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9-14 04:43: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一、什么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应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几何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教具和电教媒体教学使学生把几何概念形象化,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

从小学数学教材来说,空间形式主要是指直线、线段、等简单的几何形体及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中,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一点空间观念是很难把这些知识学好的。因此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比较、观察及实际应用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形成几何的表象,从而建立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如何培养空间观念

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这一部分知识成为他们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现实背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几何图形,这是学生学习理解空间与图形的重要资源。如学生通过对冰箱、砖、牙膏盒等物品的观察,先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根据感性认识找出这些实物的外形特征,就形成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六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就是求四个侧面的面积,等等。

(二)通过加强学生的操作感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感性活动,调动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经历一个积极的感知过程,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形体表象。如让学生用尺量一量线段的长度,使学生感知线段可以度量而且有两个端点这一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桌的角,使学生发现角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一表象;让学生用纸折一折,使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的这一表象,等等。

(三)通过空间想象,培养空间的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 空间想象能力是在一定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想象能力,是对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有意识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正是借助于空间想像,小学生才能在平面图上“看出”立体图形,如在平面图上数堆积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因为这个图形中含有被遮挡的看不见的3个小方块,这就需要借助想像才能解决问题。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展示生活真实面目,使学生难以体验空间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视觉感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观察,操作,还是运用多媒体,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头脑里再回想一下,建立表象,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但是,培养空间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教师只要能做一个好的引领者,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那么孩子的空间观念就能不断形成并得以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