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风险专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8 19: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管道燃气工程项目

环境风险评价专章

1. 风险评价目的

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2.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计算与评价和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

环境风险识别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工作,其目的是找出风险存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环境风险计算与评价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故的后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出现概率的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的估计。

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事故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少风险的措施和行动。

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的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环境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什么样的风险才是社会和环境可以接受的,从环境风险角度给相关环保主管部门提供项目选址可行性意见。 3. 风险评价程序

本评价程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见图6。

1

图6 风险评价程序图 4.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和评价范围 4.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33。

表33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览表

项目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剧毒危险性一 二 一 一般毒性危险物二 二 一 可燃、易燃危险一 二 一 爆炸危险性物一 二 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天然气属于易燃气体,四氢噻吩属于易燃液体。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根据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督协调字[2004]56号)对本项的装置和设备进行辨识。

表34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名称 甲烷,天然气 四氢噻吩(闪点12.8℃) 临界量(T) 50 1000 属于类别 易燃气体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 2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本项目天然气储罐总容积200m3,属于同一个单元,充装率为0.9,则储气量为180 m3,液态天然气密度按484.80kg/m3计,最多存储液态天然气87.264t,超过临界量,属重大危险源。四氢噻吩用量0.219t/a,四氢噻吩容器储存量最大为500kg,未超过临界量,属非重大危险源。对照表27,,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2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厂区周围5km范围内。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1风险范围和类型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5.1条判断,本项目存在环境风险的设施主要为贮存系统,其主要风险装置有液化天然气储罐,四氢噻吩储存容器;产生的风险物质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和四氢噻吩;风险类别主要为泄漏、火灾和爆炸。 5.2 物质危险性识别 5.2.1物质危险性识别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附录A.1,物质危险性识别依据见下表。

表35 物质危险性标准 有毒物质 易燃物质 1 2 3 1 2 3 LD50(大鼠经口)mg/kg LD50(大鼠经皮)mg/kg 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 <5 5<LD50<25 25<LD50<200 <1 10<LD50<50 50<LD50<400 <0.01 0.1<LC50<0.5 0.5<LC50<2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爆炸 3

5.2.2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筛选

将拟建项目所涉及到的化学品的理化性质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物质危险性标准》对比分析,并考虑风险物质的相态,确定将其中的危险性较大的天然气和四氢噻吩作为本报告的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5.2.3 风险物质理化性质以及危险特性

根据分析,本项目涉及的原辅料主要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天然气组分的98.7%)和四氢噻吩。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其它与本项目有关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资料,将其理化性质、危险特性、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列于下表。

表36 天然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品名 英文名称 国标编号 沸点 临界温度 主要成分 溶解性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燃烧分解产物 甲烷(液化的) methane 21007 -161.5℃ -82.6℃ 纯品 别名 英文名称2 CAS号 闪点 临界压力 爆炸上限%(V/V) 沼气 Marsh gas 74-82-8 -188℃ 4.59MPa 15 相对密度 相对蒸气密度 饱和蒸汽压 主要用途 分子式 分子量 危险标记 熔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CH4 16.04 4(易燃液体) -182.5℃ 538℃ 5.3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无色无臭气体 53.32kPa/-168.8℃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水=1)0.42(-164℃) (空气=1)0.55 53.32kPa(-168.8℃) 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属微毒性。允许气体安全的扩散到大气中或当做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左右,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23%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防护措施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受防护:带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健康危害 毒性 4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值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经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垃圾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表37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第3.3类高闪点 易燃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燃爆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易燃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氧化硫 泄露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理化特性

无色液体。 12.8℃ 119℃ 主要用途 熔点 溶解性 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96.2℃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 外观及性状 闪点(℃) 沸点(℃) 毒理学资料

慢性中毒: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 眼镜接触 吸入 食入 本品具有麻醉作用。小鼠吸入中毒时,出现运动性兴奋、共济失调、麻醉,最后死亡。慢性中毒实验中,小鼠表现为行为异常、体重增长停顿及肝功能改变。 对皮肤具有弱刺激性 急救措施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小量泄露 5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储存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5.3 风险单元识别

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储罐、槽车、设备、管道、管件和阀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对生产和储存系统的分析,确定本项目的风险单元主要为:

(1)液态天然气储罐区压力容器群; (2)四氢噻吩容器; (3)站内天然气管线。

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见下表。

表38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单元 液态天然气储罐区压力容器群 类型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 冷伤 四氢噻吩容器 泄漏 火灾 泄漏 站内天然气管线 中毒 火灾、爆炸 原因 阀门、设备破损,违章操作,安全阀及控制系统失灵等 泄漏导致现场危险品浓度超标 泄漏、明火、静电、摩擦、碰击、雷电、超压 加热设备失去作用、误操作等 阀门、设备破损,违章操作 泄漏、高热、明火、强氧化剂 管道阀门破损、控制失灵,操作失误等 泄漏导致危险品浓度超标 停电、循环水停供、自动控制失控 5.4运输过程风险识别

本项目原料液化天然气使用汽车槽车运输,若发生交通事故,容器破裂,将导致物料泄漏。由于本项目原料液化气为易燃易爆物质,因此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6

6 源项分析 6.1 事故源项分析

本项目属燃气供应业,经营对象为天然气。天然气属于一级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因操作不当,阀门封闭不严,管、罐腐蚀等造成的危险性物品泄漏,不仅污染环境,且可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

(2)因闪电雷击、静电、剧烈碰撞等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6.2风险识别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1:1944年,美国克利夫兰市的LNG调峰站发生储罐失效泄漏事故,天然气扩散至周边街道导致爆炸,在大火中128人死亡。

案例2:2004年,阿尔及利亚的LNG厂发生爆炸,导致101人伤亡,其中27人死亡、74人受伤。

案例3:2005年4月7日晚12时许,重庆永川国际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槽车在叙永充装站卸液过程中,因液化气泄漏发生爆炸燃烧,造成5死1伤,槽车被毁。

案例4:2004年2月13日中午12时30分,河南省郑州市区内一天然气加气站在加气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两辆出租汽车和1辆公交车被烧毁。

案例5:2006年7月22日21时,位于乌鲁木齐市五星北路的新大地加油加气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受伤。

案例6:2004年4月7日晚12时许,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液化气槽车,在叙永龙凤液化气充装站卸气过程中发生泄漏爆炸,造成321国道线上行驶的车辆被烧毁,乘客多人受伤、龙凤乡头塘村三、四社的村民房屋财产土地附作物受损的安全事故。该事故中,死亡1人,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社会影响极大。 6.3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7

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的危险源在储罐区,以储罐泄漏及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最严重。因此,本项目风险评价以储罐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危害作为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

后果 原因 表39 全国石油储运系统中事故起因和后果分布状况 分析 火灾爆炸 人身伤亡 设备损坏 跑冒 比例(%) 分析 比例(%) 30.8 明火 49.2 电器设备 34.6 9.8 静电 10.6 59.4 雷击 3.4 其他 2.2 据我国不完全统计,设备容器一般破裂泄漏的事故概率在1×10-5。根据上表,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本工程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泄漏事故概率为1×10-5×0.098=9.8×10-7。

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化学工业出版社对40年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统计的相关资料,储罐发生事故的概率为1.2×10-6。根据上表,可知储罐发生火灾爆炸几率为1.2×10-6×0.308=3.7×10-7。 7. 后果分析

7.1 爆炸事故源强计算

液化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泄露或溢出的液化天然气急剧气化,形成蒸气云团。蒸气云如果遇到明火,将会引起爆炸。

由于储罐之间根据设计规范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设置有储罐间的防护隔堤,因此,一般发生多个储罐同时爆炸的事故发生概率会更小。故本评价假定单储罐液化气全部泄爆,单储罐液化气最大储量为21.816t。蒸汽云爆炸的能量常用TNT当量描述,即参与爆炸的可燃气体释放的能量折合为能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的量,这样,就可以利用有关TNT爆炸效应的实验数据预测蒸汽云爆炸效应。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使用天然气的高热值为54.8MJ/kg。

TNT当量计算:

WTNT?1.8?WfQf/QTNT式中:WTNT——蒸气云的TNT当量,kg;

1.8——地面爆炸系数;

α——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α=4%;

Wf——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本项目为2.1816×104kg; Qf——燃料的燃烧热,MJ/kg;天然气的燃烧热为54.8MJ/kg; QTNT——TNT的爆炸热,一般取4.52MJ/kg。

8

WTNT=1.8×0.04×2.1816×104×54.8/4.52 WTNT=19043.63kg

7.2 蒸气云爆炸模型

(1)死亡半径R1(超压值90000Pa)

R1=13.6 (WTNT/1000) 0.37

R1=13.6×(19043.63/1000)0.37

R1= 40.46m

(2)财产损失半径R财(超压13800Pa)

R财=148.86m 式中:5.6为二次破坏系数

项目事故死亡半径、财产损失半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具体见附图10。 7.3 爆炸事故计算结果

通过蒸气云爆炸计算模型计算可知,若站内的一个储罐全部泄露形成蒸气云,并被引燃,其死亡区伤害半径为40.46m,财产损失半径为148.86m。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蒸气云爆炸对民用建筑影响较小,但对气化区,特别是卸车区带来一定的威胁,造成财产损失。若项目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储罐泄漏还有可能引发气化区、卸车区内的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故。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定义为:

R财?(5.6WTNT)/[1?(3175/WTNT)]13126?事故数??后果??后果?风险值???危害程度???概率??时间单位时间每次事故???? ??本项目爆炸事故风险计算及评价:

根据前面分析,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3.7?10?7次/a,根据蒸气云爆炸的死亡半径,在死亡半径范围内的主要为供气站内员工,取其最大值24进行计算。

?后果??724死亡人数/次 风险值?死亡人数次??3.7?10次/a?35?时间? 风险值=8.88×10-6次/a

9

经计算,本项目最大风险为8.88×10-6次/a,该风险值即为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小于化工行业可接受的风险值8.33×10-5人/a。因此,本项目建设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9. 天然气泄漏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天然气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污染物主要以气相状态扩散到环境空气中,但消防部门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取出消防带将消防水引至现场,冲洗泄漏的储罐装置时,有少量天然气(天然气微溶于水)会溶在消防喷淋水中;另外消防部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由于使用消防泡沫也会产生大量的消防污水,这些污水存在着通过厂区排水管网而进入地表水、甚至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截流、回收处理。此时必须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用应急措施。本评价提出如下建议:

在天然气储罐四周设置围堰。本工程围堰有效容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核算。因此,天然气储罐爆泄事故突发后,有了围堰设施,可有效将消防污水存于围堰内,防止进入环境,待事故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本工程要求对围堰区域地坪按要求采取防渗处理,该区域地坪可采取混凝土结构。

10. 环境风险管理 10.1风险防范措施 10.1.1 总体防范措施

①总图布置

本项目总图布置必须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合理布置。各生产和辅助装置按功能分别布置,设置高度不小于2.2m非燃烧实体围墙,站内平面布置宜按进站汽车槽车正向行使设计,站内罐区、泵房及充装间与办公、生活间有高度不低于2m的隔离墙,罐组四周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储罐间净距不小于相邻大罐的直径,大门口道路坡度不大于6%。四氢噻吩容器由四氢噻吩销售厂家供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储存温度不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厂区设消防环行通道并保证足够的路面净空高度,合理设置消火栓、水泵结合器、灭火器,厂区和车间内显眼的地方设置相应的防火、防触电安全警示、标志。

10

知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污染事故损害的主要保障。

建议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把好工程设计、施工关

工程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总图设计。只有设计合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重大隐患。严格注意施工质量和设备安排,调试的质量,严格竣工验收审查。

在总图设计中应注意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并有一定的防护带和绿化带,严格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评价建议在设计、施工、营运阶段应考虑下列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a. 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和标准规范。 b. 厂房内设备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定,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按要求设计消防通道。

c. 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存车间内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

d. 设备、管道、管件等均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储存等过程都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易燃易爆物料泄漏。

e. 按区域分类有关规范在厂房内划分危险区。危险区内安装的电器设备应按照相应的区域等级采用防爆级,所有的电器设备均应接地。

f. 在可能有气体泄漏或聚集危险的关键地点装设检测器,报警信号送到控制室和消防门。

g. 对爆炸、火灾危害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采取工业静电防范处理措施。

h. 在控制室和消防值班室设有专线电话,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 i. 在生产岗位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防护面罩、护目镜、胶皮手套、耳塞等防护、急救用具、用品。

(2)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严格检查

企业领导应该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警觉和认识,作到警钟常鸣。建议企业建立安全应急机构,并由企业领导直接领导,全权负责。主要负责检查和监督全厂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情况。对安全和环保应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检验和报废制度。

16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职工安全生产的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企业对生产操作工人必须进行上岗前专业技术培训,严格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环保意识。

(4)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企业对具有高危害设备设置保险措施,对危险车间可设置消防装置等必备设施,并辅以适当的通讯工具,定期进行安全环保宣传教育以及紧急事故模拟演习,提高事故应变能力。 10.2 事故应急措施预案

10.2.1 应急救援报警、指挥处理流程图。 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 当地消防119 当地急救中心120 当地警务110 当地交警122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 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抢修队员 在岗员工 应急抢修队队长 基层生产单位负责人 事故现场 后勤保障 指挥处理方向

技术支持 报警方向

图7 应急救援报警、指挥处理联络图

10.2.2 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及分工 (1)组织机构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总

17

经理作为领导小组最高领导人,对应急事故救援具有直接指挥权,总经理无法到达现场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直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为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由安全生产管理部经理(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2)人员分工

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公司各项应急制度的审定,发生紧急情况时负责对所采取的应急措施进行决策。

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日常安全制度的监督执行,在公司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

专职安全员:协助现场总指挥作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外部通讯及事故处理工作。

基层生产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紧急预案的宣传、培训、预演,出现紧急事故时作故现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和指挥现场的初级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基层生产单位兼职安全员:日常的安全监督及防范、消除事故隐患,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服从现场负责人领导执行紧急方案。

在岗员工:在负责人领导下执行紧急方案。

应急抢修队队长:抢修队队长在应急指挥办公室的领导下,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组织抢修队执行紧急情况下的抢修工作。

应急抢修队员:抢修队员在抢修队长的领导下,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抢修的具体工作的实施。

后勤保障: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及运输工作。 技术支持:负责救援现场相关技术的指导工作。 10.2.3 应急救援抢修启动程序

根据事故现场危害程度将抢修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抢修三个级别。 (1)一级抢修的分类标准和抢修启动程序 ①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一级抢修: a. 因燃气泄漏引发着火、爆炸等危害性事故; b. 高中压燃气设备设施爆裂; c. 明显的燃气泄漏并聚集在密闭空间; d. 减压装置失灵导致高压窜入低压;

18

e. 储气撬车在人员稠密处发生交通事故或泄漏事故。 ②报告处置程序

a. 事故单位负责人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时现场指挥员工,进行初级处理、执行紧急预案,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向外界报警求助;

b.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组织抢修队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救援; c. 总经理是现场前线救援组织工作的最高指挥,总经理无法到达现场时指派专人全权负责现场指挥,所有部门必须服从现场统一调度。 (2)二级抢修的分类标准和抢修启动程序

①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且不满足一级抢修条件者属二级抢修:

a. 发生明显的燃气泄漏但未造成着火、爆炸等灾害事故和人员损伤的; b. 发生明显燃气泄漏,未大规模聚集或窜入地下密闭空间; c. 低压燃气管道泄漏; d. 阀门井泄漏;

e. 供气站设备故障造成燃气放散、报警。 ②报告处置程序:

a. 事故单位负责人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时现场指挥员工,进行初级处理、执行紧急预案。

b. 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组织抢修队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救援; c. 由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指派专职安全员赴现场指挥,事故现场人员统一服从指挥人员调度。

(3)三级抢修的分类标准和抢修启动程序

一、二级抢修范围外的所有事故属三级抢修范围。

三级抢修由生产单位负责人组织现场抢险抢修工作,事故单位负责人是现场抢修工作的最高指挥。

凡发生本预案中的抢险抢修工作,各事故单位须如实填写事故报告书,不得隐瞒不报或降级报告。报告书应明确事故时间、地点、责任人、处置过程及处置结果,事故报告书由公司专职安全员整理核实后上报安委会,安委会支派专人调查处置。

10.2.4 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护措施

城镇燃气设施抢修,必须严格按照《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进行,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严明纪律,根据现场情况

19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在抢修现场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 (1)燃气泄漏时防止燃气燃烧、爆炸的措施

a. 高中压燃气泄漏时操作人员必须避让气流方向,以防高压气体造成人员伤害。

b. 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在使用钢质工具进行断管、凿削时,为防止火星产生,须对锤击部位不停地浇水冷却,并用黄油涂抹击凿部位。

c. 抢修所用的电动工具应装配防爆电机与防爆按钮。

d. 地下金属管道上可能有电流通过(杂散电流、阴极保护装置等),在管子切割或连接时,在间隙处可能因电流通过而产生火花,必须消除电流。

e. 钢管带气焊接时,为防止管内混合气体引爆,管内必须保持100-500Pa的正压,并派专人负责监控压力。需要切割时应尽量采用机械切割的方法,对于要求不高的切割可以采用电焊冲割的方法,操作时应及时将割穿缝处的火苗扑灭并堵塞泄漏点。严禁使用乙炔焰带气切割。

f. 夜间抢修,严禁使用碘钨灯。应采用防爆照明灯具。灯具距操作点不宜太近,视风向、泄漏量大小确定安全间距。

g. 保持抢修现场的空气畅通。

h. 禁止外来火种引入抢修现场。建立以泄漏点为中心,半径20m以上的范围作为施工安全区,并指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i. 抢修现场上空有电车架空电缆线时,在正上方应设隔离棚,防止摩擦火星坠落沟内。

j. 应事先对靠近抢修现场的建筑物进行逐一检查,是否有明火,并通知居民或有关人员在带气操作时禁止明火接近。 (2)紧急灭火的方法

当燃气设施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的方法控制火势,安排专人监控管内压力,使压力保持在300-500Pa,保持好事故现场,防止产生次生灾害,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灭火,并确定灭火方案。

①低压地下管着火熄灭方法

a. 用压力大于0.68MPa的高速水流,高速蒸汽或惰性气体的气流喷射火焰,可取得较好的灭火效果;用施工现场的泥土(有条件的最好用黄砂)迅速地回填覆盖已着火的管道沟槽,待火势减小后配合灭火器灭火。此方法适用较小沟槽;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