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文件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6:24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工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方案

浙商大教〔2016〕314号

一、评估目的

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浙教高教[2015]33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和发挥专业评估在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评估制度,全面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院进一步重视并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估原则

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并坚持以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通过开展专业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全体师生员工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使学院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性原则。通过开展专业评估工作,诊断专业发展

— 1 —

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建议,进一步促进学校、学院、专业分级建立科学、系统、能够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高效性原则。专业评估工作基于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注重数据分析和事实判断,简化评价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评估指标

(一)评估指标详见附件1。浙江工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设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内涵(观测点)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6个(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专业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二级指标20个、内涵(观察点)51个,每个一级指标下另设“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涵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及其教学水平、教学投入和培养培训、实验室与实习基地、信息资源、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讨与教学资源开发、毕业论文的制度建设、使用考核情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学生服务、质量保障等教学管理情况,学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和就业与社会评价情况。具体参见《浙江工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二)各项指标评估内容所跨时间为近3学年。

(三)根据国家、省、市等相关文件的精神与要求,在实施

— 2 —

过程中可以对评估指标进行相应调整。

四、评估组织

(一)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实行四年一轮制,分评估整改期与改进提高期。评估整改期的工作主要包括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学校所有在办本科专业进行评估,各专业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计划并接受学校复查,“不通过”专业必须限期接受学校复评;改进提高期的工作包括各专业根据整改计划进行改进和对自愿参加升优评估的“通过”专业进行复评。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或国际专业认证的专业直接认定为优秀,暂缓招生专业不参加评估,新建专业学校另行组织新专业评估,其它所有在办专业均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评估。

(二)本科专业评估的组织工作由教务处负责,采取学院自评和学校组织专家组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各学院应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做好自评工作。自评期间各学院要加强分析各专业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规范教学档案管理,收集有关资料的佐证材料,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自评基础上,各学院要认真撰写专业自评报告,连同需要展示的材料,报教务处。

2. 学校组织专家组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

(1)召开学校评估专家组会议,部署本科专业评估工作。 (2)评估专家组在进入学院开展评估工作前,审阅专业自

— 3 —

评报告与相关材料。

(3)评估专家组到学院进行评估。各学院向专家组汇报专业自评情况,当场回答专家组提问;评估专家组根据自评报告、汇报情况及其它有关材料,进行实地考察。

(4)评估专家组在以上工作完成后,依据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评价,汇总结果,提出评价等级。

(5)评估专家组向各学院反馈各专业的评估结果与意见。学院在三个月内提交专业整改计划,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复查和复评。

(6)评估专家组向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汇报评估结果,经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初审并报批学校校长办公会审定,通报全校。

五、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学院专业评估工作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评估工作,组织学习专业评估实施办法,明确评估目的、原则,深刻领会评估指标内涵,将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院负责专业评估学院层面的相关工作,专业系(室)负责专业评估专业层面的相关工作,开展自评和材料收集、整理工作,认真分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撰写专业自评报告。

(三)评估工作要实事求是,自评结论要全面体现专业现状,对问题的挖掘要深刻、全面,所提供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杜绝弄

— 4 —

虚作假现象发生,各学院要严格把关,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评估结束后,各学院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照评估意见积极整改,推动专业建设,办出专业特色。

六、评估结果与应用

专业评估结果分“优秀”“通过”和“不通过”,“优秀”专业比例不超过参加评估专业总数的25%,“不通过”专业比例不低于参加评估专业总数的5%。专业评估结果由学校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布,并为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以及合理制定招生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专业,专业所在学院在申报优势(特色)专业、课程、教改等教学建设项目时增加推荐名额;评估结果为“通过”的专业,经过整改后需参加复查,并可自愿申请升优评估,根据两次评估结果就高评定等级;评估结果为“不通过”的专业,将列入专业预警名单。 七、评估跟踪

学校将对通过评估的专业进行持续跟踪。各专业应继续加强建设,保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此期间,如发现重大问题,将视其情况进行降级处理或直接认定为“不通过”。

附件:浙江工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 5 —

附件

浙江工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1.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 2.人才培养目标 3.专业建设目标及成效 达标标准 1.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较清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 2.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可衡量的明确要求或质量标准。 3.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建设措施,并初见成效。 1.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有切实的社会需求调查作为依据,在基本执行教育部或教指委建议的专业基本要求基础上,体现本校特点。 2.专业培养方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清晰的培养标准或毕业(能力)要求。 4.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合理,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清晰。 5.学时分配比较科学,人文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15%、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5%(说明3)。 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专业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认真履行专业负责人职责; 2.专任教师能与学生规模相匹配,生师比达1:16(说明1),其中至少有1人具有行业经历,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3人且至少有1人具有教授职称(说明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小于50%(说明3);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3.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开设讲座、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等;专兼职教师的比例符合要求(说明3)。 1.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6分) 1.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16分) 1.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 1.2培养方案(10分) 2.毕业生能力 3.课程体系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2.教师队伍 (18分) 1.专业负责人 2.1数量与结构(6分) 2.专任教师情况 3.兼职教师情况

— 6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达标标准 1.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主讲教师90%以上至少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学位(说明3),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均担任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2.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心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业成长,担任寝室之友或专业导师。(提供3个专任教师的例证) 3.教师能按照教学要求,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和学业评价等教学环节中,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能基本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达到任职的要求,本专业所有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在C等及以上,无教学事故。 1. 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度至少为本科生完整地讲授一门课程,教授(含双肩挑)每学年度为本科生实际授课时数不少于48课时。 2. 教师有明确提升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人才培养要求;承担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和一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 3. 专业教师重视科研促进教学,需提供3个科研成果支持教学的例证。 1.专业师资建设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重视并开展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有参加教学学术会议、教学培训、海外研修或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对教师队伍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专业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有投入,场地和设备能基本满足专业培养计划的需求;.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保证实验教学达到教学要求;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提供近三年实验室开放项目及本专业学生参与情况。 2.有不少于2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持每学期至少有学生在基地实习,为每届学生的实习提供主要实习岗位;举例说明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1.专业图书和期刊(包括电子资料)数量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统计5门专业主要课程参考书的复本数及借阅人次数),电子资料使用方便。 2.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举例说明5门学科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关于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2.2教育教学水平 (5分) 1.专任教师教学水平 2.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2.3教师教学投入 (4分)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 2.4培养培训(3分) 1.专业师资建设 2.教师职业发展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3.1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1.实验室建设及利用 (5分) 2.实习基地建设及利用 3.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12分) 1.专业图书资料使用情况 2.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 3.2信息资源(2分) — 7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达标标准 有专业生均日常教学经费标准(注明其中实践环节的经费标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提供近3年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明细表,说明其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专业有在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就业推荐、资源共建等协同育人方面的具体举措。 对基本教学条件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提纲、教案等基本教学文件及课程考试试卷等教学文档资料齐全,基本规范。 2.课程建设(包括课堂教学改革)有规划、有投入,有一批优质课程,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材选用合理,使用效果良好;有支持特色教材建设的措施和效果。 4.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恰当,满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并能合理给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考试管理严格、规范;考卷批阅认真,成绩分布合理;考试分析到位,有效促进教学改进;考卷归档规范,例举5门考核方式方法有代表性的课程加以说明。 1.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开出率均不小于大纲要求的90%(说明3);开设的实验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质量有保证。 2.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基本教学文件及学生实验报告等教学文档资料齐全,基本规范。 3.实习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学生有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有实习总结。 4.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和创业活动。 1.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积极参加政府部门或学会(协会)主办的教学研讨。 2.每个学期开放周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开展规范,听课记录完整,效果良好,教师听课次数符合学校相关文件要求。 3.努力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如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聘请外教、使用原版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等。 3.3教学经费(3分) 专业日常教学经费及专项建设经费 3.4 社会资源(2分) 协同育人情况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4.1课程教学(6分) 1.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 2.课程建设情况 3.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 4.课程考核情况 4.专业教学 (22分) 4.2实践教学(6分) 1.实验开设与实验内容 2.实验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 3.实习开展情况 4.创新创业开展情况 4.3教学研讨与教学资源开发(4分) 1.开展教学研讨情况 2.教学资源开放情况

— 8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达标标准 1.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教师科研,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训练要求,难度、工作量适当。 2. 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平台使用规范,档案材料管理规范;理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控制在1:5的比例内,人文社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控制在1:8的比例内;有指导记录,有检查落实。 3. 所有毕业论文 (设计)学术不端检测率不超过30%,,毕业答辩规范、坚持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基本合格。 对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4.4毕业论文(设计) 2.毕业论文(设计)指导 (6分) 3.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落实、职责明确,本专业教学运行规范有序。 2.院系教学管理制度、专业教学文件基本规范,实施前预先告知,大多数师生知晓并执行认真,实施的记录文档基本齐全。 1.专业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与措施,效果良好;招生宣传有方案,执行效果良好。 2.能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及创业等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 1. 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与人员落实;组织架构科学合理;制度规范、齐备,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基层教研组织制度等制度执行良好;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能够满足质量保障要求。 2.对专业教学实施经常性检查、评价和反馈;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明确,工作到位。 3.利用学校或其它专业机构提供的学生学业发展跟踪调查与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并辅以学院或专业自行组织的相关调查,建立由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反馈,对培养目标的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4. 建立质量改进程序与机制,有多种改进途径与方法;能证明专业的持续改进与良好的改进效果。 5.1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4分) 1.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履职情况 2.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专业教学文件的知晓程度与执行状况 1.招生措施与执行 5.2 学生服务(4分) 2.学生学业指导情况,包括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等 5.教学管理 (14分) 1.质量保障体系 2.质量监控执行与效果 3.学生培养质量跟踪反馈 4.质量改进 5.3质量保障(6分) — 9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达标标准 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多数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的出勤率>90%、迟到率<10%,都控制在正常状态。 2.多数学生坚持早(晚)自学。 3.参加专业学习之外的其他学习项目(如辅修第二专业、考证等)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20%以上。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好,每年参加献血等公益活动和参加各种志愿者行动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5%。 2.学生各类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正常(统计5门主要课程的补考率和重修率)。 3.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课外兴趣小组及教师科研学生人数不少于30%,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统计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说明4),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90%。 2.各年级学生评教优良率均>80%。 3.近3年本专业新生一志愿录取率>25%,报到率>90%,有对主要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满意度的跟踪调查制度,调查结果基本满意。 对教学效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6.1学风(6分) 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出勤与迟到情况 2.早(晚)自学风气 3.参加专业学习之外的其他学习情况 6.教学效果 (18分) 6.2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6分) 1.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2.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3.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3就业与社会评价 (6分) 1.毕业生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 2.学生评价 3.社会评价 说明:

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 考虑到教学计划中的公共教学课程学分数约占1/3,生师比按以下公式计算:生师比=(在校专业学生人数/专业教师数(含外聘教师))*2/3。 2.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发﹝2006﹞18号)。 3.见《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

4.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毕业班学生中取得毕业证书的人数/毕业班学生人数,学位授予率=毕业班学生中取得学位证书的人数/毕业班学生人数。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t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