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常见的碱知识点及习题练习(总结)

更新时间:2024-07-01 04: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七 常见的碱

【考纲解读 】

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常用的碱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3.用PH试纸及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

【思维导图】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俗名 制法 氢氧化钙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用途 【知识清单】

1、碱的组成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3、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酸性氧化物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碱性氧化物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BaO +H2O== Ba(OH)2 CaO +H2O== Ca(OH)2

1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5、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典型例题】

问题1:酸碱的反应

例1:如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 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解析 本题要求设计实验对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程度(即盐酸加入量的多少)进行判断。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可结合中和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或者主要成分,利用酸碱指示剂或者酸、碱的性质进行中和反应程度的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或者盐酸过量的区别在于中和后溶液的成分和酸碱性不同。显然小娟的结论不正确,

答案:(1)不正确 如果盐酸过量,滴如酚酞也不会变色(2)NaOH+HCl=NaCl+H2O(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得分)

2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试液变红 试液不变红 有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恰好中和 盐酸过量 恰好中和 盐酸过量 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例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架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理化综合题,融NaOH与CO2的反应、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的考查于同一实验装置中。由图示实验装置,滴入NaOH溶液后,广口瓶中CO2气体被吸收,广口瓶和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答案:C

例3: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下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

3

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解析 本题是对NaOH与CO2反应现象的探究,将化学反应和压强原理相结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装置的创新、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能力。

第一组实验中由于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试管中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溶液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液面上升。同理,第二组实验A中塑料瓶在大气压下作用下变瘪,B中熟鸡蛋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C中由于烧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胀大。 根据CO2的性质,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可能为CO2溶于水或与NaOH发

2-

生反应。对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证实,可利用反应产物Na2CO3(实质为CO3的性质)的性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答案:(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ABC(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或Ba的溶液均正确),产生白色沉淀。

例4: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引起很胃病。下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2+

2+

(1)该药“嚼啐后吞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测定该药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操作:取一片药片(药片质量为0.5g)研碎后加20mL蒸馏水,然后用质量分数为5%,密度为1.02g/mL的盐酸进行反应(假充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测得实验中反应掉的盐酸体积为6.0mL,通过计算: ①判断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是否达到标注?

②确定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 本题以抗酸药中成分含量测定为载体,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化学计算的能力。将药物“嚼啐后吞服”,主要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与胃酸作用。 设药片中氢氧化铝质量为x。根据测定的化学反应:Al(OH)3+3HCl=AlCl3+3H2O,结合反应消耗的盐酸的量,有:78:3×36.5=x:1.02g/ml×6.0ml×5%

解得x=

78?5%?1.02g/ml?6.0ml3?36.5=0.218g

因为氢氧化铝的实际质量为218mg,小于标签所标识的250mg。故药品中的氢氧化铝含量没有达到标准。

药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

0.218g0.5g×100%=43.6%。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与胃酸作用(2)①没有达到标准②43.6%

问题2:PH值

例5:甲、乙、丙分别是酸或碱的水溶液,pH值依次为1,5,14。下列图形合理的是( )

A.图(1)表示甲中滴入丙 B.图(2)表示乙中滴入丙 C.图(3)表示丙中滴入乙 D.图(4)表示甲中滴入乙

4

解析 根据甲、乙、丙溶液的pH可以判断出分别为酸、酸、碱。甲中滴入丙,pH逐渐变大,但小于14;乙中滴入丙,pH逐渐变大,但小于14;丙中滴入乙,pH逐渐减小,但大于5;甲中滴入乙,pH逐渐变大,但始终小于5。

答案:C

问题3:共存问题

例6.甲、乙两相邻化工厂,排放的污水经处理后,仍然溶有下列8种离子Ag+、Ba2+、Fe3+、Na+、Cl-、

、OH-中各不相同的4种,如果将甲、乙两厂的污水,按适当比

例充分混合,经再沉淀后,排放出的污水转变成无色的澄清的硝酸钠稀溶液,污染程度大为降低,又经测定甲厂污水的pH大于7,试推断:

(1) 甲厂污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 ;(2)乙厂污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 。

【分析】 溶液中共存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形成沉淀,气体或水。本题中的Ba2+ 与,Fe3+与OH-,Ag+与Cl-,Ag+与OH-它们一定分处在两种溶液中。由于甲厂污水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污水中含有大量OH-离子,因此Fe3+、Ag+只能存于乙厂污水中,则Cl-存在于甲厂污水中,又由于Ag2SO4微溶于水,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因

2+

只能存在

甲厂污水中, Ba只能存于乙厂。而不管是甲厂、还是乙厂的污水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加应为零,所以,甲厂污水中必有Na+,乙厂污水中必有同时排放,Ba 与

2+

3+

。甲、乙两厂污水

+

结合成BaSO4沉淀,Fe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Ag与Cl结合成

AgCl沉淀等,只剩下NaNO3溶液了。

答案:甲厂污水中含有4种离子是:Na+、Cl- 、、OH-

乙厂污水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 Ag+、Ba2+、Fe3+、NO3-

【基础练习】

1. 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5

2.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 NaCl B. KOH C. MgO D.Cu 3.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 )

A.干冰 CO2 B.生石灰 Ca(OH)2

C.烧碱 NaOH D.食盐 NaCl 4.下图中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

A.X是稀盐酸 B.Y是水

C.Z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Z 5.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7的是 ( )

A.CO2 B.KOH C.NH3?H2O D.KCl 6.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 ( )

A.10%KOH B. 20%KOH C.10%HCI D. 20%HCl 7.有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物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8.洗涤剂(如肥皂、洗衣粉等)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 7(填写“<”“=”“>”),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化学式C20H14O4)试液,肥皂水呈 色。酚酞是由 种元素组成,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9. 纯碱属于盐类物质,用PH试纸测定某浓度的纯碱溶液其PH为10,请说明该溶液呈 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

【能力提高】

1.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

A. 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 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将碘酒滴入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6

4.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5.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

7.5pH6.5CO2 B.2H2O

下午时间(通电2H2↑+O2↑

C.3CO+Fe2O3

高温2Fe+3CO2 D.HCl+AgNO3=AgCl↓+HNO3

7.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及主要成分化学式: 序号 名 称 主要成分 溶液pH ① 食 醋 CH3COOH 3 ② 白 酒 C2H5OH 7 ③ 白糖水 C12H22O11 7 ④ 石灰水 Ca(OH)2 11 ⑤ 纯碱溶液 Na2CO3 8 请结合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被蚊虫叮咬(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后,为减轻疼痛,可在叮咬处涂 (填序号); (2)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可用 (填序号)少量多次清除。 8. 右图为某学习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 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离子。

9.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同学们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熟石灰样品的主要充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是Ca(OH)2 ;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

7

【实验与结论】 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猜想正确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

【中考冲刺】

1.(2012.青岛市)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 ) A.汞——水银 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2.(2012.德州市)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 ...

A.物质的俗名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碳酸钙的俗名——大理石 C.物质的物理性质 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B.物质的分类 CH3COOH——酸 NH3·H2O——碱 D.物质的鉴别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 食盐与碱面------- 加食醋 3.(2012.宁波市)小科看到妈妈炒的一盘紫色高丽菜(一种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来因为掺了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在黄绿色的物质是 A.柠檬汁 B.雪碧 C.食盐水 D.肥皂水

4.(2012.肇庆市) 少年儿童按下图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

87.5pH76.56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早餐点心午餐点心茶点心晚餐 8

上午下午

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 ( )

A.三次吃点心后 B.早、午、晚餐前 C.早餐、午餐、晚睡前 D.早、午、晚餐后

5.(2012.临沂)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Mg B.H2O C.NaOH D.CaCO3

6.(2012?苏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7.(2011.湛江市)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

B点表示的含义是 。 8.

8.(2011年北京)(5分)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处逸等优点。

图示

⑴ 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9

⑵ 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⑶ 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图示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 9.(2011.日照市)(7分)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

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

专题七 常见的碱答案

【基础练习】

1.A 2.B 3.B 4.D 5.A 6.B

7. 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氢氧化钠 8.> 红 三 5:1 9.碱性 蓝色

【能力提高】

1. C 2.B 3. D 4. D 5. B 6. D 7.(1)⑤ (2)①

8. (1)节约药品(或便于观察) (2)氢氧根 9.Ca(OH)2 微溶于水; Ca(OH)2 和CaC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酚酞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溶液。

【中考冲刺】

1.B 2.C 3.D 4.A 5.C 6.B

7.(2)①放热。 ②变小/减小。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或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10

实验结论 猜想正确

8.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

(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9.(1)CaO + H2O ==Ca(OH)2 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答: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

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11

8.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

(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9.(1)CaO + H2O ==Ca(OH)2 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答: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

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