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作文之从《论读书》汉译过程探讨优秀译品与原作赏析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03-17 16: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论读书》汉译过程探讨优秀译品与

原作赏析的关系

关键词:原作赏析;优秀译品;产生过程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6)01-0071-03 abstract:outstanding translations derive from the appreciation of originals. peopl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roducing process of outstanding translations by appreciating and analyzing classical works and translations. of studies is a masterpiece of francis bacon, an english philosopher, statesman and essayist. its style is elegant and dignified, its language is concise and beautiful and its rhetoric is vivid.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wang zuoliang’s version of of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general producing process of an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yle, meaning and rhetoric .

key words:appreciation of original;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producing process

翻译在人类语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

,翻译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文化沟通、经贸往来和人际交往等。实际上,翻译的重要前提是对原作的赏析与解析。 一、《论读书》中译本的相关研究

《论读书》全文短小精悍,古语词、大词的运用体现出文雅、庄重的文风,简洁的语言透彻地论述了学习蕴含的哲理,大量的修辞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并富有节奏感。

《论读书》流传广、影响深,在我国出现了多种译本,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已有一些学者对“of studies”中译本进行了研究。文军等[1]研究了曹明伦、水天同和高健三人的译本,指出曹明伦的译文中不仅显现出原文的风格,而且把原文中散文语言在英语语言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反映在译文中。蓝振华等[2]将其同王佐良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替换与重复四方面的特点与差异。张树娟[3]从“信达雅”的角度对比了两种中译本。吴平[4]将两种中译本置于翻译目的论理论框架下,

从语体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三方面进行了对比评论。上述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论读书》及其中译本。 二、赏析王佐良《论读书》译文

《论读书》在中国最着名、最受欢迎的译文出自教育家、翻译家王佐良。他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而且有着扎实深厚的国学知识,因此他的许多英语原着的译文成为了经典作品,特别是《论读书》。实际上,对原作的欣赏与解析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前提。通过赏析原文和剖析译文,我们可以感知译者对原文的了解程度,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优秀译品的产生过程。 (一)赏析原文风格

赏析原文风格被视为评价翻译的标准之一。虽然大部分的读者不会直接阅读原文,但是他们仍然希望能体会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精髓。因此,一位优秀的译者应能较好地理解原文,能在译文中尽量还原原文风格。《论读书》成文于400年前,最大的特点是古语词的大量使用。例如subtile(精细的), stond(妨碍),

wrought out(起作用), receipt(处方), nay(不仅如此), except(如果不), bounded in(检查) 等古语词。文中还使用了一些大词,如:ornament(装饰), disposition(处置), contradict(发生矛盾), confute(驳斥), attention(注意力), extracts(摘录), conference(讨论), cunning(狡猾的), impediment(妨碍), demonstrations(证明)等等,给人一种高雅、庄严的色彩感觉,适用于严肃、正式的场合。[5]基于此,王佐良在译文中也选用了大量古汉语词汇,还原了散文的风格。同时,也保留了原文语言的简洁与优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s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