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项羽

更新时间:2024-02-18 18: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观后感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观后感

京戏《霸王别姬》是一出悲剧,讲的是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故事。霸王与刘邦作战被围,且战且退,霸王乃是盖世的英雄,在被重重包围的情况下仍凭一己之力与汉军作战,破围、崭将、赍旗,但寡不能敌众,终被刘邦围在垓下。这时四面响起了楚歌,霸王与众将士以为刘邦占了楚地,顿时无心恋,战将士四散奔逃,就省下虞姬与霸王的座骑乌骓马伴随霸王左右。前是乌江,后有追兵,霸王仰天长叹:“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江中游来一叶扁舟,驾船的老翁有意救霸王一命,霸王誓死不肯过江,言之无颜见江东父老,言巴,将乌骓宝马赠于老翁。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舞剑、放歌,然后拔出霸王身上的宝剑自刎。霸王怀抱虞姬见追兵已到,便对敌军将领说:“刘邦悬赏千金取我项上人头,来来来,我赠与你。”说完亦拔剑自刎。

京戏《霸王别姬》是一出悲剧,它悲在不离不弃、悲在英雄长逝、也悲在霸王本可以活,却自己结束了自己生命。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云: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霸王别姬》的故事一直以来为人们所传诵,霸王的豪情、英雄气概为人们所崇尚、追求。所以京戏《霸王别姬》就成了一出名段,名段自然少不了名家啊,程砚秋与杨小楼就是其中演义的最为经典的一对,然而他们已然成了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人物原形。

电影《霸王别姬》是导演陈凯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程蝶衣”与“段小楼”两个梨园行里师兄弟的成长过程及人生轨迹。

电影里“程蝶衣”的娘是青楼女子,这个开端似乎也预示着他与生惧来的女性情节,由于他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混淆,他总是将《思凡》的戏词唱错,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话语不多,沉稳内向,感情细腻的小豆子(程蝶衣的小名)。程蝶衣与师哥段小楼感情甚佳,在初到戏班学戏的时候,便与师哥小石头(段小楼的小名)有了几次情感上的交流,一次是进戏班的当天晚上,师哥给了自己铺盖。一次是师傅帮小豆子拔筋,小豆子痛苦不堪,师哥小石头帮忙偷懒被师傅发现挨罚,三九天顶着冻成冰的水盆子跪了一天,等罚跪结束后快动僵的小石头回到房子,小豆子将他拉进自己的被卧,用体温给他焐热。在戏班学戏是痛苦的,一次小豆子偷跑出去无意中赶上当时的一个名角儿唱堂会,看见成角成名后的气派,小豆子回到戏班发奋用功,终于赶上戏院经理那爷来戏班挑人,被选上与师哥小石头给老太监黄公公唱戏贺熟,两人合唱《霸王别姬》一唱成名。

于是与师哥合唱《霸王别姬》便成了“程蝶衣”的唯一追求,这使他更加的模糊了自己的性别,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师哥“段小楼”的迷恋,他开始混淆舞台与生活的关系,将自己演义的虞姬感同身受。由于他在舞台上对虞姬的把握达到了最佳状态,得到了梨园行当中戏霸“袁四爷”的欣赏,袁四爷是一个戏痴,在师哥段小楼迎娶青楼女子菊仙后,“程蝶衣”愈发的感到失落,便与袁四爷交往以保持住自己的艺术追求。影片到这里时,一个戏中霸王的“虞姬”与一个生活中霸王的“虞姬”向遇,我们看到了矛盾的开始,在以后的时间中,这条矛盾主线陆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同时又在各方的努力周旋下没有爆发。直到文-革时期,在这之前有一个镜头值得细细品位:当红卫兵将“段小楼”绑着批斗的时候,身穿着华丽的虞姬戏服的“程蝶衣”突然冲了过来,俯下身子为师哥画脸,这一刻“程蝶衣”的脸上神态自若,淡定异常,与周围画面中喧嚣、滑稽、嘈杂的斗争场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我相信在他心里也是一样的心如止水,因为他已经将眼前红卫兵揪斗的场面看作是戏台上前有乌江,后有追兵,四面楚歌的垓下,他要做的就是像戏里的虞姬最后一

次为霸王斟酒、舞剑、放歌一样为自己的“楚霸王段小楼”画脸。但,现实又一次出乎于“程蝶衣”的预料,红卫兵的揪斗不同与四面楚歌的垓下,师哥“段小楼”也不是真正的楚霸王项羽,师哥“段小楼”不忍被斗,也没能像霸王一样为自己保存颜面拔剑自刎。反而疯了似的揭发“程蝶衣”的种种“罪行”,“程蝶衣”怔怔的瘫坐在地上,终于,听见师哥揭发自己性别趋向问题时,矛盾终于最大一次爆发了,“程蝶衣”对毕生的艺术追求感到失落,感到怅然,终究明白戏词总归是戏词,现实总是现实。

影片里还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段小楼”发脾气的本事是往自己脑袋上拍砖,戏班时就是这样,从天桥卖艺的那次拍砖到在青楼替菊仙出气的那次拍砖,在后台教训伪军的那次拍砖都屡试不爽,直到文-革时期,在红卫兵的面前,拍砖似乎不那么灵光了,满头血砖还没有碎。而“段小楼”的个性随着这几次事件都在改变,变的不那么见棱见角了,变的妥协了,变的没有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命运的撞击中瘫软下来的,瘫软的同时也忘记了曾经的坚硬,于是一次不如一次,最终软到让人大跌眼镜。

在十几年后的剧场里,多年未相见的“程蝶衣”与师哥“段小楼”重新排练起《霸王别姬》这出戏来,这一次,“程蝶衣”终于在戏中假戏真做,拔出师哥“段小楼”的宝剑自刎,《霸王别姬》中的虞姬与霸王终于相别,现实中的“程蝶衣”也终于如愿以偿的为师哥“段小楼”从一而终,只是不知这一别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恨,是出于戏,还是出于情。

电影《霸王别姬》也是一出悲剧,它悲在世态炎凉,悲在人生如戏,也悲在世间的沧桑对人本性的折磨。

但,这两出本身却也不是悲的让人撕心裂肺,让人肝肠寸断,让人痛心疾首,让人郁郁寡欢,可不知怎么了,看完之后却是无尽的哀愁。

我想,哀愁在于京戏《霸王别姬》让人对霸王的英雄气概,盖世豪情有着无限的景仰与膜拜,哀愁在于电影《霸王别姬》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戏台上演义霸王的“段小楼”也仅仅是个凡人,平凡的即使在生活中遭遇“四面楚歌”的时候也只能妥协,也只能将“汉军”聒噪般的“楚歌”硬生生的听下去,却不能像戏台上的楚霸王项羽一样突围、斩将、赍旗,一样为自己留得尊严。

而无尽哀愁的原因正是两者间的差距,就是: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四面楚歌”的时候能不能,敢不敢像霸王一样的“全身而退”?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悲剧性的问题,但还好它告诉我们:“差距中的悲剧,或许才是真正的悲剧。”

篇二: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亦称“ 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 嘉庆 、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梅兰芳由《史记》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此剧。剧中虞姬共六个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帐中(虞姬)》等。

《霸王别姬》中,虞姬午夜于小睡中醒来,夜色清凉,联想到霸王项羽的艰难处境,顿使其愁闷满腹,于是起身,去帐外闲步一回。此时舞台上,虞姬边歌唱边步行,当唱到“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时,“散”“愁”这两个字使高音,并同时伴以虞姬的一个小圆场再转身,此时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字上用三个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时,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这才宣告这一句唱腔与身段的完整结束。其间我们可以看到,于音乐唱腔上,每一个字讲究“枣核形”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分段式咬字,过渡极其自然。“情”字是感情含蕴于内而不得不喷薄而出的一个宣泄点,在这个字上使用回环的装饰音以表达虞姬此时的烦闷忧愁与无限惆怅,这是一种圆的处理。在身段上,转身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无疑是整个这句唱腔身段的核心,而在此之前的一刹那,用莱辛的话说,就是“最富于孕育的时刻”,虞姬是通过走一个小圆场,也就是转一个小圈来过渡处理的,这个圆的处理看似随意,可就是这个处理给亮相以充分的准备、酝酿和孕育,而此时台下的观众也是出于审美最兴奋的前一刻,这同样也是使观众的审美情绪得到一个间歇的休息与调整,当最精彩的那一刻来临时,演员与观众,剧中人与旁观者同时得到艺术美感的洗礼,共同完成了一个美妙的片断。因为演员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唱与做、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的圆融,所以看后由衷地从内心之中生发出一种圆满的感觉。

京剧梅派艺术是符合于中国传统的中正平和的审美观,体现出线性的艺术规范和圆融的意味形式,梅氏对京剧艺术的不懈追求的背后

是道家的艺术精神,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这一理念恰指出了传统艺术发展的一条道路,那就是要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京剧梅派艺术本身的传承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范例。

虞姬是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众多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之

一。虞姬的服装扮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兰芳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面创造的。在塑造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经梅兰芳精心设计和多年表演的剑舞,成为全剧中最精彩的一折,每次演出均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

项羽是悲剧英雄,困于垓下,与坐骑、爱妃挥泪而别,英雄气短。而虞姬淡黄长裙,明眸皓齿,拔剑舞婆娑,好一个巾帼英雄。霸王傲骨,发兵沛郡,虞姬好言相劝,可霸王不听,大军兵败而回。虞姬仍

旧没有任何怨言的为他守候在帐外。霸王哀伤,虞姬温言解忧,与其说虞姬霸王举案齐眉,不如说它是霸王的红颜知己。

爱,并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地或者一人,她永生在天长地久中。人生短暂,唯一知己,实在难求。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敢相信真爱。我们被迫相信所谓无怨无悔的爱情不存在生活中,那些爱的水深火热的人们仿佛生活在真空中,离我们太遥远,所谓殉情不过是小说的剧情。但是就在千年之前的虞姬为了爱,奉献一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虞姬真实的惹人生怜,让我们心痛感叹。虞姬绝不是愚笨的女人,她只不过深爱着霸王。

篇三:台湾中学生赏析霸王别姬

第一节 片名定义:

电影《霸王别姬》的片名定义为何?

「霸王别姬」的意义可从两方面来解释。分述如下:

一、 就历史层面来看

原「霸王别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项羽杀秦王子婴,自立为西楚霸王。当时虞姬,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后因中韩信诱兵之计,被困垓下(安徽灵县)。

韩信设十面埋伏,张良令士兵高唱楚歌,楚兵闻歌,军心涣散。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同时四面楚歌响起。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麽他军中楚人这麽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乃慷慨悲歌,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遂为楚霸王起舞,含泪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

二、 从李碧华的原著内容来看

电影《霸王别姬》是讲述京剧艺人程蝶衣和段小楼从西元一九二九到一九八四年之间所发展的一段複杂关系。

影片中,叙述段小楼与蝶衣是自小在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合演的「霸王别姬」誉满京城,他们约定合演一辈子。后来段小楼娶了名妓菊仙为妻,依恋著师兄的蝶衣决定不再与小楼演戏。文化大革命中,段小楼成了牛鬼蛇神。在造反派的威逼下,师兄二人相互揭发「罪行」。菊仙承受不了打击,上吊自尽。打倒「四人帮」后,师兄二人在分离了十一年的舞台上最后一次合演「霸王别姬」。因剧中以京剧「霸王别姬」贯穿整部电影,蝶衣在师兄小楼的怀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如同历史上的虞姬拔剑自刎死于霸王的怀裡,结束了这齣悲剧。故作者将电影取名为《霸王别姬》。

第二节 导演想法:

电影《霸王别姬》的导演希望透过影片传达什麽讯息给观众?

导演希望透过影片传达给观众的讯息是藉由电影《霸王别姬》穿越了不同的历史时空,展示出生命的意义与艺术消长的历程。 导演将整个故事分为四个部分:蝶衣成长中的历程;战争的动盪时期;解放后及文革;及文革以后。

虽然历经四个政权交替时段,但是脉络清晰,情节起伏,表现出蝶衣对艺术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每一个部分都有突出的矛盾,人物的个性差异这些矛盾逐渐的展露在观众的面前,所要呈现的主轴也渐渐明朗。所以整体来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蝶衣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执著,以及现实是如何激烈的衝击一个人固守的信仰,这对人生是一种残酷的考验。

陈凯歌曾出版一本书,书名是《少年凯歌》。在《少年凯歌》中,陈凯歌面对自己的少年时代,勇于审视「不堪回首」的文革历史。所以,他忠实将文革历史透过戏剧《霸王别姬》呈现。

只是***与***中宣部领导人观看了《霸王别姬》之后,抨击:「以一齣著名京剧为线索,严酷地反映文化大革命,描写同性恋,具有极端的灰暗色彩。」所以此片被禁演。对纽约电影节观看此片的观众来说,革命和政治动乱中,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真诚,这样题材的影片,竟遭到禁演,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后来***的女儿建议在北京举办《霸王别姬》首映。陈凯歌欣喜若狂。当晚在上海以及次日在北京的首映式的票被抢购一空。但在这时候,他却接到电话。广播电影电视部希望改掉片中自杀的结尾。如果不改,电影不能公演。陈凯歌说:「我告诉他们,我不能改变影片的结尾,因为我不知怎样改。我怎麽能删掉自杀的结尾,而仍称此片为《霸王别姬》呢?」

对大陆的***领导来说,电影《霸王别姬》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领导认为,唤起民众对痛苦的回忆是对***的不利。历史中最敏感的阶段,当然是文化大革命。后来,中国为寻求国际上对其争办二000年奥运会的支持,虽然将电影《霸王别姬》两次禁演,但又将剪辑后的《霸王别姬》两度公演。

虽然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看过了经剪辑后的《霸王别姬》。儘管对文化大革命的表现是真实和严酷的,儘管同性恋因其忠诚而变得高尚,陈凯歌并不感到欢欣鼓舞。他说:「我还没有看剪辑后的影片。我想,如果我看了,我会伤感。我们看到一个导演对他的作品的坚持与理想。

电影《霸王别姬》在一九九三年坎城影展获奖,陈凯歌上台致词时,大声的说:「 那个虞姬就是我」。陈凯歌以虞姬对舞台的迷恋比喻他多年来对艺术的追求。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个电影人,他对艺术的痴迷与追求是永恒的,由影片藉历史事件与文化脉落的铺陈,看出导演亦是个肩负振兴文化使命的艺术工作者。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相当成功的电影作品,因为它具有艺术性、丰富的情感,更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二章对官方说法之意见

为什麽我们说电影《霸王别姬》具有艺术性、丰富的情感,更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部相当成功的电影作品?

第一节 个人意见:

我们从电影《霸王别姬》中,体会到本部影片有哪些中心思想?

陈凯歌藉由香港畅销书作者李碧华的小说,提供京剧舞台与历史文化的发展空间。我们归纳出三个观点:

一、 这部影片以「霸王别姬」命名,就可以看到京剧「霸王别姬」与电影《霸王别姬》两者的关系匪浅。

「霸王别姬」这齣京剧是这部电影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这部电影中先后出现了八次,推动故事情节不断的向前发展。

二、 蝶衣所固执的是「从一而终」;菊仙所奉行的是「夫唱妇随、贫贱不移」。「她们」都在扮演历史所规定的理想女性。其实,我们除了心疼蝶衣的遭遇,也佩服他对艺术的坚持,但是我们更欣赏片中的菊仙,敢爱敢恨。饰演菊仙的巩俐在一九九三年以《霸王别姬》获纽约影评人协会颁最佳女配色奖,同年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摄影机奖-女明星荣誉奖。

三、 《霸王别姬》所凸显出来的「剧情」,几乎接近历史真实的状态。剧中的角儿已被戏剧化了,但因剧情接近历史,使得角儿比我们的人生更为真实。

为什麽说电影《霸王别姬》的角儿比我们的人生更为真实?片中的蝶衣,他依恋著他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虞姬的角色。当他下了舞台后,甚至历经文革后,他发现他无法做一辈子的虞姬,于是他选择和虞姬一样,宁可死在霸王的怀裡。

所以,电影结束在一个舞台上,蝶衣和段小楼再次合演「霸王别姬」,蝶衣自刎而死。电影把人物放在大历史的舞台上,强调中国历史的辉煌,也显现导演处理银幕影像的张力具有历史深度。

四、 当观众目睹影片中因文革而被批斗的蝶衣时,似乎我们都在历史的现场,也经历一场文革灾难。

在文革批斗的年代,段小楼与蝶衣两师兄弟相互揭发「罪行」。虽段小楼为保护菊仙而昧著良心表示他不爱菊仙,菊仙却承受不起「谎言」的打击,上吊自尽。这段真切清晰的中国现代史,意味著对某种权力话语的消解或重建,是导演陈凯歌及当代人的切肤之痛。 所以,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影片。

第二节 根据:

为什麽会说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影片?

《霸王别姬》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可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 导演陈凯歌先生透过艺术-京剧,对当时的社会做了一个强烈的。批判。

导演陈凯歌先生在片中透露出人生的无奈,历史才是一个大导演。在文革时期,一般人批评京剧是有钱人(像袁四爷)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袁四爷才会被当作斗争的对象。京剧在文革的摧残下,是很难回到过去它光荣的时代。这暗喻如同中国盛世已过,中国应如何存活?

二、 电影《霸王别姬》的角色安排非常适宜,尤其演员张国荣的电影魅力,令人激赏。

製作人徐枫当初就认为张国荣是扮演虞姬的最佳人选。加上张国荣想演高艺术性的电影,也因对陈凯歌欣赏、对虞姬一角爱不释手,于是接下虞姬的角色。张国荣在《霸王别姬》拍摄前苦练身段和京腔,拍摄中以精湛演技诠释人物内心世界,让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坎城影展中,张国荣露出半张娇豔的脸,正在以手画眉的海报,吸引外国记者们的注意。国外记者们得知张国荣、张丰毅不是京剧演员而是电影演员时,更是惊歎不已。

三、 电影《霸王别姬》被评为「中国的『乱世佳人』」。

片中的情感故事,延绵了近五十年,经历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也经历了他们之间情感的巨变与命运的巨变,体验了人性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艰难过程。所以《霸王别姬》在香港首映时,被评为「中国的『乱世佳人』」。

四、 评价

1、国际评价

电影《霸王别姬》荣获第五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

坎城电影节设有两项最重要的大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当电影《霸王别姬》在坎城首映后,在场观赏的观众纷纷站起来鼓掌,场面相当感人。一九九三年《霸王别姬》荣获第四十六届坎城影展「影评人大奖」及「最佳电影金棕榈奖」。亚太影展中,陈凯歌获最佳导演奖,裴小南获最佳剪辑奖。

2、影评的评价

皮埃尔·里斯昂曾评论《霸王别姬》-「以京剧名伶的情欲带出时代动盪」的精彩叙事,和陈凯歌扬弃以往风格后对商业电影元素的精妙掌握都讚歎不已。一向不肯给予中国电影佳评的《纽约时报》也一改从前,该报最重要的影评人文森·肯毕称《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

第三节 原因:

为什麽影评们认为电影《霸王别姬》除了具有艺术性、丰富的情感,更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 从影片中,我们再一次的反省中国盛世的没落,却要虞姬来陪葬,人生的悲莫若此。人民的血泪是换不回枭雄想称霸天下的欲念。

导演以艺术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纽约时报》评论《霸王别姬》时指出,每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影片,不论多麽客观,都是在提醒人们:「在***领导下,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直至今日仍没有健全的法律系统,没有基本的民主和人权。」

因此,当电影《霸王别姬》对文革的描述,已经震撼在场所有的观众时,对观众而言,已经引起共鸣了。

二、 影片中,我们看到人在命运中,被命运主导。虽然片中的蝶衣曾在京剧中享有盛名,风光一时。但是,我们也看到蝶衣的悲哀。一个积极的人生应该是主动追求人生的目标。如果片中蝶衣真是追求艺术的艺术家,应该主动追求艺术,可是他却被艺术主导他的人生。

第四节 说明:

请举例说明电影《霸王别姬》如何让我们了解:即使中国经历最纷乱的年代,京剧依然存在,没有历经文革而消失?

事实上,从《霸王别姬》片中我们了解京剧的永恒的艺术地位和美学价值,象徵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也就是说,《霸王别姬》中的真正主角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程蝶衣或段小楼,而是京剧。说明如下:

一、 影片中一齣京剧「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一路演到文革以后。关师傅形容京剧风行的盛况说:「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乍听下似乎夸张,然而直到片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

(一)日本的入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而经由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而更显出它的价值。

(二)国民政府军的压迫,文化大革命的改革、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京剧艺术的形式与内涵。

二、 在片子开头的倒叙中,当蝶衣与段小楼在文革十多年后,再度在一体育馆内粉墨登场走位,立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示京剧艺术并未遭文革消灭。

第五节 为何同意官方观点:

为什们我们赞同导演陈凯歌先生透过电影《霸王别姬》将深远壮阔的史诗、史事,透过京剧传达出艺术之美的魄力及民族及文化深刻的理想?

陈凯歌先生将《霸王别姬》的命运和整个中国新电影的命运联繫在一起。法新社记者到香港採访他时,看到他对中国的文化现状深表忧虑,陈凯歌先生说:「我对自己的文化相当自豪,我们的民族善良高贵,可我们现在却面临文化与精神认同的严重问题,人们的精神和文化正受到金钱的腐蚀,我们都成了追求金钱的混混。我的电影正是透过过去的事件,表现我对现代生活的看法.这表示在传统与现代文化断裂的时代,我们正面临文化与精神认同的危机。

导演藉由影片《霸王别姬》表现京剧艺术永恒的美学与价值,京剧不再是人民生活的一部份,而是国族文化的表徵,也就是代表「中国」。陈凯歌先生说:「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影评家认为陈凯歌先生的「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其真正意思是「政权朝移夕转,可是透过电影表现人性、关怀人生的精神不变。」。

第六节 总结以上:

综合上述的想法,可以归纳出什麽结论呢?

由上述可知:

一、 《霸王别姬》中的真正主角是京剧,或者说是提昇为中国国粹后的京剧艺术。

事实上,《霸王别姬》一片中所呈现的京剧,在陈凯歌的一些特写与唯美的镜头塑造下,早不是关师傅与艳红(小豆子的母亲)对话时,所称的「下九流」,而是如袁四爷在法庭中所说的中国「国粹」,代表「民族精神」。

二、 《霸王别姬》电影裡,一如京剧裡,虞姬的死是悲剧的结束。

从二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时代到文革后的现代,蝶衣的虞姬依旧自刎别霸王,而段小楼的霸王依旧张目瞠舌,惊讶得不知所措,过去与现在交织重叠,彷彿历史什麽都没有真的改变过。

三、 蝶衣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从一而终。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蝶衣从学徒到成名经历了很多波折,成名以后也因社会动盪和变化饱受考验,但是这位英雄的心却从来也没有屈服,对爱情、艺术表现出来的就是:「从一而终」的境界。就像影片中一段:文化大革命发生时,在群众斗争大会上,师兄弟和其他挨斗者一律戏妆示众。段小楼忐忑不安,蝶衣却宛如当年那样精心为霸王色脸。即使大祸当前,蝶衣依旧执著京剧裡的扮相不得马虎。

第三章 基本定义

第一节 其他论点:

电影《霸王别姬》中,除了以京剧为主轴,贯穿全场外,是否还可以从影片中了解其他论点?

从影片《霸王别姬》我们还归纳出三个其它论点:

一、 蝶衣一生似乎只能为虞姬而生,又为虞姬而死。

蝶衣、段小楼在文革的十一年后再次相聚,寂寥的空间,超越著时间的界线,站在只有一束光的舞台上,再次排演著「霸王别姬」。

「妃子,看来今日是你我分离之日了。………」

「大王,请赐予我宝剑!大王,请赐予我宝剑!」

「妃子,这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清冽的剑声,在戏台上边缘迴响;惊异的表情,在那一刹那间凝固。

戏里的虞姬是要死的,这是历史事实。而身为戏中人的虞姬,他也不得不死,因为他把自己当成是虞姬。他要为霸王而死,为他从一而终而死,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此。虞姬的身份,是他的名,是他的命,是他的结局。

二、 电影《霸王别姬》触及了两个社会的问题:同性恋的情愫及妓女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传统的旧思想,对于同性恋的问题很少谈论。事实上,以目前国外的开放程度,许多国家不但已经让同性恋者有绝对的生活空间,不再歧视,甚至让同性恋者的婚姻合法化,所以,片中同性恋问题具备了社会讨论的价值。

影片中关于妓女的社会地位的部分

(一) 小豆子的娘---豔红

豔红为了安排孩子的前途,求戏班的关师傅收下小豆子,在冰冻的天气裡狠心的、硬生生的把小豆子那畸形的第六指切了下来,往地上那一跪,说:「不是养不起,实在是男孩子大了留不住,你只要留了他,怎麽著都成」,她的的卑微姿态,道尽动盪时代下,单亲女子忍辱偷生的无奈与悲惨。

(二)段小楼的妻子-菊仙

菊仙的存在对小豆子(蝶衣)是另一种考验,尤其是这个女人竟然和他母亲一样也是个妓女。菊仙在文革中受到批斗,由于段小楼背信唾弃与菊仙划清界限,造成菊仙上吊自杀。从这裡看出,当时不是一个宽容的社会。

而蝶衣对菊仙是複杂的情绪,因为菊仙和蝶衣的母亲艳红同样是妓女:

菊仙如同母亲的化身,蝶衣对菊仙有怨;

菊仙是抢走小楼的人,蝶衣对菊仙有恨。

只是当蝶衣指责菊仙无情时,蝶衣自己又何曾有义?

第二节 可能的矛盾:

根据上节论点,我们是否可找出矛盾的部分?

根据上节叙述,我们归纳出六点矛盾情形:

一、 两个逃跑出梨园的孩子,再回到梨园,却是不同的命运,小癞子原为求生的意志,最后却化为求死的意志。。 我们说蝶衣的从一而终是令人敬佩的。

但是小豆子和小癞子目睹京剧名角被戏迷们狂热追踪的显赫声威,又为他们在舞台上的艺术魅力所倾倒。他俩决心返回关家科班。小豆子虽然被关师傅打得气息奄奄,但最后他终于成为名角儿。小癞子却被吓得失魂落魄的投环上吊了。

二、 张公公与袁四爷对蝶衣的爱恋是遗憾,但是,蝶衣对段小楼的爱恋却是彻底的悲剧。

张公公与袁四爷对蝶衣的情愫,让蝶衣执著的爱情故事发展有了遗憾。而且,蝶衣因为对段小楼「从一而终」的情爱,彷彿是虞姬再世,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所以,蝶衣选择死在霸王的怀裡,是对?还是不对?

三、 虽然蝶衣曾让菊仙感到痛苦,担心段小楼会随蝶衣而去并离开她。但当蝶衣下定决心戒除鸦片,痛苦得近乎疯狂,像孩子似地呼唤母亲和师哥。菊仙突然意识到蝶衣是个将舞台与人生混杂一气的戏痴。竟然像母亲一样抱住昏迷中的蝶衣,甚至流下怜悯之泪。人家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菊仙虽是妓女,却让我们看到她的善良与情意。

四、 电影《霸王别姬》的京剧登场时,也有不被重视的时候?

京剧「霸王别姬」在解放以后演出时,台下的观众是解放军的队伍。蝶衣的嗓音崩溃,但是台下却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唱起了军歌。这不禁让人不解台下的解放军是讚美还是嘲讽?

五、 蝶衣对段小楼的执著就像蝶衣对京剧艺术般。

事实上,蝶衣曾对段小楼失望,对艺术理想及生活理想彻底幻灭。

一次当蝶衣扮好虞姬之后,发现小四也同样上了妆,组织决定以小四代替蝶衣。段小楼面对严峻的抉择,霸王与哪一个虞姬同台?紧锣密鼓在催促,段小楼终于抛弃了蝶衣。蝶衣点燃了一排挂著的戏衣,内心感到愤怒与绝望。这像是飞蛾扑火,与之俱亡的心情。。

文革时,蝶衣揭发段小楼时说:「霸王都低头了,你说这京剧能不完吗?」证明蝶衣对艺术、人性及爱情彻底的绝望。可见,当心中的失落突破警戒线时,再坚强的人终究会崩溃。

六、 我们不是蝶衣。我们无法清楚的知道他到底是爱上了戏中的楚霸王,还是爱上了身边的段小楼呢?是真的「从一而终」呢?还是因为段小楼而去爱,还是认定自己就是虞姬,从而疯魔入戏呢?

第三节 为何持以上论点:

为何我们相信影片中的确出现了矛盾现象?

因为我们归纳出下面的想法:

一、 从人生哲理来看蝶衣。

常言道:「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蝶衣忠实自己的「从一而终」的理念,不但成就悲剧的性格。而且也伤害了菊仙-因为有一个人同时爱著她的丈夫,尤其对方还是一个男人(蝶衣)。人不是应该有「生」的欲望?蝶衣最后竟以死结束他的人生,这麽做好吗?

二、 京剧的未来在哪裡?

我们怀疑电影《霸王别姬》终台下的解放军真的懂得艺术的欣赏吗?事实上,现在欣赏京剧的人越来越少,若不再正视京剧往下坡走的事实,终究有一天,中国的国粹会消失不见。

2000年在「两岸京剧座谈会」中,当时李炎主任即言:「目前台湾京剧人口不到两万人」。而往往这些群众多半是老先生、老太太,难得见到年轻人的身影。面对这样精緻的艺术与观众人数,不禁使人为京剧的未来担忧.

三、 虚幻的人生。

当心中的失落突破警戒线时,再坚强的人终究会崩溃。蝶衣对段小楼的执著曾感到失望,是因为段小楼不是真正的霸王。我们说段小楼不是真正的霸王,基于三个原因:

(一)霸王虽有拔山之力,也敌不过命运的捉弄,千载之后,仍是如此。

蝶衣就是执著、深情而坚定的虞姬的化身,他的理想就是勇猛无畏的楚霸王。但是,楚霸王却只存在戏曲之中,在现实中只有大师兄段小楼。段小楼终究不是楚霸王。

(二)段小楼一直处在两难的境况里。

戏台上是霸王,戏台下是大师哥和丈夫;前边是师弟蝶衣殷殷的师兄情谊,身后是菊仙的惊天动地的爱;虽然戏台上和下台下容易分别,但是蝶衣和菊仙却把他逼得无处躲藏,危机和矛盾从来没有从他的生活中消失过。

(三)袁四爷才是段小楼心目中的真霸王。

段小楼眼睁睁看著袁四爷被一群激进青年五花大绑推出去毙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口号声不断,段小楼震惊袁四爷竟这麽回答:「毙了就毙了!」在袁四爷身上竟让他找到霸王的霸气。

第四节 辩护:

对于上述影片中矛盾的现象,我们应如何辩护?

依据影片中矛盾现象,我们归纳出六点来辩护?

一、 对小豆子和小癞子不同的结局,似乎早有伏笔,一个悲剧的伏笔,看似矛盾,却是宿命。

二、 忌妒菊仙,的确是蝶衣的不对。但是,当段小楼与菊仙成婚时,蝶衣赠与段小楼一把宝剑,其实意思是从此以后师兄弟俩人分道扬镳。虽然我们说电影《霸王别姬》以京剧为题材,影片的内容是两个京剧男演员与一个女人的情感故事。事实上,因为蝶衣性别上的错乱,影片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男演员与两个女人的情感故事。

三、 蝶衣性别上的错乱,是事出有因的。影片中,蝶衣因为小时候被母亲送进戏班时,被砍掉多馀的第六指、遭师傅打得满嘴鲜血、被张公公玷污,最后背诵京剧《思凡》台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才出现性别错乱的事实。这些并非蝶衣所能选择的。

蝶衣性别错乱的其它因素﹕

(一)对蝶衣性别上的错乱的第一种理解是,由于这种戏剧身份的颠倒,才产生了蝶衣柔弱的女性特质,也就是说蝶衣如果不去演虞姬,就不会有自我认同的颠倒。

(二)第二种理解刚好相反:蝶衣本来就有柔弱的女性特质,在他为舞台上骁勇的霸王而流泪时,他决定要寻求一种保护,一种哪怕是悲剧的保护。换句话说蝶衣如果没有柔弱的性格,就不会认同虞姬的角色。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但或许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

四、 我们说段小楼不是真正的霸王,事实上,对片中的段小楼来说,现实生活中蝶衣也不是他的真虞姬呀!他的真虞姬是菊仙才对。

五、 蝶衣期待的霸王从来不曾出现,蝶衣一直生活在虚假梦幻的情感纠葛中。那是因为蝶衣只想窝在他虚幻的人生舞台,他选择以死完成他的虚幻。看似勇敢,其实是表现出蝶衣的怯懦,因为在真实的人生中,他找不到自我。

六、 戏曲小生泰斗-曹复永说他观看张国荣的《霸王别姬》时,不禁泪流满面,因为想到小时候吃的苦不知比这多多少!当下的年轻人恐怕没法子接受这样的磨练,因为这项文化所付出的代价真的很高。所以,京剧精緻文化的去向的确令人担忧。唯有了解京剧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加上要有导演陈凯歌先生一样,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京剧才能再被重视。

第四章 结 论

第一节 导致的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w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