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 中南
更新时间:2024-04-29 16: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本文由toxsh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与 姓名:张新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有色金属冶金 指导教师:胡国荣;彭忠东 20040101 中南大学硕十常位论文 摘要
摘要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性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以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太、循环寿命长、自放 电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而成为可移动电源的首选。进一步提高 电池性能和降低电极材料成本是锂离子电池发展和改进的主要方向。本文在详细 评述了锂离子电池及其日三极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橄榄石结构的LjFcPO。 为研究对象,对其合成和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制备了“FeP04,研究了合成条件对uFeP04物理性能及 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反应的温度、时间、掺杂物质的种类以及掺杂物质 的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采用了DTA和xRD对产物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掺杂金属离子和包覆碳的方 法来提高LiFePO。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掺杂金属镁离子的效果最为理想, 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0mAh,g:在包覆碳的材料中,蔗糖的效果最为理想,最高 的放电容量可达到147mAh/z,且循环容量基本没有衰减,碳含量只占3.06%。 首次使用了微波合成LjFePOt,在30分钟即可以完成反应。研究表明,微 波台成样品的粒度较小,掺杂蔗糖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24mAh,g,循环 性能良好。 采用了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对“FcP04嵌锂动力学进行了 研究。研究表明当扫描速度小于10mV/s时,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二分之一次方 成正比。利用交流熙抗亢津测定扩散系数在10.廿cm2s11左右,随着嵌入电位的升
高,扩散系数先磋囊后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橄榄石型LiFcP04,掺杂,改性,正极材料 中南火学硕十学何论丈 摘要
The increasing
concerns on
energy,enVironmental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mOre demands on
batteries。Lithium ion batteries(LIB)are attractive for use
ih the
field of mobile power
source
with the faVOrable properties of high density,nOn-memOry ef托ct
voltage,long cycling life,high energy and pollution—free.Intensive fesearch is being conduc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reduce the cost of electrode materials.On the base of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ion batterv and as its
cathode materials in
detail' olivine synthesis and LiFeP04 were chosen cathode material and their
modification were studied. The ef!量毛cts of sVnthesis conditions On physicaI performanc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olivine LiFeP04 were studied. We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time,dopant and doping amou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product and
Optimized synthesis
condition
ehrou窟h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DTA and XR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olivine LiFeP0茸we他enhanced by doping
metal ions and
coating carb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nlples doped magnesium ion exhibited high specific capacity (120 mAh’gq)in sugar
doping metaIions samples,and the samples coated specific
exhibited high
capacity(147 mAh。g叫) .
and
good
cycling performance in
cOating carbon samples,moreoVer the final
amount of carbon was onlv 3.06wt%.
Olivine LiFeP04 was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heating fof the first time and thc reactions could be finished within 30 minutes.The results showed the suga卜coating samples by microwaVe
heating
exhibited smallef particles,high specific capacify(124 mAh?g。1)
and good cycling performance. The rkineties behaViors of olivine。LiFeP04 and werc studied by meaIls modified samples electrochemical thaC the
of cyclic Voltammetry and measurements. iC
j mpedance spectrc峰copy was concluded
中南大学硕士乎位论文
magnitude leVel of diffL王sion 摘要
coefficient(Du+)in oliVine
LiFeP04 affected
cathode is 10。13 cm2?g‘1 and diffusion by Voltage.
coefficient(DLi+)was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OliVine LiFeP04,doping,treatment, cathode material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奉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 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人学硕十学托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章 1.1引言 文献综述
能源是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 愿望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 自然资源,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面l瞄的严重挑战。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能 源匮乏的压力,迫使各国努力寻找新的能源和发展新的交通工具,同时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和现代化武器迫切需要,小型分立的可移动的电源需 求增长很快。因此.日本、美国、欧洲均投入巨资来研制新一代比能量高,比 功率大,寿命长,无污染,成本低的高性能二次电池。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材 料是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能源的应用形态看,小型分立的可移动电源的需求增长很快,这主要是 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特别是近十年来,笔记本电脑、手提电话等移动通讯、 摄像机、声响设备以及一些军用电子设备等的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更 高,并要求能反复使用。因此促进了高容!垂二次电池的发展,当前二次电池已 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众多的二次电池体系中,锂二次电池以其 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和质量轻等优点丽倍受人们的青睐。 锂二次电池的发展,关键是电池材料的发展。由于锂是金属
中最轻的元素, 且标准电极电位为.3.045v,是金属元素中电位最负的元素12|’因此人们最初选 择金属锂为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当时选择的高电位正极活性物质,是cuF2、 NiF2和A最Cl等无机物,由于它们在有机电解质中发生溶解,因而无法构成具 有长储存寿命和长循环寿命的实用化电池体系,倒是使得锂一次电池得到发展 和应用。1970年前后,随着对嵌入化舍物的研究,人们发现锂离子可在砸s2 和Mos2等嵌入化舍物的晶格中嵌入或脱嵌。利用这一原理,美国制各了扣式 姗S2蓄电池,加拿大的MoU Energy公司推出了圆柱型叫MoS2锂二:次电池,
电池的发展陷于停顿州。
并于1988年前后投入规模生产及应用。但出于会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形成 技晶,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加拿大MoLj Ene疆y公司的爆炸事故几乎使锂二次 锂二次电池的突破性发展源于阿曼德(A11nand)的“摇椅电池”(RCB)构想 141:采用低插锂电势的嵌锂化合物代替金椭锂为负极.与高插锂电势的嵌锂化 合物组成锂二次电池。这与后来发展的锂离子电池是同一概念。 1990每二,F{本索尼公司宜称,采用可l上使铿离子嵌入和脱嵌的碳材料代朴 会属锂{1÷为负极和采用可以可逆嵌入和脱?铡离子的离电位钻酸锂(LiC002)力 lF极以及能‘j If:负板相容的LiPR.EC+DE(1电解质,终于研制出新一代实用化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的新型锂●次电池,即通常所称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使锂二次电池安全 性和循环性能都得到保障,并且具有比能量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工作电压平 稳、贮存寿命长的优点,被人们称为“最有前途的化学电源”pJ。自此以后锂 离子电池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130 wh?kfl, 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其在小型用电器市场如移动电话、手提式电脑.摄像机 等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越来越多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进入市场 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池成本的下降更加刺激了新消费市场的增长。Yoda曾 就这一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的电池界锂离子电池将一枝独秀。锂离子电池的材料 (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也成为新能源材料中的研究热点。 1.2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均为能够可逆嵌锂.脱锂的化舍物。正极材料~般选择 电势(相对金属锂电极)较高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有 层状结构的UM02和尖晶石型结构的“M204化合物(M=c0,Ni,Mn,V等过渡 金属元素)?o】。负极材料则选择电势尽可能接近金属锂电势的可嵌锂的物质, 常用的有焦炭?、石墨112t1 31、中l'日J相炭微球”15】等炭材料,及锤过渡金属氮化 物f?"、过渡金属氧化物11孓1 91、复合氧化物I排21】等。
电解液一般为“ClO。、LiPR、LiBF4等锂盐的有机溶液。有机溶剂有PC (碳酸丙烯酯)、EC(碳酸乙烯酯,)、BC(碳酸丁烯酯)、DMC(碳酸二甲酯)、 DEC(碳酸二乙酯)、EMC(碳酸甲乙酯)、DME(二甲基乙烷)等的~种或几 种的混合物【22‘2“。 隔膜材料一般为聚烯烃系树脂,常用的隔膜有单层或多层的聚丙烯(PP)
和聚乙烯(PE)微孔膜,如Celgard2300隔膜为P聊E/PP三层微孔隔膜。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示于图1.1。由图可见,电池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 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中:反之,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 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重新嵌入到正极中。由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中有相 对固定的空间和位置,因此电池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很好,从而保证了电池的 长循环寿命和工作的安全性。其电池电化学反应
式可表示为:
正极反戍: “hM。x:;兰兰兰:兰兰“h.。M。x。+s Lr+6 、dlschar£e ‘1 Tl’
e
负极反应: 也池反廊: Li。cn+6 Li++6 c
=竺兰=兰阢“。 、discharge (I一2)
L{hM、X:+L{、C。
=兰兰兰“。帆x:十LiⅢc。 \dlscharge (1.3)
中南人学硕十‘≧(奇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列式中,M表示金属原子,x表示阴离子基团。 §}№! ●J巍啦蝈± ●kdIo由
FW№
啪IlI_’。咖÷nO删。洲b帅口 图卜1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原理示意图 1.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3.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 一般说来,作为一种嵌入电极(My):xA+M,=:A、M。,正极材料(M。)必须具有 的性质是”’”。: (1)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存在关系式△G=一nFI÷,为了使正负极之间保持 一个较大的电位差(E),以保证高的电池电压(高比功率).应要求反应的 吉布斯自由能(△G)大; (2)广阔的x范围,提供高的电池容量; (3)在x范围内。铿离子电池嵌入反应的△G改变量小,即锂离子嵌入量大且 电极电位对嵌入量的依赖小,以确保里离子电池工作电压稳定; (4)具有大量的界面结构和表观结构,有利于增加嵌锂的空间位置,提高嵌 锂容量: (5)正极材料具有极小的极性,以保证良好的可逆性,使可循环次数提高: (6)正极材料需具有大孔径隧道结构,以便锂离子在“隧道”中有较大的扩 散系数和迁移系数,并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提供最大工作电流; (7)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解性很低,同电解质有良盘丁的热稳定性,以保证工作 的安全; (8)具行重量轻,易于制作适用的电极结构,提高j哩离子电池的性能价格比, 为满足以上条件,镪离彳电池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肘现有材料进行改 性以提高其F乜化!’≥’rk能.'j一方_fIf是Jf发新的限极H料。 中南人学硕-}“Z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Li出Ⅱvh3u|(胩F。’c。)丁 4
T T;对n。_L l Ljlv:O, 3
poo小』擀J.工 上 4
p.LjvoA蛾 ’‘u’u^乳^
上IuⅣt邓,卜 上I蝴: T。m: 上 金属埋 2
T I嵌锂碳 1
工嵌锂石墨上
0
图1.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放电电位(相对于Li+/“)
锂离子电池j卜极材料不仅作为电极材料参与电化学反应,而±L是锂离子源。 常见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活性材料,相对于Li/U+的电位及金属锂和嵌锂 碳的电位示于图1.2?。由图可见,大多数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物质 是过渡会属化台物,而且以氧化物为主。目前研究最多的有钴系、镍系、钒系、 锰系材料以及具有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许多新型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材料也讵在研究之中。
1.3.2钴系正极材料 钴系正极材料以层状结构的钻酸锂(Uc002)为代表。钴酸锂是商业化最早 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28。2”。它具有电压高(3.6v)、 放电平稳、比容量较高(140mAh?g。1左右)、循环性能优异、能大电流放电、 制备简单等优点。但钻资源有限、价格颇高,‘而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人们正在 寻找其合适的替代材料。 “C002具有a—NaFe02型层状岩辅结构,空间点群为R3m,属三方晶系, 第166号空问群。品格参数a=2.816(2)A,c:14.08(1)五。其中氧离子是面心立方 紧密堆积排列,锂离子与钻离j二交替“据岩盐结构的(¨1)面的3a,3b位,氧
离刁:占据6c位?。圈1.3足』}有a—NaFe02型层状岩{J?结构的LiM02的结构乃: 懑『’q。
4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图卜3 LiC002的结构示意图
LiC002的合成方法很多,按合成途径可分为固相合成法I弧33l与软化学合成 法两大类。固相合成法包括高温固相合成和低温固相合成两大类;软化学合 成法很多,根据前驱体的制备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溶胶一凝胶法【34_3引,有机酸 络合法【3“3”、化学共沉淀法f38.3”、乳化干燥法I删。另外还有J傲波合成法【4142I、
超声喷雾分解法㈨、离子交换法143l、化学嵌锂法f44J等。其Ll,以固相会成法最
为普遍,因为固相合成法最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目前市售产品基本上均是以 固相合成法得到的。 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的主要原料有Li!C吼, Li0H,CoC0,,2Coc(1。?3Co(OH):?3H:O,C00,Co:吼,Co.0.,Co(()H):等,一一般选用 Li。cO,或LiOH和CoA将其按一定计量比混合,在700一900℃
下,空气氛围中灼 烧而成。也有采用复合成型生成LiCo吼的前驱体,在350~450℃下进行预热处 理,再在空气中加热煅烧。在合成之翦进行预处理能使晶体生长得更为完美, 从而获得具有高结晶度的层状结构的锂钴氧,能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实际 容量也町达150 m^h?g.‘。 软化学法中溶胶.凝胶法(S01.Gel DroceSS)㈣主要用来制藩纳米级的LiC002
粉末。PBarboux【45】等人首次提出了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LiC002,方法是利用乙 酸钴和“0H(1M)溶液按Li/Co=1混合后加入NH40H(3M)调节PH=8.然后
在85℃F真空干燥,再存5()0℃F烧结得到小粒径的“coo!。z.s.Pen∥引等使
用乙酸≈^和乙酸银按Li,Go=i存柠檬酸中混合均匀,在t 4《I℃F加入到乙二:醉 溶液中制得凝胶,并于17(1+190℃下真空干燥得到有机酸聚f?物;每绵体,然后在
,己气r}-S50℃下烘烧lOh制子j}粒往为30.50nm的LiC00二粉木。夏熙?等也报道
了类似阳方法制笳纳米“C002。纳米LiC002呵以摊尚fU锨的fU化。≧特性,尤
中南人学硕1: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其是在循环性能方面有大的提高。 化学络合反应方法147I是将乙酸锂(4M)和乙酸钴(3M)的氨水溶液按 Li/Co=l混合后,加入沉淀剂草酸,生成沉淀,用氨水调至PH>6,产物在100 ℃下真空干燥24h后以400℃预热1h,通氧气升温至850℃焙烧8h,得到的产 品首次充放电容量达140mAjl.f1以上,此法比乳胶法和溶胶.凝胶法更易控制。
Maski Yashio等148l报道了用等摩尔的硝酸钻和氢氧化锂与有机酸(草酸、
琥珀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混合,用氨水调节PH_4—8。所得混合物经60.150 ℃在负压下蒸发后固化,然后研磨成粉末状,并经高压(加OK鼻?cm之)成形后, 在400℃、2h和650℃、6h条件下预处理.最后在空气中900℃、20h煅烧后得 到晶型完整、具有优良循环性能的UC002粉末。其初始放电容量为
120一125mAjl?百1。章福平㈣以LjN03和Co(NO)3?6H20为前驱体,加酒石酸
混合,用氨水调节PH值.经过低温处理和高温煅烧后得到了放电容量为 112.5mAjl?g~、具有良好导电性的LiC002粉末。 喷雾干燥法是又4种制备超细Ⅱc002的方法(粒径在700nm以下)。李阳 兴等【50】用乙峻锂和乙酸钻以Li/Co=l配比,加入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PEG), 以去离子水Ae成O.05.1,O m01.L.1的溶液。该溶液用气流式喷雾干燥,采用并 流干燥方式,雾化装置采用二流式喷嘴.得到的混合物粉体在800℃下煅烧4h, 获得LiC002超细粉。 水热法是AmaIucci GG川等基于水钴矿一3RcoOOH(也写作H,G002)的结 构与L.C002哟结构相似,试图用锂离予取代氢离子来制备uC002而提出的。 他们以CoOOH为前驱体,与LiOH?H20以1:2的摩尔比混合,在340个大气压 下压制成饼状,用镍网包紧放入盛水的石英管中,水的量是C000H重量的10 倍。然后在100℃下加热3天,所得产物经280℃干燥一天,制德与}rr-LiC002 同样性能的LiC002。 人们还丌展了在LiC002中掺入Fe、Cr、Ni、Al、v、
Ti等元素的研究f52‘5 51, 来达到改善I色化学性能的目的,同时也可能降低材料的成本。但由于【jC002 材料本身的也化学性能比较好,掺杂钮往是牺牲莱一方面的性能为代价的,因 此掺杂研究的实用化很困难。 l,3t3镍系Ⅱi极材料 镍系l}:极材料中一E要以镍酸锂(LiNi01)为代表。LiNi02具有容量高,功率 大,价格适t!?(比钴酸锂低,比镟酸锂离)等优点,但也存在合成困难,热稳定 性爿等问题,j‘实丑j化进程一}复较缓慢。然而随着掺杂型铫镍氧化物(如 LiNi。Co。O二15吖等)性能的改善和提高,况儿,将锂离子电池的l娩刚扩展到电动
中南人学硕十学协论文 第?章文献综述
汽车(EV,HEV),蓄能电站,军事应用等工业大电池领域汇成为研究热点, LiNi02无疑是要求高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经济安全的工业大电池首选材料。 因此近几年来,“Ni02又重新成为UC002替代材料研究的热点。法国S削叩公
司吲和日本“新阳光计划”158l均在这一领域投入相当人力和财力,我国也有少 量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投入相对较少。 理想的“Ni02晶体与LiC002一样为d—NaFe02型层状结构,属于R3 m空蛳 群,其中6c位上的O为立方紧密堆积,3a位Ni和3b位Li分别交替占据其八面体空 隙,在【111】晶面方向上呈层状排列【59】。从电子结构方面来看,出于U+(1s2)能
级与02一(2p6)能级相差较大,而Ni3+(3d7)能级更接近02‘(2P6)能级,所以u—o
闻电子云重叠程度小于Ni—O间电子云重叠程度,“.O键远弱于Ni—O键。在一定 条件下,Lj+能够在NiO层与层之间进行嵌入脱出,使LiNi02成为理想的锂离子电 池嵌基材料。但是,作为实际电极材料的UNi02易_:成非计量比产物,导致首次 循环容量损失,充放电过程包含多次相变,导致电檄容量衰减快:高脱锂状态下 热稳定性差,带来安全性问题,使得镍酸锂的实用化进程变得困难I舳】。 由于LiNi02本身存在合成困难,结构相变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而难以实用 化,这些问题的根源都与“NiO:的内在结构有关。只有通过外来元素的参与, 改变或修饰LiNi02的结构,才是实现LiNi02作为锂离子电池『F极材料的最有效 途径。 引入“Ni02中的过渡会属元素主要有Co,Mn,Ti等。由于“C002与LiNi02 具有相同的结构,易于以任何比例形成固溶体,且电化学性能优良,因此co掺
杂的研究最早受到人们的关注。Deimas{61J对所制“N¨co,02(o<y<1)进行的
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o掺入量的增加,迁入到Lj层的二价镍离子数量
明显减少;当掺入量v为O.3时,可得到完全有序的2D层状结构。Banov等㈣ 用循环伏安法对“Nil-vco,02研究后也认为:其循环性能的提高与co对2D有 序结构的稳定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总之,Co元素的引入后,2D层状结构的稳定 明显改善了LjNi02的循环性能,且减少了大电流充放时的极化,但容量有所下 降。综合考虑容量与循环性能,20一30%的镍被钴取代是最理想的,有望成为4V 锂离子电池的J下极材料。令人遗憾的是钴元素的引入对LiNi02的热稳定性没有 明显的改善。锰与钛I63l引入后,由于其易迁入到锂层形成无序结构且具有多价态, 因此其电化学性能不及掺杂钴的。 在刘L.NiO!进行掺杂改性研究时,较t芦对Alh进行广泛研究。这主要是}自 于A13+与Ni3+具仃川近的离子半径,价态非常稳定,引入约25%的铝离子可控:浏 高电压I≤脱嵌f门7≠j畦,从i而提高其耐过充‘哥阱循环性能。zhongI”l等J}|
LiOH?H:O、Ni(oH):’j铝粉于70(】℃空气q一合成的吨牛1I化合物LiAIyNh02 lII r 7
申南人学硕十学侮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限制了高压时的镡迁出量,使其循环性能得到改善。Ohzukul65I在对其合成的 LiAll,4Ni3,402进行的电化学特性与热稳定性研究中也证实铝的引入能改变Li脱 嵌时的晶体结构变化,使在O<x《0.75整个区域为单相嵌入一脱出反应,使循环性 能得到改善。对完全充电状态下(4.8V)的u。Ni02与Li舢l“Ni3,402的DSc谱 研究还表明:铝的掺杂有利于改善其热稳定性。 “Ni02中引入Co,Mn,魁等虽可提高其耐过充能力与循环性能,但比容量却 幸f所下降l础。而最近Nishidal671通过掺杂Ga所合成的LiGa0.02Nil.9802在循环性能 』j比容量两方面都获得了明显提高。其可逆比容量达200mAjl?g一,循环100周 后仍能保持95%的初始容量.且耐过充。不同充电状念下的xRD谱显示其结构 参数逐渐变化,且在整个区域都为六方结构,这说明掺杂Ga稳定了LiNi02的层 状结构,这是其性能优越的根本原因。 引入M&Ga,sr等碱—t会属元素【删不仅可改善LiNi02的循环性能.还可提高 “Ni02的导电性能,有利予快速充放电。对于其作用的机理目前研究得还不清楚, Kumta等169J认为碱土会属元素的掺杂导致了缺陷的,‘生,有利于电荷的快速传 递,l司时镍离子氧化念的提高减少了Jahn—Tcller效应,从而使其循环性能与快速 充放能力得到改善。 Kubo等人【70l研究了F元素掺杂对UNi02循环寿命的影响。出于引入F元素 后,可明显降低电池的内阻,缓解充放电时晶型转化所造成的内应力,因此循环 寿命较“Ni02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影响不明显。 出于单靠掺杂菜一种元素无法解决L.Ni02所有的不利国素,选择多种元素 组合掺杂就成为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Biensan【7l】研究了Co与~、Mn、M空组 合掺杂对UNi02循环性能与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掺杂既有利于改善
循环性能,有利于热稳定性的提高。其中“Nik。Co。~。02的综合性能最佳。 总之,通过掺杂若能提高夹层的共价性,2D层状结构将得到稳定,这有益 于LiNi02电化学性能的改善。起稳定作用的掺杂离子与少量其它作用的离子(如 改善热稳定性的离子、提高导电性的离子)进行组合掺杂有利于其整体性能的提
耐n},最有希望成为代钴汇极材料。
1.3.4锰系正极材料 锰系花极材料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毒,是最具吸-jl力的电极材料。锰系化合 物存在着多种结构与形态.这一方面为材料提供了多种选择,另一方面也jF冈为 }^构多样性,而使要掰到所需指定组成的单一相产品变得困难。 锂在Mn02材料;1,的嵌入通常伴随着宿主结构的攻变,也可导致不可逆的结 杓破坏。tlf于MnO!纷榭的1:稳定性,使得制各具有Iji可充电化学能力的宿主结 十:I变得很闲难。尽管这样,?叮通过异j其他元豢取代铞={乏稳定Mno!结构,或者用 8
中南人学硕七等乏位论文
第?章文献综述 Mno:与氧化锂反应制得锂锰氧化物。这些方法为继续寻找锰系证极材料提供了 契机【731。
1.3.4.1
尖晶石LiMn204
LiMn204是具有Fd3m空间群的立方失晶石。锂离子占据四面体8a位,锰 离子占据八面体16d位,立方紧密堆积的氧离子占据32e位。在尖晶石结构中 Mn06八面体共边形成了三维立方排列(锰离子按3:l的比例分配到ccp排列的 相邻氧层),因而给【Mn2】O一尖晶石框架结构增加了缇度和稳定性。而且,所有的
间隙四面体位(8a,8b'48f)和八面体位(16c)中,四面体8a位离镭离子占据的16d 八面体位最远。它们与相邻的四个空的16c八面体位共面。因而计量型尖晶石化 合物特别稳定。 尖晶石LiMn204的合成方法也可分为固相合成法【74’79l和软化学法f雏92l两大 类。固相合成法所需时问较长,但操作简雎,在工业上最容易实现。软化学方法 很多,包括有共沉淀法【80培”、溶胶一凝胶法【82.861、Pechini法f871、水热浸渍法18引、 有机酸络合法I89。91】和乳化干燥法【921等。具体方法与前面介绍的钴系、镍系和钒 系合成方法基本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尖品石型锂锰氧化合物的多样性及固熔体 的大范围存在使得要制备具有指定组成的单相化合物很困难,特别是大量制备。 制备高质量的材料时,控制过程参数和全面混合原料至关重要。人们在研究尖晶 石“Mn204的合成和反应机理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193拼1。在中等到高温条件下 (300.800℃)可合成大量不同组成的尖品石的事实反映了fMn!.x“x】04尖晶石结 构的稳定性,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锂化Mn02材料在热处理或电化学循环下会转 变为尖晶石结构。 目前在提高尖晶石LjMn204的循环性能方面,掺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掺 杂不仅可以提高晶格的无序化程度,增强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掺杂离子的 价态低于等于3时会降低Mn“离子在尖品石中的含量,从而抑制Jahn.1℃1ler效 应。这些都有利于尖晶石LiMn204循环性能的提高。但掺杂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容 量,如何在提高尖晶石LiMn204的循环怊省E的同时又保证比较大的容量.是目前 掺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掺杂离予的种类、掺杂离子的量和掺杂的工艺方法是 决定掺杂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掺杂的均匀程度直接决定着掺杂效果的好坏。掺 杂不仪可以提商循环性能,而且对Li+的扩散系数Du+、电子导电率也有很大的
影响卜”J。掺杂对电子导电率的影响t簦墩决于掺杂对品格常数的影响.如果掺
杂会使品格常数变大,则Mn¨和Mn4+之叫的距离会拉长,fU严住它们之间的跃 迂会变得旧难.}U于导l乜率就会卜-骅.反之,如果掺杂使d【Jl格常数变小,电产导 咆率就会提高M。通过掺杂提商DI.。+羊¨I—if导电率从而提r矗LiMn:04的人}乜流
9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充放电性能,是LjMn204掺杂的~个研究发展方向。 此外,掺杂还会对尖品石uMn:04的氧化还原电位产生影响,当掺Ni,V Cr,
Cu和Co后尖晶石UMn204会在5v左右产生另外一个放电平台19B。101】。目前5v LiMn2一。M。Ot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充电电压高。易引起电解质溶液分解,从而使容 量衰减加快,循环性能变差。制约uMn2。M。04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解质溶液。
l-3.4.2层状LiMn02 层状LiMn02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故不可能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来制备. 也不能通过水溶液途径制各无水的层状“Mn02。自AR.Annscrong等人1102】首次 合成了m-“Mn02以来,已有几种软化学方法可合成得到这一热力学不稳定而动
力学稳定的化合物。目前纯m—LiMn02的制各方法主要有二种:水热法【加3】和离
子交换法11吲。 掺杂是提高m—LiMn02循环性能最好的方法。在制备掺杂型层状LiMn02时, 原本在制各纯m.LiMn02时不能采用的方法却能成功。未经掺杂的MnOOH或 Mn203和锂盐在氩气条件下高温灼烧,只能生成『F交结构的。一“Mn02。而不能 生成层状LiMn02。但经过掺杂的MnOOH可以直接和锂赫反应生成m. LiMn02,如将Mn00H和Al(OH)3的共沉淀在O.1Pa的氧压和945℃的条件下
灼烧可直接得到m.Lim。M“卜,02Ⅲ31。B.Ammundscn等人【104l用高温固相合成法
制备了掺杂型层状锰酸锂LiMnl-xM;02(M=C‘Co,AI;x=O.05,O.1,0.15)。虽然得 到的掺杂型层状锰酸锂容量较高,.循环性能较好,但其xRD图谱中出现了强度 较大的。一LiMn02杂相。Y.M.Chiang等人【105l和A.R.AⅡnstronE等人11删也报道了 掺钴、掺铝的情况,以锂片为负极,在2.5.4.3V之间循环,m—LiMnl粥~o.0502 的可逆容量可达188 mA^?一,m。LiMnl.9c00.102的可逆容量达到190 rILAh?百1。 最近,z.P:Guo等人1107l采用Pcchini方法合成了m.“cr0 lMno_902,可逆容量达
170 mAJl?茸1以上,且循环50次几乎没有容量损失。
1.3.4.3正交型“Mn02 『F交型LiMn02具有B—NaFeO!型岩盐结构,属jF交(onhorhombic)晶系,简 写为。一“Mn02,空间点群为Pmnm,其理论容量也为285 mAh?g-1。o—LiMn02 是典型的岩盐结构,锰离予与锂离子形成独立的Mno。与Li06八面体层,它们 以皱层(曲折层)排列。氧排列因Mn“(Jahn.Teller)而出理想的立方紧密堆积
发gi变形。尽管结构有时也称为层状,但曲折的Mn魄与LiO。八面体层不象单 斜对称的层状LiMn02与紧密堆积f|q氧层平{j:。 o—LiMn02柱初始充电时近75%的锂在3.4_4.5v以两、f‘台过程从结构[}?脱 0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嵌,对应于容量一210mAjl?茸1。在4.5—2.OV之『白J进一步循环电压图形中类尖晶 石特性增加,特别是放电时,4V容量增加,3v容量下降。o—UMn02是热力学 稳定体系,可用传统的固相反应制穆。如“2C03与Mn02在800.1000℃在氩气 保护下反应可得到高晶度样。除此之外,o—LiMn02的制备方法还有沉淀法【108】、
有机化合物法11卿等。与固相反应相比较,软化学方法得到的。一“Mn02相更纯。 近来Seung-1.aek Myung等人I¨oJ采用乳化.干燥法制备了。一LiMn02,电化学性能 较好,循环300次后容量还有155 mAh?‘1。
1.3.5铁系正极材料 铁基化合物除了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外,和co、Ni和Mn相比最大优点是 无毒。然而还未发现适合于实际应用的铁基化合物正极材料。以前的研究策略主 要集中于同Lic002和“Ni02结构相同的层状LiFe02flll】。通常根据粒子的大小 和电荷的效应来判断结构的稳定性,用来预测许多氧化物的结构的PauIin2准则 即为这一例子。属于AB02型化合物的a—NaFe吼结构,其阳离子半径相差越大, B
离子电价越小,则其结构就越稳定?。。但是Li,Fe02(R3m,O<x<1)很不稳 定.因为离子半径比rFc3+/rLj+-0.88不满足层状AB02(R3m)化合物的半径准则
7B,rA<O.86【11 31。另~问题是Fe4+,F,+?:3d5 6
t)电对离Li几i.电对太远,而 Fe“,Fe“(t29:3矿n+)电对离Li几i+电对太近。为了克服这些困难,Goodenough
小组研究了一系列包含较大阴离子(xo,)’(x:S,P。As,№,Ⅳ,y=2或3)的化合物 ?“”i。其中(PO.)’和(Sm)’能够稳定此结构并把Fc3+压'e2+电对能级降低到有 用的级别。具有强x.O共价键的大阴离子(X oI)’.通过Fe—O—x诱导效应稳定了 Fe3+,Fc“的反键念.从而产生了适宜的高电压。具有规则橄榄石型的LiFeP04能 产生3.4V(相对Li/I-r)的电压。在适当温度下,循环性能良好,可逆容量达
120mp断g。尽管此容量是在非常低的电流密度下取得的,但激发了科研团体的 极大兴趣,许多科研小组着手研究此材料1118啪71。
1.3.5。1
LiFeP04的结构
LiFcP04在自然界中以磷铁锂矿的形式存在,属于橄榄石型结构,空M群为 P。mbI瑚J。此结构可以认为阴离子以密排六方排列,阳离子占据一半的八碰体空 隙和八分之一的四面体空隙。磷离予占据4c位,铁离子和锂离子分别占抓八面 体的4c和4a位。以b轴方向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Fe瓯八面体在bc s卜面上 以一定的角度连接起来,i『If Li06八面体则沿b轴力向共边,形成链状。~个Fe06 八面体分别与。个P04四面体和两个“O。八丽体肚边,同时,一个PO。Fq而体 还与两个Lio。八丽体j《边。在此结构rh F一一Fe2+辩l对食履镪的l也瓜为3.4v,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此电压较为理想,因为它不至于商到分解电解质.又不至于低到牺牲能量密度。 Pa曲i等人根据诱导效应和Madelung电场系统定性地研究了包含(XO。)”(x=s, P,As,Mo,w,y=2或3)的化合物的Fe3+,Fe2+氧化还原电位?引。Fe3+/Fe2+在 uFeP04中的高I乜位可解释为:(a、通过Fem¨.O.P。_*的诱导效应使Fe产生了很 强的离子性。(b)通过共边的Fe06八面体的阳离子之间库仑斥力对Madelung
数的作用。
图1.4规则橄榄石结构的LiFeP04,a球棍模型b多面体模型 1.3.5.2
LiFeP04的充放电机理
UFeP04的充放电反应如下所示I“6】:
充电反应:LiFeP04一x“+.xe’—◆ 放电反应:FeP04+xU++xc_—+
xFeP04+(1一x)LiFeP04 xLiFeP04+(1一x疆eP04
其反应是在LiFePO.和FeP04两相之间进行。由晶格常数的变化可以算 出,
在UFeP04被氧化为FeP04时,其体积减小了6.81%,充电过程中的体 积收缩可以弥补碳负极的膨胀,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利用效率【11”。
Padhi等人指出,锂通过不断减少的“FeP04/FeP04界面嵌入到FeP04结构中
是循环过程中的控制步骤I“矗12 21。由于FePO。界面的面积逐渐减小,通过此界
面的锂不足以缚持电流,这导致了高电流时可逆容量的损失,因此有人提出 了在较小品粒的样品中可逆脱嵌的锂离子的数量会增加。可逆容量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加,这支持了锂离子番:品粒内的扩散为控制步骤的观点。Takahashi
等人研究了f毡池温度对“FePO。咆化学性能的影响l”?。实验结果表明电子转 移的活性和LiFcP04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都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锂离 予扩散的表脱沥化能是电荷传递i舌化能的两倍多,这说明温度刘扩做的影响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较大。高温下“FeP04的高放电容量3:要是出j:此时锂离子具有较高的扩散速 率,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颗粒中心附近的更多物质。造成LiFeP04容量较 低的主要原因是其低的扩教系数,而不是结构的变化。因此,循环时容量衰
减很小,结构很稳定。MacNeil等人I”oI采用差热扫描分析(Dsc)用1M “PF拉oDEc作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7种锂离子电池用的正极材料 的热稳定性(HC002,
“Ni02,“Nio.8C00 0202, U1+。Mn2.x04, “Nio.7C00 2Tio 05M助050, “【Ni3/8C01,4Mn3/8]02和LiFcP04),发现LiFeP04的
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其它材料。 LiFeP04的制各方法 1.3.5.3
目前,人们主要采用固相法制备LiFeP04粉体,除此之外,还有溶胶.凝胶、 水热法等软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各有f秋,都能得到颗粒细、纯度高的LiFeP04 粉体。
1.3.5.3.1
固相反应‘11。123l
将锂的碳酸盐(氢氧化物、磷酸盐)、草酸亚铁(醋酸亚铁、磷酸亚铁)和磷 酸二氢氨混合,在500~800℃下煅烧数小时,即可得到LiFcP04粉体。以锂的 碳酸盐为例,其具体反应如下式 Li2C03+2Fe(CH3COO)2+2NH4H2P04———◆
2LiFeP04+2H20+C02+2NH3+4CH3COOH
此法制备的产物存在以下缺点:物相不均匀,晶体无规则形状,晶体尺寸较大, 粒度分布范围宽,且煅烧时间长。 固相反应合成法所得到的产物电化学性能较差,这是由于锂盐、铁盐和磷酸 盐束充分接触,导致了产物局部结构的非均一性造成的。但固相法设备和工艺简 单,制备条件容易控制,便于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在科研和工业化生产q?采用的 最主要的一种现代陶瓷粉体制备方法。如果在烧结过程中,让原料充分研磨,并 且在烧结结束后的降温过程中严格控制淬火速度,则能获得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粉 体。
1.3.5.3.2水热法“25,126l 水热法匙指在高温高压下,在水或熊汽等流体中进{i的何美化学反应的总称。
其辏本原P琶足:在,定的高温高压下. ?蝗瓴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人Ji埘应的 氧比物的溶样嫂,J‘足氢氧化物溶于水l}1,㈣H析出氧化物。
水热法jI仃物十|l均一、粉体粒{色小、过杯简,丫L等优点。似只I艇j:少廿的粉体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制各,若要扩大其制备毛},却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大型的耐高温商压反心器的 设计制造难度大,造价也高。
№g等1125l用FeCl2.4H执I。iOH和P:0,在170℃下3天水热合成LiFeP04(OH),
然后转移到管式炉内70()℃烧结12小时,即可得到UFeP04粉体。 1.3.s3.3溶胶.凝胶法u31,132l
S01.Gel法是以无机麓或金属醇盐为前驱物,经水解缩聚过程逐渐凝胶化及 相应的后处理而得到所需原料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有:前驱体溶液化学均匀性好 (可达分子级水平)、凝皎热处理温度低、粉体颗粒粒径小而且分御窄、粉体烧 结性能好、反应过程易于控制、设备简单。但干燥收缩大、工业化生产难度较大、 合成周期较长。 Doeff等1131l采用Fe(NO))2、吣P04和LjCH3COO作为前驱体合成凝胶,然后
在氮气氛围下湖℃或700℃烧结4小时后即可得到“FePOa粉体。
1.3.5.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LiFePO。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是应用Ii{『景很好的锂离子电池『F极材料【13=Il。 但另一方面,电阻率较大,电化学过程为扩散控制,使之在大电流放电时奔超衰 减较大,使研究工作集中在解决它的电导率问题上。克服上述动力学限制的方法 之一是使它在适当高温工作1134l;另一方法是通过适当的合成工艺柬提高 “FeP04的电导率。如:镀碳、加碳制成复合材料、掺杂金属离子和加入会搐粉 末诱导成核。
1.3.5.4.1
包覆碳及加碳制成复合材料
这一思路最初由~maIld提出,通过在合成UFeP04前包覆碳的有机化合物 前驱体容量可达150mm妇,循环10次后,只有1%的容量损失【14】。P.P.Prosini
等在合成LiFeP04时添加高比表面积的碳黑,在80℃时以C/10倍率放电,比容 量接近理论容量。在室温以C/2倍率放电,循环230次后比容量仍有95mAjl幢|135I。
H.Huang等采用c融cOOLi、Fe(cH3cOO)2和NH4H2P04与由问苯二酚甲醛形成
的碳凝胶混合烧结得到n勺“FeP04/c复合材料,在室温以C,2倍率放电,其首次 容量可达162mA州g:以a5倍率放电时,镢坏loo次之内循环效率大予99.9%l|3“。 在最近召,r的第1l桶国际锂}包池会议上,S.YChung等采用了85%活性材料+I()% 超磷碳+5%PVDF,可以获得很好的室温导Fi_l性,其值为3×lO‘3S/cm,超过了 LiC002(10。S/cm)乖i LiMn!04(10。4S/cm),没有经过这种处理的磷酸铁锉的}li 1子二缸 为104S,cm。电化学测而℃表嘲:存1.1c的倍率下,例始容互}为125mAh垃:=|!||
2.3
中南大学硕士0e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的倍率下,初始容量为95mAjl幢,库仑效率为99%¨3”。J.R.Dahn等比较了_:同 的碳包覆条件:一种是合成纯净的LiFePO。之后包覆碳;一种是加热之前把蔗糖 和其它反应物一起混合;另一种合成方法是加热之前把蔗糖和其它反应物混合, 然后再包覆碳。上述样品最终的碳含量分别为2.7%,3.5%和6.2%(重量百分含 量)。电化学测试表明后两种方法合成的样品容量可同H.HuaIlg等合成的 LiFeP04,C(碳的重量含量15%)复合材料相比【13引。
1.3.5.4.2掺杂金属粉体及有机金属盐 在特殊的合成方法中,令属粉体可以充当“FePO。颗粒生长的成核剂,有 助于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粉体,也可增强总的电子导电率。F.Croce等采用溶胶凝 胶法以L.(OH)、Fe(N03b和H3P04溶液为原料,添加少量的金属(银和铜,质 量百分含量l%)作为分散剂,合成的LiFePO。的性能大为提高。在室温下用锂 片作对电极LiCl04 EC—DEC(1:1)作为电解液C/5倍率放电,初始容量有
140mAh/g,循环30次后仍有130m甜妇。添加的会属粉并没有影响阴极材料的
结构但却显著的增强了其容量和循环性能m“。.
最近,s.Y.chung等通过掺杂少量的金墉离子(Mf+,越3+,Ti4+,zr“,Nb“,w“),
使掺杂后的LiFeP04的电导率提高了8个数量缴,室温下的电导率达到4.1 x
10’2S,cm,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脚?140l。合成的材料在低电流充放电时,接近理论 容量;在电流高达6000mA西1充放电时,仍然保持着可观的容量.只有微小的极 化发生。因而此材料特别适用发展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1.4本课题选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1橄榄石型LiFeP04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其合成条件对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 的影响。合成条件对材料的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优化合成条件是制 各具有优良好性能的材料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草酸亚铁、碳酸锂和磷酸二二氢氦 为原料,洋细地研究合成条件对橄榄石型LiFePO。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以期得到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橄榄石型LiFePO。的最佳条件。 2对橄榄石型“FePO。进行了改性研究,采用了掺杂不同的碳的前驱体进}亍 改性,包括蔗糖、碳石墨、乙炔黑、酚醛树惜和呋哺树脂;也进行了掺杂金腾离 r的政性研究,包括铝离f、镁离予、钛离予和银离子。 3萄‘次佗用了微波合成LiFePO。.并对奠tI二能进i亍了分丰J÷。 4对LiFeP04材料嵌/脱锂过程Ⅲ-的动,J学研究。本文分别畏j日粉木微fU傲 法和交流15I【执法研究“FcPO。的f乜衍f々递I旺科I和pE离子扩激系数。
中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一:章实验殴备及实验方法 第二章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2.1实验设备
l程控气氛电炉 为一一卧式电阻炉和其控制装置构成,由长沙电炉厂设计制作。可以通入氩气、 氮气等气氛保护,使用的温度范围为0.1000℃,可以方便的对加热温度、升温速 率、保温时间及冷却速率进行程序控制。升温速率O.1—20.c/min,恒温过程的控
温精度为±O.5℃。
2真空干燥箱 试样的干燥设备采用上海实验仪器总厂生产的ZK一82B型的真空干燥箱,其功
率为2Kw用范围为50一200℃,真空度主2乇。 3对辊轧机
该机选用耐热不锈钢作辊子,在对辊机的上下分别安装匕可以用来给辊子加热 的红外灯。当辊.『二的温度为loo℃左右时,便可以进行热压成型制得萨极膜。 4电池程控测试仪
使用武汉蓝电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L^ND BTI—lO蓝电测试系统,浚仪器采用 电脑控制,自动采集数据。 5 Model 273A
Potentiostat/Galvanostat及Model l’otentiostat/Galvanostat及Model 52lO Dual
Phase Lock—in
AIIlplifier Model 273A 5210 Dual Phase Lock—i n A,
A叩lifier
由美国PerkinElmer.生产出品。Model 273A的最大电流量程l nA。Model
最小电流量程为loo
5210频率范咽O.5Hz—120KHz,电压灵敏度 rms。
100nV一3V,电流输出灵敏度lOfA一300nA。低相噪声小于O.0050
2.2实验方法
2.2.1热分析法
原理:将试样与热稳定的参比物一F日放入等速升温的电炉中,当试样没有变 化时,剐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相同,二者温度差为零,在以温度对试样温度所作 的曲线上呈现出水平段;当试样发生吸热或放热反应时,由于传热速度的限制, 试样就会低予(啜热时)或高于(孜热时)参比物的温度,此时的曲线就会相应 的出现峰(表示啦热)或谷(表示放热)。只至过程完毕后,温度差爿逐渐消失, 曲线匕又复现Ⅲd(、f!线段。 2.2.2 XRD分析法
xRD分析住Rigaku衍射仪上进行,cu靶,Ti。翟单色器,扫描范围为IO.90 。,}i描速度为¨04。/min。物褶的定性分析通过刈x衍月f仪上的衍射峰PDF旧
中南大学硕七学能论文
第一二章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卡片对照而得。
2.2.3扫描电镜(SEM)分析 扫描电镜是利用在试样表面10nm左右深度范围
内,扫描着的聚焦电子束与 试样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二次电子信息以处理后获得试样表面几何形貌.颗粒形状
等信息。 使用的仪器为美国KYKY2800型扫描电镜。 2.2.4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 激光衍射法是依据不同大小的颗粒对所照射的光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再 将不同的散射光经一定的光学模型与数学程序进行处理以测定材料的颗粒大小 与分布。粒度分析主要可用来观察试样的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获 得试样颗粒度的统计分布结果。
使用的仪器为法国CIL峪公司的激光粒度分析仪。
2.2.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予发射光谱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才商品化的一种技 术。它可以同时或顺序测定多种元素,其特点是测量精度好、检出限低,婆体效 应小,可测定元素周期表中的70多种元素。使用的仪器为美国贝尔德公司的多 通道ICP—AES分析仪。
2.2.6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图2一l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装置图
(1)玻璃容器(2)铂丝(3)玻璃管(4)工作电极引线导电细铜丝(5) 橡胶塞(6)AB胶密封(7)锂片(8)辅助电极及参比电极引线导电粗铜缝(9) 粉术试样 7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由于流经粉术微电极测试电池的电流非常小(峨级),而二J:作电极和辅助电极 的面积相差很大(1:10000),因此可以使用同~锂片作为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不 会对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粉末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如下:将直径为100啪的铂丝一端与玻璃管熔封在一 起,另一端与导线相连,导线出口端用环氧树脂密封。将封有铂丝的玻璃管前端 磨平抛光,制成铂微盘电极。将铂微盘电极置于王水中煮沸30分钟,在电极顶 端形成约50帅深的空腔。在超声波振荡器中依次用蒸馏水,丙酮振荡清洗后烘 干,在光滑纸面研压入待测粉末,使粉末紧密的嵌入电极的宅隙中以备实验。实 验后的微电极在超声波振荡器中依次用稀硫酸和蒸馏水沈涤,烘干备用。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扫描实验所用的电解池为两电极体系。辅助电极为锂
片,lmm粗铜丝制其下弯成一个圆环型,锂片压制在圆环一}:,电解池小槽子采 用青霉素小瓶子改装而成。粉术微电极循环伏安采用两电极法,以金属锂为参比 电极和对电极,电解液为lM LiP跗EC+DME(1:1)。 采用Model 273A
Potent
iostat/Galvanostat进行循』f伏安测试,实验中
所有的测试均在室温一r进行。将配好的两电极电解池接入粉米微电极循环伏安扫 描电路图中,如下图所示:
图2—2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系统实验装置图
浸月|粉未微电极测试:b池l_J以进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式。实验简单方‘便。 f{l j-1:必制成电极薄膜,闰此可以避免乙炔黑、聚斟氟乙烯粘结剂带水的影nn
能够巫j!实的反映电极卡才料的电化。‘芦性能。
中南人学硕十‘学化论史
第二章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但粉木微电极难于进行定量研究。 2.2.7双电极模拟电池
双电极模拟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不锈钢正极柱(2)正极薄膜 钢垫片
(3)隔膜
(4)金属锂片 (5)不锈
(6)弹簧(7)塑料王基体(8)不锈钢负极柱 图2—3模拟电池组装图
2.2.8电池正极薄膜的形成及模拟电池的组装 将正极活性物质粉术、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60%(PTFE) 按8:1:l的比例混匀,在加热的对辊机上碾压而成厚约O.1丌If【I的薄膜。 负极片为会属锂片,隔膜为Celgand2400聚丙烯微孔膜。电解液为 EC+DME(1:1)+LiPF6(1M)。在不断通干燥空气的自制的手套干燥箱中组装成模
拟电池。
装配电池应该注意保持手套箱内干燥,加入电解液时应江意清除隔膜下的气 泡,还应避倔讵极与负极接触而发生短路。
2.2.9充放电性能测试
危放电批能测试是将模拟电池接通到电池程控测试仪进{J:测试,以确定正极 材料的充放l b比容量及其循环性能。充放电制度一般为: 1) 2)
匣F乜流充Ib争4,lV(电流密度为O.15m~g): 匣r乜_[Ji(4.1V)充l也120分钟: 9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3) 4)
恒电流放l乜至2.5V(I乜流密度为0.15m~∞ 循环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章崩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第三章固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3.1引言 磷酸铁锂由于价格低廉,无污染,制备容易,特别是其安全性能良好,作为一 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已经引起众多电池厂家的广泛关 注。 3.2
LiFeP04的制备工艺 对于高温固相反应来说,原料的均匀混合是保证材料优良性能的前提。传统
的固相反应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是将含铁、锂及磷的固体化合物直接混合, 然后进行焙烧,这样难以保证材料性能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所以合成的磷酸铁锂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差,而且循环时容量衰减很快。我们对传统的固相反应进行 改进,采用机械液相活化法(采用高能球磨)对原料进行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可 以减少高温反应的时间。机械液相活化法制备磷酸铁锂材料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
刁i: 原料 圆 上 困 上 上
亡l埴 图3.1机械液相活化法制各磷酸铁锂材丰}的工艺流程图 q,南人学硕十j学何论文
第三章I古|相合成磷酸铁锂歧掺抽改性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1将锂、铁和磷的化合物按一定配比混合后加入球路机中,以乙醇或丙酮或
q J醇作分散剂,以玛瑙球或锆球作磨球,搅磨;
2将经过处理后的试样放出来后,在50.60。C下真空干燥,除出分散剂: 3将干燥后的试样过筛后,在程序控温炉中,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严格 控制升温速率和冷却速率,将样品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得最终产品。
33未掺杂的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 33.1温度对未掺杂磷酸铁锂性能的影响 麓. 鼍:1叫—●1—,1叫,州,1 =., ?≥ jN ‘..
:*
图3?l 线
Li2C03、NH4H2P04和Fe(CoO)2?2H20合成LiFeP04的热重曲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章同相台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 爿 一 、,?‘ ●
刍
图3—2 热曲线
I
Li2C03、N}14H2P04和Fe(COOJ2?2H20合成LiFeP04的差
山图3.1和图3.2可知,在温度低于170。C时.热重曲线变化平稳,而差热 曲线也变化缓慢,在207,20c和263.7。C时有两个吸热峰表现为失水过程,在 420。c时有个小的放熟峰,这可能是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橄榄石结构的 LiFcP04,当温度高于4200C时,差热曲线和热重曲线都趋于稳定。 根据差热和热重曲线的特点,为了使反应充分,升温制度在2000C和420。C 之间要停留较长的时恻,然后升温到指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获得晶型比较 完整的样品。
以草酸亚铁、磷酸二氢氨和碳酸锂为原料,在氩气气氛下600。C、650℃、
700。C和750。C及800。C焙烧24小时。其充放电曲线分别如下: 中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三章瑚相合成磷酸铁锂艟掺杂改性
图3.4不同温度下未掺杂磷酸铁锂的充放电曲线(a)600。c(b)650。c(c)
7000C(d)750。C(e)800。C
d{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对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在600。C时放电容 量有100mAIl/g,6500c时放电容量有110m甜瞻,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电容量
逐渐降低,在7000c时放电容量接近60mA“g,在750。c和800。c时,放电容 量不足55mA血,g。表3一I是650。c烧结24小时样品的循环性能。循环8次之后, 容量仍然有106mAh,E,衰减很小,体现了磷酸铁锂材料臼勺优异性能,造成其容 量损失的原因是其化学扩散控制的,当操作温度升高和放电电流减小时,其容量 还可以提高,而不像诸如镫锰氧材料其容量的损失是由予结构的变化不可能愀 复。
中南大学硕扛学位论文
第二章周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故性
表3.1 650。C合成的IjFeP04循环总表 循环 充 (mAh/g) 1 2- 3 4 5 6 7 8 122.0120 116.5076 109.8850 106.5624 104.1912 103.3382 102.9836 111.0045
电
放 (mA山倌) 116.25lO 电
效率(%)
95.3 95.2 97.5 98.8 99.2 97.8 99.7 95.8 110.9r734 107.1873 105.3217 103-3064 101.0638 102.6777 106.2943
图3.5未掺杂的磷酸铁锂的X射线图谱
从图中W以看出,同标准的磷酸铁锂衍射图谱相比,基本一敛,说明gi成的是 磷酸铁锂材料,反应中的气氛控制很重要.是保证能否成功的炎键。此图同后面 的掺杂的磷酸铁锂衍射图谱相比可以看出,衍射峰的强度较大.结晶较为良好。
3.3.2粉末微电极实验 锂离。J:从LjFeP04的宿主结构【FeP04】中脱出或嵌入到je锕主结构q’的J三Jj: 包括如下‘i个连续的过程:锂离子在“FcPoJ固相中的扩散,臀而电荷迂移肛钏 离予在液态电解质中的扩敝。由于锂离子在液态电解质中的扩救系数较火,I嗣Ⅱ{i -I,南人学颂十学位论文
第二荜I^1棚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般可以不考虑锂离子在液态电解质中的扩散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将装入LiFeP04试样的粉末微电极实验电池在2.80.5v电压范围内进行扫 拙,其循环伏安曲线见图3.6所示。LiFeP04的氧化(脱锂)和还原(嵌锂)分 别出现-嘶积基本相同的两个峰(图3.6)。两个峰分别代表脱锂和嵌锂过程的两个 反
应阶段,与I;i『面的充放电实验结栗一致。
图3.6未掺杂L.FeP04的循环伏安图 3.4掺杂不同碳前驱体材料的LjFePO。的性能 没有掺杂的LiFeP04材料样品的放电容量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在于 LiFePOn的电导率很低,造成了它的可逆脱嵌容量的降低。本论文中对于提高其 可逆脱嵌容量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1)采用掺杂不同的碳的前驱体来增强其导 电性:(2)因为UFeP04是一种半导体材¥:},掺杂不同的金属离子从固体化学的 缺陷理论出发可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首先来讨论一下掺杂不同碳的前驱体对材料的性能的影响。
3.4.1不同碳的前驱体合成样品的充放电性能 我们采用了乙炔黑、鳞片石墨、酚醛村脂、呋噼j树脂和蔗糖作为掺杂物质, 掺杂物质的量根据前期实验确定。具体的l艺条件和图3.1相同。下面图3.7分 圳是掺jj量为5%乙炔黑、5%鳞片于i墨、?%酚髓树脂、10%呋哺树脂和lO%蔗 糖样?}f,谯650。C焙烧24小时所得样r n1的_允放电11甘线l期。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蚓相台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ti>
∞?∞¨??∞
cw^,m^h,口 图3.7掺杂不同碳的前驱体的磷酸铁锂的充放电曲线(a)5%乙炔黑 (b)s%鳞片石墨 (c)lO%酚醛树瞻(d)lO%呋喃树脂(e)10%蔗糖
中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l^1相含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表3.2掺杂不同碳前驱体的磷酸铁锂的首次放电容量 掺杂种类 5% 5%
首次放电容量(mAh儋)
78.34 122.94 116'31 100.1l 140.60 乙炔黑 鳞片石墨
10%酚醛树脂 10%呋喃树脂 10%蔗糖
从图3-7和表3—2可以看出掺杂蔗糖的样品容量最高,达到140.60mA血倌, 明显优于其它材料而且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之间的距离也非常小,说明极化很
小,电化学性能优良:鳞片石墨次之,首次放电容量有122,94m灿值,酚醛树脂 和呋喃树脂的加入对材料的改善不是很大,乙炔熙的效果摄刁:明显。 3.4.2掺杂蔗糖合成磷酸铁锂的性能研究 3.4.2.1正交实验设计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蔗糖对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最为
明显,因而主要想优化以蔗糖为掺杂原料的最佳条件。 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蔗糖的掺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锂铁
的配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最大,因此将这四者确定为正交实验的四因素。根掘锂 赫的特点.其在焙烧时有少量挥发损耗。所以锂铁的配比(摩尔比)我们选择了 1:l、1.02:l及1.05:l。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问的选择是根据前期实验和文献,铁 源采用草酸亚铁,实验条件如表3—3所示。
表3.3正交实验条件表 \\承乎 焙烧温度 (。C) 献 (a) 1 , _ 3
650。C(a1) 700:C(a:) 75(】。C(a3) 焙烧时间(小 时)(b) 18(b1) 24(b2)
30(b3) 掺杂蔗糖量 (wt%)(c) 锂铁配比(摩 尔比)(d) 5%(c-) 10%(c2) 15%(c3) l:1(d1)
I.02:1(d二) 1()5:1(dj)
中南人学硕t学位论文
第二章I州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政性
根据因素及水平数,我们选择了b(34)的弘交菱柬安排实验。实验表安排如表3.4 所示。
表3-4正交实验安排表 实验编 a
水平安排 b 1 2 3 1 2 ‘
组合水平 d l 2 C A B C 1
1 2
albloldl alb2c2d2 alb3c3d)
l
1 3
2 3 l 3 l 2 3 3 1 2 2 D E F 2 2 2
a2blc2d3
a2b2c3dt a2b3c Jd2 3
l 2 3 G H
3 3 3
a3blc3d2 a3b2cId3 3
l fx
a3b3c2dI
根据3.2所述的磷酸铁锂的制备:[艺合成样品,然后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碳含量的分析,按照2.29方法对材料进行充放 电性能测试。
3.4.2.2数据分析 表3.5是正交实验样品第二周放电容量及结果分析数据表。有上表可知,在
四个因素蔗糖掺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ft日J及锂铁配比对合成JF极材料磷酸铁锂
的电化学容量的影响中,影响最大的是合成温度,其次是蔗糖的掺杂量,合成时 间对合成材料电容量的影响大于锂铁的配比。下面详细讨论等【目素对合成材利性 能的影响。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IIIil相☆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表3.5正交实验样品第二周放电容量 实验编号 a
水平安排 b C 放电容 d 量
(mAh/
g) A
B 1 1 1 l 2
129.6 140.6 145.2 132.4 1 1 2 2 2 3 l 2 3 2 3 l C D 3 3 1 E F 2
3 1 2 3
135.5 123.9 2 3 3 G H I
3
1 2 374.4 2 3 1 121.9 120.9 3
415.4 127.6 K1
K2
383.9 397.0 396.7 128.0 392.7 386.4 398.5 130.9 4
391.8 370.4
138.5
4【)0.6 402.6 124.8 133.5 134.2 K3
K1,3
132.3 128.8 132.2 132.8 4.3
K2/3 K3,3 R
130.6 123.5 15 9.4
3r)
中南人学硕十学惶论文
第三章I爿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中南人学硕十一’协论文
第三章嘲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图3-8正交实验各个条件下的充放电曲线图 3.4.2.2.1温度对合成材料性能的影响
由正交表格的实验可以知道温度对材料的性能的影响最大。温度过高, 容易生成缺氧型化合物.材料的晶粒变大,比表面积变小,不利于材制的电化学 可逆脱嵌:温度过低,反应不先全.容易生成无定型部分较多的材料,材料的结
品性能不好,且易含有杂相.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也较大。为了研究温度对 材料LiFePO。/C的影响,我们从『F交表中的台10%蔗糖的样品进行了研究,Lj:Fe 为1.02:l,合成时问为24小时,改变温度,在550 750。C和8000C合成了样品。
oC、600。C、650。C、700。C、 |; 一 而., I 一。 一J1
一.¨一一 型 I出 .一 圈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I州干H台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I l l。
l 。一。..IoJL J一 彩“i
图3.9掺杂10%蔗糖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X射线图谱(a)SSO。C、(b)6000C、
(c)650。C、(d)700。C、(e)7S0。C、(f)800。C 表3.6不同温度下掺杂lO%蔗糖合成的样品的放电容量 l合成温度(。c) I第二次放电容奄 550 132.5 60【) 142.7
650 145.5 700 130.6 750
121.4
800 106.2
I(mAh儋) 从图3.91I丁以看出,在550。C材料的谱线虽然是磷酸铁锂,但无定型部分比 较多。结晶很下好(图中背景毛刺多)。当温度高于600。C时,材料的结品性能 良好,峰值也l匕较尖锐。从其放电性能来看,在650。C时合成的样品,电化学性 能最好;之后仃所降低,当温度高予750。C时,其电化学性能迅速降低,容量只
有106,2 mAh/g,||d没宙掺杂蔗糖的样品没有差别。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作用 非常微弱。
3.4.2.2.2蔗糖掺杂鼓对合成材睾}性能的影响 从小交实强&侪的数据分丰Ji可以爵}}{,除了温度外,熊撕的掺袅量对村料的 中南人学硕十学似论义
第二i章I州+t|合成磷艘铁锉及掺杂改性
性能影响最为姓著。蔗糖掺入量较少,对材料性能的提高不是很明照:掺入量过 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虽然有所提高,但据文献报道,使材料的密度下降很多, 会极大的影响体积能量密度,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根据萨交实验的结果,我们做了些补充实验,利用前面温度分析中较佳的结 果,即650。C的条件下,改变掺杂的蔗糖含量,从2%、5%、8%、lO%、15%到 20%的掺杂量进行了研究。
图3.10掺杂不同蔗糖含量的样品的充放电曲线 { _ 伸 塞 嚣
O 00 O 02 OO●006 O.∞O'O 012 O'‘01e O'●O 20 Oj2
蔗糖的}鹤鲁量
圈3.1l不唰蔗糖掺杂量的首次放电容量 中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吲相合成磷酸铁钝及掺杂故性
图3.12掺杂lO%蔗糖的样品的充放电循环曲线 循环
充 (mAh儋) 电
放电(m甜垤)
137.3379 137.6982 140.1547 141.7094 142.1163 效率(%) 1 2 3 4
l“.4982
142.9953 142.1270 145.8974 144.4374 95.0 96.3
98.6 97.1 98.4 5 6 7
144.8934 146.2611 143.5575 145.1559 99.1 99.2 8
9
147.7234 147.7774 145.6322 146.1506 98.6 98.9
由图3—10和图3.11可以看出,放电容遣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首先『卜高,然后 略宙降低。当掺杂量为lO%时,放电容量有14lmA}l/E,充放电曲线I}常平坦, 极化很小,电化学性能优良:当掺杂量为15%时.放Ib容匿达到鹾高143.8mAh/2,
但极化比掺杂lO%蔗糖的十t品要人:当蔗栅的掺杂:最返到20%时.放电容:最略 仃『年低,达到135.8mAh/卫综合分析,我们认为“j蔗栅的掺朵盛为I(】%时,合 成【|勺样出性能蜮勺理想。例3.12足掺杂量为【()%蔗惦丰T品的亢放lU撕州:曲线吲,
r叮【'工行}fijefU化’’≧性能‘咐;i.优良,亢放l乜的、卜台t㈣矗甲链,极化微小:I砸儿允放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三章I捌相合成磷酸铁锉肢挎泉改性
电容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还略有上升。这可能是由于样品n:充放电的过榭中体 系的温度升高,因而容量也随之提高。 我们使用碳硫分析仪进行了最终样品的碳含量的测定,测定的结果与理论计
算值相差不大,掺杂10%蔗糖和15%蔗糖样品的最终碳含量部小于5%。 表3.8
LiFeP04,C样品的碳含量 £(墅) 3.06 4.95
堑!堡垒笙
掺杂10%蔗糖 掺杂15%蔗糖
图3.13掺杂不同含量蔗糖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 15%
(a)5%(b)l(J%(c) 中南人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二章固相台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政性
从图3.13可以看出,当蔗糖掺杂量比较高时,合成的样品颗粒比较小,微 孔较多.有利于比表面积的提高,因而可以增强其电化学性能,提高可逆充放电 容量。
3.4.23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实验 锂离子从“FeP04的宿:主结构【FeP04】中嵌入或脱出到其宿主绪构中的反应包括 如下三个连续的过程:锂离子在LiFeP04固相中的扩散,界面电荷迁移以及锂离 子在液态电解液中的扩散。由于锂离子在液态电解液中的扩散系数较大,因此可 以不考虑锂离子在液态电解液中的扩散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装入“FeP04试样的粉末微电极实验电池在3.睢4.0v电压范围内以lOmV/S 的速度扫描多次至曲线无明显变化,然后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扫描。其循环伏安曲 线见图3.14所示。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峰电流增大。将不同扫描速度下的阴极峰 电流Ip。对扫描速度V“2作图,结果见图3.15所示。 当v≤10mV/s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反应受单一扩散控制【?l: 当扫描速度v≥10mv/s时.Ipc明显偏离直线,表现出混合控制的特征。上述实 验表明:在慢扫描速度下锂离子在固相中的扩散为速度控制步骤,而当扫描速度 很大时反应受电荷迁移和锂离子在固相中的扩散步骤的混台控制。“FeP04的氧
化(脱锂)和还原(嵌锂)过程分别出现面积基本相同的两个峰,两个峰分别代 表脱锂或嵌锂过程的两个反应阶段,与前面的充放电实验结果一致。 {,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二章嘲相台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o=芒芒兰。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l吲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o,、芒oJ jo , 2 : 重 j
V“暗ge,V
图3.14不同扫描速率下的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图谱 I锔人学预{’学位论文
第二章确榴含成磷暖铁锂及掺杂设性
图3.15 L.FePO。粉末微电极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的IP,v1伫关系图
3.5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我们比较了掺杂铝、钛、镁、银和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其中以磷酸二:氢氨、 碳酸锂和草酸亚铁为原料,铝以异丙醇锃:的形式掺入,钛以钛酸四丁酯的形式掺 入,镁和银以硝酸盐的形式掺入,镭以碳酸盐的形式掺入。合成的工艺过程与图 3.1相同。图3.14是这几种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中南人学硕七学惋论文
第::章州相台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图3-16掺杂不同金属离子的材料充放电曲线图(a)latm%AI(b)latm%Ti(c) latm%Mg(d)latm%Ag (e)20atm%Mn
从斟3一16 i可以看出,掺杂金属镁离f的效果最好,一彳次放电容量达到了 120mAll/g,其次足铝离严.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17mAh舡,掺杂钛离子和银离 _F的效果不是很好,放}U容量比未掺杂的样品还彳r所降低,这有可能是其中的会 属离r与磷酸根发生反心.7L成了杂质,没有起到成汀的教果。合成的磷酸铁锰 锂混合物的充}巳|I|l线彳r【1q个平台,jj文献报道的一’敛,仉般I乜曲线没有出现两个 、f£台.而}I.容:硅较低,订f々f进一j参的深入研究
3.6本涯小结 I把机做化717‘液射Ij:‘f匕7上,j;入iIJt】】!.岛rI Ll池¨}:阿川,lJ.年j二i:段! fl南人学硕l“学位论文
第一章I司相合成磷酸铁锂及掺杂改性
2比较了不同的碳的前驱体掺杂的效果,实验表『{j】蔗糖的效果最为理想,具 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优良的充放电性能: 3系统的研究了以蔗糖为基础材料的优化,作了ni交实验分析了各个主要因 素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表明合成的温度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蔗糖的 掺杂壁,再次为合成时间和锂铁的配比。得到的优化结果是掺杂蔗糖的比例为 10%,焙烧温度为650℃,合成样品的放电容量达到了147mA^/g.且循环9次基 本上没有衰减; 4使刷的一段烧结工艺达到了两次分段烧结].艺的效果: 5使片J粉术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6比较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表明掺杂令属镁离子的效果 最为理想。 中南人。学硕卜c阳:论文
第四章微波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 第四章微波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 4.1引言
微波是指波长从1m到1mm(相应的频率范围为300MHz到300GHz)电磁 波,具有波长短、频率离、穿透力强、量子效应显著等特点【14”。微波技术在本 世纪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目前除了广泛用于雷达、导航、遥感、多路通讯 及电视等方面外,微波加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微波加热是完全不同于常规加热的一种加热方式。常规加热是通过将发热体 产生的热能经由对流、传导、辐射等方式传递到被加热物体上,使其由表及里传 热而达到某一温度;而微波加热则是依靠物体吸收微波能并转化成热能,自身整 体同时(均匀)升温至某一温度,是一种体加热方式。在微波加热的材料中热梯 度和热流量与常规加热的材料中的情况正好相反,微波加热不仅具有明显的节能 特点.而且加热速度快、无污染,适应多种物料的加热。同时微波加热可以精确 挖制,特别是当前可利用微机进行£】动控制和操作。目前微波加热在食品、医药
的加热火菌和纸张、纤维、木材、烟收皮革及橡胶的加热干燥等方面已实用化。 1988
fF Ba曲urst等人在Natufe上报导了采用2450MHz,500w家用微波炉
合成了LaI 85Sr015Cu04及YBa2Cu307.。超导陶瓷【”21,发现合成时间较常规方法大 大缩短,合成产物纯度高,结晶度§f。Monika,willen—Parada等人用有机醇豁 和活性炭混合物在微波场中发生热解反应,400℃
即合成了TiC陶瓷粉术,且具 有良好的烧结性能。Mingos等人利}H微波合成了Kv03、cuF0204及其它陶瓷材 料,许与常规方法作了比较(见表4.1)I“引.结果表明微波合成的时唰可以大大 缩短。 表4.1陶瓷材料的微波合成与常规比较 产物 原料 微波合成 (min)
KVot CuFe204 K2C03,V!05 Cu0,Fe203 7 30 30 35 70 27 40 5 常规合成
(hour)
12 23 2 12 24 BaW0d Lal
BaO,W03
La203,SfC03,Cuo
s5Sr0.15Cu()4
YBa!Cu307.x CrB Fe,B ZrB,
Y20],Ba(N03)2,Cuo Cr.B Fc.B ZL B
微波f汕E技术!j je它材料合成技术丰¨结合.更|fi宽了Je—J"范r同。Ray年|I Komafneni等人采用微波一水热发f}j炷j’Tio二、Fe203、zrO!、KNb03、BaTiO: 中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四章微波含成磷艘铁锂材料的研究 等电子陶瓷粉料lⅢ】,合成温度及时|日J较常规水热合成技术均行人幅度降低,且 产物性能好。Dalton等将微波技术与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相结合,用微 波能做点火源,并可较准确的控制波前蔓延速度,得到密度达80%的TiC及密实 的A1203用C复合材料。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已丌展了多种陶瓷材料的微波合成研究,I扫于其独特的 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国际上材料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微波技术实用化研究的进展, 材料的微波合成己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当指出,目前人们研究工作尚处于 探索阶段,所合成的材料体系只是为了扩大微波合成技术的应用范f目而进行的可 行性研究,对于。微波合成材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及物理化学变化和机理 等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锂离子电池币极材料的固相反应合成的基础上,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 了LjFcPOt iF极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这也属于尝试性的工作, 由于研究时问和水平有限,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是在所难免的。
4.2微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微波可以像光一。样被材料所传输、反射和吸收,这取决于材}4fI勺类型。根据 材料对微波的吸收与反射情况,叮分为导体、绝缘体和介质等j大类。余属物质 (如银铜等)为导体,它们能反射微波而不发生吸收,如同可见光在镜面上反射 一样,所以可以作为微波屏蔽,也可以用于传播微波的能量。绝缘体可被微波穿 透,诈常时它吸收的微波功率极小可忽略不计,微波与绝缘体相互1-Bj的作用,与 光线和玻璃的关系相似,玻璃、云母及聚四氟乙烯等和部分陶瓷属F此类,透波 性能好的耐火材料可以作为微波加热的保温材料。介质的性能介于会属和绝缘体
之间,能够不圊程度的吸收微波能,并为微渡部分穿透,故又称为有耗介质。绝
大多数陶瓷材料都是由共价键和离子键构成的多晶多相固体材料,它们属于介 质。 介
质材料在微波场中体现的特性取决于材料的微观结构。电介质材料可一般 可分为非极性电介质材料和极性电介质材料两大类。非极性电介质是指出非极性 分子所组成的电介质材料,其分子结构成对称结构,J下、负电荷中心重合,一些 有机材料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都可以归为此类。极性电介质是指具有偶极距 的分二}(或离予团)组成的电介质材料,几乎所有的陶瓷材料都存在着不同量级 的偶极距,因而均属于极性电介质材料。 置于电场巾的电介质材料都会沿电场方向产!k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根据参 与极化的微观}{子的种类=fI|层次,可分为: 1.电子极化:由于原’r核外l包一J:矗}日刊原。F核发生位移形成的儆化:
中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四章微波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
2.离子极化:由卜固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相对移动形成的极化: 3.偶极予转向极化:极性分子中的偶极距沿外电场转向排列形成的极化: 4.界面极化:由r两种不同介质形成的界面上产生的电荷引起的极化,如空间 电荷层、品格错位、杂质、位错等。 微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除了产生热效应外,还具有非热效应。许多关于材料微 波合成及制备技术应用的研究都指出,微波场下的合成及制备过程较常规方式具 有反应速度快,温度较低的特点。这仅从微波的热效应上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其中一定有非热效应起作用。在陶瓷材料的固相反应和烧结过程中,扩散传质过 程是其中的控制步骤。在微波场中,材料内部的电场分布可能对粒子扩散和固相 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嵇mrey等人在28GHz微波炉中烧结A1203+1%Mgo,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微波烧结在950℃左右即已开始发生,在1200 ℃保温一个小时即可达到理论密度的98.2%.而常规烧结只达到71.4%,对这一
过程中计算得到的衷观活化能,微波烧结为170Ⅺ/moI,常规烧结为575脚/molt
微波烧结的活化能仅是常规烧结的1/3左右,他们把烧结速率的巨大差异归因于 由微波场产生的快速扩散速率影响。 总之,相对f丰于料微波合成制各技术中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时微波与 材料的相匠作用机理及非热效应的物理机制研究的进展要缓慢的多。虽然一些实 验结果直接给出了微波场的非热效应的存在及其对材料合成和制备过程中的显 著影响,但大多数针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还只是定性的。对于微波场中的粒子活化、 微波能与品格波的涡合和干涉、电场下的例子扩散增强机理还不能给出满意解 释。研究微波场的IE热效应应不仅要考察谐振腔中的微波场(电磁场)的分如, 同时要综合考虑』£体材料的结构、缺陷、微观粒子的外环境以及微观层次上的离 子键合状态、电子组态等,这尚需材料研究者和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
43磷酸铁锂材料的微波合成研究 4.3.1微波合成的设备 实验用的微波合成没备为长=沙隆泰科技公司殴汁,它}b微波源、功率控制系统、 合成腔体、气氛控制系统及测温系统组成,j£基本结构如图4.1所示。微波发生 器为磁控管.■频:器为2.45GHz,输出功率为O~lkw并连续呵调。合成腔体采 用了单模fⅡ多模两种方式。测温系统出红外测温仪及放字化仪表组成,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郡。微波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
图4.1微波合成设备连接图 43.2正极材料LiFeP0。的微波合成 首先,以分析纯的Fe(COO)2?2H20、(NH4)H:P04和Li2C03为起始原料, 将该原料压成圆片,装入保温筒中,然后放入微波舴体中在氲气氛围下进行加热 合成。加热温度为700—800℃,升温时间控制在10分钟,保温30分钟,然后自 然降温。实验表明,原料对微波的吸收非常强烈,,卜温速度很快,而且呈加速升
温趋势,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达到合成温度。在保温时,通过精确控制输出功率, 可以使平衡温度保持在±3℃的范围内。
我们用粉末x光衍射、扫描电镜、化学分析测试方法对微波合成的LiFePO。 材料进行了结构的测定。 ——————’—]
:.!。建烛∑二
图4.2微波合成的磷酸铁锂x射线衍射图 中南人学硕}:学何论文
第四章微波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
图4—2为700℃恒温半个小时合成的UFePO。样品的xRD图谱。分析结果表 明,该样品为单相结构,在图谱中未发现任何杂相。 图4.3为浚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可见,微波合成的LiFePO。I.F极材料的晶 粒分散性较好,无明显的团聚和烧结现象,其晶粒度在O.5~l H
m之问,分散均
匀。上述结果表明,微波合成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加热过程中的晶体生长,这一现 象可用Ha兀Iler_Bmok的理论来解释:当加热速率很高时,材料将快速通过表面
扩散起主导作用的低温状念.并将其细晶(微晶)显微结构保持到高温状态,此 时晶界扩敝比表面扩散要占优势。在微波加热时,由于极高的加热速率,晶界扩
散处于支配地位,因而晶粒在束不及长大时便已完成了合成过程,形成了单相、 细晶这一独特的材料显微结掏。另外,加热时间短也是造成晶粒细小的重要原因。 图4.3
700℃恒温30分钟微波合成LiFePo。的扫描电镜照片
l鞫4—4为微波合成“FcP04的循坏伏安图谱,样品为掺杂了lO%的蔗糖。从图?}r 一叮以看出.只有一对氧化还暝峰,氧化峰和还原峰都比较尖锐,且氧化峰的面干j: 和还原峰的面积甚本相等,浇明可逆性很好。 47
中南大学形!卜学1市论文
第四章微波台成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
图4.4掺杂10%蔗糖微波合成磷酸铁锂样品的循环伏安图谱(扫描速率 O.SmV,S)
图4?5微波合成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a)掺杂10%蔗糖样品(b)掺杂latm% 镁
刚4.5分刖是微波合成样品的充放电曲线罔。ra)是掺杂iO%蔗糖样。恼,从图中可 以看出首次放}U存鼍有124.2mAh/g,高于没仃掺杂LiFeP04样品.但不如传统 ?相反应的锌|};=J:专,我们认为这可能主要是l嗣为温度控制的原因,10 f甫长沙隆泰 f}技公t司的微波仪器}要足面向高濉合成.}l能对F 700℃以J:实现拧溢.从钔 :节分昕¨J以妃l道.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彤I蚂破人,65(’℃时合成的f薯晶效果最为 州想,I町微波i?成-叮以在殳低的温腰条{,|:F’屯诚反应所以如粜能够。英睨低温挖
中南人学硕十学能论文
第四章微波台成磷酸铁铿材料的研究 制应该可以合成出性能优良的样品。掺杂镁的样品fr次放电容量达到了 117mAj
l幢,也优于没有掺杂的样品。
4.4对“FeP04微波合成制备方法的评价 用微波合成方法制备的UFePO。具有纯度高、材料结晶性能好、晶粒细小均 匀的优点。用微波合成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一种特别合适的方法。加 之微波合成自身的特点,如合成时间短、合成效率高、能耗低等。使劳动生产率 大大提高,材料的制造成本也可大幅降低,所以在将来的工业应只j中,用微波合 成的方法制备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4.5本章小结 1首次使用微波含成了磷酸铁锂样品,发现其样品晶}{比传统的阎相合成方 法要小,半个小时即可得到晶型完整的样品,大夫节省了时间: 2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24mAh屉,许进 行了粉术微电极测试: 3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合成的 放法n d样可以得到结晶良好的材料,而』L材料的粒度有所降低。 中南人学硕卜’Zf々沦之
第五章LiFeP0.材孝}嵌锂过W动力学研究 第五章LiFeP04材料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5.1引言 电极材料嵌锂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是衡量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重要性能指 标,它直接影响着锂离予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端电压、容量、循环寿命及可输 出的比功率等。交换电流密度是表征电极反应可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锂离子 的扩散系数是评价电极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电极的极化以及组成电池时对 电池的充放电特性鄙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电池的大f乜流充放电性能,锂离子扩 敫系数大的电极材料,其快速充放电能力强。对于丌发大功率实用型的动力型电 池,研究尖晶石“FePO。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化学体系c{?,作为电荷载体的电极中的电子和电解液中的离予在电极与 f乜解液的界面上十¨接触而发qi反应,这种两相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与界面的性质 密切相关.能够用束描述界面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阻抗,通过电化学体系阻抗 的测定,可以帮助了解界面的性质‘i电极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交流阻抗法采其j小幅度交流信号扰动电解池,观察体系在稳态时对扰动的晌 J也情况。目前实验}二广泛使用的是对被测电化学体系在较宽频段内施加单频小幅 (10mv)『F弦电J硅,测量体系在每个频率下的响应fb流.以相角和振幅,实部 或虚部来表达测量结果.前者形成的阻抗谱为Bode图,后者称为Niquist图。本 论文的阻抗图谱均为复平面上的Niquist图。 交流阻抗方法广泛用于研究电极,电解质,以及电极/电解质界西f上发生的 物理和化学过程,其理论及应用实例参见Macdo舱ld编著的“Impedance Spectroscopy”。在交流阻抗谱(electmchemicalimpedance spectrosc叩y,EIS中, 一个电化学体系的响应谱可以用几种基本电子元件的串联并联组成的电路来实 现过程模拟。这种电路被称为等效电路(equivalentcipcuit)。通过阻抗谱的非线性 拟合,可以求解等效电路中各电子元件的数值。目前,电化学及固态离子学理论 对电子元件同物理化学过程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成熟的 研究,因而根据电子元件的值最终可以获得动力学参数的信息。 一般而言,一个『乜化学体系所经历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分别影响电化学体 系的电子转移,离子转移,电荷聚集等。这些过程吐f于具有不同的动匀学特征, 对施加的测量扰动信号将鼠有不同的响应速率,出现在响应谱不同的频段范尉 内。现代的电化学仪器lJ丁以舀?1矿数量级的频率范围内精确测定体系的响应,因 而通过测量电化学体系的,乏流阻抗谱,就可以获得动力学方面的信息。研究4i同 疑件下阻抗谱的变化.分{』i动力学参数l_I勺变化规律,nj以一亘深入的了解?U擞过程. 中南人学硕p学传论文
第瓦章LiFePO。材料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5.2
LiFeP04表面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 锂离子在磷酸铁铮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既有锂离子在电解液与电极体相中的扩敞,又有在电极表面的成膜反应,还有在 界面处的电荷转移反应等I”引。 (a)电化学反应
“++FeP04+e。———————卜 “FeP04 (1) (b)扩散过程 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 锂离子在电极体相中的扩散 锂离子在界面的迁移过程 (c)相变 表面膜的形成 (d)电荷聚集 在双电层两边的电荷积累 (紧密双电层、分散双电层,空问双电层) 在新相界百I两边的电荷积累 自出离子或溶剂化离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 (7) (8) (6) (2)
(3) (4)
(5)
如果将电池体系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从宏观效果上看,上述物理化 学过程或者影响电子及离子的迁移,或者使其积累。相当与电路系统中的电阻, 电容.或电感元件。通常,在交流阻抗谱中,电阻与电容的并联将产生一个、睾尉, 电阻与电容的串联将形成与实轴成9矿的直线。由于}乜化学体系的响应由不同lI寸 问常数的过程控制,阻抗谱中可能会出现多个半圆或线性部分的组合。
53等效电路图中可能出现的元件 锂离于在电极体系中的运动既要克服溶液中的电阻、又要在界面处发生电荷转移 反应.还要进入磷酸铁锂的内部扩散,因此在本章所测试的交流阻抗图谱所对应 的等设电路图中,可能会出现下列的阻抗元件l“5I
(1)R。I——欧姆电m。主要包括接触电融I和溶液电阻: (2)Rc。、CdI——发7t存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也叫电化学反应电阻)以及
表面膜和电极界i阿的双电层电容:
(3)CPE——常相岱元件。侄实际阻抗谱中.{,别是爹孔电极,其电极川心 般偏离理想的奠j*,I乜撖响应.例如半吲侧心偏离吱轴.warbu唱阻抗偏离 450.吲Ⅲ。妥M:拟介时.在等效fU路tI一多以常棚fZ厄什(constant elemenl)外T℃常蚬f包了兀什进行拟fr.j£数学农逃』℃: phase
中南人学硕卜学何论文
第五章LiFcPo。材料嵌锂l过}、!动力学Ⅳ『宄 YcPE=~(j tJ)“=A【l cI)[cos(nⅡ/2)+jsin(nⅡ/2)l
其中一1≤n≤1,当n=l时代表电容.当n=O.5时代表warbur2瞰I抗,:b n一1 时代表电感:
(4)Zw—warburg阻抗。半无限条件下的扩散电阻,通常是离子在电解质溶 液中或电极体相中的扩散引起的。 s.4实验部分 s.4.1活性物质的制各 活性物质来源于第三章掺杂蔗糖的样品和第四章微波合成的样品。 5.4.2.1电极制各及模拟电池的组装 电极的制各及模拟电池的组装过程同2.2.8。所压电极片的厚度约100 每一个电极片的直径约为1cm,每一个片上所含的活性物质20m卫。 5.4.3粉末微电极的组装 粉末微电极的组装过程见2.2.6。 5.4.4电化学交流阻抗实验 所有的测试都是在相同的环境温度(25℃)下进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设备为
EG&G Princeton
p m,
Model 273A电亿学综合测试仪,采用Model 5210锁相放大器, 频率范围为100KHz~O.001Hz,用5mV的交流信号来扰动电解池,用zsim9win 软件进行图谱解析。在进行阻抗测试前所有的模拟电池均在所需的电位状态F静 置12小时以上。 5.5
结果与讨论
5.5.1阻抗图谱的等效电路图 本结主要通过研究在不同的嵌锂电位下阻抗图谱的变化来研究其等效电路。 高频区的半圆对应的是电极表面上“+,“之间的电荷转移电阻以及相应的电容。 在所有电位下的阻抗图谱的低频区都出现了一条直线,直线与实轴的夹角几乎为 45。,这是典型的扩散控制特征。交流阻抗图谱中的高、低频率区的曲线所对应 的阻抗可能分别为锂离子电极表面上的电荷迁移电阻及其相应的电容以及锂在 电极体系中的扩散阻抗。 电化学反应电阻Ro可以用电化学极化过电势对法拉第电流的导数柬表示, H口1146】: 』”
Rc。=兰土 di
(5一1)
行:平衡电势附近(过FU势小于lOmV)时,单电子反应的Butle卜volmcr公文
i=i0【cxp(一蔷㈣-cxp(≦芦帅)】 (5-2
中南大学硕卜学惋论文
第五章LiFePO。材料嵌锂过样动力学埘究 可以线性化为
1=
(5.3)
上式n对i求导得Rc。 k等=嚣 df ,1..
(5—4)
式中的R为气体的阿氏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F表示法拉第常数。 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电极上发生四个基本电极过程:电化学过程、反应物和 产物的扩散过程、溶液中离子的电迁移过程和电极界面双电层的充放电过程。这 些过程都会对电流产生一定的阻抗。同样的,当Li+离子嵌入到LjFePO。电极时 也会发生这四个基本电极过程:“+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Li+离子穿过“FePO。 电极表面膜的迁移、界面上的电荷转移、Li+离予在电极内部的固态扩散。根据 上述叙述,Li+离子嵌入到“FePO。电极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可表示为图5一i。图中, 将LiFeP04电极的阻抗分为四个部分:Li+离子在电解液内部的电迁移阻抗,表 现为R州覆盖在LiFePO一电极表面的表面膜所表现的阻抗,山电容C。和电阻R、 并联组成;LiFeP04颗粒与表面膜之问以及LiFeP04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阻抗,由 电极双电层电容Cd与电荷转换电阻Rc。(电化学反应电阻)并联组成;LiFePO。 颗粒内部Li+离子扩散引起的warburg阻抗zw
(由扩散电阻R。和扩散双电层C。 串联组成).以及“+离子嵌入到LiFePO。电极时的微分电容C。串联组成的阻抗。 其中在u一0时,C。=1/uZ”。 删l州。诋。触。“怒躲怒n。mlebulk _r_————L——]I r————L——1。r————L——一] t竺竺竺!!竺:!:竺!竺::。l hi曲丘equency me赫m疗equencv ,。.-。,. .,Iow
rroq“蝴oy打oquenoy 虫e lowest
图5.1“FeP04电极的等效电路图”45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融葶LfFcPO。材料嵌锂过程动山学"『究 誊
‘,
r■了 控=羔鲨J 手 ). ≧:: 嗣 ;.‘二
中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第五章LiFePO。材料酞锂过徉动力学研究 (d)””网 匕:.叠§I _-_??、;}f÷’,, ‘、;i一, ,’’ 、£ , 一
O 5 ∞ B * = * =Ⅻ M o # 嚣 * *
习川刿
懵
‘0 薏
一 一 _£。_曼 一|| ! 覃 ‘ ” 一 一 _一 一 ~ 一 .+。. 。 ; * 。 笺旃了 曼一 ‘ 4 一
x 赫 w
图5-2不|l司嵌锂电压下的交流阻抗图谱(a)3.45V、(b)3.5V、(c)3.6V、(d)3.7V、 (e)3.8V、(f)4.0V
55
中南人学硕十中何论文
第氕章UFcPOt材料嵌锂过柞动力学训究 {?’
图5.3传递电阻&。随电位变化图
5_4扩散系数D随电位变化图
扩散系数可以分为自扩散系数和化学扩散系数。自扩散系数表示晶体内无化 学位梯度时质点的扩散能力,而化学扩散系数则表示的是晶体内存在化学梯度时 质点的扩散能力。由于电极内的扩散是在化学梯度作用下的扩散,所以我们研究 的是化学扩散系数。我们采取卜式柬估算锂离子的化学扩散系数l”7l: o: n:F
坚一 2爿√2c“√D“ (5.5)
式中DLj为锂离子的化学扩散系数:C“为嵌入J下极材料中的“的浓度 (mol,cm3):F为法拉第常数;R为阿氏气体常数;T为测试环境的绝对温度 (298K);A为电极的活性面积:o为warburg阻抗荫因子,出阻抗图的低频区 的斜线段测得的阻
抗的虚部或实部值与u。2作图(即Randles图),由斜率可求 得warburg阻抗前因子o。 图5.2分别对应于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图谱,两条线分别对应测量值和拟 合值,为使用阻抗分析软件zSimpwin分析后的结果。根据图5—2和式5.5可以 得到电荷传递电阻和扩散系数,结果分别表示在图5.3和图5—4。从图5—3中可 以看出,电荷传递电阻的数值在几十欧姆丕:右,随着嵌入电1甚的升高,电阻先减 小后增火。图5—4对应着不同电位F的扩散系数,其数量级侄10。3~10。14左右。 扩散系数也是随着嵌入电位的增如n先减小,后增大。当嵌入1也位在3.45v时扩敞 系数达到最大D=8.1+10。3cm:s一,当嵌入电位在3.7v时扩.教系数最小 D=1.36+】O。14c巾2s一。 中南大学硕十。’P传论文
第无章LiFePO。材料嵌蚀过科动力学研究 5.5.2粉末微电极的交流阻抗图谱分析 CL
图5.5粉末微电极阻抗图谱的等效电路图
在嵌入反应巾,warburg阻抗闭子。可以表示如下式【148 。
一瓦赢砑面
dE,dx的关系可以如下式表示. ■
dE (5.6)
式中V。是LiFeP04的摩尔体积, dE/dx是库仑滴定曲线的斜率,嵌入容量cL和
岳=警如砉
比容量(此处我们使用理论容量Ql=612C佗), 还有 VmWp=VpM。 (5—8)
吩?,
式中w。为颗粒的重量,dC粥E是在每一电位下的微分比容量,Q1是“FeP04的
此处,V。是颊卡立的体积,M。足LiFeP04的摩尔质量,综合5—6+5—7,5—8式, 得到: o一鱼丝!: (5—9)
32FCL(2£)”)“:
o为warbu阻阻抗前因f,【b阻抗图的低频区的斜线段测得的m抗的虚部或实部 值与u?2作f封f即Randles吲),由斜率可求得、№rbu曙附抗自H阳于o(如5一10 式)。 zw:?,(I.j)(J。: 5.9』℃叫为粉木微lU极测量扩敞系数的公式。
(5一l())
中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LiFePO‘材料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 ‘mknawnb【t
Mod.I:RtcCRw)lc w昏:M州‘加? 。
。 .口
●。 口● ● 。● 。:? ~。 ;
00叫瑚
毫∞E+05 'ooE+06 1 j妒 5饿;?∞ 。~。- 2∞E}∞ 2鬟B∞ Z..ohm
图5.6微电极交流阻抗模拟图谱
dI图5—6算出的扩散系数为1.268+lfI.14cm2/s。此值比只j模拟电池测出的扩散系数 略小。
5.6本章小结
l利用交流阻抗方法分析了锂离子的嵌入过程,分析了各个过程的物理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效电路,讳算出了扩散系数和电荷传递电阻。其扩散系数 的数量级在1 o.13~1004之间,电荷传递电阻为几十欧姆左右:两者都随着嵌入电 位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 2使用粉末微电极方法测定了交流阻抗图谱,得到了较为规整的半圆,其扩 散系数在10。14左右。
中南入学硕十学竹论文 第六章结论
第六章结论
本文在对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对铁系 材料中目前研究的热点材料橄榄石型LiFeP0。进行了研究。合成了具有较好电化 学性能的橄榄石型LiFcPO一,通过体相掺杂会属离子和掺杂不同碳的前驱体的方 法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橄榄石型“FePOa及其改性材料的扩散系 数和电荷传递电阻等动力学过程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 1、对橄榄石型UFeP04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的碳的前驱体 掺杂的效果,找到了一种简单易得的前驱体。实验表明蔗糖的效果最为理想,具 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为优良的充放电性能;系统的研究了以蔗糖为基础材料的优 化,作了门j交实验分析了各个主要因素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表明合成的温 度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蔗糖的掺杂量,再次为合成时间和锂铁的配比。得 到的优化结果是掺杂蔗糖的比例为10%,焙烧温度为650℃,合成样品的放电容 量达到了147mAh/g,且循环9次基本上没有衰碱:最终的碳含量为3%左右。使 用的一段烧结1:艺达到了两次分段烧结工艺的效果。比较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 材料性能的影响,表明掺杂金属镁离子的效果最为理想。 2、首次使用微波台成了磷酸铁锂样品,发现其样品晶粒比传统的固相合成 方法要小,半个小时即可得到完整的样品,大大节省了时间: 对合成的样品进
行了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24mAll,g,并进行了粉末微电极测试;
正在阅读: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 中南04-29
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及回用PPP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01-20
食品工厂机械设备重点答案11-17
关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年终述职的通知0201-05
论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01-30
关于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整理的思考02-01
小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1-3章03-08
职工食堂管理制度12-12
佛家经典语录句子11-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锂离子
- 中南
- 正极
- 改性
- 合成
- 电池
- LiFePO4
- 材料
- 研究
- 10级学生实训报告
- 浅谈管理绩效管理的定义
- 申报材料 - 图文
- 儿科护理多选题
- 2016-2021年中国热水器部件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目录
- 微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2013N修改版 - 图文
- 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习题答案
- 2016年河南专业监理工程继续教育(2)
- 1编制说明
- 潍坊歌尔实习报告
- 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 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 压轴题练习 - 圆为背景
- 四个必须五个不放过
- 催化裂化高级工理论试题
- 机械毕业设计1306手摇式刨笔机的设计说明书
- DL - T - 5352-2006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 2015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考点串讲:合伙概述
- 28小时不间断体验 小米智能路由器评测 - 图文
- 成功突破雅思词汇量要求三大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