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君子观

更新时间:2024-06-21 00: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君子观

我酷爱读书,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的经典之作。当我读了许多祖国的古典名著后,我从书中发现两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字,那就是“君子”。古代圣贤对于君子的论述十分丰富,以至于我常常想,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是君子。

《论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吴兢说:“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成人之美、扬人之善的是君子。

《左传》说:“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明朝薛萱说:“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斜——宽容谦逊、一身正气的是君子。

《论语》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礼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悟本求真、追求大道的是君子。

????

对于“君子”的议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我们想要学做君子,怎么学呢?

如果,我们还是从前人的那些只言片语里去寻找君子的踪影,去学习君子的品行,难免我们顾此失彼,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做不了真正的君子,反而会贻笑大方。

能不能够把关于君子的论述概括、提炼、综合成一套具有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呢?

能不能建立一个像生物学那样的严密的分类标准,让想学做君子的人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行为标准呢?

我想,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于君子的行为标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做君子一样的中学生,起码要有这五点。

第一点,有德。

这个德,指个人道德品质修养。

“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媚、不附、不奉、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君子首先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要傲立于世间的骨气。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君子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儿女,以孝悌顺从为美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学生,以好学向善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在社会是好公民,以诚信正直为美德。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君子在己,谦虚谨慎,以遵守礼仪、安守道义为追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待人,仁厚宽宏,以扬人之”善、成人之美为己任。

“长则尊之,幼则庇之”“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君子尊长爱幼,一身浩然正气;“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君子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君子从善如流,两袖朗朗清风。 .

经典诵读读后感 2012-06-20 20:59:46|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

经典诵读读后感

----------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 苏珍媛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

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中国经典诵读读后感- - - -

中国经典诵读读后感

读了《中华经典诵读》,我深受启发,它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它的意思是:三军的统帅可以取代之,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树立志向是多么重要!正如我在《史记》中所看到的,陈胜吴广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所以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留下了千秋功业。回头反思我自己,我平时在学习过程总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志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向谁学习,要赶上谁,将来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妈妈常常说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呀?今天,孔子的话似乎震动了我,是呀,没有志向就没有动力,以后学习中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志向:那就是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班级中等水平。我要争取每次多考几分,争取多进步几名,这样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前,我对自己没有目标,于是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我自然就没有了成绩。

“子曰:‘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据守道德,以仁爱之心为归宿,然后学习技艺,掌握专业知识。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会有努力的力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讲让这些话长记在心,让它们激励我、督促我。

《中华经典诵读》还告诉了我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我平时也没有礼貌,大人们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有时还会和他们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妈妈是为我好,我却不好好听他们的话,不好好学习,还和他们吵架,太不应该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会啰嗦,是因为他们关心我,我还这样,真是太不因该了,以后我一定会听他们的话,再也不和他们吵架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知道了学习要勤学多思。我也要学习不懂就问的精神,学习生活中,我有不懂的题目我不问,不懂就不懂了,随他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我怕问老师和同学,怕

麻烦,怕动脑,。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直这样,日积月累,不懂的题更多了,直接导致我成绩下滑严重,到最后考试,这不会那也不会,最后考得很差。在家里,我也要多多问家长,但我太懒了,懒得问、懒得想,最终使我成绩惨不忍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子曰:“古之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告诉我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信用。我有时,会不诚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骗人或做出一些不诚实的事来获取个人的利益,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十分的后悔莫及,我不该做那种事情。

《中华经典诵读》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我将把这本书当成我的一位老师,因为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相信这本书的帮助下我能够努力在新的学期能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进步!

【扩展阅读篇

《品读经典》有感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五莲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 赵玉涵 指导老师:王连勇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困难就像一层层楼梯永无止境,而书就像力量的源泉,让你充满力量。书是智慧的宝库;书是一位老者;

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在这本书中,我在李毓秀老师的课堂上做客,她教的人义道德,人子之职让我铭记于心;老子、孟子他们各有各的优势,让人有许许多多的感想,让人多么敬重的老子、孟子是多么的努力而才能名垂青史,永流芳。

书中的美诗,仿佛让人在画景一般美丽;爱国之诗,不时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奋勇之志;母亲对子女的思念,如大山般堆高如巨。游子吟中的将对子女的思念,在每针缝衣中,而子女的孝心是永远报达不完对父母的恩情,父母的恩情像大海一般宽广,而子女的孝心像一滴小水一样微不足道;时光如梭,不再轮回,陶渊明的“惜时”在提醒着人年轻力壮的时期一但过去就不再拥有,就好像一天当中只有一个早晨一样。人一定要赶在年轻时勤奋努力地做事,因为岁月无情匆匆而过不会等等我们。时间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谁一分,也不会少给谁一分。勤劳的人能让时间留下硕硕果实,而懒惰的人只能留下苍老白头,两手空空,无尽遗憾。

在书中的文坛人物,赵守玉、林清玄。李阳波??他们的作学的文章生动,每看一次,都会有一次不同的感悟。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这是一篇寓言,百合就是我们自己,那个要开花的愿望,就是直支持着我们一直向前的理想。理想听起来似乎是个宏大而抽象的词,其实,任何一个理想,无论大小,都可以称为理想。理想更是一个有魔力的词,它会让“小草”长成百合,会让平凡的人走向伟大。当你希望自己登上更高的台阶时,请不要忘记提醒自己:我是一株百合,

我要开出美丽的花朵。

这本书像一个泉眼一样,细细地流,慢慢地品;像一股力量,又让我迈上了一层新的台阶;我感觉,让我又快了一步去追逐成功的光芒! 书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与人交流的平台??生命短暂,人生有限,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国学经典品味人生阅读与鉴赏文化分类:水哥夜话

----《经典天天读》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机关干部阅读国学经典,并作为规定动作必须完成多少篇目,要求大家写感想,谈体会,话人生。正好利用公务员任职培训期间,得闲通读了省委宣传部编辑的《经典天天读》。翻开《经典天天读》,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熟稔的篇章,扑面而来,馨香满怀。字里行间,凝聚着优秀文明的智慧结晶,放射出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涵泳其中,受益无穷,对于人生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读书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以前读于丹老师讲评的《论语》、《庄子》等书籍,有春风袭面之感,感觉深入浅出心领神会。于丹顺应了目前的文化潮流,把不易读懂、比较生涩的古文经典用另一种符合现代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体系讲解,被大众普遍接受。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充分介入让国学经典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我想于丹老师对儒家经典的讲评和《明朝那些事儿》一类的白话讲史对于国学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您想深入的探讨人生哲学,我还是建议大家读一读原著和早期的点评。个人的感觉:读普及本犹如听流行音乐,通俗唱法,快意;而读经典犹如听民乐,民族或者美声唱法,深邃。

品读经典不能以偏概全,而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我也常常为了不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有所遗憾,其实《论语》中的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只读半句,未免迂腐,而全面理解则让大部分人进退有余。再比如我们常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很多人理解为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言行,或者理解成海尔式的“日新日高”。其实,《论语》中是这样表述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转不习乎?”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绝不是每句可以只读半句。

品读经典要联系实际,今天我们为人处事或者治理企业的很多理念都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今天讲的“诚信”理念,《论语》中就有很多讲诚信的,平时我们说的比较多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出自《论语》;比如见义勇为,《论语》中有“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之句。;比如学习与实践要相结合,《论语》中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很多人只说第一句,认为读书读

好了就是为了做官,今天看来未免太有局限性,现在应该这样理解:学有所成就要去工作,工作有所成绩还要不断学习。;比如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论语》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品读经典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少走弯路。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是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读书点亮人生

http://www.qianlong.com/2012-06-13 07:56:01千龙网 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我们诧异地发现,世界变了,生活变了,人也变了: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人们似乎忘记了许多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和需求。

代替,代替,再代替。但我们深深地知道,那种流淌情感、洋溢智慧的生命是永远不能替代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皓月执卷的清幽,把酒当歌的豪情。也许,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读书,伴我成长。刚从大学毕业,我很幸运的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我走上了新的工作的岗位,踏上了人

生崭新的旅程。全新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顺利,我常常遇到从未面对过的问题,从未面对过的人和事,似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这个时候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迷惑和不知所措。于是我看了于丹老师写的《论语》心得,书上有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有谁不向往快乐生活,又有谁永远只有快乐没遇到过痛苦和磨难呢?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工作上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转眼间4年过去了,我也从青涩走向了成熟,熟悉的工作、熟悉的生活好像让我进入了疲劳期,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工作也渐渐失去了动力。这时单位领导向我推荐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就像指路灯,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我被书中罗文中尉忠诚、守信、敬业的精神深深震撼,也被他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所折服。更让我领悟到干任何工作都要有那么一股劲儿,有一股热情和兴趣,有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了信念,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选择,只要你想选择卓越,那么你就会成功。 读书,点亮人生。古人有句话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乏味。”而我觉得,不读书,则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能想象不读书的生活是一种怎样残缺无趣的生活,更不能想象没有书籍的世界是一个怎样暗淡无华的世界。也许我们可以依靠外部世界集金钱、地位、美貌于一身,但纵使如此也只不过金玉其外而已,我们

的内心世界仍将是空洞和虚浮的,因为我们仍然无法获得足以让心灵真正归于宁静与喜悦的精神财富。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于一个越来越浮华,越来越媚俗的时代,被时代催生和激励出来的,对物质永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正耗费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我们不一定有能力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应该有能力保持独立的自己。那么,我们靠什么来保持独立的自己,而不被这个庸俗的物质时代磨去独有的心灵光辉呢?我的回答是——“读书”。书是人性的净化器,给人心灵荡涤。书是一缕春风,它能消除你内心的浮躁;书是一支蜡烛,它能使黑暗的心变得明朗,如果说我是一颗成长中的小草,书就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缕阳光。读书,拨亮的是人的心灯。

读书激励我们成长,读书成就事业,读书点亮人生。让读书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吧!让我们以书籍为伴,与高尚牵手,同智慧相连,为生命添彩!

读书点亮智慧人生 ■王银鹏

关于读书,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许多哲人都有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开卷有益、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学以致用等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传统。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读书仍然是我们获得知识、汲取营养、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前人的智慧做基础,一切发明、创造,又从何谈起呢?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读书能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虽不能延长人生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发奋读书,终有所成就的。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种是剑,另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厉害。”通过读书不断完善我们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目标。正是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宏大目标,成就了伟人周恩来。

书籍是穿越时空的飞船。它能带我们穿越古今中外千年时空的距离,越过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季节。读书能把一切逝去的名人、伟人的智慧风采再现我们眼前。军事家的决胜千里,外交家的纵横捭阖,哲学家的独具慧眼,数学家的一丝不苟,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一切尽在其中。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修养境界,还可以自我完善提升,凝聚智慧。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

华”,清风月夜之时,远离了白日尘世的喧嚣,此时心静如一泓止水,最适合探索心灵的净土,用心去品读中华五千年的清韵,用心去品读唐诗的气象雄浑,用心去品读宋词的清新婉约,用心去品读元曲的雅俗共赏和明清小说的旷达。

阅世事万象,品百态人生。其实读书就是在读自己,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有什么的人生。读书能让我们找到新的奋斗目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伟大民族。为了读书求知,不知留下了多少励志的佳话。苏秦刺骨、孙敬悬梁、匡衡凿壁、江泌借月,孙康映月??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带来知识的书籍,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提供营养的书籍,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带来力量的书籍,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带来智慧的书籍。不读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

人类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知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今天不读书,明天就无法立足。读书是凝聚力量、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民族。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阅读的真正使命是培养人独立思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书应自己思考,自己做主。正因为有了思考,后人不断超越前人,才有了今天的科技成就。

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希望在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这个平台享受到读书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化、科学、思想的大师和巨匠。我们期望看到,每一位师生都能捧起一套经典,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静心读书,潜心教育。

作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虽然很平凡,但我们并不平庸,也不甘平庸,读书让无知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读书让生活充满七彩阳光,读书让人生充满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让人生更加精彩!

3 上一篇下一篇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s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