湿状况下,超过 10% 水分的产品不耐储存,易生霉变质。 ②制酒原料、糖化程度及干燥方法均影响成品品质及成份,尤其干燥方法及干燥程度影响最大,过热产品影响利用等,日晒又可能导致变质。

③干燥前榨汁与否及榨汁程度影响很大,汁液流失愈多,成品蛋白质含量愈低,粗汁水含量愈高。

2. 啤酒酵母:

①本品吸湿性强,水分宜在10% 以下,包装、储存状况均应特别注意。

18

②不可污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③本品产量低,价格高,掺假的机会很大,掺假的原料有黄豆粉、麦根、淀粉等物,可通过显微镜检查酵母菌及其溶水性进行判别。 ④干燥可杀死酵母,且破坏细胞壁,增加细胞内成分的利用率,但加热过度的产品,利用率变低。

七、其它单体原料 酵母粉:

1.酵母粉属高价值原料,掺伪的可能性高,品质好坏之间差异亦大;使用显微镜检查酵母菌数为判断是否掺伪及酵母浓度的简易方法,但有些产品并未掺假,只因加热破坏而无法分辨菌体,此时可由核酸或

血色素的含量来鉴定是否纯品,正常产品的核酸含量应在4%-8%之间,血色素应在0.7%-0.8% 之间。但此法对脱核酵母无效。

2. 很多酵母粉产品是利用豆粉发酵或于酵母液中掺入豆粉,然后细碎后所得,该品酵母浓度低,由于酵母具溶水性,若掺有杂质,尝之即可轻易分辨出。

3.酵母粉易吸湿结块,包装不良者甚易结块变质,应小心储存与使用。

19

豆粕的品质判断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t8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