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参考资料-2015年1月对外汉语理论考试模拟题(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更新时间:2023-10-09 0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正像教学法是“怎样教”的理论一样,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是“ ”的理论。1. 怎样学

2.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提出了 ,这种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心理学的基础。2. 对比分析假说

3. 听说法认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采用 胜过分析,这个过程包括了归纳和辨别。3. 类推

4. 偏误分析包括选择语料、确定语料中的偏误、将偏误分类、 和评价偏误五个步骤。4. 解释偏误

5.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 。5. 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6. 为了给汉语学习者按照汉语水平分班进行的测试是 。6. 安置性测试

7. 式学习和封闭式管理是速成教学比较常见的方式。7. 沉浸 8. 在制订教材编写方案过程中,明确 教材编写目标、思考教材的创新和特色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8. 教材编写目标

9. 《语法大纲》丙级语法项目构成了汉语 水平标准的语法内容。9. 中等

10. 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为 。10. 文化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语言学家( C )于1870年提出的。

A.索绪尔 B.S.皮特·科德 C.扬·涅切斯瓦夫·博杜恩·德·库尔德 D.韩礼德 12.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大基础理论不包括( D )。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法

13. 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接触到的第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是( A )。

A.母语 B.第一语言 C.第二语言 D.目的语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日常交际的氛围,符合克拉申提出的( D )。

A.习得——学习假设 B.监控器假设 C.输入假设 D.情感过滤假设

15. 在课堂教学中,始于语音,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主线的是( A )。

A.近代翻译法 B.直接法 C.口语法 D.听说法

16. 盛炎把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接受过程分为观光期、( C )、逐渐适应期、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A.体验期 B.了解期 C.挫折期 D.熟悉期

17. ( C )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程设计 D.成绩测试

18. 教师讲完“了”的用法后出一些题目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C )。

A.成绩测验 B.水平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19.《商贸汉语》属于( D )类教材。

A.语言技能类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D.特殊用途语言

20. “我是韩国人,我的名字叫申炳荣”违反了交际的( C )。

A.历史原则 B.实践原则 C.有效原则 D.语境原则

三、名词解释(共5分)

说明:每题2.5分,共5分。 21. 输入假设

克拉申认为,习得的前提是理解,语言习得要通过可理论的输入。这个假设的提出基于习得——学习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认为,输入的语言材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输入的材料要略微超出学习者的当前水平,另一个原则是输入语料的选择要遵循自然顺序。

22. 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预料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四、简答题(5分)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简要叙述一下学习和习得的不同。

学习是指主动获取知识的行为及其过程,习得则指知识内在化的过程及其已经内在化的那部分知识。具体来说:

(1)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习得则是下意识的;(2)学习是了解有关语言规则的只是,这些知识仅能帮助学习者检查自己话语的对错;(3)习得是在交际条件下自然地使用第二语言;(4)习得是儿童获得第一语言的方式,很可能也是他们获得第二语言的方式;(5)成人也能够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

五、教案设计(20分)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100分钟)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买东西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 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

2. 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 教学重点

1. 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2. 词汇:合适、正、正好 教学环节

1. 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2. 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3. 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l00元?我正好有l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①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多了/一点儿) 例: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十块钱。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了。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例:

这件衣服不比那件贵。

这件衣服没有那件贵。=那件衣服比这件贵。 ②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 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

①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②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重点词语和语法课文内容提示 合适 第一件衣服:

短 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比第一件衣服大,太肥了 正好 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正合适, “比”字句

营业员说:比第二件衣服贵一点,

“没有”句

艾中华说:比第二件衣服贵多了。 第四件衣服:价格比第三件便宜一点, 营业员说:颜色没有第三件好看, 艾中华说:颜色没有第三件深。

③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4. 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5. 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 ”,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1.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2. 一对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夫妇在留学期间生了一个孩子,孩子生下来后首先学会了英语,那么,英语是他的 。 2. 第一语言

3. 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语言习得机制。3. 乔姆斯基

4.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有英国语言学家 。4. 威尔金斯

5. 相对于“语言能力”,海姆斯提出了“ ”这个概念。5. 交际能力

6.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三等五级,其中三级标准属于 水平。6. 中等

7. 韩礼德主张把语言看成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 组成的三层次体系。7. 音系层

8. 主张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加以对比,两种语言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将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反之则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8. 对比分析理论

9.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 的语言教学,因此不能忽视不同文化可能产生的撞击。9. 跨文化

10. 用计算机提供在机场接人的场景,学生与计算机中的人物分别扮演一个角色,练习会话。这是CCAI中的 。10. 模拟型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应用语言学形成独立的学科是在( D )。

A.1870年 B.1946年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2. 根据( C ),可以将对外汉语教材分为说话、听力、阅读、翻译教材。

A.学习阶段 B.知识传授 C.技能训练 D.语言和文化对比

13.( A )是教育测试中运用最广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什么测什么,学什么测什么,甚至是怎么教就怎么测。

A.成绩测验 B.水平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诊断性测验

14.( D )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

A.《基础汉语》 B.《汉语教科书》 C.《基础汉语课本》 D.《实用汉语课本》

15. 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韩礼德 B.索绪尔 C.乔姆斯基 D.布龙菲尔德

16. 哪项不属于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因素( C )。

A.学习者个人 B.外部环境 C.语言本身 D.语言的媒介作用

17. 主张课堂的活动应当通过真实的交际来进行的是( B )。

A.视听法 B.交际法 C.情景法 D.认知法

18. 对词组、句子、语篇、话语等组织规则的教学是( B )。

A.词汇教学 B.语法教学 C.语音教学 D.汉字教学

19. ( C )把语言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等不同的语言要素或语言点来测试。

A.主观性测验 B.客观性测验

C.分立式测验 D.综合式测验

20. ( B )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外部环境因素。

A.学习者的年龄 B.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C.学习者的性别 D.学子这的情绪

三、名词解释(共5分)

说明:每题2.5分,共5分。 21. 教学评估

21.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22. 课堂教学技巧

22. 课堂教学技巧,体现为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些教学具体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项目或言语技能所使用的手段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操练方式,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教学行为。

四、简答题(5分)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简要叙述一下认知法的教学原则。

23. (1)“以学生为中心”,一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将目的语用到课堂以外的一些交际场所。(2)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目的语,强调有意义的语言学习。(3)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认为可以调动各种感应器官,收到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4)重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很多,主张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习者逐步克服学习难点。(5)在教学中不排斥使用沐浴,认为母语的恰当使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正迁移。(6)注重声像教学手段的运用,主张用这些手段扩展交际环境。

五、教案设计(20分)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

100分钟)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周末我有一个约会

麦克是个年轻的老师。今天是星期日,他跟女朋友玲玲在公园有个约会,可是他来到公园的时候,玲玲已经等他半天了。她不高兴了。

玲玲:你看看,已经几点了?

麦克:哟,都十点了,真对不起!其实,我七点半就出来了。没想到,等了半个钟头才上了汽车。一下车,我就跑来了。你等我半天了吧?

玲玲:看你,衣服都湿了,给你扇子。这有个冷饮店,咱们先去吃冰淇淋吧。 麦克:公园里也有冷饮店,我先去买票吧。 玲玲:我一来就买了。 麦克:票好买吗?

玲玲:不好买。我排了十分钟的队才买到票。我买了票,等了你半个钟头,你才来。我刚才都有点儿生气了。我想你一定不来了。

麦克:我怎么可能不来?以后,我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来!??咱们进去吧!

五、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初级班留学生

教学内容: (1)“就”和“才”的用法

(2)让学生理解该段的生词,熟练应用该课的句子 (3)课文: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本段生词,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语法点:“就”和“才”的用法 教学方法:交际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2. 检查出勤情况,若有缺勤情况,及时了解情况 二、复习旧课

复习旧课的语法点,检查课文的复述情况,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形式自由发挥,以巩固所学内容。

三、学习新课 (一)导入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那么大家周末都干了些什么呢?(提问同学)好,大家的周末都过得很有意义,那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麦克的周末是怎么过得,我们来学习第三十四课——“周末我有一个约会”。

(二)讲练生词

公园 约会 高兴 都 其实 就 才 一?就? 跑 湿 扇子 冰淇淋 好 排队 有(一)点儿 可能 提前

1. 请一位同学朗读生词,同时要求其他人尽量不看书,自我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些词记得清楚,哪些词记得不太清楚。

2. 集体认读,老师在认读过程中纠音,并要求学生跟读一遍。 3. 老师领读,学生集体跟读。

4. 学生个别认读,然后学生纠音,最后老师纠音。 5. 词汇扩展、释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约会:去约会 有一个约会 跟朋友有一个约会 湿:衣服湿了 鞋湿了

排队:排队买票 排很长的队 排十分钟队 提前:提前来 提前离开 提前开车

就:7:30就来了 坐出租车去十分钟就到了 才:8:30才来 坐公交四十分钟才到 都:都八点了,你才来。 衣服都湿了 好:副词 容易 电影票好买 汉语不好学 (三)读课文

1. 学生不看书,听一遍录音,再由老师来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只看书不读 2. 老师念一句,同学看书跟读一句。 3.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课文。 4. 把全班分成两组对话,然后对换。

5. 最后让同学分角色对话。 (四)讲练语法 1. “就”

引入:8点上课,她7点就来了。(板书)

“就”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早、快、顺利,后边常用“了”。 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九点半就睡觉了。 我背了五分钟就背下来了。 2. “才”

引入:8点上课,她7:55才来。

“才”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晚、慢、不顺利,后边不用“了”。 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12点才睡觉。 我背了两天才背下来。 3. “一??就”

引入:问:下课以后你做什么? 答:我一下课就去医院看李琳。

“一??就”结构表示做完一个动作以后马上开始第二个动作。 还可以说:他一说我就懂了。 我一吃完饭就回宿舍了。

4. 设置情景对以上语法点反复进行操练,并完成相关练习。 (五)操练课文 1. 讲解课文

(1)“半天”:在这里是指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quite a while;a long time)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2)“钟头”:小时,一个钟头即六十分钟。 (3)“咱们”:人称代词,通常包括说话对方。 (4)“好买”:容易买。

(5)“我怎么可能不来”:这是一个反问句,这里表示强调的否定的意思:“我不可能不来”。

2. 复述课文

(1)将课文的对话形式变换成叙述体的形式。

(2)老师先根据提示词说两遍,在引导学生集体复述两遍,最后学生再单

独复述。

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今天是星期几? (2)麦克跟谁有个约会? (3)他几点出来的? (4)他坐车顺利吗?

(5)他到公园门口时玲玲来了吗? (6)玲玲为什么不高兴? (7)谁买的门票,好买吗? (8)他们在哪吃冷饮?

4. 游戏:第一个只背诵第一句话,第二个人背诵前两句,以此类推。第8个人背诵全文,可以分组比赛。

5. 互动:看图造句,让同学看图片应用今天的句子来练习。 四、布置作业

1. 以对话的形式背诵课文、以叙述体复述课文; 2. 两人一组,根据情景进行对话; 3. 预习下一课生词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三)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在1999年的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年,“对外汉语教学”被归入“ ”学科。1. 应用语言学

2.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大体上有辨声练音期,声语过渡期, 和语言成熟完善期。 2. 语言形成发展期

3. 是由克拉申提出来了,包含五个假设与一些相关分析。3. 监控模式理论

4. 中介语的 使中介语在与目的语不断的接触中受到目的语的影响而最终与目的语一致,从而最终达到目的语水平。4. 可渗透性

5. 乔姆斯基将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联结方式称为 。5. 语法转换

6. 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有两个基本角色,一个是交际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一个是交际过程的引导者。6. 交际法

7. 根据《词汇与汉字大纲》,3000常用词是 汉语水平的词汇量界标。7. 初等

8.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 四大环节。 8. 语言测试

9. 假说认为,语言学习存在最佳年龄或时期,如果错过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9. 临界期

10.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 等四个方面。 10. 汉字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产生于( A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末

12. 四项技能中的( B )是基础和核心,是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是其他各项技能建立的基础。

A.听 B.说 C.读 D.写

13. ( C )不是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属性。

A.工具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14.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者理解或掌握某个语言点,教师有时候采用一些训练方法,比如用甲词说明乙词,这样会使有的学习者误以为甲词等于乙词,从而产生偏误。这种偏误产生的原因是( B )。

A.交际策略的影响 B.语言训练的迁移 C.学习策略的影响 D.语言规则的泛化

15. 汉语语音教学要考虑( A ),因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而重点不是语音本身。

A.实用性 B.实践性

C.趣味性 D.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性

16. 日美学生往往发不好送气音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

A.泛化 B.学习策略 C.训练策略 D.语际迁移

17.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是( C )。

A.教案设计 B.教学步骤 C.教学环节 D.教学技巧

18. ( D )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尚未掌握,以便调整教学。

A.成绩测验 B.水平测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cf.html

Top